2020-2024近五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訓練世界史專項訓練_第1頁
2020-2024近五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訓練世界史專項訓練_第2頁
2020-2024近五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訓練世界史專項訓練_第3頁
2020-2024近五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訓練世界史專項訓練_第4頁
2020-2024近五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訓練世界史專項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史專項訓練題組一限時:32分鐘滿分:48分用時:分鐘得分:分答案:183頁一、選擇題1.[2024全國卷甲,4分]梭倫為了鼓動雅典人重開爭奪薩拉米斯島之戰,在廣場上當眾朗誦自己的詩歌,促使雅典人廢除了禁止公民提議爭奪薩拉米斯島的法律。某主戰派統帥在戰前勸服雅典人把金錢用于建立海軍,在戰時又勸服雅典人留在薩拉米斯。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緣由是(D)A.領袖人物具有確定權威 B.平民與貴族的關系融洽C.智者學派雄辯術的普及 D.公民干脆參與城邦事務[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梭倫當眾朗誦自己的詩歌以獲得民眾支持;某主戰派統帥戰前戰時都要勸服雅典人也是為了獲得民眾支持,這說明雅典的事務由雅典公民確定,公民干脆參與城邦事務,D項正確;梭倫等人須要獲得民眾的支持,說明領袖人物沒有確定的權威,解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平民與貴族的關系,解除B項;材料的主旨是梭倫等人爭取民眾的支持,智者學派雄辯術的普及與材料無關,解除C項?!舅季S拓展】古希臘城邦的政治形式各有不同,這是由于城邦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在眾多城邦中,雅典通過一系列改革慢慢成為一個民主制城邦,城邦內部不同階層的利益實現了有效平衡,城邦公民有著多種渠道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初步實踐著“主權在民”理念。2.[2024湖北,3分]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英國許多劇院不斷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戲劇。據統計,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戲劇在英國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無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由此可以看出(D)A.意大利的戲劇藝術水平超群 B.英國戲劇擅長借鑒和創新C.英國政治變革影響戲劇創作 D.人文主義逐步傳播到英國[解析]依據“英國許多劇院不斷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戲劇”“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戲劇在英國演出”等可知,意大利文藝復興擴展到英國,人文主義隨之傳入英國,故D項符合題意。【思維拓展】15世紀下半葉,文藝復興起先傳入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先后在德、法、英和低地國家發展起來。隨著工商業和城市的發展,市民階層一每天壯大,在現實須要的推動下,北方國家在同意大利的交往中帶來了那里嶄新的科學文化和藝術,加上各國宮廷對意大利人才的延攬,北方各國向意大利派遣留學生,從而使得西歐和北歐各國的文藝復興出現了發展的勢頭。3.[2024江蘇,3分]1792年,英國工人階級的組織“倫敦通信會”通過發展會員、召開動員大會等方式發動群眾,同時與“憲法學問會”等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調活動。該組織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B)A.推翻英國君主專制 B.爭取合法政治權利C.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D.實施八小時工作制[解析]由“通過發展會員、召開動員大會等方式發動群眾,同時與‘憲法學問會’等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調活動”可知,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法律學問,爭取合法的政治權利,B項正確;此時,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A項錯誤;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記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且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宏大嘗試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C項錯誤;實施八小時工作制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進行的斗爭,與材料“與……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調活動”沖突,D項錯誤。4.[2024全國卷乙,4分]青年時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誡,物理學是一門已經完成了的科學,不會再有多大的發展。1900年,物理學家開爾文也斷言:“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科學大廈中,后輩物理學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庇纱丝芍诋敃r(C)A.物理學領域的問題已全部解決 B.物理學對微觀世界的思索尚未起先C.經典物理學照舊處于統治地位 D.量子力學得到物理學界的普遍認可[解析]1900年,量子力學還未得到普遍認可,在物理學界占據主流的還是經典力學,C項正確。A項中的“已全部解決”說法確定且不符合史實,解除。B項中的“尚未起先”不符合史實,19世紀末科學家就發覺經典物理學無法說明微觀世界,故解除。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這一假說宣告了量子力學的誕生,此時量子論并未得到物理學界的普遍認可,故D項錯誤。5.[2024廣東,3分]下圖漫畫可用來說明當時美國(B)A.貨幣貶值已緩解了經濟危機 B.經濟模式改弦易轍勢在必行C.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建立 D.國家干預政策初見成效[解析]依據“逐客”“羅斯?!薄昂稹钡刃畔⒖芍?,羅斯福取代胡佛擔當總統,胡佛應對經濟危機的無能說明美國經濟模式改弦易轍勢在必行,故選B項。貨幣貶值并沒有緩解美國的經濟危機,解除A項;C項誤讀材料,解除;羅斯福剛接替胡佛成為總統,D項無從體現。6.[2024湖北卷,3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曾動用相當數量的軍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國。在其次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不再僅僅依靠武力,而是更傾向于運用電影、無線電和報紙來推廣戰時宣揚,激勵和邀請非洲人支持歐洲斗爭。這種轉變的主要緣由是(B)A.宗主國殖民限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廣泛覺醒C.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 D.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非洲民族獨立意識覺醒,殖民國家依靠武力的方式會激起非洲人民的抗拒,而接受文化宣揚的方式更加隱藏,能夠動員非洲人支持歐洲斗爭,故選B項。宗主國殖民限制放松并非主要緣由,解除A項;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是客觀次要緣由,并非材料中現象轉變的主要緣由,解除C項;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與殖民國家對非洲人看法的轉變無關,解除D項。7.[2024山東,3分]1952年,美國有1500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到20世紀80年頭初全國有電視機1.4億臺,收看電視成了人們獲得新聞資訊、教化資源和消遣的重要方式。美國家庭日均收看電視時間越來越長,由1951年的4.58小時升至1981年的6.73小時。這反映出(D)A.電視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電視成為凝合家庭關系的重要紐帶C.斗爭影響和變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科技發展對生活的影響具有雙重性[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從1952年到20世紀80年頭美國電視機數量增多,并且收看電視成為“人們獲得新聞資訊、教化資源和消遣的重要方式”,這說明電視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依據材料“美國家庭日均收看電視時間……升至1981年的6.73小時”可知,電視占據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大量時間,這反映出科技發展對生活的影響具有雙重性,故D項正確。A項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解除;電視對家庭關系的影響材料未體現,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電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未涉及斗爭,故C項錯誤。二、非選擇題8.[2024遼寧,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林肯對美國作出了很大的歷史貢獻,其遇害后所產生的“宏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化人心,成為標準的美國歷史敘事。20世紀二三十年頭美國學界起先挑戰這一敘事。20世紀70年頭“新美國史學”流派出現,強調“自下而上”的探討視角,一些學者也留意挖掘相關檔案文獻材料進行探討。隨著20世紀八九十年頭州權主義的抬頭,林肯“宏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顛覆性質疑。埃里克·方納認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勞動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認可奴隸制在南方的存在,這說明內戰與解放奴隸并不干脆相關。芭芭拉·菲爾茲也認為,內戰中真正啟動廢奴進程的不是那些寫在國會或總統文獻上的文字,而是那些為爭取自由而實行“主動行動”的奴隸?!幾裕勖溃莅@锟恕し郊{《給我自由!一部美國的歷史》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林肯“宏大的解放者”形象產生的史實依據。(6分)[答案]史實依據:林肯反對黑人奴隸制,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成為黑人解放的象征;林肯領導聯邦政府同南部農場奴隸主進行了堅決斗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躍居世界頭號工業強國開拓了道路,推動美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6分)[解析]結合材料“林肯對美國作出了很大的歷史貢獻”及所學學問,可以從林肯領導南北斗爭、維護國家統一、解放黑人奴隸、促進美國經濟發展等角度概括。(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美國學界對林肯評價變更的緣由。(7分)[答案]緣由:新的檔案文獻史料探討;州權主義抬頭;對解放黑奴和南北斗爭關系的重新說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7分)[解析]具體分析見下表: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變更緣由“20世紀70年頭‘新美國史學’流派出現……一些學者也留意挖掘相關檔案文獻材料進行探討”新的檔案文獻史料探討“隨著20世紀八九十年頭州權主義的抬頭,林肯‘宏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顛覆性質疑”州權主義抬頭“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勞動的價值觀……說明內戰與解放奴隸并不干脆相關”對解放黑奴和南北斗爭關系的重新說明“內戰中真正啟動廢奴進程的……是……實行‘主動行動’的奴隸”及所學學問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9.[2024江蘇,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據[芬]馬庫·維萊紐斯《第六次浪潮》整理上圖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狀況。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擬訂一個論題,結合所學學問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達清晰)[答案]示例論題:科技革命與經濟發展高峰。(2分)論述: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斯蒂芬孫獨創蒸汽機車后,鐵路的大范圍鋪設帶動了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一波高峰。其次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石油化工行業發展快速,推動了汽車行業和石化品的發展,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其次波與第三波高峰。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加,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第四波高峰。(8分)總之,新技術的出現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也推動了經濟發展高峰的出現。(2分)[解析]首先,提取信息,擬訂論題。由“1830—2010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狀況”可知,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動。其次,結合材料可知,論述時可圍繞影響世界經濟周期波動的主要因素綻開。如通過圖中的“恐慌”“蕭條”“大蕭條”“第一、二次石油危機”“金融危機”可知,影響因素有經濟危機;由“鐵路、鋼鐵”可知,影響因素有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火車的出現;由“電氣化、化學品”“汽車、石化品”可知,影響因素有其次次工業革命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的發展;由“信息和通信技術”可知,影響因素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由圖片內容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影響因素有世界市場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最終,選擇自己熟悉且簡潔論證的主題進行撰寫。行文時做到論題明確,持論有據(史論結合),表達清晰。題組二限時:20分鐘滿分:27分用時:分鐘得分:分答案:184頁一、選擇題1.[2024廣東,3分]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齊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A)A.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B.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C.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D.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解析]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發達,荷蘭人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材料中“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都與海外貿易相關,而這些內容出現在畫家的作品中,反映了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故A項正確。浪漫主義興起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頭,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解除;材料中未涉及“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的信息,C項解除;18世紀,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高潮,后來擴展到德國、荷蘭等地,與材料時間不符,D項解除。2.[2024全國卷甲,4分]1930—1931年,紐約市兒童餐廳供應的廉價午餐數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斗爭而暢銷的香煙產量再次劇增,許多穿著整齊西裝的商販在街頭兜售蘋果,也成為城市一景。這反映出,當時美國(A)A.經濟危機持續加深 B.社會沖突趨于緩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經確立[解析]“1930—1931年”“紐約市兒童餐廳供應的廉價午餐數量猛增”說明經濟危機爆發后,市場乏力;“曾在1917—1918年因斗爭而暢銷的香煙產量再次劇增”說明經濟危機爆發后,人們的精神世界空虛、迷茫;“許多穿著整齊西裝的商販在街頭兜售蘋果”說明經濟危機爆發后,人們的工作機會較少。綜上可知,材料反映出當時美國經濟危機持續加深,故A項正確。在經濟危機持續加深的形勢下,社會沖突難以緩和,B項不符合史實。新政實施于1933年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C項解除。福利制度確立于二戰后,D項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3.[2024北京,3分]下列史料涉及的歷史事務,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B)①“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起先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據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歸還中華民國?!雹凇埃ò巳眨┍说酶窭帐娕c勞動社會已推翻克倫斯基政府(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雹邸埃ㄖ忻溃﹥蓢嗣裰g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來往的大門最終打開了?!雹堋敖菘怂孤宸タ苏畬⒈回煶陕男谐吠恕聡婈爩⒎蛛A段占據德意志人(在數量上)占優勢的領土?!盇.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解析]由“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歸還中華民國”可知,①是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的部分內容。由“(八日)彼得格勒戍軍與勞動社會已推翻克倫斯基政府(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可知,②反映的事務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由“(中美)兩國人民之間……友好來往的大門最終打開了”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③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周恩來的歡迎詞。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被責成履行撤退……德國軍隊將分階段占據德意志人(在數量上)占優勢的領土”可知,④是1938年《慕尼黑協定》的主要內容。由此可知,B項正確。二、非選擇題4.[2024山東,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英國在衰退嗎?有學者認為,1870—1910年頭的英國日漸走向衰退,英國真的在衰退嗎?要探討這一問題,我們應當如何運用下面幾則史料,它又會告知我們什么?材料一有關英國工業生產的一組數據甲:1873—1913年英國工業生產狀況統計表1873年1883年1893年1903年1913年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40404143—生鐵產量(千噸)667186667089907810425粗鋼產量(千噸)5822040299751157787煤炭產量(百萬噸)130166167234292乙:1913年英、美、德電器產品占世界總額的比例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據B.R.米切爾《世界歷史統計》等材料二案例:坎布里亞的興衰13—17世紀,坎布里亞始終是英國北部的紡織業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進行生產。1780年頭以后,坎布里亞運用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進行生產的工廠越來越多,19世紀中期,它的紡織業發展達到鼎盛,由于較少運用蒸汽動力,約自1870年頭起,在內外的激烈競爭下,坎布里亞的紡織業慢慢走向衰弱,到20世紀初已全面沒落?!塾ⅲ菁s翰·馬歇爾《坎布里亞工業化的階段》材料三(1)材料一這類史料對我們探討的問題是必需的嗎?說明你的理由。(3分)[答案]是。理由:19世紀70年頭至20世紀初是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主要標記,材料一內容涉及英國的工業生產狀況。(3分)[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中的史料對我們探討問題是必需的。可從史料中涉及的時間、反映的問題和史料類型等方面進行說明。(2)材料一中的三則史料對英國經濟狀況的反映相互沖突嗎?請加以說明。(5分)[答案]不沖突。說明:材料甲反映了英國傳統工業的生產狀況,材料乙反映了英國新興工業的發展狀況,材料丙反映了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狀況;材料甲只反映了英國自身的生產狀況,材料乙、丙則反映了英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5分)[解析]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則史料并不沖突,三則史料闡述的角度不同。(3)把材料二作為探討問題的證據,運用時須要留意什么?(3分)[答案]歷史探討的一個原則是“孤證不立”,材料二只列舉了坎布里亞一個地方的工業興衰歷程,不具有代表性和勸服力,要找尋其他史料使之能夠互證。(3分)[解析]材料二中的案例取自約翰·馬歇爾編著的圖書,他并不是坎布里亞興衰的親歷者,運用這則材料時應當留意他編著此書時的時代背景和立場,同時留意與其他史料相互印證。(4)材料三可以從怎樣的視角拓展我們對問題的相識?(3分)[答案]材料三反映了一戰后英國國際地位的變更。一戰前英國處于世界霸主的地位,一戰后卻與其他歐洲國家地位相當,這說明其地位明顯下降了。(3分)[解析]依據“歐洲孩童秀”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看法,可從歐洲其他國家的需求和歐洲整體局勢等角度分析。(5)考量歷史上一個國家的興衰,應堅持什么原則?說說你的看法。(3分)[答案]原則:論從史出、歷史主義、多角度分析等??捶ǎ嚎剂恳粋€國家是否興衰時,要通過不同類型的史料綜合分析,堅持論從史出原則;考量一個國家是否興衰時,要把這個國家放到當時的背景下去分析,而不能用今日的眼光和標準去推斷,堅持歷史主義原則;考量一個國家是否興衰時,不能僅僅看其經濟地位的變更,還應關注其政治地位、軍事地位等,堅持多角度分析原則。(3分)[解析]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考量歷史上一個國家的興衰,首先必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其次要明確時代背景和該國在所處時代中發揮的歷史作用。題組三限時:34分鐘滿分:36分用時:分鐘得分:分答案:185頁一、選擇題1.[2024湖北卷,3分]某學者關注世界歷史上的一位著名統治者,探討其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該統治者以復原舊日羅馬帝國的榮耀為己任,力圖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最符合該探討主題的史實是(D)A.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B.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C.頒布第一部成文法 D.折服占據北非和意大利[解析]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拜占庭一度擴張,先后占據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故選D項。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解除A項。1453年,奧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解除B項。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頒布,解除C項。2.[2024福建,3分]19世紀60年頭,英語慢慢取代荷蘭語,成為日本學問分子運用的主要西方語言。1867年后,日本對詞典的編纂漸趨重視,出版了大批高質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詞典。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學習(D)A.以文化溝通為主要途徑 B.以外語學習為重要內容C.受到了歐洲列強的牽制 D.著眼于吸取各國的特長[解析]19世紀60年頭,日本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狀況下,起先向西方學習,這一時期日本出版大批高質量的詞典正是為了更好地吸取西方各國的特長,D項正確。3.[2024遼寧,3分]1929年至1930年底,除農業外,法國大多數經濟部門還在增長。當時,外貿在法國經濟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資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業,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據此可知,法國經濟危機爆發較晚的緣由有(C)①經濟體制的優勢②對國際市場依靠?、酃ど虡I相對落后④產業工人隊伍浩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依據材料“外貿在法國經濟中所占比重有限”可知,法國對國際市場依靠小,②正確。由材料“1/3以上靠工資生活的人……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可知,法國工業生產發展緩慢,工商業相對落后,③正確,①④均不是法國經濟危機爆發較晚的緣由,故選C項。4.[2024天津,3分]有學者指出,1950—1985年,世界人口增長了1.9倍,世界谷物產量增長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長了3.7倍,全球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見(B)A.經濟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C.南北不平衡的緊急性 D.世界多極化的必定性[解析]1950—1985年,世界人口和世界谷物產量均有所增長,但能源消耗量增長幅度更大,全球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有所下降,由此可知,可持續發展特殊重要,B項正確;材料與經濟全球化無關,A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問題,C項錯誤;材料與世界多極化無關,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5.[2024年6月浙江選考,12分](節選)反思資本主義擴張史,侵略與經營有如兩翼,如影隨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地理大發覺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場統一的運動……是西歐封建社會內部某種擴張性體制形成的產物。作為整體的西歐是如何通過向世界擴張獲得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義者對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搶劫、掠奪、奴役、剝削;(一方面)區分于古代殖民行動……把自己(西歐)轉變成工業(手工業)生產中心……在不同等的關系上把西歐與世界各地結合起來,從而把世界各地的產品轉化為自己的物質財寶?!?6世紀和17世紀初是西歐國家通過殖民折服和海外貿易,使自己向世界生產中心轉化的過程?!酝跫迂S《擴張體制與世界市場的開拓》材料二“印度失掉了他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边@是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為例,對殖民地歷史命運所作的精辟分析。——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路擴張的資本主義基本完成了一體化進程,資本主義實現了人類歷史空前未有的縱向和橫向發展,不論是發展速度或規模。但在不斷擴大和發展的同時,它面臨著難以解救的沖突。世界之形成為一個密不行分的整體,它的真實內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實內容便是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于世界其余地區、國家的統治。世界地區聯系的加強,不外是西方列強對于世界上其余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的限制。資本主義勢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說是“無遠弗屆”?!幾詤怯阝邸R世榮主編《世界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早期資本主義貪欲性的表現。在資本主義的擴張中,曾經“良好的錨地”戈雷島卻成了擴張者的跳板,并在歷史歲月中見證了擴張者的諸般惡行,請結合所學予以概述。(4分)[答案]表現:野蠻掠奪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場。概述:販賣奴隸活動的中轉站(或“最有代表性的奴隸貿易樞紐”,或“奴隸貿易集散地”);親歷殖民時代種種罪惡;奴隸貿易的歷史見證。(4分)[解析]第一小問依據材料“殖民主義者對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搶劫、掠奪、奴役、剝削”“把自己(西歐)轉變成工業(手工業)生產中心”進行概括。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一方面)是殖民主義者對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搶劫、掠奪、奴役、剝削”并結合所學學問戈雷島是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也是15世紀到19世紀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隸貿易中轉站進行作答。(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析19世紀中葉,包括印度在內的殖民地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的境遇。(2分)[答案]成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國際市場(或“商品傾銷地”)、原料產地(或“原料掠奪地”)和勞動力供應地。(2分)[解析]依據材料“印度失掉了他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并聯系所學學問作答即可。(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指出“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實現其“無遠弗屆”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結果。分析一路擴張的資本主義“橫向發展”過程中“難以解救的沖突”。(6分)[答案]手段:軍事和經濟雙重暴力。結果:把世界連接為一個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整體。沖突:資本主義世界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沖突;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沖突。(6分)[解析]第一小問依據材料“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于世界其余地區、國家的統治”“西方列強對于世界上其余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的限制”等信息并聯系相關學問作答即可。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世界之形成為一個密不行分的整體……國家的統治”作答即可。第三小問依據材料“資本主義勢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說是‘無遠弗屆’”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從資本主義國家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沖突、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沖突等方面進行分析。6.[2024湖南,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位學者在總結20世紀以來的人類歷史時,運用了如下標題:“一個毀滅的世界/一個新生的世界”依據材料,結合20世紀以來的人類歷史,綻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觀點:20世紀以來國際格局不斷變遷。(2分)論述:20世紀初,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原有的國際秩序,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其次次世界大戰使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瓦解。二戰結束后美蘇成為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兩極格局慢慢形成;20世紀90年頭初,蘇聯解體,美蘇兩極格局也隨之瓦解。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和崛起,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慢慢形成。(8分)由此可知,20世紀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舊世界不斷毀滅,新世界不斷形成的過程。(2分)[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20世紀以來的國際社會閱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美蘇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局面,據此可擬觀點為20世紀以來國際格局不斷變遷。結合不同國際格局形成的背景、內容、特點等綻開論述。由此可得出結論,20世紀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舊世界不斷毀滅,新世界不斷形成的過程。若從其他角度提取觀點綻開論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題組四限時:26分鐘滿分:40分用時:分鐘得分:分答案:186頁一、選擇題1.[2024新課標卷,4分]下圖為1808年歐洲的一幅時事漫畫,名為《蛛網里的科西嘉蜘蛛》,圖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國,左上角的“蒼蠅”是指英國。該漫畫反映的是(B)A.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B.拿破侖斗爭的局勢C.拿破侖帝國的覆滅 D.英國推行綏靖政策[解析]圖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國,左上角的“蒼蠅”是指英國,結合時間“1808年”及所學可知,這指的是拿破侖的對外斗爭遭到英國等反法同盟國家的反對,故B項正確;維也納體系是在拿破侖帝國崩潰后,以英、俄、奧、普為首的戰勝國通過維也納會議在歐洲大陸上建立的新均勢體系,維也納會議召開于1814—1815年,故A項錯誤;1815年,在歐洲各國的聯合進攻下,拿破侖帝國覆滅,故C項錯誤;二戰前夕,英國推行綏靖政策,故D項錯誤。2.[2024全國卷甲,4分]有學者認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個斷裂,歷史的連貫性步伐在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階級可以通過自己的實力來締造一個新的世界。這里的“斷裂”是指(A)A.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則被顛覆 B.工業革命徹底變更人們生活C.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次嘗試 D.封建保守勢力復辟幻想破滅[解析]巴黎公社作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宏大嘗試,沖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秩序,A項正確?!肮I革命徹底變更人們生活”說法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B項;1824年,歐文在美國建立了名為“新和諧公社”的社會組織,進行共產主義“勞動公社”的試驗,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次嘗試,解除C項;封建保守勢力復辟與題意不符,解除D項。3.[2024湖北,3分]1871年12月,巖倉具視率使團出訪歐美。初到美國時,他的傳統發式與和式禮服引來多數新穎 的圍觀者,這刺激他剪掉發髻并訂制西式禮服。1872年11月,巖倉具視拜見英國女王時已經是全身西式裝扮。這一變更說明(A)A.維新官員主動踐行“文明開化” B.日本社會生活起先西化C.社會習俗的轉變引領改革浪潮 D.巖倉使團重視外交禮儀[解析]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巖倉具視率使團出訪歐美時,因其“傳統發式與和式禮服”引來多數新穎 的圍觀者而受到刺激,因此他后來拜見英國女王時全身西式裝扮,這一變更說明維新官員主動踐行“文明開化”政策,故A項符合題意。日本社會生活是否起先西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B項解除。日本明治維新引發社會習俗轉變,C項因果關系顛倒,解除。材料體現的是巖倉具視因受到刺激而接受西式裝扮,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4.[2024重慶,3分]1895年,馬克斯·韋伯在談及帝國東部地主中占據領導地位的普魯士容克階層時說:“他們自己負擔勞動,如今陷入經濟上的殊死搏斗,沒有任何國家經濟政策可以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并將其帶回到舊日的社會角色當中?!睋丝芍?,當時德國(A)A.工業化引起社會結構的深刻變更 B.普魯士貴族階層丟失了政治權力C.區域間的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更 D.社會福利改革落后于經濟的發展[解析]德國容克階級指德國的地主和貴族,在德國傳統社會中處于主導地位。1895年處于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伴隨著其次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德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推動了資產階級力氣的壯大,沖擊了封建勢力容克貴族的地位,容克階層陷入了逆境。由此可知,德國工業化引起德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更,A項正確。5.[2024廣東,3分]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對外政策報告中說:“歐洲今日已比較能依靠自己的力氣維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聯合和更名副其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意在(C)A.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 B.聯合歐洲消退“滯脹”危機C.調整與西歐國家關系 D.加大與蘇聯對抗的強度[解析]據材料“1970年”“歐洲今日已比較能依靠自己的力氣維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聯合和更名副其實的伙伴關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尼克松基于歐洲(西歐)經濟實力的壯大、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的現實,主見與西歐國家建立伙伴式的合作關系,以緩解美國的逆境,故C項正確。此時布雷頓森林體系尚未崩潰,“重建”說法錯誤,故A項解除;B項結論由材料無從得出,解除;材料強調的是美國與西歐的關系,未涉及美國與蘇聯的對抗,D項解除。6.[2024江蘇,3分]2003年1月,歐洲議會就是否支持英國對伊拉克動武進行辯論、投票,法、德兩國要求盡一切可能和平解決危機,其主見獲281票支持,209票反對。會后,英、意、葡等歐盟5個和東歐3個入盟候選國領導人聯名發表公開信,表示堅決支持美國對伊斗爭。由此可知(A)A.歐美聯盟關系裂痕凸顯 B.英國脫歐傾向初露端倪C.美國極力操控歐洲議會 D.法德兩國主宰歐盟事務[解析]由“法、德兩國……主見獲281票支持,209票反對”“英、意、葡……聯名發表公開信,表示堅決支持美國對伊斗爭”可知,歐洲許多國家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即歐美聯盟關系裂痕凸顯,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英國脫歐傾向,也得不出法德主宰歐盟事務,B、D兩項錯誤。歐洲議會不受美國的操控,C項錯誤。二、非選擇題7.[2024天津,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繪畫透視法發展小史繪畫中的“透視法”,最基本的視覺效果是近大遠?。ㄒ妶D1)。圖1利用透視法畫出的鐵軌與車站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駕馭透視法。繪畫以記錄內容為主,景物無論大小遠近,并排放置。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透視法在繪畫中的運用完成了從無到萌發的轉折。有的畫作已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