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基礎題】_第1頁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基礎題】_第2頁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基礎題】_第3頁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基礎題】_第4頁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基礎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屬于導致地表變遷的外部力量的是(

)A.火山噴發B.冰川C.板塊擠壓2.下列物體中,導熱性能最好的是(

)。A.塑料泡沫B.陶瓷C.鐵鍋3.降雨形成的溫度(

)。A.不低于0℃B.不高于0℃C.可以是任何溫度4.雨和雪的相同之處是(

)。A.都是液體B.都是固體C.都是水5.研究地表變遷的重要證據是(

)。A.地層中的化石B.猜測C.做實驗6.做小孔成像實驗時,我們會發現看到的像與實際物體相比,是(

)。A.正立的,左右相反的B.倒立的,左右相反的C.完全相同的7.雪花的基本形狀是(

)A.三角形B.五角形C.六角形8.在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B.太陽C.玻璃幕墻D.彩虹9.關于雨和雪,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它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B.它們在本質上都是水C.它們都是水的液體形態10.下面有關大腦的保護方法錯誤的是(

)。A.開窗通氣B.運動時戴頭盔C.不吃早飯二.填空題(共10題,共40分)1.雨和雪的本質都是(

),都是從(

)中降下來。2.我們照鏡子是利用了光的(

)。3.(

)是接受聲音的感覺器官,聽神經將信號傳遞給(

),由大腦識別這些聲音的含義,人就產生了聽覺。4.天氣晴朗的夜晚,當溫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

)遇冷會在草木或其他物體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

)。當夜晚的氣溫急劇降低到(

)℃以下,就形成了(

)。5.地形主要包括(

)、(

)、(

)、山地、丘陵等。6.(

)由冰水混合物組成,由雨滴與溫度低于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出現的一種災害性天氣。7.大腦和(

)合稱為神經中樞。8.我們的神經系統是由(

)、(

)和(

)組成的。9.用三棱鏡可以將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說明白光是由多種色光組成的。(

)10.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小孔成像會形成一個景物的(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地球表面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

)2.電吹風產生的熱傳遞給頭發,頭發溫度升高,頭發就干了。(

)3.光腳站在瓷磚、地板、地毯上的感覺都是一樣的。(

)4.大腦的質量約占人腦的50%。(

)5.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棍會結成一層“霜”,這與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原理是一樣的。(

)6.今天的地球大陸板塊與兩億年前的地球大陸板塊相比較,可以證明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

)7.脊髓被脊椎骨和軟骨包圍著,分布在不能彎曲的脊柱中間。(

)8.制作沙盤是模擬地表形態的一種方法。(

)9.太陽光可以用三棱鏡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

)10.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巖漿是熾熱的。(

)四.連線題(共1題,共6分)1.將人體接受的刺激與相應的反應連線。刺激

反應胳臂有處地方有點癢

避開它們,繞著走聞到香味

迅速將手握起吃到苦的花生

深呼吸,感到滿足抓尺子時看到同伴松手

抬起另一只手抓撓那里看到路上有碎玻璃

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聽到一聲響

找地方吐掉五.簡答題(共6題,共24分)1.哪些人類活動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2.根據你所學知識,請簡要說說水在自然界是怎樣循環的?3.什么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4.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5.蓬松的棉被為什么蓋起來很暖和?6.分別從蠟燭火焰頂端A和底端B畫直線至小孔并延伸,解釋小孔成像為什么是倒立的?六.綜合題(共3題,共38分)1.在四年級有些同學飼養了“蠶寶寶"并做了觀察記錄,讓我們和他們一起來完成以下問題吧。1、剛孵化的蠶寶寶像黑色的螞蟻,我們叫它(

)。2、蠶寶寶漸漸長大了,顏色變得越來越(

)(A深B淺)。3、有一天蠶寶寶不吃也不動,它要(

)了,一共蛻了(

)次皮。4、蠶寶寶變得有些透明了,吐了(

)根絲,給自己蓋了一個白房子。5、當蠶寶寶從房子里出來變成了(

),身體分成(

)(

)(

)三部分,頭上長了一對(

),胸部有三對(

)和兩對(

)。2.熱在“氣體、液體中通常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熱在金屬中是怎樣傳遞的?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進行檢測。所需的實驗器材:我的檢測方法:我看到的現象:(用文字描述或畫出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我的實驗結論:3.完成“模擬大自然中水的循環”的實驗記錄。實驗材料:水循環模型、小草、冰塊。實驗步驟:組裝好水循環模型。在小池內注入水,四周種上小草。蓋好罩子,放上冰塊,觀察模型內的水循環。①實驗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罩子內有____________,小池內壁也有__________。②實驗結論:水循環是多環節的自然過程,全球性的水循環涉及蒸發、大氣水分輸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環以及多種形式的水量貯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水循環過程的三個最主要環節,這三者構成的水循環途徑決定著全球的水量平衡,也決定著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問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B2.C3.A4.C5.A6.B7.C8.B9.B10.C二.填空題1.水;云2.反射3.耳朵;大腦4.水蒸氣;露;0;霜5.平原;高原;盆地6.凍雨7.脊髓8.

腦;脊髓;周圍神經9.√10.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倒立實像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五.簡答題1.砍伐森林、城市擴張、排放廢氣、石油泄漏2.在太陽的輻射下,海洋、陸地的水被蒸發變成水蒸氣,隨氣流上升到大氣中。大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凝結成眾多的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這些云越積越厚,當大氣托不住時就會掉下來,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上。這些降落的地表水有的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再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等。然后,海洋、陸地的部分水在太陽輻射熱的作用下,又被蒸發變成水蒸氣,回到空中,完成水的循環。3.光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對面的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種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成的像不僅上下顛倒,而且左右顛倒。4.自然光源:螢火蟲、太陽,極光;人造光源:手電筒、蠟燭、燈泡,電燈,激光。5.棉花隔絕空氣流動,其棉花和空氣都是熱的不良導體,具有保暖作用。6.因為光線是直線傳播的,當光線穿過小孔的時候,原來物體下方的光線跑到了幕的上方,而在物體上方的光線跑到了幕的下方。所以是倒立的。六.綜合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