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復習三 浮 力魯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_第1頁
期末復習三 浮 力魯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_第2頁
期末復習三 浮 力魯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_第3頁
期末復習三 浮 力魯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_第4頁
期末復習三 浮 力魯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末復習三浮力2024思維導圖1.(2023甘孜)如圖(甲)所示,小聰課余時間用彈簧測力計做浮力實驗.他用彈簧測力計掛著實心圓柱體,圓柱體浸沒在水中且不與容器壁接觸,然后將其緩慢拉出水面,彈簧測力計示數隨圓柱體上升距離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g取10N/kg,則圓柱體的重力為

N,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

浮力的計算20.4典例分析2.(2022德陽)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圓柱體M,讓M從盛有水的容器上方逐漸豎直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隨圓柱體下表面在水中深度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圓柱體M的底面積為

cm2.(ρ水=1.0×103kg/m3,g=10N/kg)

243.(2023棗莊)如圖所示是小聰同學利用水、彈簧測力計和金屬塊測量某液體密度的情景.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金屬塊的重力是

N,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所測液體的密度是

kg/m3.(取g=10N/kg)

4.821.2×1034.(2023廣東)小明看到清淤作業人員正在將水塘底部的淤泥搬運到船上.他想:水面高度會變化嗎?于是進行了探究:首先,將石塊a和不吸水的木塊b置于裝有水的燒杯中,如圖所示;然后,將石塊a從水中拿出并輕輕放在木塊b上,它們處于漂浮狀態,則水面高度將(

)A.下降 B.上升

C.不變 D.無法判斷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BD6.(2022廣安)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中均裝有適量的水,將質地均勻,且不吸水的a、b兩實心體分別放入(甲)、(乙)燒杯中,當a、b靜止時,a有五分之二的體積露出水面,b懸浮于水中,此時兩燒杯液面剛好相平.若將b置于a上一起放入(丙)燒杯中,靜止時a的上表面剛好與液面相平,整個過程中水均未溢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的密度是0.4×103kg/m3B.a、b的重力之比為5∶3C.a、b的體積之比為5∶2D.圖中,甲、乙燒杯對桌面的壓力之比為3∶2C7.(2021衡陽)如圖所示是某載人潛水器,它可以在4500米的水下連續工作.若海水密度約為1.0×103kg/m3,潛水器懸浮在海水中時的總質量為18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A.潛水器在海面上漂浮時浮力大于重力B.潛水器上浮和下潛是靠改變浮力大小實現的C.潛水器懸浮在海水中時,所受浮力為1.8×105ND.潛水器在海面下4500米處作業時,受到的海水壓強為4.5×106Pa8.(2023達州)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兩種不同的液體A,B,液體對兩個容器底的壓強相等.現將兩個質量相等的物體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靜止時一個漂浮、一個懸浮(液體均無溢出),則液體密度ρA,ρB和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ρA<ρB

p甲<p乙 B.ρA>ρB

p甲>p乙C.ρA>ρB

p甲<p乙 D.ρA<ρB

p甲>p乙CC9.(2021臨沂)2021年4月23日,海軍三型主戰艦艇——長征18號艇、大連艦、海南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集中交接入列.如圖所示的大連艦滿載排水量達12300t,則其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N(g取10N/kg);艦載直升機起飛后,大連艦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兩只艦艇不能近距離高速并排航行,是由于兩艦艇間水的流速越大,壓強越

,容易相撞.

1.23×108變小小10.(2023云南)如圖所示,水中有一支長14cm、底部嵌有鐵塊的蠟燭,露出水面的長度為1cm,點燃蠟燭,至蠟燭熄滅時,水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強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熄滅時蠟燭所剩長度為

cm.(ρ蠟=0.9×103kg/m3)

變小411.(2021瀘州)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為10909m.奮斗者號在加速下潛過程中浮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下潛到1.0×104m深處時受到海水的壓強為

Pa.能承受如此大的壓強,歸功于我國最新研制的鈦合金材料,該合金密度為4.5g/cm3,假如有9×103kg該材料,其體積為

m3.(g取10N/kg,海水密度取1.03×103kg/m3)

小于1.03×1082浮力的綜合應用12.小明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和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圖中的彈簧測力計、體積約為10cm3的實心金屬塊、細線、大燒杯、小桶、小墊塊和水等器材,設計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g取10N/kg,ρ水=1×1.03kg/m3)(1)小明他們首先向老師匯報了自己的實驗思路:①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空桶和金屬塊的重力為G1和G2;②把大燒杯用小墊塊墊起,使右邊的溢水口斜向水下,在大燒杯中

水,過會兒把小桶放在大燒杯的溢水口下方;

③用彈簧測力計吊著金屬塊使其浸沒到大燒杯的水中,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1;④待大燒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時,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溢出的水和小桶的總重力為F2.若滿足

(用所測物理量符號表示)等式成立就可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裝滿G2-F1=F2-G1(2)老師肯定了他們的實驗思路,但提醒他們利用現有實驗器材將無法完成實驗,請你幫他們分析無法完成實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明他們更換相關器材,順利完成了實驗,實驗后小組成員又進行了交流,要驗證阿基米德原理,金屬塊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浸沒在水中.

物體所受浮力為0.1N,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無法精確得出物體所受浮力不一定13.地球氣候變暖,冰川熔化加劇,是造成海平面變化的原因之一.小明同學根據所學知識,通過比較冰川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體積與冰川熔化前排開海水的體積,就能推斷海平面的升降.如圖所示,是冰川漂浮在海面上的情景,若冰川的質量為m冰,海水的密度為ρ海,水的密度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