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關節炎護理查房完整課件_第1頁
膝關節關節炎護理查房完整課件_第2頁
膝關節關節炎護理查房完整課件_第3頁
膝關節關節炎護理查房完整課件_第4頁
膝關節關節炎護理查房完整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治報告ACL損傷重要的靜力穩定結構損傷致膝關節不穩繼發半月板損傷、骨關節炎形成合并其他結構損傷早期重建(2周)單純損傷可晚期重建(6周)ACL損傷機制共同因素接觸性損傷:外翻外旋應力過伸脛骨后方直接暴力非接觸性損傷:驟停縱向暴力,剪切,或旋轉暴力ACL解剖ACL2個纖維主束:前內束(AM)后外束(PL)ACL解剖FIGURE.(A)TibialinsertionsitesofAMandPLbundles.(Latmen,lateralmeniscus.)(B)FemoralinsertionsitesofAMandPLbundles.(C)NormalACLshows2distinctbundles:AMandPL.(D)CrossingpatternofAMandPLbundles,withkneein110°offlexion.Thishasbeendescribedbysomeauthorsasa“twisting”pattern.

ACL解剖要點Antero-MedialBundle

(Blue)

脛骨止點:前&內

股骨止點:上&后

直徑粗

長度長(3cm)

伸直位保持膝關節穩定

屈曲位保持前/后向穩定

Postero-LateralBundle

(Red)

脛骨止點:外/后(與AM參照)

股骨止點:下(與AM參照)

較AM短

非伸直位有助于膝關節穩定

屈曲時控制旋轉穩定前抽屜試驗脛骨前移>5mm陽性ACL(前內束)損傷后外側關節囊損傷后內側關節囊損傷MCL(深束)損傷弓狀復合體損傷假陰性單純ACL損傷膝關節腫脹或腘繩肌腱痙攣半月板卡壓假陽性后交叉韌帶損傷致脛骨向后塌陷

Lachman’s試驗ACL急性損傷最佳檢查方法脛骨前移>5mm陽性

軟性終止點完全斷裂硬性終止點部分損傷脛骨內旋或股骨固定不牢靠時可出現假陰性軸移試驗脛骨外旋位時膝關節從屈曲30至40度過程中出現脛骨相對股骨的半脫位為陽性檢查ACL和后外側旋轉不穩定后外側關節囊弓狀復合體KT1000/2000檢查應用ACL損傷診斷ACL重建后評價檢查膝關節穩定性優點可量化避免麻醉無創高精度,可重復ACL損傷MRI表現

ACL損傷鏡下所見治療保守治療

不完全斷裂,老年患者關節退變嚴重改變生活方式,功能鍛煉關節鏡下韌帶重建

單束重建雙束重建部分重建移植物的選擇腘繩肌腱移植物(ST/G)(AgliettiP【1】認為對伸膝裝置基本無干擾,避免膝前區疼痛,減少髕骨骨折及髕韌帶攣縮的風險)骨-髕腱-骨移植物(B-PT-B)髂脛束移植物人工韌帶移植物(LARS)同種異體移植物【1】AliettiP,BuzziK,ZacchorottiG,etal.Patellartendonversusligamentreconstruction[J].AmJSportsMed,1999,22:211-217.

固定方式的問題固定材料種類繁多

(干涉螺釘(金屬型、可吸收型)、U形釘、Depuy空心股骨橫向螺栓、Mitek錨釘、RCI軟螺紋欽制干涉螺釘、Arthrex金屬軟組織螺釘、BoneMulchscrew、CrossPin橫穿螺栓、帶爪墊圈和軟組織墊圈,Endobutton鈕扣鋼板、連環Endobutton、拴樁固定)國內外多采用懸吊式固定(Endobutton)

(不能避免吊帶固有的橡皮筋效應)混合式固定?界面固定(界面螺釘)+懸吊式固定(Endobutton)手術方法--腘繩肌腱切取膝關節屈曲90度,于脛骨結節內側作斜切口3CM長,分離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在鵝足止點處切斷,套入取腱器,沿肌腱的縱軸平行推進,取下長度約20-30CM長的肌腱,刮除腱端的肌肉組織,雙側半腱肌腱對折成四股重建前內側束,雙側股薄肌腱對折成四股重建后外側束。GSTgracilissemitendinosus骨隧道鉆取定位:右膝11點,左膝1點。中心點距后緣皮質6-7mm。防止皮質破裂。定位:A,外側半月板前角,B,髁間隆突的內側,C,PCL前7mm,D,ACL殘端。韌帶植入為什么要雙束ACL重建?

傳統的ACL重建(單束)只重建前內束只建立了一個前內束的股骨隧道,后外束的脛骨隧道沒有恢復正常膝關節的運動,特別是旋轉穩定

Georgoulisetal.2003,Tashmanetal.200414-30%病人有軸移

Granaetal.1992,Karlsonetal.1994,Leratetal.1998

近來ACL重建仍沒有辦法減低AO的發生危險(相反可能會增高)ACL雙束重建的目標達到Single-Bundle的前/后向穩定

改善Single-Bundle不能控制的旋轉穩定盡可能地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形態學與運動功能脛骨骨隧道的建立

操作要點AM隧道10:00–10:30(R)屈膝為120°屈膝90°,調整瞄準器角度為55°。60-90°固定AM束0-30°固定PL束AM&PL隧道之間2MM的骨橋隧道夾角15°.ACL雙束重建術中左圖為關節鏡下雙隧道定位;右圖顯示重建后雙束解剖關系;下圖顯示脛骨端混合式固定。AMPLACL雙束重建術后A:術后X片表現;B:術后冠狀位CT示骨隧道位置;C:術后矢狀位MRI示重建韌帶位置良好;D:術后冠狀位MRI顯示骨隧道位置及固定物位置。

移植物股數的問題早期Hamada等及Adachi等利用四股腘繩肌腱進行雙束重建前交叉韌帶,(與單束重建無明顯優勢)。

MunetaT,SekiyaI,YagishitaK,etal.Arthroscopy,1999,15(6):618-624.Yasuda等采用4股腘繩肌腱重建前內側束,采用2股腘繩肌腱重建重建后外側束(效果明顯提高)。

YasudaK,KondoE,IchiyamaH,etal..Arthroscopy,2004,20:1015-1025.

趙金忠等采用8股腘繩肌腱重建前交叉韌帶,效果良好。

趙金忠,何耀華,王建華,等.中華骨科雜志,2006,26:381—385.

骨隧道的選擇目前文獻報道的雙束重建方式有單脛骨單股骨隧道重建、單脛骨雙股骨隧道重建和雙脛骨雙股骨隧道重建。PetersenW等研究后指出,雙脛骨隧道重建后的生物力學效果更好,特別是在伸直時。PetersenW,TretowH,WeimannA,etal.AmJSportsMed,2007,35(2):228-234.

JordanSS等行實驗室研究后,建議雙束重建時,前內側束和后外側束骨道取在解剖位置,在屈膝角度較小時固定移植物。以防止術后膝關節活動范圍缺失。

JordanSS,DeFrateLE,MhaKW,eta1.AmJSportsMed,2007,35(4):547-554.

ACL部分重建術殘端處理

1987年Shutte等報道前交叉韌帶受到廣泛的神經支配,韌帶表面神經元的分布占到韌帶表面積的1%【1】。Denti等通過研究發現關節鏡下取出的前交叉韌帶殘端中存在有大量的本體感受器【2】。保守治療

限制運動肌力訓練手術治療關節不穩定年輕患者【1】SchutteMJ,DabeziesEI,ZimnyML,HappelLT(1987)Neuralanatomyofthehumananteriorcruciateligament.JBoneJointSurg[Am]69:243–247【2】DentiM,MonteleoneM,BerardiA,PanniAS(1994)Anteriorcruciateligamentmechanoreceptors.ClinOrthop308:29–32ACL部分損傷MRI表現左圖為矢狀位顯示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右圖為冠狀位顯示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ACL部分重建術中所見圖A示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圖B示使用懸吊鋼板固定自體肌腱;圖C示交叉韌帶部分重建術后。我科已完成20余例前交叉韌帶部分重建術后外側束部分重建圖A示:前交叉韌帶后外側束部分損傷圖B示:后外側束重建術后關節鏡下所見康復計劃術后2周:被動屈曲至90-100°,單拐行走術后4周:被動屈曲達110-120°,脫拐行走術后10周—3個月: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術后4個月—6個月: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術后7個月—1年: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小11知謝謝觀看世界關節炎日匯報人:1知網匯報時間:2020年X月X日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關節保護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導語我國目前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另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據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目錄01世界關節炎日介紹02什么是關節炎03關于關節炎的三大誤區04三類人群要警惕05預防關節炎從這些做起世界關節炎日介紹01“世界關節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也是提醒人們重視對骨性關節炎的防治。因此對骨性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是一項全社會都需要重視的工作。世界關節炎日介紹成立目的世界關節炎日介紹發展歷史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于瑞典隆德大學舉辦了由70多名骨科、風濕科、骨質疏松、創傷學及理療與康復專家參加的研討會,會上LarsLidgren提出將2000-2010年定為骨與關節的十年。1999年11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簽署正式支持文件。2000年1月13-15日WHO在日內瓦正式在全球啟動此項活動,750個醫療機構簽署文件,37個國家政府支持骨關節十年活動。世界衛生組織確定通過十年的努力,將骨性關節炎的預期發病率降低25%。2001年4月,我國成立了衛生部關節炎防治教育計劃基金,從衛生行政部門開始重視此疾病。每年的10月12日還是世界骨關節炎日世界關節炎日介紹發展歷史世界關節炎日介紹關節炎介紹關節炎,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關節炎的發病率愈來越高,它嚴重妨礙工作,成為50歲以后喪失勞動力的第二個常見原因,僅次于心臟病。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什么是關節炎02關節炎有100多種類型,其中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幾乎10人里面就有一個。據悉,骨關節炎在我國人群中的總發病率約為3%,并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50%~60%的人患有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組織,引起肌肉疼痛、炎癥或行動不便。什么是關節炎關節炎,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多數具有致殘性。什么是關節炎關節炎的五大危害類風濕關節炎或導致死亡。帶來明顯疼痛感。類風濕關節炎或導致死亡。關節炎藥物具有副作用。治療期間會帶來明顯的經濟壓力。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退變性疾病,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年齡越大患病越多,常伴有骨質增生。全身各個關節都可能發病,但以膝關節、手指關節多見。癥狀:患者早期多為上下樓梯、蹲起時感覺膝蓋疼痛不適,早起或久坐后膝蓋感覺發僵。隨病情加重,患者可能會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關節變形(多為“羅圈腿”畸形)等癥狀。常見的關節炎有哪些?什么是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主要分3種,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病。骨關節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于中年女性。癥狀:它一般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個、對稱性關節炎癥,長期的關節滑膜炎癥、腫脹侵襲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抽血化驗多數伴有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因子等陽性。什么是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有哪些?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是生活中常被人提及的疾病。其實“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是一回事,而是傳統中醫對關節病的一種稱謂。風濕病在中醫又叫“痹”,其病因包括風、寒、濕、熱、燥等。在西醫中雖也有“風濕性關節炎”,但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卻完全不同。癥狀: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發生于青少年,多因鏈球菌感染,常累及大關節(如膝關節、肘關節等),但一般不造成關節畸形,有的患者還可能會伴有環形紅斑、舞蹈癥、心臟炎等。常見的關節炎有哪些?風濕病什么是關節炎如何判斷是否得了關節炎呢?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關節炎常見癥狀,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由于關節血運特別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這是正常的。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癥,需要治療了。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關節炎的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確,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癥,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于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什么是關節炎大家可通過五項標準進行辨別,即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紅腫熱痛功能障礙關于關節炎的三大誤區03三大誤區誤區一“用進廢退”,關節越用越活運動在于健康,然而對于患上關節炎的人群來說,骨關節炎的特征是關節軟骨磨損退化。應當適度運動,避免關節負重,以免加速關節磨損。關節軟骨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因此做好早期預防很重要。骨關節病的本質是關節發生退變,關節軟骨過度磨損。而鈣和膠原蛋白長期流失容易造成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且不易愈合。骨關節炎則是由于關節表面的軟骨發生退變、磨損、剝落,引起關節周圍以及軟骨下骨發生增生、硬化、骨贅形成、囊性改變。骨骼要健康,營養需全面。單純補鈣是不夠的。關節有問題,還需要補充軟骨營養素。三大誤區誤區二關節炎需要大量補鈣關節炎作為一種嚴重的慢性病,發病過程緩慢,其治療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旨在治療痛癥的消炎藥僅能對癥治療疼痛,并不能延緩關節炎疾病進展,同時還容易引起并發癥。預防及治療關節炎,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修復關節軟骨,減少磨損。氨糖是形成軟骨基質的基本成分,30歲以后人體內氨糖不斷流失,需要外源性補充。誤區三藥物可以迅速治療關節炎三大誤區三類人群要警惕04因長期伏坐辦公桌、使用電腦、開車,一些“久坐族”逐漸成為關節炎的易患人群。清遠市中醫院骨科專家提醒辦公室一族應注意保護肩、腕、膝、踝等關節部位。而駕車使人逐漸形成關節“廢用性”萎縮退化,長時間把握方向盤也會增加腕關節綜合癥的發病幾率。三類人群要警惕01久坐族愛穿高跟鞋的女士也是關節炎發作的常見人群。科學家對穿高跟鞋走路對下肢關節作用力影響的研究發現,穿高跟鞋尤其是2英寸高或者更高的鞋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