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健康養生膳食論文范文第一篇健康養生膳食論文范文第一篇題目:《山家清供》中的中醫食療養生思想初探
關鍵詞:山家清供;中醫養生;食療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突飛猛進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了大批文人志士,各家學術思想也呈現出井噴式發展,出現了“理學”“新學”“心學”以及地名學的別派100多家,同時,宋代還涌現出了像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王安石、陸九淵、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一大批著名學者,這是封建社會空前的文化盛景。宋代經濟的繁榮昌盛為宋代文化得以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宋統治者在政治上實行了高度集權的專制制度,在文化上卻實行了較為開明的政策,統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戰亂不斷以致君權削弱的歷史教訓,確立了“興文教”“抑武事”“以文化成天下”的基本國策,從而為宋代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而印刷術的發展,更為宋代的古籍整理創造了重要條件[1]。
宋代被視為我國歷史上文化、教育、經濟、科技、醫藥、紡織、飲食乃至日常多方面齊發展的一個黃金期。因此,宋代傳世的古籍文獻門類清晰,內容豐富,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1《山家清供》的中醫養生學思想基礎。
養生,即對生命的保養。養生學隸屬于中醫學,中醫養生就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生命與疾病發生的規律,從而采取適當措施提高生命質量,達到頤養身心,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目的的一項醫事活動[4]。《山家清供》看似是一部食譜輯錄,實則是林洪結合自身經歷及前人經驗著成的一部中醫食療養生經典。書中的觀點與中醫學養生的觀點一致。
自然觀———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莊子認為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黃帝內經》中也有相應的觀點: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養生首先應該順應自然,不違背客觀規律。林洪在書中同樣提倡這樣的自然觀,顧名思義,山家即居住山舍,親近自然。清供即食材則信手拈來,當季食物當季吃,不妄加調味品,接受自然最原始的賦予,安時處順。
養生觀———清靜無為、清淡養生。
健康養生膳食論文范文第二篇題目:媒體時代宣傳食療養生藥膳的方法研究
摘要:藥膳起源于我國幾千年來的民間傳統飲食習慣和中醫食療配方。藥膳是以傳統的中醫學結合現代烹飪學和營養學為理論支撐研發出的藥膳配方,將中草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并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方法制作而成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食品。食療藥膳因其具有養生健體、延緩衰老、促進機體康復等藥用效果,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傳統的養生藥膳的推廣大多是利用電視廣告、書籍進行宣傳,宣傳方式的單一性藥膳的推廣相對艱難。
關鍵詞:養生藥膳;四季藥膳;現代媒體;戶外媒體
一、中醫食療藥膳簡述。
在全部中藥藥材中約有500多種藥材具有滋補品藥膳價值,占總數的1/10。它們大多來源于古代書籍記載或民間經驗流傳以及近代科技加工改進。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藥、食物有:人參、冬蟲夏草、黃芪、山藥、白術、天麻、茯苓、甘草、當歸、首烏、黃精、核桃、芝麻、大棗、熊掌、燕窩、烏梢蛇、甲魚、薏苡仁、蓮子、蜂蜜、枸杞子、銀耳、龍眼肉、蜂皇漿等。至于各種配方,我國古代醫學典籍中也有很多相關的記載。例如,古書《十藥神書》中記載大棗人參湯具有益氣補血,潤腸健脾作用;《食鑒本草》中提到豬腎酒,可治腎虛腰痛;《遵生八箋》中的黃精餅,具有補肺清肺作用,等等。這些名目繁多的特殊滋補食品和藥膳是中國特有的傳統養生食品。
自然萬物都是相互影響,相伴相生。人也受自然的影響,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食材,養生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春夏秋冬應如何合理進行藥膳養生也是有講究的。春季是萬物之始,應多食清淡蔬菜及豆類食品;夏季暑熱夾濕,飲食應以甘寒清淡為主;秋季涼風初起,燥氣襲人,應多吃些蘿卜、杏仁,可以清肺降氣化痰;冬季寒冷,應多吃些牛羊肉等溫熱性食品。
二、現代媒體在養生藥膳的推廣中的應用。
1.報紙雜志在推廣養生藥膳上的應用。
報紙的主要特征是載體質地穩定,便于選擇和保存,善于表達深刻的內容和進行連續性報道。利用報紙雜志養生藥膳推廣時,可以在報紙上開一個養生專欄,將養生藥膳的功能效果及做法介紹出來,可以附帶些圖片使之更加直觀。也可以開設一些有獎競猜活動,和讀者互動,這樣更加激發讀者興趣,對產品推廣產生促進作用。同時可以在一些雜志專刊的封面上登一些藥膳的圖片。
2.廣播電視媒體在推廣養生藥膳上的應用。
健康養生膳食論文范文第三篇題目:中醫食療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研究
食療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是中醫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食療由食養發展而來。食養起源于遠古時期,火的使用為食養創造了條件。陶器的發明和酒的出現為食養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烹飪的出現直接催生了食養萌芽。食療是中醫的瑰寶,是我們古代醫療實踐者們智慧的結晶。食療在我國的使用和推廣少說也有三千年的歷史,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食療和功能產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因此,對古代的食療理法進行深入而系統地研究,無疑將對現代食療事業的發展和功能食品的研究開發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以下是一篇中醫食療與保健論文,希望能幫助你進行該方面論文的寫作。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食療的理論基礎,總結應用現狀。方法: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某院中醫科行保健咨詢者共計56例為研究對象,另取同期同數量年齡,性別比例相似的體檢者為對照組,對照組行科學化飲食,以此為基礎,保健組行中醫食療上述食譜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調查受試者干預前后血壓,血脂血糖異常人數。結果:觀察組總不良指標率為,對照組總不良指標率為.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結論:在病變早期或者痊愈末期,進行辨證施膳,可達到以食療疾,藥攻食補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中醫食療;中醫理論;臨床應用
中醫食療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指導,利用食物配合藥物,以食物之力助藥威,實施養生保健。中醫食療可以被稱之為一項古老而又新興的學科。有資料顯示,被驗證為有效的藥食秘方約為30萬個,中醫食療被醫學界譽為“藥理學原始資料”其不但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且也為生命科學的進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對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1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中醫科行保健咨詢者共計56例為研究對象,在此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齡區間為歲,平均年齡為(±)歲。從咨詢者體質分型上來講,詳細為:陽虛15例,陰虛13例,痰濕10例,氣虛18例。另取同期同數量年齡,性別比例相似的體檢者為對照組,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P>)。
方法:對照組行科學化飲食,以此為基礎,保健組行中醫食療,陽虛體質者在日常食譜中增加當歸生姜羊肉湯,材料為:羊肉,生姜,當歸,料酒,食鹽,旺火將羊肉焯熟后,放入其余材料,文火慢燉。陰虛體質者加食蜂蜜蒸百合:將蜂蜜和百合拌勻,上屜蒸軟,含食,片刻嚼服。痰濕體質者使用冬瓜山藥湯:將冬瓜與山藥放入鍋內文火慢燉,經調味后可食用。氣虛者食用山藥粥:山藥與大米共同烹煮,煮熟即成。
觀察標準:上述食譜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調查受試者干預前后血壓,血脂血糖異常人數。
統計學原理:本實驗使用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數據中的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的方式進行計算,當P<時,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血脂異常者1例,血壓異常者3例,無血糖異常情況,總不良指標率為,對照組血脂異常者8例,血壓異常者5例,血糖異常者2例,總不良指標率為,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中醫食療理論。
(1)食藥合一:食藥一體觀涵蓋藥食同功,同理和同源。所謂同功,主要指的是食物除了具備營養價值外,也具備藥用價值,例如酸性藥物或者食品會先進入肝臟,對其發揮相關影響和作用。同源指的是:食物和藥物都來自大自然,食物即可果腹,也可治療疾病,醫藥是從食物中分化而來,兩者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藥食同理則指的是食療和藥物療法使用方式相同。
(2)天人相應:《黃帝內經》認為,人與自然為有機聯系整體,人的一切活動和自然存在密切關聯性,大自然的變化對于人的生理病理活動存在相應影響。由此能夠看出,人類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實施保健。
(3)辨證施膳。中醫的診斷方式為:望聞問切。將疾病病因,病機經絡變化等最為基礎性理論,對患者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征進行全面分析,全面判斷癥候種類,結合具體結果,實施相關措施,在本次研究中,將來院咨詢者依照體質進行分類,并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為其選擇合適膳食,半年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指標率明顯較低,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這在根本上證明,使用中醫膳食,能夠全面增強患者體質,降低不良指標率。中醫基本治療原則為辨證施治,其為祖國醫學的基本理論。《黃帝內經》在對辨證的發展起到巨大作用。在對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必須辨別其為陽癥還是陰癥,表位屬表還是屬里。疾病的溫寒性差異,謹慎施藥,進而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4)藥攻食補:藥物性味存在偏差,且多具備毒性,作用剛烈,通常用于攻邪。食物性味偏小,無毒副作用。通常用來補氣,強壯身體。雖說上文提及“藥食一體”但從細節上來講,兩者依然存在差異。所謂邪氣,主要指的是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細菌,高溫等。正氣也被稱之為精氣。主要指的是人體各種精華物質和機能活動與自我調節能力。
中醫食療的相關應用。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以往相比,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譜均發生了較大變化,以往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時代發展,當前人們的主流意識為“崇上綠色,回歸自然”,這種觀念已經被當前多數國家作為研究重點。使用天然化藥物替代化學藥品對疾病進行治療,已經成為了當前醫療保健的一個發展趨勢,并在臨床治療中突顯出優勢。
(1)種類齊全:《本草綱目》記載藥物共計1892種,在此其中常用食物或者藥物就達到了518種。在該論典內,著重論述了亦藥亦食的藥膳種類,且內容相當豐富,結合食療的最終目的,烹調手法。在繼承原有工藝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其制作方式多種多樣。按照治療作用來分,主要包含美容,治病防病,保健養生等。
(2)辨證施食,以食療疾:食療是祖國醫學中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在施膳還是配伍,均以中醫藥學為基礎。有學者認為,只有在“三因”制宜為原則的指導下,為患者進行辨證配膳,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出食療效果,進而體現出中醫特色。這里所謂的三因制宜,主要指的是結合患者地利,天時,和疾病具體情況,使用適合的治療方式,這是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同時也可以被看做食療原則。疾病分陰陽虛實寒熱,飲食也存在上述特征,如果不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上述內容加以全面區分,則會家只能怪話只能和病情。張仲景所述《金匱要略》中提出了在辨證施膳過程中強化飲食禁忌的必要性。在進行實際臨床治療的時候,診治對象通常具有較為明顯的病癥特征,飲食治療法適合發病早期或即將痊愈時,在這些階段中,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但存在體質偏頗現象,因此在中醫理論中,上述時間段為辨證施膳的黃金時間。綜上所述,在病變早期或者痊愈末期,進行辨證施膳,可達到以食療疾,藥攻食補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會梅,徐桂華,xxx文。中醫食療的理論與應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04:69-71.
[2]張悅悅,許鑫。基于主題詞表的亞健康人群食療知識庫設計與構建[J].圖書情報工作,2015,14:6-14.
健康養生膳食論文范文第四篇題目:淺談中醫食療與五行結合在現代養生中的應用
摘要:中醫食療是通過調節理飲食結構、改變飲食不合理性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五行即金、木、火、土、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構成物質世界,維持自然界的相對穩定。食物也可對應五行中的不同屬性,中醫食療即探討個體五行與食物五行的相互作用關系,參考個體的實際情況、季節變化和一天中的五行周期合理搭配食物,達到養生的目的。
關鍵詞:食療;養生;五行;五味;中醫護理
中醫食療是人們運用于養生的傳統習慣,通過中醫理論調理飲食結構從而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中醫食療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人體各項臟器的功能,使人自身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1]。但是不同食物有著其特定的性質,這些性質又對應著五行中不同的屬性。本研究探討中醫食療與五行的關系,并將其相結合用于現代養生,現報告如下。
1食物與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類機制。五行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并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機制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并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運動變化規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即五行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即五行相克。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2-3]。
食物中的五行。
一般來說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綠、黑、紅、黃五色代表;白色食物代表金:百合、杏仁、蓮子、銀耳、山藥、白果、白蘿卜、洋蔥、梨、冰凍食物、動物肺、腸等;綠色食物代表木:有白菜、甘藍和菠菜等各式蔬菜,其含有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及纖維素,能協助器官加速排出體內的毒素;黑色食物代表水:有黑豆、黑芝麻、香菇、黑棗、桂圓、烏梅和藍莓等,含黑色素,有助提高與其關系密切的新陳代謝和生殖系統功能;黃色食物代表土:有牛肉、羊肉、狗肉、橙、南瓜、玉米、黃豆、甘薯等;紅色食物代表火:有西紅柿、紅椒和紅蘿卜等,有助循環系統健康[4]。五味中酸屬木,苦屬火,辣屬金,咸屬水,甜屬土[5]。
2五行差異與個體喜好。
個體差異與五行。
五行學說認為每個人出生時就注定了他的五行屬性。根據五行相生相克學說[6],金屬性的人偏愛吃土、金屬性食物,如甜食、肉、豆制品等;木屬性的人偏愛吃木、水類食物,如蔬菜、青梅,喜歡喝茶、菜湯,吃魚、海蜇等爽口的咸味,而不愛甜味;水屬性的人偏愛吃水、金類食物,如海鮮,特別是貝殼類的海產品,而且口味偏咸。火屬性人偏愛吃木、火類食物,能吃味道偏苦的食物。土屬性的人偏愛吃肉類、南瓜、紅辣椒、西紅柿等。
屬性不同飲食也有不同。
中醫食療與五行不可分割,應命中所需,多進食有助生旺的食品,就能“自行”調節機體。相生相克密不可分,相生相克的良好平衡,使萬物正常存在,身體才可以健康[6]。食療就是根據個體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人體所需,達到調節機體、治療疾病的目的。如木旺土弱應用五行土來補,應多吃肉類、南瓜、甜品、黃豆等。依照五行相生的原則,木旺的人應該多親近金、土屬性的物品,在飲食上宜多吃苦、甜的食品,顏色則以白和黃為主;火旺的人,火旺水枯,應該多吃水屬性的食物,如海鮮、黑豆、黑芝麻、香菇等黑色食品,顏色以黑色為主。現代醫學認為,黑色食品不但營養豐富,且多有補腎、防衰老、保健益壽、防病治病、烏發美容等功效;金旺克木,補木平衡,金旺的人應該補充木類食物,如木瓜、蔬菜和檸檬等;水旺的人,水旺火弱,應補火調運,食用如狗肉、羊肉、山楂、西紅柿、西瓜等;土旺的人,應多吃土屬性的食物如紅薯、玉米和黃豆等,木克土,土多木來抑,也要適當吃五行屬木的食物,如蔬菜、粗纖維食品、檸檬等。
人體器官與五行。
人體是一個獨立的完整單元,醫學的五行學說將人體各部分也分別劃分為金、木、火、土、水五大類[7-8]。屬于金的有肺、大腸、鼻、皮膚和毛發;白蘿卜、山藥、杏仁、百合、豆芽、蛋白、銀耳等白色食物具有健肺爽聲,祛痰的功效,并能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新陳代謝,使肌膚充滿彈性與光澤。屬于木的有肝臟、膽囊、眼睛;綠色蔬菜含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及纖維素,能加速體內多余廢物的排出。屬于水的有腎臟、膀胱、耳和骨骼;與之對應的是黑豆、香菇、黑芝麻、黑棗、桂圓、烏梅、木耳等黑色食物,具有固腎強骨的功效,經常攝取有助提高與腎、膀胱和骨骼系統關系密切的新陳代謝和生殖系統功能。屬于火的有心、小腸和舌;紅豆、紅棗、紅辣椒、番茄、胡蘿卜等紅色食物屬于五行中的火,含豐富的降血壓物質,使血管強壯,有助循環系統健康。屬于土的有脾臟、胃、口腔和肌肉;脾臟、胃屬土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所對應的是玉米、黃豆、南瓜、甘薯等黃色食物,經常食用黃色食物能夠使脾、胃調和,新陳代謝正常[9]。
3五行在中醫食療中的應用。
中醫食療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人體的器官及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系[10-11],以及闡釋其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以五行辯證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盡力適應內部自然規律以有益于健康。掌握人體的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無比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如望診時,綠色多屬肝風[12],紅色多屬心火,黃色多屬脾濕,白色多屬肺寒,黑色多屬腎虛。用藥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等[13]。運用生克、乘侮等變化來說明五臟之間在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的相互聯系。
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提出“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補體,害則成疾”[14]。所以中醫建議食療時一定要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季節變化和一天中的五行周期給出合理的食物搭配,不能千篇一律。即便是成方的應用也不要拘泥,需在醫師和膳食廚師的指導下,根據年齡、性別和體質差異,順應季節、日辰變化,適度調整劑量或藥、食物的結構。同時要注意適量,適度原則,不可憑嗜好而過偏。食補時要清楚地認識到無論多好的食材,都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應適可而止。
參考文獻
[1]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張大生.黃帝內經[M].蘭州: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3]張安玲,徐胤聰.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
[4]方瑾,張佳樂.基于《黃帝內經》思想探析《飲食須知》的養生觀[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2):114-116.
[5]焦如春,邱鳳喜,葉超,等.五味與五行配屬理論與臨床用藥[J].中醫雜志,2015,56(16):1359-1361.
健康養生膳食論文范文第五篇題目:淺析《滇南本草》與現代食療養生
關鍵詞:《滇南本草》;食療養生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有些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500多年前的蘭茂先生,經長期實踐總結了應用藥物和食物對身體進行治病和調理的經驗,撰寫了《滇南本草》,它不僅是一部價值很高的藥物學專著,為現代云南醫藥的研究和利用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且十分注重食療的作用,對現代食療養生具有指導意義。書中收載了藥物近500種,涉及當今生活中常見九個類別近百種的食物。通過學習,淺析蘭茂先生對食物的藥用價值和運用方法。現分類舉例淺述如下。
1蔬菜類。
《滇南本草》收載的蔬菜類有“藕、金針菜、苤藍、白菜、青菜、芥菜、蘿卜、黃芽白菜、甜菜、菠菜、萵筍、茄子、慈姑、芋頭、蔥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為例,“藕,味甘、平,多服潤腸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補五臟”[1]。其中藕節是具有止血功能傳統的中藥,現代研究認為,蓮藕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鞣質、多酚化合物、鈣、磷、鐵等,具有補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種食療效果[2]。
2水果類。
《滇南本草》收載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紅果、蘋果、杏、桃、櫻桃、李子、梨、菠蘿蜜、桑葚子、拐棗、葡萄、橙子、龍眼、荔枝、甘蔗、荸薺、無花果”。
以蘋果為例,“蘋果,氣味甘、微酸,無毒。主治脾虛火盛,補中益氣。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釀,久服延年之品也…”現代研究認為,蘋果含多酚、三鐵、果膠、膳食纖維,具有抗癌、降血壓、增強記憶力、促進發育、減肥、促進睡眠的作用。
3瓜類。
《滇南本草》收載的瓜類有“冬瓜、西瓜、黃瓜、南瓜、甜瓜、葫蘆、絲瓜、苦瓜”等。
其中記載的絲瓜“味甘,性涼,無毒。主治解熱、涼血、通經、下乳汁、利腸胃,并治痰火及癰疽瘡、胎毒”。絲瓜絡具有“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的功效,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絲瓜煎服能治咳嗽多痰[4],絲瓜果實甘、寒、無毒,入肝、胃經,可治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崩帶血淋,疔瘡,乳汁不通,癰腫等病[5]。
4豆類。
《滇南本草》中收載的豆類有“南扁豆、毛豆、紅豆、刀豆、蠶豆、豇豆”。
“蠶豆”的功效記載為“味甘、性溫。開胃健脾,強精益智,多服則下氣,眼熱”,現代研究認為蠶豆含有蛋白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膳食纖維、維生素B1、B2等。豐富的蛋白質對慢性腎炎有較好的調理效果,還能延緩動脈硬化癥狀;膽脂和磷脂能加強神經細胞的傳遞,增強記憶力;其中的膳食纖維具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我國膳食結構中,植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豆類作物[6],具有健脾、利濕、降血脂的功效[7]。
5糧食類。
《滇南本草》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旅游免責協議書
- 閣樓贈予協議書范本
- 共同墊款協議書范本
- 婚后嫁妝贈予協議書
- 購房協議書變更戶主
- 房屋預約買賣協議書
- 車禍協議書后續處理
- 產品定制銷售協議書
- 車輛訂購協議書交還
- 國外沒有就業協議書
- 學校保潔方案
- 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護理
- 江蘇省2021-2022學年二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備考卷一(南京專版)
- TCI 535-2024 鋁合金液態模鍛模具技術條件
- 胰島素泵護理管理規范
- 9.1.1 西亞 第1課時 課件 七年級地理下冊 人教版
- 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托管協議書范本
- 2025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餐廳托盤的使用技》課件
- 【化學】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下冊
- Unit 2 Know your body(說課稿) -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