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2圖表應有鑫巫公、叢查辦或審核人簽字;
1.0.1為貫徹《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統一3各種室內試驗和原位測試,其成果應有試驗人、檢查人或審核人簽字;
勘察文件編制深度,確保巖土工程勘察質量和工程平安,愛惜環境,提高建設項4當測試、試驗項目托付其他單位完成時,受托單位提交的成果還應有該單位
目的投資效益,編制本規定。印章及責任人簽章;
本規定所指勘察文件,主要指巖土工程勘察綱要、勘察報告及相關的專題報告。5其他簽章管理要求。
1.0.3本規定適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文件編制。2.0.6勘察文件的文字、標點、術語、代號、符號、數字和計量單位均應符合有關
勘察文件編制應依據不同勘察階段要求進行。本規定主要對詳細勘察階段的勘察規范、標準。
文件編制深度做出規定,其他階段的勘察文件編制可參照執行。2.0.7勘察報告主要由文字部分和圖表組成,必要時可增加附件。
勘察文件的編制,除應符合本規定外,尚應滿足現行相關技術標準的要求,嚴格2.0.8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文字部分應包括下列內容:
執行規定。《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規定1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
2.0.1巖土工程勘察文件應依據工程和場地狀況、設計要求確定執行的現行技術標2場地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
準編制。同一部分內容涉及多個技術標準時,應在相應部分進一步明確依據的技3巖土參數統計;
術標準。4巖土工程分析評價;
2.0.2巖土工程勘察實施前應編制勘察綱要。5結論和建議。
2.0.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通過對原始資料的整理、檢查和分析,正確反映場地工2.0.9勘察報告文字部分幅面宜接受A3或A4,篇幅較大時可分冊裝訂。裝訂內容
程地質條件、查明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難,做到資料完整、評價正確、建議合應符合下列要求:
理。1封面及扉頁:標明勘察報告名稱、勘察階段、單位資質等級及編號、相關責
2.0.4勘察報告應依據工程特點和設計提出的技術要求編寫,應有明確的針對性,任人簽章、編寫單位、提交日期等;
詳細勘察報告應滿足施工圖設計的要求。2目次;
2.0.5勘察報告簽章應符合下列要求:3文字部分;
1勘察報告應有完成單位公章,法定代表人、單位技術負責人簽章,項目負責4圖表;
人、審核人等相關責任人姓名(打?。┘昂炚?,并依據注冊執業規定加蓋注冊章;5附件(必要時)。3勘察綱要
3.0」勘察綱要應在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資料和現場踏勘的基礎上,依據勘察目的室內巖土、水試驗支配表等。
程的特點編寫。、任務和相應技術標準的要求,針對擬建工當場地狀況變更大或設計方案變更等緣由,擬定勘察工作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剛
勘察綱要應合理確定執行的技術標準,當合同、協議、招標文件有要求時,應滿好調整勘察綱要或編制補充勘察綱要。
足約定的技術標準。勘察綱要及其變更應按質量管理程序審批,由相關責任人簽署。
勘察綱要由文字部分和圖表構成鉆探(井探、槽探等)間距、深度、數量;
勘察綱要的文字部分宜包括下列內容:
4房屋建筑工程
1工程概況;
4.1一般規定
2概述擬建場地環境、工程地質條件;
4.1.1房屋建筑工程一般稱建筑工程,包括房屋建筑物及附屬構筑物。
3勘察任務要求及需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
房屋建筑工程勘察報告應充分體現工程特點,內容應符合本章要求
4執行的技術標準;
4.2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
5選用的勘探方法;
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應包括下列內容::
6勘探工作量布置;
1擬建工程概況;
7勘探孔(槽、井、洞)回填;
2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
8擬實行的質量限制、平安保證和環境愛惜措施
3巖土工程勘察等級;
9擬投人的儀器設備、人員支配、勘察進度支配等。
4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狀況;
3.0.5擬定的勘察工程量應包括下列內容:
5其他必要說明。
I鉆探(井探、槽探等)間距、深度、數量;
擬建工程概況應敘述工程名稱、托付單位名稱、勘察階段、工程位置、層數(地上
2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測試的種類、方法、深度或間距、數量;
和地下)或高度,擬接受的結構類型、基礎型式、埋置深度。當設計條件已經明確
3取樣器、取樣方法選擇,取巖、土樣間距和水樣數量及貯存、運輸要求;
時.,應敘述設計室內外地面標高、荷載條件、擬接受的地基和基礎方案、大面積
4室內巖、土(水)試樣內容、方法、數量;
地面荷載、沉降及差異沉降的限制、振動荷載及振幅的限制等。
5須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時,應明確測繪范圍、比例尺、測繪方法。
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應以現行技術標準為依據,并滿足勘察任
3.0.6勘察綱要應附擬建工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須要時,可附勘探及原位測試、
務托付書或勘察合同的要求。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狀況應包括下列內容土的分類和描述應在現場記錄的基礎上,結合室內試驗的開土記錄和試驗結果綜
1工程地質測繪或調查的范圍、面積、比例尺以及測繪、調查的方法;合確定。巖土描述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2勘探點的不知、勘探設備和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場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描述應包括下列內容:
3原位測試的種類、數量、方法;1勘察時的地下水位、地下水的類型及其動態變更幅度;
4接受的取樣器和取樣方法,取樣(土樣、巖樣和水樣)數量;2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排關系,是否存在對
5巖土室內試驗和水(圖)腐蝕性分析的完成狀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等;
6勘探孔(井、槽等)回填狀況3必要的水文地質試驗成果和水文地質參數;
7引用已有資料狀況4對多層地下水應分層描述,并描述含水層之間是否存在水力聯系等;
8勘探點測放依據5對工程有影響的地表水狀況;
9協作、分包單位的說明;6歷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調查成果。
10其他問題說明。4.4巖土參數統計
4.3場地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4.4.1巖土參數統計應依據鉆孔(探井)記錄、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資料、室內試驗
場地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和原位測試成果,對不同工程地質單元、進行工程地質分區及巖土分層。當分層
1依據工程須要敘述氣象和水文狀況;統計指標變異系數超過規定標準時,應分析緣由,必要時調整工程地質單元、巖
2依據工程須要敘述區域地質構造狀況;土層劃分、統計指標樣本數量并重新統計。
3場地地形、地貌;4.4.2統計參數應依據巖土工程評價須要選取,宜包括下列內容:
4不良地質作用及地質災難的種類、分布、發育程度;1巖土的自然密度、自然含水量;
5場地各層巖土的年頭、類型、成因、分布、工程特性,巖層的產狀、巖體結2粉土、私性土的孔隙比;
構和風化狀況;3性土的液限、塑限、液性指數和塑性指數;
6埋藏的河道、河浜、池塘、墓穴、防空洞、孤石及溶洞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4土的壓縮性、抗剪強度等力學特征指標;
物的特征、分布;5巖石的密度、軟化系數、吸水率、單軸抗壓強度;
7地下水和地表水。6特別性巖土的特征指標;
7靜力觸探的比貫人阻力或錐尖阻力、側壁摩阻力,標準1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難、邊坡的影響(本規定第7章);
貫人試驗和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的錘擊數及其他原位測試指標;2場地地震效應影響(本規定第8章);
8其他必要的巖土指標。3工程建設場地適宜性。
4.4.3巖土參數統計應符合所依據的技術標準,并符合下列要求:地下水和地表水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
1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應按巖土單元分層統計;1分析評價地下水(土)和地表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2應供應巖土參數的統計個數,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2分析地下水對建設工程的影響,供應水文地質參數,提出相應的地下水限制
3巖土層的主要測試指標(包括孔隙比、壓縮模量、勃聚措施的建議。
內摩擦角、標準貫人試驗錘擊數、圓錐動力觸探錘擊數、巖石抗壓強度等)應供應3評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地表水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存在抗浮問
統計個數、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等;題時進行抗浮評價,提出相應的技術限制措施及建議;
4必要時供應參數建議值。4工程須要時評價工程建設對原有水文地質條件(地表水、地下水徑流條件
4.5巖土工程分析評價變更)的影響。
勘察報告應在工程地質測繪、勘探、測試及搜集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特5當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困難,且對地基評價、基礎抗浮和地下水限制有重大
點和要求進行巖土工程分析評價,供應設計和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影響,常規巖土工程勘察難以滿足設計施工要求時,應建議進行特地的水文地質
巖土工程分析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勘察。
1場地穩定性、適宜性評價;4.5.5依據巖土參數統計成果,結合地區性工程閱歷,對場地地基的巖土參數進行
2特別性巖土評價(本規定第7章);分析評價,必要時供應建議值。
3地下水和地表水評價;地基基礎分析評價應在充分了解擬建工程的設計條件前提下,依據建筑場地工程
4巖土工程參數分析;地質條件,結合工程閱歷,考慮施工條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材料供應以及地區
5地基基礎方案分析;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等因素,對自然地基、樁基礎和地基處理進行評價,提出平安
6依據工程須要進行基坑工程分析;牢靠、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一種或幾種地基基礎方案建議。
7其他巖土工程相關間題的分析、評價。自然地基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
場地穩定性、適宜性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1接受自然地基的可行性;
2自然地基勻整性評價;基坑工程的分析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
3建議自然地基持力層;1闡述基坑四周巖土條件、四周環境概況及基坑平安等級;
4供應地基承載力;2供應巖土的重度和抗剪強度指標,說明抗剪強度的試驗
5存在軟弱下臥層時,供應驗算軟弱下臥層計算參數,必要時進行下臥層強度方法;
驗算;3分析基坑施工和四周環境的相互影響;
6需進行地基變形計算時,供應變形計算參數。4提出基坑開挖和支護方案的建議
4.5.8樁基礎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5基坑開挖需進行地下水限制時,提出地下水限制所需水文地質參數及防治
1接受樁基的適宜性;措施建議;
2可選的樁基類型、樁端持力層建議;6提出施工階段的環境愛惜和監測工作建議。
3樁基設計及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4.6結論和建議
4對欠固結土及有大面積堆載、回填土、自重濕陷性黃土等工程,分析樁側4.6.1結論和建議應有明確的針對性,并包括下列內容:
產生負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影響;1巖上工程評價的重要結論的簡明闡述;
5須要抗浮的工程,應供應抗浮設計巖土參數;2工程設計施工應留意的問題;
6分析成樁可行性、擠土效應、樁基施工對環境的影響以及設計、施工應留3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的建議;
意的問題等內容。4其他相關問題及處置建議。
4.5.9地基處理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4.6.2巖土工程評價的重要結論應包括下列內容:
1地基處理的必要性、處理方法的適宜性;1場地穩定性評價;
2地基處理方法、范圍的建議;2場地適宜性評價;
3依據建議的地基處理方案,供應地基處理設計和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3場地地震效應評價;
4評價地基處理對環境的影響;4土和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5提出地基處理設計施工留意事項建議;5地基基礎方案的建議;
6提出地基處理試驗、檢測的建議。6基坑支護措施的建議(須要時);地下水限制措施的建議(須要時);季節性凍土
地區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其他重要結論。2橋涵工程包括擬定的橋梁長度、寬度、等級、跨徑、荷
5市政工程載狀況、結構形式以及墩臺擬實行的基礎型式、埋深等;
5.1一般規定
3室外管線工程包括管線的起止位置(坐標、里程)、和其他管網連接關系、
市政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橋涵、室外管線、城市堤岸、給水排水廠站工程、垃圾
設計長度、管道類型、管材、管徑以及穿越鐵道、公路、河谷的位置、埋
填埋場等。
設深度和方式等;
市政工程勘察報告內容應符合本章要求,體現市政工程特點。本章未詳細說明的,
4堤岸工程包括堤岸起止位置(坐標、里程)頂面設計標高、各段堤岸的結構類
參照笫4章執行。
型、實行的基礎型式、埋置深度等;
5」.3場地地質條件困難或線路較長的城市道路、室外管線、城市堤岸勘察報告可
5垃圾填埋工程包括垃圾類型、主要成分、處理方式、處理總量及日處理量,
分段編寫。
填埋場庫區結構、壩型及壩高,建(構)筑物結構、荷載、基礎類型及埋深、防
5.2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
滲結構變形要求、運用年限等。
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包括下列內容:
應重點評價影響市政工程穩定的不良地質作用和可能產生沉陷、液化、濕陷、融
I擬建工程概況;
陷或脹縮等變形的特別性巖土。
2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
5.5.4城市道路工程的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3巖土工程勘察等級;
1依據擬建道路沿線工程地質條件,包括濕陷性黃土、軟土、松散填土、膨脹
4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狀況;
土、凍土、可能產生地震液化的土層等特殘路基的分布厚度和工程性質,供應必
5其他必要的說明。
要的巖土參數和處理措施建議。
擬建工程概況應敘述工程名稱、托付單位名稱、勘察階段、工程類別、特點、場
2依據沿線各段的地表水來源和排水條件,地下水類型和水位變更幅度,分析
地位置、地面條件、基礎型式、埋深、初步擬定的施工方法等。
地表水和地下水對路基穩定性的影響??辈炷康摹⑷蝿找蠛鸵罁募夹g標準應
5.2.3市政工程概況尚需依據其工程特點敘述下列內容:
符合本規定
I城市道路工程包括道路的起止位置(坐標、里程)、和其他路網連接關系、道
3劃分路基干濕類型;
路長度和路幅寬度、道路等級、路面設計標高、沿線橋涵穿(跨)越形式和主要支擋
4浜河道路或穿越河流、溝谷的道路,應分析浸泡沖刷作用對路堤的影響,
構筑物位置等;
對路基穩定性進行分析,供應路堤邊坡穩定性驗算參數,并提出處理措施建議;
5填方路段應對路基填筑可用材料質量及開采運輸條件作出評價,并提出料場4)評價沉井地基承載力;
選擇、材料擊實性指標、填筑壓實質量限制措施建議;5)供應相關處理巖土參數,提出沉井施工問題防治措施的建議。
6高填路基應供應路基穩定性分析計算參數,軟土地區的高填路堤應供應路5.5.6室外管線工程的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基變形計算的參數;1存在不良地質作用的地段,應評價其發展趨勢及危害程度,分析管線產生沉
7斜坡路基及深挖路塹地段,應供應邊坡穩定性驗算參數。必要時驗算邊坡陷、不勻整變形或整體失穩的可能性,必要時提出整治措施建議和防治工程設計
穩定性并提出支擋方式或開挖放坡的建議。參數;
橋涵工程的分析評價尚應保留下列內容:2明挖直埋管線應依據埋置深度、沿線地面建筑或地下埋設物位置、巖土性質
1通過分析橋位的周邊建筑物分布、地形地貌、水文和地址條件及邊坡的不及地下水位等條件,分析明挖直埋的可行性和基槽邊坡的穩定性,對可能產生潛
良地質作用,評價橋址的適宜性和橋臺、岸坡的穩定性;蝕、流沙、管涌和坍塌的邊坡提出降排水、支護或放坡措施建議;
2依據任務要求供應跨河橋水文資料、河床沖刷狀況及河床物質組成:3頂管工程應分析頂管段地層巖性變更、富水特征及其影響,供應頂管設計所
3依據地層巖性分布、河床沖於變更趨勢、地下水埋藏條件以及地基巖土的需參數及工作井和接收井地下水限制、支護措施建議,對頂管實施可行性作出初
工程性質,并依據地基土凍脹深度,提出基礎埋置深度和持力層選擇建議,供應步評價;
地基承載力及沉降驗算參數;4依據不同類型的管材,分段判定環境水和土對管道和管基材料的腐蝕性,并
4存在具有水頭壓力差的砂層、粉土地層時?,應評價產生潛蝕、流土、管涌提出防治措施建議。
的可能性;5.5.7城市堤岸工程的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5橋梁墩臺明挖基礎及地下箱涵通道等地下工程,應供應邊坡穩定性驗算參1依據堤岸沿線各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質、地層特征,分段分析和評價地基
數,提出施工時地下水限制、巖土體支護和對相鄰建筑物、管線監測建議;土工程性質和勻整性,供應各層地基土的承載力和變形參數、土壓力計算和岸坡
6接受樁基礎時,應符合本規定條要求穩定性驗算等設計和治理所需的巖土參數;
7接受沉井基礎時,尚應符合下列要求:2依據河流水文條件評價沿線岸坡穩定性和侵蝕程度,對堤岸結構類型和構筑
1)供應沉井外壁和四周巖土的摩阻力;物基礎埋置深度和防腐措施提出建議;
2)在河床、岸邊施工時:評價人工開挖邊坡對岸坡穩定性的影響;3依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補關系,分析施工和運用期間地下水的變更趨勢,
3)闡明影響施工的塊石、漂石和其他障礙物,分析沉井施工對鄰近建筑的影響;必要時供應降水設計所需參數;
4分析產生流土、管涌的可能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議;6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式、地基處理、防滲及邊坡治理措施;
5存在采砂活動或不良地質作用的地段,應評價河槽形態發展趨勢及對岸坡穩5對地下水位高的垃圾填埋場,應對施工期、空載候填期和下潛設施(如集水
定性的影響,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議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設計參數;井、調整池)等不利條件進行抗浮、突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須要進行工程降水
6對各類堤岸結構宜接受的基礎型式以及地基處理措施提出建議;時;應提出相應建議并
7提出工程施工監測建議。6依據工程及地基特點提出工程監測的建議,
5.5.8支擋結構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7工程須要時,應依據垃圾滲瀝液的化學成分,分析夸臀
1依據支擋工程所處位置的地質構造、地層巖性,供應支擋結構設計、施工所物的遷移規律,開展預料填埋場道營過程中出現滲瀝液垂直和側向滲漏,引起污
需的巖土物理力學指標;染可能性的專項評價。
2評價支擋結構及地基穩定性;5.6結論和建議
3供應地基處理方法和支擋工程類型優選建議;
4依據支擋地段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地下水對支擋建筑物的影響,提出排水、市政工程結論和建議內容應符合本對頂4.6節要求。
降水措施建議。6城市軌道交通工程
5提出工程施工監測建議。6.1一般規定
5.5.9垃圾填埋工程的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6.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包括城市地下鐵道和輕軌交通的車站、隧道、高架線路、
1依據場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難等,評價場地和邊坡的穩定路基、橋涵、車輛段、停車場及附屬建評價降水對四周環境的影響;
性,提出處理措施的建議;6.1.2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勘察報告內容應符合本章要求,體現軌道交通土程特點。
2依據場地巖土分布及物理力學性質,評價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特征和地基車輛段、停車場中的地面建筑物及本章未詳細說明的,參照第4章的規定執行。
土的勻整性,供應地基承載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應按車站、區間分冊編寫勘察報告,車輛段、停車場應劃分線
3闡明擬建場區及相鄰影響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供應地基土的滲透系數等水路、地面建筑物分冊編寫,附屬建筑物可依據須要納人工點報告或單獨編寫。
文地質參數,評價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6.2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
4依據垃圾處理場(廠)類型、填埋場庫區結構、容量、6.2.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和勘察工作概況應包括下列內容:
壩型和壩高、不同建(構)筑物的性質,建議適宜接受的基礎型1擬建工程概況;
2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2須要填方的路基、車輛段或停車場,應明確填料組別;
3巖土工程勘察等級;3對盾構工程,碎石土應描述最大粒徑及其含量,供應顆粒分析曲線、特征粒
4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狀況;徑、礫石的裂開強度;粉土和鉆性土需供應乳粒含量;
5其他必要的說明。4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應闡述巖土層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
6.2.2擬建工程概況應敘述工程名稱、托付單位名稱、勘察階段、總體工程及勘察的水力聯系,河流、河谷地區尚應依據任務要求供應歷史洪水位、沖刷特征。
區段概況、位置、環境條件概述、車站和線路區間敷設類型、設計荷載、結構類6.4巖土參數統計
型(或標高)、地下結構頂板埋深(或標高)、尺寸、基礎底板埋深及覆蓋土層厚度、6.4.1巖土參數統計應符合本規定4.4節要求,詳細統計參數應依據工程特點及依
初步擬定的施土方法等。據的技術標精確定。
擬建工程概況尚需依據其工程特點敘述下列內答:6.5巖土工程分析評價
1車站包括起止及中心里程、長度、寬度、基礎埋深、主體結構類型;6.5.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巖土工程分析評價應符合本規定4.5節要求,并應依據項
2區間線路包括線路起止里程、線路類型、線間距,聯絡通道、豎井、盾構始目特點滿足本節要求。
發(接收)井的位置及結構設計尺寸,分析和評價地基及圍巖的穩定性、勻整性,評價施工工法的適宜性,確定暗挖車
3高架車站、線路包括跨距、墩柱或樁設計荷載,高架區間跨越的鐵路途、公站和區間隧道的巖土施工工程分級和圍巖分級,對設計、施工提出相應的措施和
路途、河流等;建議。
4地面線路包括路基(路堤、路塹)及支擋結構物的設計條件;6.5.3評價場地地下水在工程施工和運用期間可能產生的變更及其對工程和環境
6.2.4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應符合本規定的影響,對地下結構的防水和抗浮進行分析;需進行地下水限制時供應地下水限制
條要求。設計參數,提出工程地下水限制措施及監測的建議。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狀況應符合本規定4.2.4條要求。分析評價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對鄰近建筑和市政設施的影響,供應穩定性分析及支
6.3場地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護計算的巖土參數。
6.3.1場地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的內容應符合本規定4.3節的要求,并重點敘述以655供應地基承載力、樁的側阻力、端阻力、基床系數、靜止側壓力系數、電阻
下內容:率、熱物理指標等巖土參數。
1喑挖工程應按工程要求進行巖土施工工程分級和隧道圍巖分級;6.5.6車站和基坑工程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1評價巖土層的穩定性及其對設計、施工的影響,提出支護方案的建議;2依據任務要求供應跨河橋河流的流速、流量、抗洪設防水位、河流沖刷線等
2供應自然地基、樁基、中柱樁的設計施工所需的參數。資料;
隧道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3跨線橋尚應滿足所跨線路(道路、公路、鐵路)的相關要求。
1進行巖土施工工程分級和圍巖分級,評價圍巖的穩定性;6.5.11一般路基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2闡述斷裂構造和裂開帶的位置、規模、產狀和力學屬性,劃分巖體結構類型,1分段劃分巖土工程施工分級;
必要時預料隧道的涌水量。2評價路基基底的穩定性。
礦山法施工的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6.5.12高路堤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1分析不良地質作用和特別地質條件,指出可能出現的坍塌、冒頂、邊墻失1分析不利傾向的軟弱夾層,評價基底和斜坡穩定性;
穩、洞底隆起、涌水或突水等現象及其地段;2分析地下水活動對基底穩定性的影響;
2在圍巖分級的基礎上,指出影響圍巖穩定的薄弱部位;3分段供應驗算基底穩定性的巖土參數;
3對可能出現高地應力地段,進行地應力對工程影響的分析,提出進行地應4軟土地區的高路堤應供應變形計算參數,提出地基處理方法建議,工程須要
力觀測建議;時估算沉降量和工后沉降。
6.5.13深路塹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4對需爆破的地段,分析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及范圍,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議。1評價巖土透水性及地下水對路塹邊坡及地基穩定性的影響;
盾構法施工的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2供應邊坡穩定性計算和支護設計參數;
1依據巖土層的特點和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對盾構法施工適宜性進行評價;3提出邊坡最優開挖坡率和排水措施建議。
2指出困難地層及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體對盾構施工的影響;6.5.14支擋結構工程分析評價應符合本規定5.5.8條要求。
3分析盾構施工可能造成的沉降和土體位移等地面變形,分析地面變形對周邊環境6.5.15涵洞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和鄰近建(構)筑物的影響,提出防治措施建議。1闡述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自然溝床穩定狀態、隱伏基巖的傾斜狀
6.5.10高架線路工程分析評價尚應包括下列內容:態、不良地質作用和特別地質條件;依據涵洞地基水文地質條件,供應含水層的滲
I供應樁基承載力和變形計算所需的參數,評價樁基穩定性,提出樁的類型、透系數等參數;
人士深度建議,必要時估算單樁承載力;2依據涵洞地基水文地質條件,供應含水層的滲透系數等參數;
3地基為人工填土時?,應評價其適宜性,供應承載力值,對施工和運用過程中議或專項勘察的建議。
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相應措施的建議。7特別場地
6.5.16車輛段和停車場工程應依據不同結構類型分別進行評價,并考慮場地平整7.1一般規定
的要求。下列場地勘察時,勘察報告應符合本章的要求。
1闡述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1有特別性巖土分布的場地;
穩定性、勻整性和承載力,提出地基方案建議;2邊坡工程場地
2對需進行地基變形計算的建筑物,供應地基變形計算參數,預料建筑物的變3不良地質作用發育和存在地質災難的場地。
形特征;在特別場地進行勘察時,應考慮工程建設和人類活動對其的影響,應滿足相關專
3填方工程應對填料和施工提出限制要求。業規范的要求。
6.5.17環境影響分析應依據任務要求進行,可包括下列內容:7.2特別性巖土
1分析基坑開挖、隧道掘進和樁基施工等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土體位移,及濕陷性土勘察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其對鄰近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線的影響。1濕陷性土地層的時代、成因及分布范圍;
2分析施工降水導致地下水位變更,出現區域性著陸漏斗,水源削減、地面固2濕陷性土層的厚度、濕陷系數和自重濕陷系數隨深度的變更;
結沉降等狀況,提出防治措施建議。3場地困難程度、場地濕陷類型和地基濕陷等級及其平面分布;
3分析工程建成后或運營過程中,可能對四周的巖土、地面環境和建(構)筑物4必要時供應濕陷起始壓力隨深度的變更規律;
的影響。5必要時分析地下水位升降變更的可能性和變更趨勢;
6.6結論和建議6需進行地基處理時,應說明處理目的、處理方法、處理深度,供應地基處理
6.6.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結論和建議內容應符合本規定4.6節要求。所需巖土參數;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結論和建議應滿足設計的要求及已明確施工方案的要求7接受樁基時應供應持力層和適宜的成樁方式建議,供應樁基設計有關巖土參
663對尚不具備現場勘察條件的勘探點,應明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提出完成工數,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應供應樁的負摩阻力建議值;
作的條件。對的確無法滿足工作條件的勘探點,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8遇基坑和邊坡工程時,應進行穩定性評價,供應有關巖土參數。
6.6.4對鉆孔無法實施、地質條件困難的地段應提出施工勘察、超前地質預報的建紅黏土勘察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1不同地貌單元紅黏土的類型、分布、厚度、物質組成、土性等特征;降水方法建議;
2紅黏土的狀態;8開挖、回填、支護、工程降水、打樁、沉井等施工方法對施工平安和四周環
3裂隙發育特征及其成因;境的影響;
4紅黏土下伏基巖巖性,巖溶發育特征及其和紅黏土土性、厚度變更的關系;混合土勘察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5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動態及其和紅黏土狀態垂向分帶的關系;1混合土的名稱、物質組成、來源;
6裂隙發育的紅黏土應供應三軸剪切適宜或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成果;2混合土場地及其四周地形、地貌;
7地基的勻整性分類;3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伏土層或基巖的埋藏條件,坡向、坡度,層面傾向、
8紅黏土地基承載力;傾角,是否存在軟弱結構面;
9地基持力層、基礎型式選擇,建筑物避讓地裂密集帶或深長地裂地段的建議;4混合土中粗大顆粒的風化狀況,細顆粒的成分和狀態:
10基坑施工建議。5混合土的勻整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變更規律;
軟土勘察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6地下水的分布和賦存條件、透水性和富水性,不同水體的水力聯系;
1軟土的成因類型、分布規律、地層結構、砂土夾層分布和勻整性;7不勻整混合土地基工程應分析評價不勻整沉降對工程的影響;
2軟土層的強度和變形特征指標,必要時闡述軟土層的固結歷史、應力水平和8對不穩定或存在不良地質作用的混合土地將應依據技術經濟條件提出避開
土體結構擾動對強度和變形的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你什么的樣子真美中考語文作文
- 稻谷加工與糧食產后處理設備選型指導考核試卷
- 印刷業發展趨勢與前瞻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行業產品銷售渠道研究考核試卷
- 竹纖維復合材料制備與應用考核試卷
- 檢驗醫學在慢性腎病監測中的重要性考核試卷
- 文化娛樂活動策劃與組織考核試卷
- 硅冶煉過程中的熱力學分析與優化考核試卷
- 水產加工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構建考核試卷
- 紡織品紗線市場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精神科患者首次風險評估單
-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課件
- 跨學科實踐活動6 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課件九年級化學上冊(人教版2024)
- TDT1056-2019縣級國土調查生產成本定額
- 2024年中國抗靜電阻燃非金屬托輥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地理10分鐘微課教案模板
- 2024年高考真題-政治(福建卷) 含解析
- DB36T+757-2024香料用樟樹培育技術規程
- 酒店服務員合作協議書范文模板
- 血液透析室工作手冊目錄
- ISO14644國際標準(中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