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史試試題庫答案_第1頁
中國建筑史試試題庫答案_第2頁
中國建筑史試試題庫答案_第3頁
中國建筑史試試題庫答案_第4頁
中國建筑史試試題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副階周匝:建筑主體從外到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副階周

匝",這在早商建筑中已經出現,一般應用于比較隆重的建筑。

(E)2.分心斗底槽:又稱分心槽,是宋代殿閣部四種空間劃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

柱及柱上斗拱將殿身平面等分

3.疊梁式(要求附圖):又稱抬梁式,基本結構特征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

再立短梁……

(F)4.四阿頂(要求附圖):又稱尻殿頂,也稱五脊殿。屋頂由四面坡組成。

5.生起:宋,遼建筑的檐柱由當心間向兩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條緩和的曲線,這在

宋《營造法式》中稱為“生起"。

6.側腳:宋代建筑規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兩山向傾斜柱高的

千分之八,而角柱在兩個方向都傾斜。

7.黃腸題湊:漢代帝王陵墓的一種棺槨形式。三國時期國學者林在《漢書?霍光傳》中

注解黃腸題湊說:"以柏木黃心致壘棺外,故日黃腸。木頭皆向,故云題湊。"

8.斗拱:又稱斗科、欒棉、樵護,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結構的關鍵性大木構件。斗棋在橫

粱和立柱之間挑出以承重,將屋檐的荷載經斗棋傳遞到立柱。斗棋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

是中國古典建筑顯著特征之一。

9.雀替:是置于梁楊下與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縮短梁楊的凈跨距離。可以用于柱間

的花牙子下,稱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開間較窄自兩側柱挑出的雀替常聯為一

體叫騎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兩種類型,可簡單

認為有斗拱和無斗拱建筑的不同處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稱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無

斗拱建筑稱為小式建筑

11.抱廈:由兩個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廈。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

興寺)

12.小木作: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裝飾構件的處理。

13.大木作: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結構承重構件的處理。

14.推山:廓殿(四阿)建筑屋頂處理的一種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將正脊向兩端

推出,從而四條垂脊由45度斜直線變為柔和的曲線,并使屋頂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

離都不一致。

15.收山:是指歇山屋頂兩側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線向收進的處理。其目的是為了使屋

頂不過于龐大,但引起結構上的變化

16.金箱斗底槽:一圈柱將室空間劃分成兩部分,即外兩圈柱。見佛光寺大殿

17.叉柱造:將多層木建筑的上層檐柱底部十字開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棋,而平座

柱則叉立在檐柱斗棋上,但向退進半柱徑。

(H卷)18.纏柱造:它是下層柱端增加的一斜梁,將上層柱立于此梁上。結構外觀

穩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還要增加一組斗拱。

19.覆斗方上: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種封土形制。就是在地宮上方用黃土堆成三階

逐級收縮的方形夯土臺,形狀很像倒扣的斗。這種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

續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選用。

20.寶城寶頂: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種封土形制。是在地宮上方,用磚砌成圓形(或

橢圓形)圍墻,填黃土,夯實,頂部做成穹隆狀。圓形圍墻稱寶城,穹隆頂則稱寶頂。這種

形制用于明清兩朝,清朝的寶城寶頂多為橢圓形。

21.偷心造與計心造:跳頭上不置橫棋的稱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頭上置橫棋

的稱為計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22.平身科:在柱間額防上的斗棋,《營造法式》稱為補間鋪作。

(G卷)23.坐斗位于一組斗拱最下的構件稱為坐斗(大斗,宋為柏斗),有時也

可以單獨使用。位于跳出的翹(宋稱華拱或卷頭)頭上的叫十八斗(宋稱交互斗)。位于里

跳或外跳橫拱二端上的叫三才升,位于坐斗正上方橫拱二端上的叫槽升子(均相當于宋代的

散斗工

24.闌額:柱子上端聯系與承重的構件。有時兩根疊用,上面的清謂之大額防,即闌額。

下面的叫小額防(由額),二者用墊板(額墊板X

(J卷)25.普拍楊:也稱平板楊,位于闌額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6.雙槽兩列柱將平面劃分為大小不等的三個區域(唐大明宮含元殿,故宮太和殿)

27.移柱法、減柱法:宋遼元金,常將若干柱移位,或減少部分柱的處理,以獲取較大

的室空間。

28.單槽一列柱將平面劃分為大小不等的兩個區域。

29.叉手支撐在侏儒柱兩側的斜短木構件,用以固持脊樵。

30.一池三山: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東海里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山上長滿了長生不老藥,住著長壽快樂的神仙。封建帝王都夢想萬壽無疆

與長久統治,自從漢武帝在長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瑤池三仙山"開始,

"一池三山"就成為歷代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

31.乳袱:兩步架的梁。宋稱乳袱,清稱雙步梁。梁首放在鋪作上,梁尾一端插入柱柱

身,但也有兩頭都放在鋪作上的。

32.草袱:是在天花板(平茶)以上,未經藝術加工或處理比較粗糙的,實際負荷屋

蓋重量的梁。

33.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見的梁袱,與草袱相對。

34.穿插防(挑尖隨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間,用防料加以串聯,提高木構架

的穩定性的水平構件。

35.勾闌:欄桿,由望柱,尋杖瀾版構成。一層闌版為“單勾闌"二層為"重臺勾闌"。

36.尋杖絞角造:木尋杖在轉角處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37.尋杖合角造:尋杖止在轉角處望而不伸出。

38.鵬頸椅:近水的廳,軒,亭等常在臨水方面設置木質曲欄的座椅。也稱美人靠。

(K卷)39.罩:多用于室,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幾何圖案或纏交的動植物,神話故

事等,在室起著隔斷空間和裝飾的作用。

40.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撐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來合在一起使用,所以

叫支摘窗。

41.平^(暗):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防組成木框,框放置密且小的

木方格,見佛光寺大殿和遼獨樂寺觀音閣。

42.平恭(棋)在木框間放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繪或貼以有彩色圖案的紙這種形式在

宋代成為平茶,后代沿用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桿等輕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紙。

43.藻井:是一種高級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間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

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圓形等。

44.階級踏步:在踏跺的兩旁置垂帶石的踏道。

45.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帶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園林。形式自由,有

的將踏面自下而上逐層縮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規則形狀。

46.瓜柱:一種比較短的柱子,它立在兩層梁架之間或梁檀之間。宋代叫"侏儒柱"或

“蜀柱”

47.和璽彩畫:清代彩畫制度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僅用于宮殿、皇家壇廟的主殿、堂、

門等主體建筑上。該彩畫用金量較大,各主要線條均瀝金粉,金線一側襯白粉線或加暈。

48.旋子彩畫:明清時期常用的一種彩畫類型,以旋花為主體進行構圖。旋花紋飾為旋

紋。

49.式彩畫:起源于清代早期,因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鳥、蟲魚、異

獸、流云、博古等繪畫及各種萬字、回紋、夔紋、錦紋等為圖案為畫題。

50.棋模是置于坐斗口或跳上的短橫木。棋的名稱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外出跳

的棋,清式叫翹(華棋或卷頭)。(翹:垂直于立面的棋;橫棋:平行于立面的棋稱橫棋。)

四作圖

1.偃師二里頭1號宮殿遺址(平面)

2.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3.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和剖面)

4.薦福寺小雁塔(透視)

5.五臺山南禪寺(平面和立面)

6.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平面、*立面)

7.晉祠圣母殿(平、立、)

8.天壇平面。

9.明清故宮太和殿正立面

10.圖示"落地明造"

11.天壇祈年殿正立面圖

12.南禪寺大殿正立面圖

13抬梁式木構架剖面圖

14.穿斗式木構架剖面圖

15.重檐虎殿立面

16.重檐歇山立面

17.歇山頂立面

18.四阿頂平面和立面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中國古代都城的規劃布局特征。

1)以宮城為核心,居全城中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2)宮城前朝后寢。3)有

一條明顯的以三朝五門為主的中軸線。4)采用棋盤式道路網,環繞宮城對稱布置。5)-

般有三道城墻

2.中國古代書院特征。

1).天人合一的環境觀念;

2).禮樂相承的群體組織原則;

3).強烈濃厚的文教氣息:①親切適用的空間尺度;②樸實無華的建筑形象;③

大量運用書畫匾聯。

3.簡述典型三進四合院的基本組成和特征。

4.中國古代大門的基本組成及類型。

答:中國古代大門的基本組成有:門扇(門板門釘鋪首看葉),門框(上檻聯楹門

枕石門簪門檻),門斗,門頭或門罩,門臉,門上附加裝飾物(門神對聯祈福避

邪物應時裝飾物入

中國古代大門的基本類型有:城樓門,殿式門,屋宇式門,隨墻式門,牌坊和牌樓門等。

5.中國古代建筑基本裝飾手法。

答:1象征與比擬

1)形象比擬:如松鶴長壽、龜鶴延年;

2)諧音比擬:如哪"與"事","蓮"與"連"、"年","魚"與"余","蝠"

與"福"等。

3)特征比擬:

4)數字比擬:

2裝飾程式化

3裝飾中情節容的表現。

6.斗拱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答:斗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翹及斜置的昂組成。

斗拱最早出現大約是在晚周時期,到漢代已經普遍使用但沒有定型,隋唐時發展成熟。宋以

后主要是往程式化方面發展。

7.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筑常見的結構類型及其特征。

8.中國明清江南私園特征。

答:1雖由人作,宛自天開;2巧于因借,精在體宜;3園以景勝,景因園異;4山

貴有脈,水貴有源;5動中觀靜,靜中有動;6隔而不斷,通而不露;7詩情畫意,

情景交融。

9.中國古代宮殿布局特點。

1)."三朝三門"與"三朝五門”制度

2)."前朝后寢"制度

3).軸線組織院落式布局

10.中國古代屋頂曲線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原因。

屋頂曲線的類型(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線)有以下三種:

1)檐口曲線;2)屋面曲線,包括縱向曲線和橫向曲線;3)屋脊曲線。

屋頂曲線的形成原因:

1)舉架(舉折)做法;2)“反宇向陽";3)排送雨雪;4)建筑審美。

11.中國佛塔的基本類型及其代表作品。

中國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樣。從造型上看,有樓閣式塔、密檐式塔、單層

塔、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剛寶座塔等;

(自己舉實例)

12三山五園的基本組成。

“三山五園"三山五園是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

起來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是: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和清漪

園(頤和園)

13..簡述漢傳佛教寺廟建筑布局特點:

中國漢地佛寺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一般是座

北面南,從山門(寺院正門)起沿一條以山門殿一天王殿一大雄寶殿一本寺主供菩薩殿一

法堂一藏經樓的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離布置一座殿堂,周圍用

廊屋或樓閣把它圍繞起來,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

14.簡述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優勢與不足。

優勢:(1).取材方便;

(2).適應性強,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墻倒屋不塌"

(3).抗震性能好;

⑷.施工速度快;

⑸.便于維修、搬遷;

(6).木構參與了生物鏈過程,屬生態建筑,不會殘留永久性垃圾;

(7).適用于不同氣候條件的南北地區;

缺限:(1).木材越來越少,造成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

(2).不耐火,不耐潮濕,不耐腐蝕,不耐蟲蛀,不耐久;

(3).采用簡支梁體系,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空間的需求;

15.試簡述春秋時期編寫成書的《周禮?考工記》談到帝王之都的設計時"匠人營國,方

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話的基本含義。

16.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發展大致有哪四個階段?

1)."茅茨土階”的原始階段。

2).盛行高臺宮室的階段。

3).宏偉的宮殿和宮苑相結合的階段。

4).縱向布置"三朝三門”的階段。

17.簡述中國古代槁扇門的基本組成。

安裝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間帶格心的門,也稱格扇門、格子門。由外框(右邊挺和抹頭

組成)、隔心(又稱格心、花心}裙板、絳環板及若干抹頭組成。一般為四扇,抹頭數目常

有四、五、六三種,也有少數的"二抹"(稱為落地明造)、"三抹"

18.清式彩畫的分類及其主要特點。

清式彩畫主要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式彩畫三種

和璽彩畫:清代彩畫制度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僅用于宮殿、皇家壇廟的主殿、堂、門等

主體建筑上。該彩畫用金量較大,各主要線條均瀝金粉,金線一側襯白粉線或加暈。

旋子彩畫:明清時期常用的一種彩畫類型,以旋花為主體進行構圖。旋花紋飾為旋紋。

式彩畫:起源于清代早期,因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鳥、蟲魚、異獸、

流云、博古等繪畫及各種萬字、回紋、夔紋、錦紋等為圖案為畫題。

19.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有哪些,請畫出簡圖表示可加文字說明(不少于五種X

20.試分析紫禁城規劃及建筑特點。

21簡述唐宋建筑風格的區別

唐代建筑柱礎矮平,柱身矮,舉折平緩,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遠,整體造型舒展

大氣;宋代柱身加高,舉折變陡,斗拱相對減小,補間鋪作數量增加,屋頂組合多樣化,裝

飾豐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現秀麗、精巧的特點。

22.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有哪些,請畫出簡圖表示可加文字說明。

23、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分期:

1)第一階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

2)第二階段:里坊制確立期(春秋至漢)

3)第三階段:里坊制極盛期(三國至唐)

4)第四階段:開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24.試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點。

唐代建筑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而又開朗。

㈠、規模宏大,規劃嚴整-長安城-里坊制

㈡、建筑群處理越來越成熟―宇文愷設計明堂,用1/100的圖及模型送宮廷審查;大

明宮的主體建筑在中軸線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

㈢、木構建筑群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一大明宮麟德殿

㈣、木構件標準化。無過大或過小的構件;如南禪寺及佛光寺,構件受力作用明確,

并富有藝術性,斗棋的裝飾效果很好。

㈤、設計和施工水平提高一設專門掌管建筑設計、施工的職務,稱"都料"。

因、磚石建筑進一步發展一磚石結構發展,磚石防木,磚石加工精細了。

閨、建筑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25.試述宋代建筑的發展與革新

㈠、城市結構與布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廢棄了"里坊制",開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設、

消防、交通、商店、橋梁都有了新的發展。

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數制-《營造法式》總結并規了古典模數、材制。使得

古典模數的使用,延續于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術的發展。

㈢、建筑群組合方面,在總平面上加強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以便襯托出主體建筑

一總平面的空間更加豐富、更趨復雜,層次深厚,主體建筑突出,屋頂的組合多變。

㈣、建筑裝修與色彩大有很大發展--源于手工技術的提高和對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

唐代的直棍窗和板門,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門,增強了裝飾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兩色為主

的做法,出現了“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迭暈棱間裝"、"解綠裝"和“丹粉刷”等多種彩

畫;并開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㈤、磚石建筑的水平達到新的高度--定縣開元寺料敵塔高84m;祐國寺塔是最早的琉

璃飾面建筑;開元寺雙石塔,仿木建筑形式。

閑、園林興盛--出現了大量的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

26.中國古代建筑裝飾特征。

27.試述明代建筑的發展特點。

㈠、磚已經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墻。

㈡、琉璃面磚、琉璃瓦的質量提高了,應用面更加廣泛。

㈢、木結構方面,經過元代的簡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構架一斗拱的結構作

用減少,梁柱構架的整體性加強,構件卷殺簡化。

㈣、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十三陵、故宮。

㈤、官僚地主私園發達。

閑、官式建筑的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

田、明代家具聞名于世。

28.五門制度及清代皇城五門

五門制度:皋門守庫門◎雉門中應門中路門。

清代皇城五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

29.試述清代建筑的發展特點。

㈠、供統治階級享樂的園林達到了極盛時期-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㈡、喇嘛教建筑興盛一外八廟

㈢、住宅建筑如百花齊放、豐富多彩。

㈣、簡化單體設計,提高群體與裝修水平

30.解釋"臧文仲居蔡,山節藻稅,何如其知也!"的含義。

孔子說:"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龜,藏龜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狀,短柱上畫以水草花紋,

他這個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31、解釋"如踐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翠斯飛"的含義。

32、中國古代建筑裝飾容。

1)從做法上分:各類木作、磚石作、瓦作以及油漆、彩畫等;

2)從裝飾用料及工藝分,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大類:金飾、彩飾與雕飾。

3)從形態及表現的容看,中國古代建筑裝飾容主要有以下幾種:幾何圖案;

樹木花卉;禽鳥走獸動物圖案;山水風景;人物神仙;故事戲曲;博古雜寶;其

他題材

33、中國古代主要建筑設計著作

早在春秋時期的《考工記》一書中就論述了城市規劃建與筑設計的原理

五代,喻皓的《木經》

宋朝,誡的《營造法式》

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遺制》

明代,《魯班經》、計成的《園冶》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34、寫出中國塔五種主要類型,并各舉一實例(說明建造年代和地點)

樓閣式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遼代

密檐式塔:登封嵩岳寺塔,北

單層塔:神通寺四門塔,隋代

喇[度]嘛塔:妙應寺白塔,元代

金剛寶座塔:大正覺寺塔,明代

35、元大都的規劃特點

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記》而建

②宮城位于中軸線南側

③道路布局呈棋盤方格網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區明確

④水系規劃合理

⑤居住單元為分散的坊

36、《營造法式》及其成就

《營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將作監誡在繼承和總結了古代傳統的基礎上,根據

當時熟練工匠的經驗編訂的。書中分為釋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圖樣五個部分,共

34卷,記載了北宋宮殿、寺廟、官署、府第等木構建筑的建造中,模數的制定和運用,設

計、技術、裝飾、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原地區的建筑技術和藝術水平。

這本書對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是人類建筑遺產中珍

貴的文獻。

37、北宋東京城的特點

①有三重城,每重城墻之外都有城壕,城門之外有甕城,上建敵樓和城樓,設防御用

馬面

②布局開放,取消包圍里坊和市場的圍墻,取消宵禁

③臨街設店,聚行成街

④更新建筑類型,城市生活多樣化,出現瓦肆。

⑤設置了專門的消防隊和了望臺用以防火

⑥四水貫都,對城市用水、漕運、排水有益。

38、結合佛光寺大殿談唐代木構建筑的造型特點

唐代建筑總體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

①柱礎矮平

②柱高約等于明間面闊,柱身較矮

③斗棋尺度大,補間鋪作數量少

④屋面坡度平緩,出檐深遠

⑤建筑裝飾簡潔有力

39、結合故宮太和殿談清代木構架建筑的造型特點

①斗拱的結構機能大大減弱,成為純裝飾構件。

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縮小,補間鋪作的數量增加

③柱的比例細長了(唐宋1:8-1:9,清1:10)

④屋面舉折加大,坡度變陡,出檐深度減小

⑤柱的升起、側腳、卷殺不再采用,屋頂柔和的線條輪廓消失了

40.談談你對學習中國建筑歷史意義的認識

41.結合典型實例分析中國清代皇家園林的特征。

答題綱要:1.規模浩大、面積廣闊、建設恢宏、金碧輝煌,盡顯帝王氣派。山、水、建筑、

花木和書畫是構成園林的基本要素,疊山、理水、建筑營造、植物配置、書畫楹聯等也就成

為造園的主要工作。私家園林講究小中見大,而皇家園林則注重移天縮地,雖然都是在人工

上做文章,但私家園林的"巧",就遠不能與皇家園林的"豪"相比了。古代帝王苑囿規模

都很大。漢時期的上林苑,方圓達數百里,周長三百余里,"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

山”,規模之大,為中國歷代皇家園林所不及。如:清代的清漪園占地近300公頃。

2.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建筑風格多姿多彩。江南私家園林始終為皇家園林提供著取之不

盡的藝術營養。明代中葉以來,北方園林就開始刻意模擬江南私園的造園手法了,至清代此

風更甚,特別是康乾時期達到了頂峰。他一手促成了北方和南方、皇家和私家園林的大融匯。

從皇家園林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園林風格,如堤六橋、獅子林、寶塔等景色,也可看見少數

民族風格的塔、屋宇結構等雄風,如的藏式白塔,甚至還有吸收歐洲文藝復興時的"西洋

景",如圓明園。

3.功能齊全。皇家園林中集處理政務、壽賀、看戲、居住、園游、祈禱以及觀賞、狩獵于

一體,甚至有的還設"市肆",以便買賣。

六、論述題(共15分)

1.簡述中國古代庭院式建筑組群模式的形成原因和空間審美意匠。

答題綱要:

中國古代庭院式建筑組群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有:(7分)

1傳統庭院式組群本身所具有的較強的作用和功能:

1)空間聚合功能:

2)場所調適功能

3)氣候調節功能

4)安全戒衛功能

5)審美怡樂功能

6)倫理禮儀功能

2傳統庭院式組群能滿足中國傳統文化各個方面對建筑的要求:

1能滿足傳統封建"禮"制文化對建筑的要求;

2能滿足傳統"宗法""倫理"文化對建筑的要求;

3能滿足"天人合一"傳統哲學思想對建筑的要求;

4能滿足傳統中庸審美對建筑的要求。

中國傳統庭院式組群空間審美意匠主要有:(3分)

1突出建筑的空間美;

2突出多層次的復合空間;

3突出建筑組群空間的時空構成;

4突出單體"門"的鋪墊作用。

答題需要展開說明

2.結合典型實例,簡述中國近代"固有形式"建筑思潮的表現特征和形成原因

答:中國近代“固有形式"建筑思潮主要有三種表現特征:宮殿式;混合式;以裝飾

為特征的現代式。

形成原因主要是:1)西方技術的科學性和先進性;2)中國近代的爰國主義思潮;3)

中國傳統的文化特質;4)建筑師的素質。

答題需要展開論述

3.簡述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的基本特征。

答: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特征主要有:一脈相承,延續不斷;木構為主,表現獨特;官

式為主,等級嚴格;群體為主,講究環境;規模宏大,規劃嚴整;文學藝

術,綜合表現;民族地方,多種多樣。

答題要展開論述

4.簡述中國傳統禮制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具體表現。

答題綱要:答出綱要得7分,適當展開論述得3分。

答:禮對建筑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建筑類型上形成一整套龐大的禮制性建筑系列,而且

把這些禮制性建筑擺到建筑活動的首位。

禮對建筑的影響,其次表現在無論是城市、建筑群,還是建筑單體、建筑做法上,都表

現出強烈的等級現象:

1城制等級

2組群等級

3間架做法等級

4裝飾、裝修等級

5數的等級

基于禮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級制度,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現象,它對中國古代建筑

體系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最突出的有兩點:

一是導致中國古代建筑類型的形制化。不同類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色,

而是它的等級形制,凡是同一等級的建筑,就用同一的形制。

二是導致中國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嚴密的等級制度,把建筑布局、規模組成、間架、

屋頂做法,以致細部裝飾都納入等級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5.結合典型實例談談中國古代宮殿的布局特征(10分%

答:中國古代宮殿的布局特征主要有:“三朝三門"與"三朝五門"制度;"前朝

后寢"制度;軸線組織院落式布局等。

典型代表:故宮。

(介紹略)

6.談談你對中國傳統建筑的看法和認識(25分工

7.論述故宮的總體布局、建筑特點、藝術成就。

答題綱要:總體布局與建筑特點:1)軸線對稱布局,主次對比清晰;2)前朝后寢制

度,分區非常明確;3)三朝五門制度;4)背山面水、陰陽五行的布局理念。每點適當展

開介紹得2分共8分

藝術成就:1)庭院式建筑組群空間的處理:序列與整體、對比與變化、滲透與層次等。

2)傳統文化的表達:皇權與禮制、風水與陰陽等。每點適當展開介紹得3分共6分

故宮基本情況介紹得1分

8.結合實例分析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在造園手法上的異同。

1.平面格局:江南園林多建于市井,空間狹小,常以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間中構置景觀,使

之隨影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