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 12664-2003 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 用規范_第1頁
(高清版)GB 12664-2003 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 用規范_第2頁
(高清版)GB 12664-2003 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 用規范_第3頁
(高清版)GB 12664-2003 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 用規范_第4頁
(高清版)GB 12664-2003 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 用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代替GB12664—1990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用規范I本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本標準是GB12664—1990《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技術條件》的修訂版。本標準對原標準內容上做了不少補充和修改,主要變化有:——標準名稱改為《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用規范》;——術語和定義做了較大調整;——性能要求做了較大調整,提高了試驗的可操作性;——電氣安全要求做了調整和擴充;——輻射防護性能要求做了較大調整和提高;——增加了電磁兼容性要求;——增加了對技術說明和使用說明書中必須包含的內容的要求,特別是對輻射防護的內容做了具體的規定;——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附錄均做了調整和補充。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GB12664—1990。本標準的附錄B是規范性附錄,附錄A、附錄C和附錄D是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提出。本標準由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00)歸口。本標準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負責起草。本標準1990年12月首次發布,2003年6月第一次修訂。1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通用規范本標準規定了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要求。本標準適用于現場安全檢查中的各類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191—2000,eqvISO780:1997)GB/T2423.1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GB/T2423.1—2001,idtIEC60068-2-1:1990)GB/T2423.2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GB/T2423.2—2001,idtIEC60068-2-2:1974)GB/T2423.3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試驗Ca:恒定濕熱試驗方法(GB/T2423.3—GB/T2423.5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a和導則:沖擊(GB/T2423.5—1995,idtIEC60068-2-27:1987)GB/T2423.10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Fc和導則:振動(正弦)GB4208—1993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eqvIEC60529:1989)GB4793.1—1995測量、控制和試驗室用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61010-1:1990)GB/T6593—1996電子測量儀器質量檢驗規則GB/T17626.2—1998GB/T17626.3—199861000-4-3:1995)GB/T17626.5—19993術語和定義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idtIEC61000-4-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idtIEC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idtIEC61000-4-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portableX-raysecurityinspectionequipment一種利用X射線進行現場安全檢查的裝置,其結構整體或分成單元一般可由工作人員直接攜帶。注:在本標準中便攜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簡稱設備;可以單獨攜帶的設備的一部分簡稱單元;安裝或依附在單元上的功能組件簡稱部件。2工作位置operatingposition按設備的使用要求正常操作設備時,工作人員相對于X射線輻射源的位置。4技術要求4.1外觀a)表面平整,不應有凹陷、裂紋、劃痕等明顯的機械損傷或永久變形;c)常觸及的部位不應有可能勾扯衣物或劃傷皮膚的釘頭、尖角、毛邊或銳棱。4.2機械結構4.2.1機箱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度。工作狀態下應能放置平穩,無框動。4.2.2外殼防護等級應符合GB4208—1993的規定,不低于IP20的要求。4.2.3提手攜帶單元的提手及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足夠牢固,不應有斷裂、變形或其他明顯失效現象。4.2.4腳輪腳輪應有足夠的強度和轉動靈活性,與設備的連接應牢固可靠。4.2.5連接電纜a)電纜的收放、接插和分斷應設計合理,便于徒手操作。b)不同用途的插頭之間應不能互換插接。c)電纜根部與接插件的連接須足夠牢固,應有防止過度彎折和拽脫的措施,并至少應能承受50N的拉力而不出現松脫現象。4.2.6密封部件射線源箱體等處的密封部件應保持良好的性能,無滲漏現象。4.3運行控制4.3.1輻射控制裝置啟動輻射和停止輻射時需要操作的控制裝置必須置于X射線輻射野之外。利用距離防護的上述控制裝置,其連接到射線源控制端的電纜長度不應短于3m。如果使用延時控制裝置實現距離防護,延遲時間不應小于10s。4.3.2控制裝置的操作a)開關、按鈕和各種裝置應操作靈活,手感明確,功能可靠;b)如果配有無線遙控器,則控制距離至少應達到10m;c)直流供電設備的電源應由鑰匙開關控制,以防止非工作狀態時誤通電。4.3.3遠程控制如果允許通過遠程計算機或網絡進行控制,則應提供相應的控制程序。當遠程控制因故中斷時,設備應能自動停機或恢復本地控制。4.4標識a)在供電電源端子附近應標出電源的額定供電電壓,或使用電池的型號和連接極性;b)開關的通斷、按鈕的功能、各種現場連接的電纜以及備選件的安裝均應標識清晰、明確;c)在可更換的熔斷器附近,應標明熔斷器的額定值;d)有可能引起危險的操作裝置或步驟應在醒目的位置加警告標記,并在使用說明中突出注明;e)如果產品的輻射輸出可能對感光膠片等物品產生有害影響,則應在醒目的位置提示注意,并在3使用說明中說明;f)用圖形表示的符號應符合GB4793.1—1995表1的要求;g)需用文字表示的應當用中文標出;h)在正常使用和廠家規定的清潔方法下,文字、符號和標識應能長期保持清晰和牢固。4.5電源適用范圍使用交流供電的設備,至少應能在198V~242V、47.5Hz~52.5Hz的供電范圍內正常工作。用電池供電的設備應采用可充電電池,并應能自行對電池充電。在電池充滿或電池電壓超出正常工作范圍時,設備應能告知工作人員注意。對電源有特殊要求的單元或部件,應在相應的產品標準中明確加以說明。4.6電氣安全4.6.1接地當使用交流供電時,應有可靠的保護接地端,并采用單相三線(相、零、地)電源線和連接插件。保護接地端與保護接地的所有可觸及金屬部件之間的阻抗不應大于0.1Ω。4.6.2絕緣電阻當使用交流供電時,所有可觸及金屬部件與供電電源端子之間的絕緣電阻應為:在正常條件下不小于100MΩ,在潮熱條件下不小于2MΩ。4.6.3漏電流當使用交流供電時,所有可觸及零部件與地之間以及兩個可觸及件間的漏電流應為:正弦波時不超過0.5mA有效值,非正弦波時不超過0.7mA峰值或2mA直流值。4.6.4介電強度當使用交流供電時,保護接地與供電電源端子之間的介電強度應為:能承受不低于GB4793.1—1995表D4中300V擋規定的試驗電壓,而不出現擊穿或重復飛弧。4.6.5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當使用交流供電時,與供電電源相連接電路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為:不低于GB4793.1—1995表D4中300V擋的規定。4.7輻射防護要求4.7.1泄漏輻射a)距X射線輻射窗口1m處,泄漏輻射的空氣比釋動能率應不超過0.02mGy/h。b)距X射線源表面50mm處,泄漏輻射的空氣比釋動能率應不超過0.2mGy/h。注:本標準用空氣比釋動能描述輻射強度,而不用照射量。空氣比釋動能的單位為戈瑞(Gy),它與照射量(單位C/kg或R)的關系為:1Gy=2.96×10-2C/kg,或1Gy=115R。4.7.2雜散輻射a)X射線輻射時,工作位置處雜散輻射的空氣比釋動能率不應超過0.6mGy/h。b)如工作位置的輻射強度超過上述限值,產品應規定有效的射線防護措施,保證防護措施下工作位置的輻射強度低于上述限值。c)以X射線輻射窗口為基準點,產品標準應給出各種可能工作位置的雜散輻射分布圖或若干個點的雜散輻射最大數值,以利于估算工作人員可能的吸收劑量。4.7.3輻射野的限制X射線輻射窗口上應安裝限束系統(如限束器、光闌等),保證輻射野外的輻射強度有明顯下降。4.8性能要求4.8.1功能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進行正確操作,應能完成產品標準中規定的各項功能。4.8.2輻射輸出產品標準應規定設備中X射線源的輻射輸出強度。對連續型X射線源,輻射輸出用空氣比釋動能4率表示,單位是mGy/s(或其約量);對脈沖型X射線源,輻射輸出用一個或幾個脈沖的空氣比釋動能表示,單位是mGy/脈沖數(或其約量)。4.8.3穿透能力產品標準應規定設備的穿透能力。穿透能力用在X射線影像顯示器上清晰地顯示出所穿透的最大鋁材料厚度表示,單位是mm鋁(或mmAl)。鋁材料的成分應符合附錄A的要求。4.8.4空間分辨力產品標準應規定設備的空間分辨力。在空氣背景下的空間分辨力可用下述任一方式表示:a)在X射線影像顯示器上能清晰地分辨出的以鉛(或其他等效的材料)制成的線對卡的最大線對數,用線對數(lp/mm)表示。本標準推薦采用此方式。b)在X射線影像顯示器上能清晰地顯示出的最細單根實心圓銅線,用標稱直徑(mm)表示。4.9工作狀態指示a)設備電源的接通應有明顯指示,一般宜用黃色指示燈。b)X射線輻射時應有明顯指示,一般應為紅色指示燈,且顯示時間不應短于0.5s。c)設備發生故障時應有明確指示。e)在60001x的明亮光線和25lx的昏暗光線下,均應能清晰地分辨出各種指示。4.10環境適應性4.10.1工作環境室內工作型:至少能在溫度下限+5℃、溫度上限+35℃、最大相對濕度90%的環境條件下工作,并應能滿足4.8.1的要求。室外工作型:至少能在溫度下限一15℃、溫度上限+50℃、最大相對濕度95%的環境條件下工作,并應能滿足4.8.1的要求。4.10.2貯存環境至少能在溫度下限一15℃、溫度上限+50℃、最大相對濕度95%的環境條件下貯存,而不致引起設備機械和電性能受損。4.10.3機械應力應能承受正常安裝、使用、攜帶和交通工具運輸中的振動和沖擊,而不致引起設備機械和電性能受損。4.11電磁兼容性4.11.1靜電放電騷擾正常操作時的可觸及部位如果受到一定強度的靜電放電騷擾,設備應能正常工作。4.11.2射頻電磁場輻射騷擾應能在一定強度的射頻電磁場輻射騷擾環境下正常工作。4.11.3浪涌(沖擊)騷擾供電電源端口受到外來浪涌(沖擊)電壓騷擾時,允許設備的性能暫時下降,但此后應能恢復正常5試驗方法5.1正常試驗條件除特別聲明的試驗外,其余試驗應在下列條件下進行:——溫度:15℃~30℃;——相對濕度:25%~75%;5——附近沒有足以影響測試結果的其他電離輻射源工作;——以X射線束出射窗口為圓心,半徑2m的范圍內不應有足以影響測試結果的X射線散射體;——設備處于產品標準規定的默認工作參數。5.2外觀檢驗目視檢查外觀,應符合4.1的要求。5.3機械結構試驗5.3.1機箱將設備按工作狀態放置并手檢其穩定性,然后按GB4793.1—1995的8.1和8.2進行機箱外殼硬度和沖擊錘試驗(液晶顯示器表面和指示燈罩上不做),均應符合4.2.1的要求。此項試驗宜在機械應力試驗后進行。5.3.2外殼防護等級按GB4208—1993的第12章對外殼防護等級進行試驗,應符合4.2.2的要求。5.3.3提手按GB4793.1—1995的7.4進行提手牢固度試驗,應符合4.2.3的要求。5.3.4腳輪按GB4793.1—1995的8.4對裝有腳輪的底邊進行跌落試驗,應符合4.2.4的要求。5.3.5連接電纜固定電纜插頭,用50N的拉力牽拉電纜線5min,然后檢查電纜與接插件的連接和電纜在設備上的插接,均應符合4.2.5的要求。5.3.6密封部件目視或由產品標準規定方法進行試驗,應符合4.2.6的要求。5.4運行控制試驗5.4.1輻射控制裝置按產品標準規定進行操作、核驗和測量(見5.8.3),應符合4.3.1的要求。5.4.2控制裝置操作目視檢查并按照產品標準和說明書操作,應符合4.3.2的要求。5.4.3遠程控制按照產品標準和說明書操作,應符合4.3.3的要求。5.5標識檢驗a)目視檢查各種標識是否按4.4的要求標出。b)耐久性實驗:先用軟布沾設備規定的清潔劑(無規定時沾水)輕擦標記15s,然后再沾異丙醇輕擦15s,擦后標識仍應清晰可辨,粘貼的標牌不應松脫或卷邊。5.6電源適用范圍試驗對使用交流供電的設備應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試驗,用電池供電的設備試驗方法應由產品標準另行規定。a)將可調電源輸出頻率置于50Hz±0.5Hz,電壓分別置于設備供電電壓下限和上限,并至少保持15min,再進行性能測試,均應滿足4.5的要求。b)將可調電源輸出電壓置于220V±5V,頻率分別置于設備的供電頻率下限和上限,并至少保持15min,再進行性能測試,均應滿足4.5的要求。本試驗宜在工作溫度上、下限的環境條件下進行。5.7電氣安全性試驗5.7.1接地目視檢查保護接地端和電源線,并測量保護接地端到保護接地的所有金屬部件之間的阻抗,應符合64.6.1的要求。5.7.2絕緣電阻設備的電源開關處于接通位置,但電源插頭不接入供電網;使用500V兆歐表,分別在正常試驗條件以及表1規定的恒定濕熱條件下測量,應符合4.6.2的要求。5.7.3漏電流按GB4793.1—1995附錄A的要求測量,不應超過4.6.3的要求。5.7.4介電強度按照GB4793.1—1995中6.8的要求進行。鑒定檢驗在試驗前應先進行潮濕預處理。質量一致性檢驗在試驗前則由產品標準規定抽樣方案,在批量產品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機進行潮濕預處理。試驗電壓采用GB4793.1—1995表D4中300V擋,施加規定的電壓并持續1min,應符合4.6.4的要求。5.7.5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按照GB4793.1—1995中6.7的要求,用目視和測量進行檢查。根據目前設備采用相關絕緣材料的性能,CTI指數可定為500左右。測試結果應符合4.6.5的要求。5.8輻射防護測試5.8.1泄漏輻射X射線束出射窗口應當用符合附錄A要求的不小于10個半價層(見附錄B)厚度的鉛塊屏蔽好,然后用輻射儀按以下方法測量空氣比釋動能:a)將X射線源設置在最高工作管電壓和在該電壓對應的最大束流下。b)以X射線束出射窗口為圓心、半徑1m的球面上至少選5點進行測量,各點的泄漏輻射均應符合4.7.1a)的要求。c)在距X射線源外表面四周50mm處至少選5點進行測量,各點的泄漏輻射均應符合4.7.1b)的要求。對于脈沖式X射線源,則應把脈沖對應的參數和重復頻率,折算成1h的空氣比釋動能。5.8.2雜散輻射用輻射儀按以下方法測量空氣比釋動能:a)X射線源放置在空曠的試驗場地,距離最近的墻體應在2m以上;b)設備按工作狀態放置就位;c)在X射線影像接收面前貼近放置一塊標準散射體(參見附錄C),模擬被檢測物體對X射線的散射作用;d)將X射線源設置在最高工作管電壓和在該電壓對應的最大束流下;e)在工作位置至少選5點,并按產品規定使用防護設施后進行測量,各點的雜散輻射均應符合4.7.2a)的要求。f)按產品標準提供的雜散輻射分布圖或雜散輻射最大數值任選5點進行復測,各點均不應超過。對于脈沖式X射線源,則應把脈沖對應的參數和重復頻率折算成1h的空氣比釋動能。5.8.3輻射野限制用輻射儀按以下方法獲得的輻射野中心、輻射野邊緣外的測量值至少應相差5倍。a)設備按工作狀態放置就位,并按產品有關規定安裝限束系統;b)在X射線影像接收平面與輻射束軸線的交點處測量輻射野中心的空氣比釋動能;c)在X射線影像接收平面上,距影像接收平面中心點最遠的輻射野邊緣外側0.1m處任選3點,測量輻射野邊緣外的空氣比釋動能。5.9性能要求試驗5.9.1功能檢測在正常條件下,按產品使用說明書進行功能操作,應符合4.8.1的要求。75.9.2輻射輸出將輻射儀置于X射線輻射束軸線上,按產品標準規定的檢測距離和測試條件進行測試,結果應符合其規定的強度。按產品標準規定的測試條件進行測試,結果應符合其規定的要求。5.9.4空間分辨力按產品標準規定的測試條件進行測試,結果應符合其規定的要求。5.10工作狀態指示檢驗目視檢查和操作設備,應符合4.9的有關要求。在無陽光直射和反光的情況下,分別將設備附近的環境光照度提高到6000lx±600lx以及降低到251x±31x,并在正常操作位置觀察各種指示,應符合4.9的有關要求。5.11環境適應性試驗5.11.1工作環境試驗工作環境試驗見表1。5.11.2貯存環境試驗貯存環境試驗見表2。5.11.3機械應力試驗機械應力試驗見表3。表1工作溫度和濕度試驗試驗項目低溫不高于工作溫度下限,持續時按GB/T2423.1試驗Ab進行試驗開始前的初測和每項試驗結束前的中間測試應該檢驗4.1、4.5、4.8高溫不低于工作溫度上限,持續時按GB/T2423.2,根據設備工作時的表面溫度,選擇試驗Bb或Bd進行恒定濕熱工作溫度上限士2℃相對濕度:93=3%持續時間:48h按GB/T2423.3試驗Ca進行試驗結束前檢驗4.6.2。試驗結4.6.4、4.8注:超越正常環境條件的性能測試,允許精簡中間測試步驟。表2貯存溫度試驗試驗項目低溫貯存不高于貯存溫度下限,持續時間:16h按GB/T2423.1試驗Ab試驗結束后至少恢復2h,然后檢驗4.1、4.3.2a)、4.8高溫貯存不低于貯存溫度上限,持續時間:16h按GB/T2423.2試驗Bb表3機械應力試驗試驗項目試驗過程試驗方法掃頻耐久機械振動正弦波10Hz~55Hz,速率1oct/min,振幅0.15mm或20m/s2,X、Y、Z三個軸向每軸向45min每項試驗結束后,應檢驗4.1、4.2.1、4.8偶然性機械沖擊加速度150m/s2,半個正弦波,持續時間11ms,六個面每個面三次注:對于不宜與試驗設備臺面直接接觸的液晶顯示器屏幕等部位,可夾墊厚度不超過5mm的緩沖襯墊。5.12電磁兼容性試驗85.12.1靜電放電抗擾度測試按GB/T17626.2—1998進行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試驗等級應不低于3級。試驗結果應滿足4.11.1的要求。5.12.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測試按GB/T17626.3—1998進行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試驗等級應不低于2級。試驗結果應滿足4.11.2的要求。5.12.3浪涌(沖擊)抗擾度測試按GB/T17626.5—1999進行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試驗等級應不低于2級。試驗結果應滿足4.11.3的要求。6檢驗規則6.1檢驗類型和分組按GB/T6593—1996,檢驗分為鑒定檢驗和質量一致性檢驗兩種類型,并根據產品性能特性,將所有交檢項目劃分為A~F六個檢驗組。6.2檢驗項目不同檢驗類型下的檢驗項目按表4的規定進行。6.3缺陷的判定和分類致命缺陷:對人身安全構成危險或嚴重損壞設備基本功能的缺陷。嚴重缺陷:誤差超過規定的極限、部分功能失效或妨礙設備正常操作的缺陷。輕微缺陷:無礙大局或可以通過簡單調整而使設備維持基本功能的缺陷。6.4檢驗樣品的抽樣與合格判定按照CB/T6593—1996中第5章的有關要求進行抽樣和合格判定,AQL取值范圍應不大于6.5。表4檢驗分組與檢驗項目檢驗組別檢驗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鑒定檢驗質量一致性檢驗缺陷分類致命嚴重輕微A外觀4.1√E機箱4.2.15.3.1√B外殼防護等級4.2.25.3.2√E提手4.2.35.3.3√E腳輪4.2.45.3.4√E連接電纜4.2.55.3.5)√E密封部件4.2.65.3.6√E輻射控制裝置4.3.15.4.1√A控制裝置的操作4.3.25.4.2√B遠程控制4.3.35.4.3√B標識4.4√C電源適用范圍4.5√A接地4.6.15.7.1√A絕緣電阻4.6.25.7.2√A漏電流4.6.35.7.3V9表4(續)檢驗組別檢驗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鑒定檢驗質量一致性檢驗缺陷分類致命嚴重輕微A介電強度4.6.45.7.4VA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4.6.55.7.5√A泄漏輻射4.7.15.8.1√A雜散輻射4.7.25.8.2√A輻射野的限制4.7.35.8.3√A功能4.8.15.9.1√B輻射輸出4.8.25.9.2√B穿透能力4.8.35.9.3√B空間分辨力4.8.45.9.4√B工作狀態指示4.9√C環境適應性4.10○√D電磁兼容性4.11√B標志和標簽√B包裝O√B隨機技術文件9√F可靠性O√B特殊性能O注:●表示應進行檢驗的項目。○表示需要時進行檢驗的項目。7.1標志和標簽——應在易于看到的位置標出生產廠名或注冊商標、設備型號、名稱、出廠編號和執行標準號等。——應出具檢驗合格證明和質量保證卡。——應出具部件、備件、選件和文件等裝箱明細表。——外包裝上應印有儲運說明和符合GB191規定的相關標志符號。——需用文字表示的應當用中文標出。7.2包裝應采取防潮、防壓、防撞和減震等措施,確保正常裝卸、運輸和貯存時不會對設備結構和電路部件造成損傷。7.3長期貯存設備如允許長期貯存,應注明長期貯存的適宜環境,定期保養的周期和步驟,重新啟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貯存時間超過一定年限時應更新部件的清單和重新交檢的手續。8隨機技術文件8.1概述隨同設備應提供中文的技術說明、使用說明和服務信息等盡可能詳盡的用戶文件,除此之外還必須用顯著的字體給出涉及輻射安全的有關內容。8.2技術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供電電壓范圍,供電頻率范圍,整機功耗;——工作環境和貯存環境的溫濕度范圍;——主要單元、部件的外形尺寸和質量;——保障安全使用的正確步驟和應注意的事項;——主要功能及其技術指標;——基本工作原理和檢測能力的說明。8.3使用方法應包括以下內容:——系統的安裝和拆解方法;——安放位置以及對周圍電磁環境的要求;——系統各單元之間的電纜連接;——操作控制裝置的識別和使用;——顯示、報警和警告信息的說明;——與部件、附件或其他設備連接的說明;——正確的操作步驟和排除突發事故方法;——盡量避免對被檢測物品產生有害影響的方法;——日常維護、檢查、保養、清潔和常見故障的處理;——可替換零部件清單;——產品壽命終止需報廢處理時,應遵守的法律法規要求。8.4服務信息應包括以下內容:——制造廠詳細名稱和地址;——設備的質量保證期及相關責任;——技術服務和設備維修部門的聯絡信息。8.5輻射安全內容——要求工作人員必須經過輻射安全防護的培訓和考核;——參照附錄D的內容,對設備使用時雜散輻射的情況進行評估,給出雜散輻射分布圖或典型位置數值,保證相關人員的安全作業;——根據產品的輻射輸出以及正常加載因數,聲明產品是否對感光膠片等物品產生有害影響;——有電源鑰匙開關的設備,要求制定電源鑰匙管理辦法。(資料性附錄)與X射線檢測有關的金屬材料的成分在本標準中,以鉛或鋁的厚度表示衰減當量和半價層的值,適用于下列成分的參考材料:——純度不低于99.9%、密度為2.7g/cm3的鋁。——純度不低于99.9%、密度為11.35g/cm3的鉛。(規范性附錄)X射線防護材料的半價層表B.1給出了寬束X射線屏蔽材料鉛的近似半價層厚度。表B.1鉛的半價層厚度X射線源的管電壓半價層厚度mm注:中間管電壓值的近似半價層可由線性插值法獲得。(資料性附錄)標準散射體標準散射體用于模擬物體對X射線的散射作用。根據X射線源性能的不同和檢測對象的不同,標準散射體采用的材料和大小也有很大差異。對本標準適用的散射體定義為:——材料:質地均勻的白松木板,含水率≤12%;——加工:表面光潔,無毛茬或木癤子,木材拼接時不得用金屬材料;——外形尺寸:厚度75mm,長寬尺寸應與被測試設備的影像接收平面長寬尺寸相當(長寬尺寸誤差均應小于20%)。(資料性附錄)關于雜散輻射防護措施的建議D.1特點及措施用于現場安全檢查的便攜式X射線設備與醫用或工業探傷用的便攜式X射線設備相比,在使用時有明顯的特點:——運行環境和周圍空間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形成雜散輻射的環境變化非常大。——不同使用部門的安檢任務量和實際參加操作的人員不確定性,使每個工作人員的年累計工作量(即年累計被射線照射的時間)差別很大,不易估算個人吸收劑量。安檢任務往往要求急迫,常使得現場準備工作倉促,輻射防護難于考慮周到。鑒于上述特點,設備在運行前難以按照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叢書No.115的防護與安全最優化規定,確定出控制防護區域和監督防護區域。由于雜散輻射的輻射強度隨著與輻射源距離的增加而急劇下降,為了防止或減少現場工作人員遭受不必要的雜散輻射,建議盡可能采取距離防護措施,即:在射線輻射期間,現場工作人員應處于X射線輻射源輻射方向的背后,并盡可能地遠離。D.2劑量限值的選擇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雜散輻射對現場工作人員健康的影響,應當根據人員情況和工作性質的不同,分別制定每年的最大吸收劑量限值。按照安全叢書No.115一覽Ⅱ中規定的防護與安全最優化的原則,工作人員的職業照射不應超過20mSv/a的有效劑量限值,考慮到相關技術和標準的提高和發展趨勢,以及根據現有的運行經驗和劑量控制經驗,本標準選定了三級劑量限值作為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的上限。從事設備操作和在設備附近配合工作的人員,應采取各種防護措施盡可能使年有效劑量低于A級。三個等級的限值如下:表D.1按照三種劑量限值和不同的年工作量,分別計算出了工作位置處允許的最大空氣比釋動能率,作為估算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的參考。年工作量h工作位置處的最大空氣比釋動能率A級B級C級24(2.76)40(4.6)40030(3.45)50(5.75)20(2.3)40(4.6)66.67(7.67)30(3.45)60(6.9)100(11.5)60(6.9)120(13.8)200(23)120(13.8)240(27.6)400(46)300(34.5)600(69)1000(115)600(69)1200(138)2000(230)注:工作位置處空氣比釋動能率超過600μGy/h時,需采取必要的射線防護措施。D.3表D.1的應用舉例例1:求最大年工作量已知射線輻射時某工作位置處空氣比釋動能率≤120μGy/h,且要求年有效劑量應低于A級;經查表可知,最大年工作量為50h;如檢查每件物品的平均照射時間為10s,則全年最多可檢查18000件次的物品。例2:確定加載時工作位置處的允許空氣比釋動能率已知某工作人員每年最大工作量不超過20h,且要求年有效劑量應低于A級;經查表可知,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