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濟寧市2024屆高考模擬考試
語文試題
2024.04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案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
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荀子以主張''人性惡”而著名,這與孟子所主張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表面上看,
荀子對人性的評價很低,而事實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論可以稱之為一種文化哲學。
他的理論主旨是認為,一切良善和有價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創造的。價值來自文化,而
文化則是人的創造性成就。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認為,天、地、人構成宇宙的三個力量,它們又各有自己的作用。“列星隨旋,
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這是天、地的作
用。至于人的作用,則是運用天時地利以創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應當受到教養,沒有經過教養就不可能成善。在《性惡》篇
中,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偽,就是人為。荀子的人性論雖然與孟子
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他自己也說過“涂(途)之
人可以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為禹。這種一致,讓有些人認為這兩位儒家
并無根本的不同,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在孟子看來,人生來就有仁、義、禮、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發展這四善端,就
能成為圣人。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來不僅沒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惡端。在《性
惡》篇中,荀子一方面認定人生來就有貪圖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
人生來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
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然則其可以為禹,明矣。”也就是說,孟子認為人皆
可以為堯舜,是因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認為涂之人皆可以為禹,是因為人有智
性。
沿著荀子的思路,勢必要引導出這樣一個問題:人怎樣才能夠在道德上達到善呢?既
然人生來就有惡端,那善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荀子從兩個方面進
行了論證。
首先,荀子指出,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組織。若沒有在社會組織中的合作和互相支持,
人就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荀子認為,從個人生存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
靠各種行業的物品供養,但是一個人不可能兼通各種技藝,一個人也不可能同時管理
各種事物,所以人不能脫離社會,否則就會陷入困境。荀子還從人需要在競爭中求生
存的角度指出,人們需要聯合起來,才能制服其他動物,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
而牛馬為用,何也?口: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
由于這兩種原因,人們需要社會組織。為了使社會組織起來,人們需要有共同的行為
準則。這就是“禮”。儒家一般都重視禮,荀子則特別強調禮。“禮”是由何而來的
呢?荀子說:“禮起于何也?目: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
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
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這就
是說,先王制定禮(個人行為準則)義(道德),就是為了杜絕社會和思想的混亂。
荀子還說:“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在這里,荀子指出人類社會各
種問題的根源,就在于人們所愛的和所恨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假如有一個人喜歡征服
別人,而另一個人喜歡被征服,那么這兩個人和睦共處便不成問題;或者人們所喜愛
的東西十分豐富,如同空氣那么多,那也就不成問題;又或者人們在生活中隔得很遠,
互不相干,彼此之間的問題也會簡單得多。但是,世界并不是如此理想。人們必須在
一起生活,又無法避免競爭,于是對每個人的欲望都不能不加以節制。“禮”的作用
就是規定應有的節制。有禮,才有道德。遵“禮”而行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違“禮”
而行的人就是沒有道德的人。
荀子還提出了另一方面的論證。他認為禽獸有父子,有雌雄,這是自然。在人類社會
里,有父子關系、夫妻關系,這是文化和文明的產物。這不是自然的恩賜,而是人類
的精神成就。人應當有社會關系和“禮”,因為只有它們才使人異于禽獸。從這個方
面的論證看來,人的道德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于人的需要。
在儒家思想中,“禮”的含義十分廣泛,它可以指儀式、禮節,也可以指社會行為準
則。在上述有關荀子的論證中,“禮”更多的是指后者。這時,“禮”所起的是規范
作用,在人滿足欲望時,對人的行為加以規范。而在用于禮節、禮儀時,“禮”有另
一種作用,就是文化教養,即凈化人的情感,使它純潔、典雅。在這一方面,荀子也
做出了重大貢獻。
(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的人性觀對人性給予了很低的評價,但卻比孟子的人性觀更有文化哲學
上的價值。
B.孟子和荀子都認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禹那樣的人,但他們觀念的立足點其實
并不相同。
C.在荀子看來,人類各方面的能力都無法與其他動物相提并論,所以才需要聯
合起來。
D.荀子論證了人類道德的起源,即由于人類不同于禽獸,所以才需要道德和“禮”的約束。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論述荀子人性主張而時時與孟子思想相參照,在優劣對比中使論點更鮮
明。
B.文中引述觀點時或摘取《荀子》原文,或僅轉述文意,顯出論據剪裁上的靈
活。
C.文中時現舉例論證,借助讀者熟悉的生活現象,將深刻的道理闡述得簡易明
了。
D.文章圍繞荀子性惡論展開論述,既正本清源,又糾錯指謬,思路明晰,層次
井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強調人的地位,將人與天、地并列為構成宇宙的三個力量,并認為人的
作用是運用天時地利以創造自身的文化。
B.孟子認為,人只要充分發展“四善端”就能成為圣人,成為圣人不僅要具有
善的本性,還要積極地行善、揚善、發展善。
C.“禮”是人類為了組織社會而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組
織,因此人必須遵“禮”而行,做有德之人。
D.既然“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是人類社會出現問題的根源,那么當物質滿
足人的需要時,很多社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4.下列選項中,不符合荀子對人性看法的一項是(3分)
A.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
B.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C.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D.若夫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5.孔子《論語?為政》中講對百姓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所謂“齊之以禮”就
是要用“禮”來規范人民的行為。荀子更豐富完善了這一觀點,請結合上文說明荀子
是怎樣闡釋“禮”的作用和意義的。(6分)
(-)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南渡記?
宗璞
蓮秀二十五歲嫁到呂家,已經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爺。現在
很多親友都往南邊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閉門不出。除凌京堯來過一次,不見任何人出
現。
天越來越熱了。一天黃昏,老太爺在院中閑坐,忽聽有人輕輕敲門,隨即推門進來。
“搬到這里來了。”來人說。
“繆老爺,”蓮秀大聲在老人耳邊說,“是繆老爺。”她很感動,到底人家心里惦記
著啊。一面扶老人,搬椅子,一面讓人沏茶。
(1)繆東惠衣著還是那樣清雅,態度還是那樣從容。老人和他相識多年,許多見解
不同,人是極熟的。去年還為小娃②送藥,現又來看望,心里高興。相讓坐下,談笑
風生。
漸漸說到時局,繆東惠嘆道:“戰事起了快一年了,簡直看不出希望!去年上海失,
南京陷,現在武漢也吃緊了。只要是中國人,誰不中心如焚,五內俱結!可是大局已
如此。現在最重要的是讓百姓生活安定,這一方面我是盡力而為。想想多少愛國志士,
也是處處以百姓為重。凡事從這方面考慮就通暢得多。”他素來口齒清楚,現在也是
抑揚頓挫。
老人聽出話中有話,于是帶笑說:“我終日枯坐斗室,老病相纏,外頭的事,知道很
少。有什么高見,便請直言。”
“如果我的話不合您的意思,也請務必考慮,為億萬生靈的利益考慮。”繆東惠誠懇
地說,”今年元旦成立了華北臨時政府,半年來遭到不少反對,炸的燒的打槍的撒傳
單的都有。據我看,這樣的騷擾對百姓來說,只能是幫倒忙,只能使日本人更用高壓
手段。有人說,我們是幸而亡國,不幸就要滅種啊!我看有道理。若有一個能使政安
民和的政府,不讓日本人直接管事,老百姓少吃多少苦頭!這樣的政府必有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前輩才能立得起來,其實只要掛名即可,不用做什么事。嘗讀史書,每服馮
道?為人。那樣不顧毀譽,肯真為天下蒼生出力的,才是了不起!”
老人哈哈一笑說:“我無文才武略,怎比得古人!”停了片刻,用力看著東惠,“你
的邏輯很奇怪。(2)政安民和,是誰的天下?”他沒有力氣拍案而起,心里反覺平
靜,目光又有些茫然。
“我是真為大局著想——如公不出,如蒼生何?”繆東惠努力說出了這句話。
老人微笑,端起茶杯舉了一舉,意思是送客。他的手猛烈顫抖,茶水潑灑出來。蓮秀
忙上前接過,看了客人一眼。繆東惠只好站起。老人也扶著蓮秀站起,笑著說:“繆
先生無藝不精,何時又學了蘇秦?這亡國救民之論,還請別處發表。”
繆東惠無奈,躬身告辭。
蓮秀送客回來,原以為老人會發脾氣,把繆某大罵一通,卻見老人在里屋安靜地靠在
床上,把玩著那柄龍吞虎靠鐫鏤云霞的寶劍,似乎已忘記有誰來過,把劍一舉,說:
“可憐這劍,只掛在墻上。”(3)“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④”老人慘
然~~?笑。
不覺又過了半月。一天傍晚,夕陽暈紅已退,滿院蟬鳴。忽有雜亂的腳步聲,走進三
個中國人,三個趾高氣揚的中國人。那為首的板著臉對呂老人說:“我們是江市長派
來的,請老先生出任維持會委員。”說著遞過一張大紅聘書,約有一尺半長,燙金字
閃閃發光。
老人見來了偽員,紋絲不動,仍一手捻須,一手拿過靠在椅邊的拐杖,擋住聘書,說:
“請轉告江朝宗,我是中國人,不任偽職。”
來人對老人的態度似有準備,并不爭競,把聘書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張請帖,說:''市
府明天宴會,請光臨。聘任的事,三天內見報。告辭。”隨手把請帖交給蓮秀,轉身
就走。
“扔出去!把這些都扔出去!”老人突然暴怒。用手杖敲地,大聲喝道。隨扔了手杖,
一把搶過請帖來撕,但紙太硬,撕不動,就向那幾個人扔去,紙又太輕,飄飄地落下
了o
那為首的人口頭冷笑,又說一遍:“三天內見報。”
老人憤怒已極,挺直身子,把手杖用力向他扔去,手杖落地的聲音很無力,緊接著是
沉重的關廊門聲。蓮秀忙上前扶住老人,讓他緩緩靠在椅背上。老人急促地喘息,蓮
秀為他揉胸捶背,輕聲喚著:“老太爺,老太爺,莫生氣,莫生氣!”
呂貴堂等老人漸漸平靜,先問蓮秀:“是不是托凌老爺轉繆老爺,想個法子拖一拖?”
“不用去!哪里也不用去!”老人高聲說,“我有辦法,你們不用擔心!”
蓮秀和貴堂交換著眼光。她有幾分猜到老人的辦法,卻又不敢那樣想。
蓮秀輕輕推開正房門,只見老人端正地躺在矮榻上,雙目微睜,面容平靜,一點聲息
俱無。“老太爺,老太爺!”蓮秀恐怖地大喊,想推醒他。可是永遠做不到了。
凌京堯和呂貴堂大步趕來。京堯見條案上有一張紙,用一個安眠藥空瓶子壓著,紙上
寫著核桃大的毛筆字“生之意已盡死之價無窮”,另有一行“立即往各報發訃告”。
這是老人的遺囑了。
京堯一見這遺囑,更明白老人是以一死拒任偽職,不禁百感交集,身子不覺伏了下去,
跪在榻前痛哭。蓮秀反鎮定了,陪著跪下,一面拭淚,說:“凌老爺別哭了,老太爺
就仰仗您了。”
發訃告,布置靈堂,將老人入殮。該做的事都做了,眾人陸續散去。(4)京堯慢慢
走出房門,看見院中青草踩折一片,那沒有踩到的,仍舊歡快地生長。
【注】①節選自長篇小說《南渡記》第五章,有刪改。小說以抗戰時期北平淪陷、大學南遷為背
景,表現了動蕩年代知識分子群體的命運遭際與情感、精神世界。文中呂老人(呂清非)是前清
舉人,參加過同盟會,曾任民國國會議員。趙蓮秀是他的續弦夫人。②小娃:呂清非的外孫。③
馮道:五代時人,先后在后唐、后晉等五個王朝任職。④出自北宋賀鑄《六州歌頭》。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繆東惠所述“炸的燒的打槍的撒傳單的都有”來看,華北偽臨時政府的成
立遭到了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
B.繆東惠欲借歷史上馮道的事例為自己的游說增加說服力,無奈呂老人很有自
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論。
C.當呂老人高聲說自己有辦法對付敵人的時候,他應該已經下定了以死明志的
決心,蓮秀對此也有幾分預感。
D.針對漢奸所說維持會聘任之事“三天內見報”,呂老人遺囑立即發訃告,他
是用生命徹底破除敵人的詭計。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1)運用反語,諷刺了繆東惠看似清雅、從容,實則虛偽、圓滑的漢奸文人形象。
B.句子(2)中呂老人用反問的語氣,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偽政府為日本人效力的賣國本質。
C.句子(3)中的呂老人借古人詞句抒發情懷,流露出無力殺敵、壯志難酬的
悲涼心緒。
D.句子(4)從凌京堯的視角寫院中青草,聯系時代背景,可知尋常景物中寄
托著深意。
8.同樣是拒任偽職,呂老人對待繆東惠和三個偽員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
種不同?(5分)
9.文本在敘事上有哪些特點?請作簡要分析說明。(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孟嘗君寄客于齊王,三年而不見用,故客反謂孟嘗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見
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過也?”孟嘗君曰:“寡人聞之,縷因針而入,不因針而急;
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
臣聞周氏之售、韓氏之盧,天下疾狗也。見兔而指屬,則無失兔矣;望見而放狗也,
則累世不能得兔矣。狗非不能,屬之者罪也。”孟嘗君日:“不然!昔華舟、杞梁戰
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的。君子誠能刑于內則物應于外矣夫
土壤且可為忠況有食谷之君乎?”客曰:“不然!臣見鶴鵲巢于葦苕,著之以發,建
之,女工不能為也,可謂完堅矣。大風至,則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
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熏也,
何則?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嘗君復屬之齊王,齊王使為相。
莊周貧者,往貸粟于魏文侯。文侯日:“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周日:“乃今者周
之來,見道傍牛蹄中有射魚焉,大息謂周日:'我尚可活也!‘周日:,須我為汝南
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射魚日:'今吾命在盆甕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
淮以溉我,汝則求我枯魚之肆矣。'今周以貧故來貸粟,而日'須我邑栗來也而賜臣',
即來,亦求臣傭肆矣。”文侯于是乃發粟百鐘,送之莊周之室。
(節選自《說苑?善說》)
材料二:
孫卿日:“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
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行矣。”夫
是之謂能貴其所貴。
(節選自《說苑?善說》)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君子誠能A刑于內B則物C應于外矣D夫土壤E且可F為忠G況有H食谷之君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意為借助、依靠,與《過秦論》“因河為池”中的“因”意思相同。
B.材,才干,與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意思相同。
C.貸,文中指借入,與成語“責無旁貸”“嚴懲不貸”中的“貸”意思相同。
D.求,尋找,與《齊桓晉文之事》“猶緣木而求魚也”中的“求”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門客沒有受到齊王重用,把責任歸結于孟嘗君。孟嘗君指出一味地埋怨別人
沒有用,須從自身找原因。
B.經過幾番辯論,門客憑借“善說”的能力占據了上風,得到孟嘗君的又一次
推薦,并被齊王任命為相。
C.對魏文侯的許諾,莊子闡發了“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其“談說”的技
巧與《五石之瓠》頗為相似。
D.孫卿認為,“談說”過程有多方面的講究,其最終目的是要使聽者認為談說
者本人品德可貴,值得信任。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大風至,則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
(2)見道傍牛蹄中有舶魚焉,大息謂周日:“我尚可活也!”
14.材料二中,孫卿主張的談說之術包括“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簡要概括材
料一中的門客是怎樣體現這兩點的。(3分)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贈河東虞押衙二首(其一)①
許渾②
長劍高歌換素衣,君恩未報不言歸。
舊精鳥篆諳書體,新授龍韜識戰機。
萬里往來征馬瘦,十年離別故人稀。
生平志氣何人見,空上西樓望落暉。
【注】①虞押衙,工書善文,即將奉使從軍,作者題詩送別。②許渾,晚唐詩人,年輕時屢試不
第,后長年奔波仕途。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不提眼前離別情景,而直接描寫友人換上素衣、揮劍高歌的形象,手法
新奇。
B.次句以議論入詩,既是對友人身許君國的稱贊,也包含對友人不辱使命的期
望。
C.頷聯寫虞押衙不僅精通書法,還能演習兵書戰法,贊揚友人文武兼備的非凡
才能。
D.頸聯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上著筆來表情達意,與杜甫《登高》一詩的頸聯手法
類似。
16.有人認為尾聯兩句在內容和情感上無關送別,與前三聯有脫節之嫌。你同意這一
說法嗎?請聯系全詩說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離騷》“A,____▲”兩句中認為自己所處的社
會現狀是世俗之人善于取巧,做事違背規矩。
(2)以“云”譬喻女子濃密柔軟的頭發,在古詩文中數見不鮮。如《阿房宮
賦》中的“A”和溫庭筠《菩薩蠻》中的“▲”,均借以
描繪了女子晨起梳妝的景象。
(3)“瀚海”一詞常見于古代典籍,在唐朝詩人的邊塞詩中也時有出現,如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立春東風回暖早”,雪雨過后,春的建音就已經響起。積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斷充
盈,原野的蕭索在悄悄隱匿,空氣不斷擦拭著清新。太陽的臉龐一天比一天鮮活,奶
油般的光澤一天比一天飽和。雨水的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開始飄起來、舞起來,平
添了幾許婀娜。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條呢,越來越柔軟起來,每一棵樹都在向新一輪蔥
蘢發起沖刺。
是的,草木都在萌動,而搶占先機的還是柳樹。古人說“甲”,道出了
春風和楊柳之間的柔意。“乙”,風的親和與柳的輕盈已攬在一起,真
有愜意歡暢之感。“丙”,春風輕輕拂過,一掛掛的枝條上便開始晃悠
起淡黃色的逗點。“丁”,的確,春天與柳樹是互相成就的,柳樹更是
對得起春天的,它們率先吐出葉蕾,迅速鋪陳開來,在河堤上、池塘邊籠住了一團團
的輕煙。就這樣,柳樹早早發筆,畫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寫意。
18.文中加點的四個“在”,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3分)
A.原野的蕭索在悄悄隱匿。
B.每一棵樹都在向新一輪蔥蘢發起沖刺。
C.草木都在萌動。
D.風的親和與柳的輕盈己攬在一起。
19.將下列詩句分別放到文中畫橫線處的恰當位置,對應完全正確的一組是(3分)
①柳樹得春風,一低復一昂。
②柳無春光不精神,春無柳色減三分。
③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④柳枝無極軟,春風隨意來。
A.甲①;乙③;丙②;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③;丁②。
C.甲①;乙④;丙②;丁③。
D.甲④;乙③;丙①;丁②。
20.簡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
人類的口頭語言產生于距今約200萬年前,①而后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抽象表意語
言的進程。人類進化的三件大事——直立行走、火的使用和語言的發明,主要是自然
進化的結果,同時也是人類的創造和發明。
②只有人類才有語言,動物只具有“語音交流”的能力。③同一片林子里的鳥可以通
過叫聲來尋找幼鳥、宣示領地、警示同類天敵來襲……但鳥對叫聲的反應A,
而人類語言是后天習得的------個在中國家庭長大的法國兒童,天生無法說出法語,
而是會說漢語。④動物雖然能用聲音交流,但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
語言的生成需要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發音器官。⑤這是語言生成的先決條件,更是
語言生成的物質條件。沒有發音器官,語言就不可能產生。二是能夠表達意義的聲音。
這是語言的載體。語言是通過人的發音器官生成的,以聲音為載體并表達意義,因此
語言從性質上說是一種聲音形態。三是Bo聲音的意義可以來自文學作品的
文本,或者來自其他形式的文本,但是從根本上說,聲音的意義來源于腦文本。⑥造
言的生成離開了以上條件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可能產生。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
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4分)
22.文中標有序號的句子中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
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生不是一條軌道,而是一片曠野。
人生是一條河流,順著河道才能奔向遠方的大海。
這兩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
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l.B(A“比孟子的人性觀更有文化哲學上的價值”沒有根據;C“人類各方面的能力
都無法與其他動物相提并論”曲解文意,也不符合事實;D“由于人類不同于禽獸,
所以才需要道德和‘禮’的約束”顛倒因果,應該是有了道德和''禮”的約束,才使
人異于禽獸)
2.A(“在優劣對比中使論點更鮮明”錯誤。文章只是比較異同,并未對比優劣)
3.D(“當物質滿足人的需要時,很多社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的推斷片面)
4.B(體現了孟子人性本善的觀點)
5.①人需要社會組織,為使社會組織起來,必須建立共同的行為準則(禮),杜絕社
會和思想的混亂;②人生活在一起,欲多物少,存在競爭,必須用“禮”對每個人的
欲望加以節制;③“禮”的意義在于可以將人與禽獸區別開來,它還使人的情感得到
凈化,是人類的精神成就。
(6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7分)
6.B(“呂老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論”理解偏頗。老人看似自謙,實
則委婉表達了不愿做馮道之流的決心)
7.A(“運用反語”錯誤。文中“清雅”“從容”應為實寫,外在的風雅與內在的丑
陋形成反襯,強化了繆東惠漢奸文人的形象特點)
8.不同:①老人對繆東惠態度相對平和,拒絕方式委婉而略帶嘲諷;②老人對三個偽
員毫不客氣,拒絕方式激烈決絕、不留余地。(2分,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
原因:①老人與繆東惠原有交情,且繆惠東作為文人來游說的方式也比較“誠懇”;
②而三個偽員明目張膽地做漢奸,且態度趾高氣揚,蠻橫霸道。(3分,答對一點給
1分,答對兩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9.①文本完全按照順敘方式敘述情節,以呂老人拒任偽職這一事件為中心,逐次展開,
有條不紊。②文本始終采用第三人稱敘事,在基本保持全知視角的同時,又穿插呂老
人、蓮秀、凌京堯等人的有限視角,靈動而富于變化。③文本的敘述腔調平和內斂,
作者不作任何直接的議論抒情,而將強烈復雜的情感隱含于客觀冷靜的敘述中。④文
本的敘述語言與作品中人物身份特征相契合,大量采用書面用語,呈現出鮮明的書卷
氣息。(6分,每答對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意思答對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BDG(正確標點:君子誠能刑于內,則物應于外矣。夫土壤且可為忠,況有食谷之
君乎?)
11.C(“責無旁貸”的“貸”指推卸,“嚴懲不貸”的“貸”指“饒恕”,均與文中
的“貸”意思不同)
12.D("使聽者認為談說者本人品德可貴,值得信任”不符合文意。相關原文的大致
意思應該是,談說者要努力表明自己的觀點富有價值,值得重視)
13.(1)大風吹來,就會使蘆葦折斷、鳥卵摔破、小鳥摔死,為什么呢?是它所依托
的事物使它這樣啊。(4分。“折”“托”“然”各1分,句意1分)
(2)看見路旁牛蹄窩中有條鮑魚,嘆息著對我說:“我還可以活下去啊!”(4分。
“傍”“大息”“尚”各1分,句意1分)
14.①與孟嘗君辯論時,門客堅持己見,反復陳說,終達目的。②門客善用譬喻,以
狗、鵝鶉、狐鼠等設喻,增強了說服力。(3分,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3分。
意思答對即可)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A(“換上素衣”錯,應該是“脫掉素衣,換上朝服”。)
16.示例一:不同意。①內容上前后貫通。前三聯圍繞送別友人展開,尾聯則是對友
人離去后自身處境的設想,是前三聯內容的自然延伸;②情感上前后相關。前三聯表
達對友人的稱贊與祝福,尾聯寫自身的懷才不遇,隱含像友人一樣建功立業的渴望。
(如按“示例一”作答,滿分6分,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示例二:同意。①前三聯圍繞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升遷的祝福、對友人杰出才干
的贊揚,以及對友人的離別不舍之情;②尾聯突然寫自身不被理解,只能登樓悵望,
內容上與送別無關,情感上也與前三聯不太諧調。
(如按“示例二”作答,最高只能給4分,每答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1)固時俗之工巧兮偵規矩而改錯(2)綠云擾擾鬢云欲度香腮雪
(3)示例一: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示例二: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6分,每寫對一句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句不給分。第⑶題有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
也可給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18.D(A、B、C三項的“在”均為副詞,表示行為正在進行;D項中的“在”為介詞,
表示方位或處所)
19.B
20.①運用擬人和比喻手法,賦予柳樹以畫師的人格化特征,又將春色比作柳樹創作
的寫意圖畫,②巧妙而生動地寫出了柳樹和早春景象的美麗可愛。(4分,每答出一
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庭農場補償協議書
- 私教課程協議書
- 淘寶押金協議書
- 禮券使用協議書
- 爆破直播協議書
- 工廠剩余貨物協議書
- 種植勞務協議書
- 工程勞動爭議協議書
- 客棧承包經營協議書
- 家庭農場流轉協議書
- 分子氧氧化丙烯制環氧丙烷銅基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 經營書院合作協議書
- 人教版五下-6.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課件)
- GB/T 10069.3-2024旋轉電機噪聲測定方法及限值第3部分:噪聲限值
- 知道智慧網課《科技倫理》章節測試答案
- 【真題】2023年常州市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解析)
- GA 1808-2022軍工單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T 14689-2008技術制圖圖紙幅面和格式
- 車庫頂板行車及堆載方案范本
- 關于開展超大規格防火門產品證書有效性重新確認換證工
- 尿素合成塔制造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