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 192-2015)_第1頁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 192-2015)_第2頁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 192-2015)_第3頁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 192-2015)_第4頁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 192-20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和準J1-215代替/T12-06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ehniclCritrinrEostemSttusElutin(發布稿)本電子版為發布稿。請以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標準文本為準2150313發布 21513實施環 境 保 護 部 發布HJ92-05目 次前 言....II1適用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術語和定義....14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工作流程圖....3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36專題生態區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7附錄(資料性附錄)指標含義及數據來源.9附錄(規范性附錄)二級指標計算方法...4IHJ92-05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評價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和各指標計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縣域省域和生態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評價生態區包括生態功能區、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護區。本標準于006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本次修訂主要內容:——優化生態環境狀況和各分指數的評價指標和計算方法;——新增生態功能區、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護區等專題生態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和計算方法。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T192-2006)廢止。本標準附錄A和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修訂。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遼寧省環境監測實驗中心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本標準環境保護部215年3月3日批準。本標準自015年3月13日起實施。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解釋。IHJ921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1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和各指標計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評價我國縣域省域和生態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其中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方法適用于縣(含以上行政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評價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方法適用于各類型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狀況及變化趨勢評價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方法適用于地級(含)以上城市轄區及城市群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評價方法適用于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及變化趨勢評價。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305GB306GB388GB1518G/T488G/T425J63SL90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地下水質量標準沙化土地監測技術規程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3術語和定義1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loiciex評價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即EI,數值范圍~0。2生物豐度指數iloiclicesinex評價區域內生物的豐貧程度,利用生物棲息地質量和生物多樣性綜合表示。3植被覆蓋指數eettonceraeiex評價區域植被覆蓋的程度,利用評價區域單位面積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表示。4水網密度指數wteretwokeeesinex評價區域內水的豐富程度利用評價區域內單位面積河流總長度水域面積和水資源量表示。當水網密度指數大于00時,則取0。5土地脅迫指數lndstessiex評價區域內土地質量遭受脅迫的程度利用評價區域內單位面積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開發等脅迫類型面積表示。當土地脅迫指數大于00時,則取0。1HJ92156污染負荷指數lltionlodinex評價區域內所受納的環境污染壓力利用評價區域單位面積所受納的污染負荷表示當污染負荷指數小于0時,則取。7環境限制指數eiroetletitioninex是約束性指標指根據區域內出現的嚴重影響人居生產生活安全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項對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限制。8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狀況指數eloicalinexineloicuntinaea評價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等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的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功能狀況,即FEI,數值范圍~1。9環境質量指數eiroetlulityinex評價區域內環境質量狀況根據評價主體對象特征選擇評價指標生態功能區的環境質量指數主要從地表水質量空氣質量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質量等方面表示城市環境質量主要從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等方面表示。10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ityecloicinex評價城市或城市群的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即EI,數值范圍~0。1生態建設指數ehilittoninex評價城市的生態建設和環境管理水平主要從生態用地比例綠地覆蓋率環保投資占DP比例等方面表示。12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狀況指數eoloiclrtetinexinnteeere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即NEI,數值范圍~1。13面積適宜指數eaitailityinex評價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面積等功能區劃的合理程度利用核心區面積百分比表示。14外來物種入侵指數lenseiesinvininex評價自然保護區受到外來入侵物種干擾的程度,利用外來入侵物種數表示。15生境質量指數aittulityinex評價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生境質量的適宜性利用主要保護對象的棲息地質量表示。16開發干擾指數eelopetistubaneiex評價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保護區的干擾程度,利用與開發活動有關的用地類型表示。17歸一化系數rmlztineiiets2HJ9215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的系數,取一系列數據中最大值的倒數的00倍,即:歸一化系數=0/A最大值。式中:A最大值——某指數歸一化處理前的最大值。4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工作流程圖區域生態生態管理特征分析需求分析確定生態評價目標評價方法選擇縣域/省域/國 專題生態區生態狀況評價家生態狀況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

生態功能區生城市生態自然保護區態功能狀況環境質量保護狀況生態功城市生自然保能區生態環境護區保態功能質量狀護狀況評價指況評價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標體系與評價系與評與評價方法價方法方法縣域/省域/國家生態狀況分析

專題生態區生態狀況評價生態功能城市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綜合分析圖1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工作流程圖5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1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體系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利用一個綜合指(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反映區域生態環境的整體狀態指標體系包括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水網密度指數土地脅迫指數污染負荷指數五個分指數和一個環境限制指數,五個分指數分別反映被評價區域內生物的豐貧,植被覆蓋的高低水的豐富程度遭受的脅迫強度承載的污染物壓力環境限制指數是約束性指標指根據區域內出現的嚴重影響人居生產生活安全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項對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限制和調節。3HJ92152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方法2.1權重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表1各項評價指標權重指標權重

生物豐度植被覆蓋指數指數35 25

水網密度土地脅迫指數指數15 15

污染負荷環境限制指數指數10 約束性指標2.2生態環境狀況計算方法生態環境狀況指(EI=0.35生物豐度指數+0.25植被覆蓋指數+0.15水網密度指數+0.15(100-土地脅迫指數)+0.10(100-污染負荷指數)+環境限制指數3生物豐度指數計算方法3.1計算方法生物豐度指數=(I+H)/2式中I為生物多樣性指數評價方法執行J6HQ為生境質量指數當生物多樣性指數沒有動態更新數據時,生物豐度指數變化等于生境質量指數的變化。3.2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生境質量指數中各生境類型的分權重見表。表2生境質量指數各生境類型分權重林地 草地權重 35 21

水域濕地 耕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28 1 04 01結構類型

有林地

疏林 高 中 低灌 地 覆 覆 覆木 和 蓋 蓋 蓋林 其 度 度 度地 它 草 草 草林 地 地 地地

河湖流泊渠)庫)

灘涂濕地

永久性冰川雪地

城鎮水旱建田地設用地

農村居民點

其它建 沙設 地用地

裸鹽 裸 巖堿 土 石地 地 礫

其它未利用地分權重6025156030101030501060403040302030202010生境質量指數=Abo(0.35林地+0.21草地+0.28水域濕地+0.11耕地+0.04建設用地+0.01未利用地)/區域面積式中:bo——生境質量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51.2423067。4植被覆蓋指數計算方法??????植被覆蓋指數=NDV區域均值=A????×(∑i=1??)??????式中:Pi——-9月象元NDVI月最大值的均值,建議采用MD3的NDVI數據,空間分辨率5m,或者分辨率和光譜特征類似的遙感影像產品;——區域象元數;4HJ9215Ae——植被覆蓋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02151。5水網密度指數計算方法5.1計算方法水網密度指數=(Ari河流長度/區域面積+Alak水域面積(湖泊、水庫、河渠和近海)/區域面積+res水資源量*/區域面積)/3式中:ri——河流長度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4.304891;Ala——水域面積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597984205;As——水資源量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8.38658281。5.2水資源量計算方法水資源量*=

水資源量年平均值水資源量 ×(2.4? 水資源量 )年平均值水資源量年平均值

水資源量 ≤1.4水資源量年平均值1.4< 水資源量 ≤2.4水資源量年平均值{0

水資源量 >2.4水資源量年平均值6土地脅迫指數計算方法61權重土地脅迫指數分權重見表。表3土地脅迫指數分權重類型 重度侵蝕 中度侵蝕權重 4 2

建設用地 其它土地脅迫2 262計算方法土地脅迫指數=Aero(0.4重度侵蝕面積+0.2中度侵蝕面積+0.2建設用地面積+0.2×其它土地脅迫)/區域面積式中:eo土地脅迫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3.436748。7污染負荷指數計算方法71權重污染負荷指數的分權重見表。表4污染負荷指數分權重總氮等其它類型 化學需氧量 氨氮 二氧化硫 煙(粉)塵 氮氧化物 固體廢物 污染物()權重 20 20 20 10 20 10 待定注(a)總氮等其它污染物的權重和歸一化系數將根據污染物類型、特征和數據可獲得性與其它污染負荷類型進行統一調整。5HJ921572計算方法污染負荷指數=0.20CODCD排放量/區域年降水總量0.20ANH3氨氮排放量/區域年降水總量0.20ASO2SO2排放量/區域面積+0.10AYFC煙(粉)塵排放量/區域面積+0.20ANOX氮氧化物排放量/區域面積0.10SOL固體廢物丟棄量/區域面積+式中:COCD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973789;ANH氨氮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176759;SOS2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646087;AFC煙(粉)塵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00493;AOX氮氧化物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0.500428;SO固體廢物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798483。8環境限制指數環境限制指數是生態環境狀況的約束性指標指根據區域內出現的嚴重影響人居生產生活安全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項如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突發環境事件等對生態環境狀況類型進行限制和調節,見表5。表5環境限制指數約束內容分類 判斷依據特大環境事件 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區

約束內容生態環境不能為“優”和“良”,且生態環突發 重大環境事件環境 較大環境事件

域發生人為因素引發的特大重大、境質量級別降1級。較大或一般等級的突發環境事件,事件生態破壞環境污染

一般環境事件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生態環境違法案件被納入區域限批范圍

若評價區域發生一次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則以最嚴重等級為準。存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報的或國家媒體報道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事件(包括公開的環境質量報告中的超標區域。存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報或掛牌督辦的生態環境違法案件。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納入區域限批的區域

生態環境級別降1級。存在國家環境保護部通報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事件,生態環境不能為“優”和“良”,且生態環境級別降1級;其它類型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事件,生態環境級別降1級。生態環境級別降1級。生態環境級別降1級。9生態環境狀況分級根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將生態環境分為5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和差,見表6。6HJ9215級別 優指數 ≥5

表6良≤<5

生態環境狀況分級一般≤<5

較差 差≤<5 <20描述

植被覆蓋度 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 高生物多樣性性豐富,生態 較豐富適合人系統穩定。 類生活。

植被覆蓋度中等生物多樣性一般水平較適合人類生活但有不適合人類生活的制約性因子出現。

植被覆蓋較差嚴重 條件較惡干旱少雨,物種較 劣人類生少存在著明顯限制 活受到限人類生活的因素。 制。10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分析根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與基準值的變化情況將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幅度分為4級即無明顯變化、略有變化(好或差、明顯變化(好或差、顯著變化(好或差。各分指數變化分級評價方法可參考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度分級,見表。級別 無明顯變化變化值 |Δ|<1

表7略微變化≤|Δ|<3

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度分級明顯變化≤|Δ|<8

顯著變化|Δ|≥8生態環境質如果≤Δ<,則生態如果≤Δ<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變如果Δ≥則生態環量無明顯變環境質量略微變好;如好;如果-≥ΔE-,則生態環境質境質量顯著變好如果描述 化。 果-≥ΔEI>-3,則生量明顯變差如果生態環境狀況類型發Δ≤-8,則生態環境態環境質量略微變差。生改變,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變化。質量顯著變差。如果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呈現波動變化的特征則該區域生態環境敏感根據生態環境質量波動變化幅度,將生態環境變化狀況分為穩定、波動、較大波動和劇烈波動,見表。表8生態環境狀況波動變化分級級別 穩定 波動 較大波動 劇烈波動變化值 |Δ|<1 ≤|Δ|<3 ≤|Δ|<8 |Δ|≥8生態環境質量狀如果|ΔE|≥并且ΔI在3如果|Δ|≥,并且ΔEI在8和如果|Δ|≥并且ΔI變描述況穩定。 和-3之間波動變化,則生-8之間波動變化則生態環境化呈現正負波動特征,則態環境狀況呈現波動特征狀況呈現較大波動特征。 生態環境狀況劇烈波動。6專題生態區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1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1.1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指標體系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狀況是利用綜合指數(生態功能區功能狀況指數,FEI)評價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的狀況采用三級指標體系包括3個指標、5個分指數和2個分指標3個指標包括生態狀況指標環境狀況指標和生態功能調節指標自然生態指標包括生態功能指數生態結構指數和生態脅迫指數反映了生態功能區的功能結構和壓力環境狀況指標包括污染負荷指數和環境質量指數,反映了生態功能區的污染負荷壓力和環境質量狀況。生態功能指數生態結構指數和生態脅迫指數根據各類功能區功能特點而選擇能夠反映功能區特征的指標生態功能調節指標指通過遙感監測生態功能區內重要生態類型變化和人為因素引起的突發環境事件對區域生態功能狀況進行調節具有多種功能特征的生態功能區評價以主導功能為主,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7HJ92151.2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指標計算方法1.2.1權重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見表。表9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及類型指標類型生態狀況指標(6)環境狀況指標(4)

分指數生態功能指數生態結構指數生態脅迫指數污染負荷指數環境質量指數

分指標 權重 類型植被覆蓋指數24正受保護區域面積比10正林草地覆蓋率22正水域濕地面積比20正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14負沙化土地面積比10負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 45 負污染源排放達標率 10 正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10 正水質達標率 15 正空氣質量達標率 15 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05 正1.2.2計算方法FEIFFGS=0.60[0.24植被覆蓋指數+0.10受保護區域面積比100+0.22林草地覆蓋率+0.20水域濕地面積比+0.14(100-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0.10(100-沙化土地面積比100)]+0.40(0.45(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0.10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0+0.10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0+0.15水質達標率100+0.15空氣質量達標率100+0.05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生態功能調節指標式中:FEIFFGS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狀況指數。1.3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指標計算方法1.3.1權重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見表1。表0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及類型指標類型生態狀況指標(6)環境狀況指標(4)

分指數生態功能指數生態結構指數生態脅迫指數污染負荷指數

分指標 權重 類型植被覆蓋指數 23 正受保護區域面積比 13 正林草地覆蓋率 23 正水域濕地面積比 18 正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 13 負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蝕面積所占比例 10 負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 45 負污染源排放達標率 10 正8HJ9215指標類型 分指數環境質量指數

分指標 權重 類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10 正水質達標率 15 正空氣質量達標率 15 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05 正1.3.2計算方法FEISTBC=0.60[0.23植被覆蓋指數+0.13受保護區域面積比100+0.23林草地覆蓋率+0.18水域濕地面積比+.13(10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0.10(100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蝕面積比100)]+0.40(0.45(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0.10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0+0.10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0+0.15水質達標率100+0.15空氣質量達標率100+0.05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生態功能調節指標式中:FEISTC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狀況指數。1.4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指標計算方法1.4.1權重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見表。表1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及類型指標類型 分指數生態功能指數生態狀況指標(6) 生態結構指數生態脅迫指數污染負荷指數環境狀況指標(4)環境質量指數

分指標 權重 類型水源涵養指數25正受保護區域面積比20正林地覆蓋率15正草地覆蓋率10正水域濕地面積比15正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15負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45負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正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10 正水質達標率 20 正空氣質量達標率 10 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05 正1.4.2計算方法FEISYHY=0.60[0.25水源涵養指數+0.20受保護區域面積比100+0.15林地覆蓋率+0.10草地覆蓋率+0.15水域濕地面積比+0.15(100-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0.40(0.45(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0.10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0+0.10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0+0.20水質達標率100+0.10空氣質量達標率100+0.05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生態功能調節指標9HJ9215式中:FEISYHY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狀況指數。1.5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評價指標計算方法1.5.1權重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見表。表2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各指標權重及類型指標類型 分指數生態功能指數生態狀況指標(6) 生態結構指數生態脅迫指數污染負荷指數環境狀況指標(4)環境質量指數

分指標 權重 類型生物豐度指數23正受保護區域面積比22正林地覆蓋率15正草地覆蓋率10正水域濕地面積比15正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15負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45負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正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10 正水質達標率 20 正空氣質量達標率 10 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05 正1.5.2計算方法FEISWDYX=0.60[0.23生物豐度指數+0.22受保護區域面積比100+0.15林地覆蓋率+0.10草地覆蓋率+0.15水域濕地面積比+0.15(100-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0.40(0.45(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0.10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0+0.10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0+0.20水質達標率100+0.10空氣質量達標率100+0.05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生態功能調節指標式中:FEISWDYX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區的生態功能狀況指數。1.6生態功能調節指標生態功能調節指標根據遙感監測功能區內重要生態類型變化和人為因素引起的突發環境事件對區域生態功能狀況進行調節。生態功能調節指標重要生態類型變化調節指標+人為因素引發突發環境事件調節指標1.6.1重要生態類型變化調節指標重要生態類型變化是指無人機航空遙感或高分辨率衛星遙感監測到的功能區內重要生態類型的變化重要生態類型變化調節指標是根據重要生態類型變化對生態功能動態變化度進行調節調節幅度為-.~+.通過評價年與基準年遙感影像對比分析及無人機遙感抽查或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查找并驗證重要生態類型發生變化的區域根據變化面積確定生態功能調節幅度,見表1。0HJ9215表3重要生態類型變化調節分級 調節分值 判斷依據 說明顯著變化明顯變化略微變化基本穩定

顯著變差 .3顯著變好 +3明顯變差 .2明顯變好 +2略微變差 .1略微變好 +1無明顯變化 .0

變化面積>m2m2<變化面積≤m2變化面積≤m2—

通過年際間遙感影像對比分析及無人機遙感抽查和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監測到功能區局地生態類型變化及面積。注如果經無人機遙感抽查或者高分辨率衛星遙感監測到變化面積特別(0m2以上在現有基礎上酌情加大調節分值,最大調節幅度為±0.。1.6.2人為因素引發突發環境事件調節指標人為因素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調節指標根據人為因素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對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動態變化度進行調節,起負向調節作用,調節幅度為-.~,見表。表4人為因素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調節指標分級

調節分值

判斷依據 說明突發環境事件環境生態破壞事件等

特大環境事件重大環境事件較大環境事件一般環境事件功能區內發生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事件生態環境違法案件或涉及區域限批等。

.6 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功能區內發 若為同.4 生人為因素引發的特大、重大、較大或一般 一事件.2 等級的突發環境事件,若發生一次以上突發 引起的.1 環境事件,則以最嚴重等級進行調節。 多個調功能區出現由環境保護部通報的環境污染或 節值,則生態破壞事件,自然保護區等受保護區域生 取最大.5 態環境違法事件,或出現由環境保護部掛牌 調節,不督辦的環境違法案件以及被納入區域限批范 重復計圍等。 算。1.7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分級根據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指數,將功能區的生態功能狀況分為5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和差,見表1。表5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狀況分級級別 優指數 F≥0自然生態優越,生態系統承載力描述高,生態功能穩定,自我調節能力強。

良≤F<0自然生態相對較好,生態功能相對穩定,存在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般≤F<0自然生態一般,存在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功能相對較脆弱。

較差≤F<0自然生態差,存在明顯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功能脆弱;或生態類型結構單一,生態功能不穩定。

差F<40自然生態嚴酷,存在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功能極脆弱;或生態類型結構單一,生態功能極不穩定。1.8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變化分析根據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指數與基準值的變化情況將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變化幅度分為4級,即無明顯變化、略微變化(好或差、明顯變化(好或差、顯著變化(好或差。各分指數變化分級評價方法可參考生態功能變化度分級,見表1。1HJ9215表6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狀況變化度分級級別 無明顯變化變化值 |Δ|<1生態環境功能狀況無明描述 顯變化。

略微變化≤|ΔI|<2如果1≤ΔI<2,則生態環境功能狀況略微變好;如果?1≥ΔI>?則生態環境功能狀況略微變差。

明顯變化≤|Δ|<4如果2≤ΔI<4,則生態環境功能狀況明顯變好;如果?2≥ΔI>?則生態環境功能狀況明顯變差。

顯著變化|Δ|≥4如果ΔI≥4,則生態環境功能狀況顯著變好;如果ΔI≤?4,則生態環境功能狀況顯著變差。2城市生態環境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2.1城市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城市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是利用綜合指(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評價城市生態環境的質量狀況,評價指標以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采用二級指標體系,包括3個分指數、8個指標從環境質量污染負荷和生態建設三個方面反映城市發展過程中環境質量狀況、受納的污染壓力和生態環境狀況。2.2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計算方法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CEI)=0.4×環境質量指數+0.2×(100?污染負荷指數)+0.4×生態建設指數2.3分指數計算方法環境質量指數=0.35×A1×1+0.20×A2×H2+0.20×A3×H3+0.10×(100?A4×H4)+0.05×(100?A5×H5)+0.10×(100?A6×H6)污染負荷指數=0.20×A7×H7+0.20×A8×H8+0.20×A9×H9+0.10×A10×0+0.20×A11×1+0.10×A12×2生態建設指數=0.20×A14×4+0.20×A15×5+0.20×A16×6+0.20×A17×7+0.20×A18×8i式中:H為各分指數指標;iA為各分指標歸一化系數,具體見表。表7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評價 各指數指 標分指數 分指標H1 空氣質量達標率環境 H2 水質達標率

歸一化系數權重 類型參考值(Ai)35 正 020 正 0質量 H3 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指數H4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U)H5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H6 城市熱島比例指數污染 H7 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負荷 H8 氨氮排放強度

20 正 010 負 63950805 負 37084910 負 266705320 負 11801020 負 3150652HJ9215評價 各指數指 標分指數 分指標指數 H9 二氧化硫排放強度

歸一化系數權重 類型參考值(Ai)20 負 078063(U) H10H1H12H13生態 H14建設H15指數H16(U)H17H18

煙(粉)塵排放強度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固體廢物排放強度總氮等其它污染物排放強度生態用地比例綠地覆蓋率環保投資占GDP比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 負 23933220 負 19464210 負 048483待定 負 待定20 正 020 正 10775420 正 .5859720 正 020 正 02.4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分級根據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分為5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和差,見表。表8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分級級別 優指數 C≥0城市生態環境優描述良,各系統協調發展,污染控制和生態建設工作有效。

良≤C<0城市生態環境良好,各系統協調性較好,城市生態建設程度較好。

一般≤CE<0城市生態環境一般,各系統基本能協調發展,城市生態建設程度一般。

較差 差≤CE<0 C0存在明顯的生態 生態環境環境問題,需要 問題突出,大力加強環境保 城市生態護和生態建設。 環境惡劣。2.5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分析根據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與基準值的變化情況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幅度分為4級,即無明顯變化,略微變化(好或差,明顯變化(好或差,顯著變化(好或差,各分指數變化分級評價方法可參考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幅度,見表1。表9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度分級級別 無明顯變化變化值 |ΔC|<1城市生態環境狀況無明顯變描述 化。

略微變化≤|ΔCI|<3如果≤ΔCE<,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略微變好;如果-≥ΔC>-3,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略微變差。

明顯變化≤|ΔCI|<8如果≤ΔCE<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變好;如果-≥ΔCE-8,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變差。

顯著變化|ΔCI|≥8如果ΔC≥,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變好;如果ΔC≤-,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變差。.3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評價指標及計算方法3.1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評價指標體系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評價是利用綜合指數(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指數,NEI)3HJ9215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根據我國自然保護區特征從面積適宜性外來物種入侵度、生境質量和開發干擾程度四個方面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評價指標體系面積適宜指數反映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的合理程度外來物種入侵指數反映自然保護區受到外來入侵物種干擾的程度生境質量指數反映自然保護區生境類型對主要保護對象的適宜程度開發干擾指數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的干擾程度該方法也適用于與自然保護區重疊的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生態區的評價。3.2生態保護狀況指數計算方法3.2.1權重各項評價指標權重,見表。表0各項評價指標權重指標 面積適宜指數權重 10

外來物種入侵指數 生境質量指數 開發干擾指數10 40 403.2.2計算方法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指數(NEI)=0.10面積適宜指數+0.10(100外來物種入侵指數)+0.40生境質量指數+0.40(100開發干擾指數)3.3面積適宜指數計算方法面積適宜指數=Aare(核心區面積/自然保護區面積)式中:ar——面積適宜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10。3.4外來物種入侵指數計算方法外來物種入侵指數=Ainv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數式中:Aiv——自然保護區外來物種入侵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2.0833333333。3.5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3.5.1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權重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見表1。4HJ9215表1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林地 草地權重 40 18

水域濕地 耕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23 08 01 10結構類型

有林地

疏林 高 中 低灌 地 覆 覆 覆木 和 蓋 蓋 蓋林 其 度 度 度地 它 草 草 草林 地 地 地地

河湖流泊渠) 渠)

灘涂濕地

永久性冰川雪地

城鎮水旱建田地設用地

農村居民點

其它建 沙設 地用地

裸鹽 裸 巖堿 土 石地 地 礫

其它未利用地分權重6025156030103030 30 1060403040302030202010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生境質量指數=Aforn(0.40林地+0.18草地+0.23水域濕地+0.08耕地+0.01建設用地+.10未利用地)/保護區總面積式中:or——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1.396243。3.5.2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權重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見表2。表2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林地 草地權重 18 40

水域濕地 耕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23 08 01 10結構類型

有林地

疏林 高 中 低灌 地 覆 覆 覆木 和 蓋 蓋 蓋林 其 度 度 度地 它 草 草 草林 地 地 地地

河湖流泊渠) 渠)

灘涂濕地

永久性冰川雪地

城鎮水旱建田地設用地

農村居民點

其它建 沙設 地用地

裸鹽 裸 巖堿 土 石地 地 礫

其它未利用地分權重1525606030103030 30 1040603040302030202010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生境質量指數=Agran(0.18林地+0.40草地+0.23水域濕地+0.08耕地+0.01建設用地+.10未利用地)/保護區總面積式中Aga——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5.006742。5HJ92153.5.3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權重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見表3。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生境質量指數=desn(0.15林地+0.34草地+0.30水域濕地+0.08耕地+0.01建設用地+.12未利用地)/保護區總面積式中:ds——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16.395302。表3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林地 草地權重 15 34

水域濕地 耕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30 08 01 12結構類型

有林地

疏林 高 中 低灌 地 覆 覆 覆木 和 蓋 蓋 蓋林 其 度 度 度地 它 草 草 草林 地 地 地地

河湖流泊渠) 渠)

灘涂濕地

永久性冰川雪地

城鎮水旱建田地設用地

農村居民點

其它建 沙設 地用地

裸鹽 裸 巖堿 土 石地 地 礫

其它未利用地分權重1050405030203030 30 10307030403020302020103.5.4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權重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見表2。表4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權重林地 草地權重 18 23

水域濕地 耕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40 08 01 10結構類型

有林地

疏林 高 中 低灌 地 覆 覆 覆木 和 蓋 蓋 蓋林 其 度 度 度地 它 草 草 草林 地 地 地地

河湖流泊渠) 渠)

灘涂濕地

永久性冰川雪地

城鎮水旱建田地設用地

農村居民點

其它建 沙設 地用地

裸鹽 裸 巖堿 土 石地 地 礫

其它未利用地分權重2540356030103030 30 1060403040302030202010注: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包括海岸帶、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生境質量指數=Awatn(0.18林地+0.23草地+0.40水域濕地+0.08耕地+0.01建設用地+.10未利用地)/保護區總面積式中Aat——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6HJ9215為7.629388。3.5.5其它類型自然保護區其它類型自然保護區評價方法根據保護對象特征而定,具體見表2。表5其它類型自然保護區生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類型 特征 生境適宜性指數計算方法保護對象以森林為主要生境保護對象以草原草甸為主要生境野生動物保護對象以荒漠為主要生境保護對象以水域濕地為主要生境保護對象以森林為主要生境保護對象以草原草甸為主要生境野生植物保護對象以荒漠為主要生境保護對象以水域濕地為主要生境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森林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草原草甸地質遺跡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荒漠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水域濕地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森林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草原草甸古生物遺跡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荒漠所處區域原生生境為水域濕地

參照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參照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參照水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36開發干擾指數計算方法3.6.1開發干擾類型權重權重,見表。表6開發干擾類型權重類型 城市建設用地權重 40

農村居民點 其它建設用地 耕地10 40 103.6.2功能區權重權重,見表。類型 核心區

表7功能區權重緩沖區 實驗區權重 60 30 10注:未進行功能分區的自然保護區功能區權重按.6計算。7HJ92153.6.3開發干擾指數計算方法開發干擾指數=Adev(功能區權重0.40城鎮建設用地+功能區權重0.40其它建設用地+功能區權重0.10農村居民點+功能區權重0.10耕地)/保護區總面積式中:de——開發干擾指數的歸一化系數,參考值為50.363314。3.7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分級根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指數,將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分為5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和差,見表2。表8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指數分級分級 優指數 N≥5主要保護對象的原生生境得描述到有效保護,無明顯開發干擾跡象。

良≤N<5主要保護對象的原生生境保護狀況較好有開發干擾現象但程度較輕。

一般≤N<5主要保護對象的原生生境遭到破壞,開發干擾較為明顯。

較差≤N<5主要保護對象的原生生境部分喪失,開發干擾嚴重。

差N20主要保護對象的原生生境嚴重喪失,開發干擾劇烈。3.8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變化分析根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指數與基準值的變化情況將生態保護狀況變化幅度分為4級,即無明顯變化、略微變化(好或差、明顯變化(好或差、顯著變化(好或差,各分指數變化分級評價方法可參考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變化,見表。表9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變化度分級分級 無明顯變化變化值 |ΔN|2生態保護狀況無明顯變描述 化

略微變化≤|ΔN|<5如果≤ΔN<則生態保護狀況略微變好;如果-≥ΔN>-,則生態保護狀況略微變差。

明顯變化≤|ΔN|<0如果≤ΔN0,則生態保護狀況明顯變好如果-≥ΔN-則生態保護狀況明顯變差。

顯著變化|ΔN|≥0如果ΔN≥1,則生態保護狀況顯著變好;如果ΔN≤-1,則生態保護狀況顯著變差。8HJ9215附錄A(資料性附錄)指標含義及數據來源.1生境質量指數評價區域內生物棲息地質量利用單位面積上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生物物種數量上的差異表示。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林地生長喬木灌木竹類等的林業用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它林地單位:k。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有林地郁閉度大于.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等成片林地單位k2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灌木林地灌木覆蓋度.0以上的林地包括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和其它灌木林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疏林地郁閉度為1~.0的稀疏林地。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4其它林地包括未成林造林地跡地苗圃及各類園(果園桑園茶園經濟林等在內的其它林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草地以生長草本植物為主覆蓋度在5%以上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包括以牧為主的灌叢草地和郁閉度在.0以下的疏林草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高覆蓋度草地覆蓋度大于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類草地一般水分條件較好,草被生長茂密。單位:k。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中覆蓋度草地覆蓋度為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類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較稀疏。單位:k2。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低覆蓋度草地覆蓋度為5%~0%的天然草地,此類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業利用條件較差。單位:k2。數據來源:遙感監測。.4耕地耕種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灘涂。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水田有水源保證和灌溉設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種植水稻、蓮藕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實行水稻和旱地輪種的耕地。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旱地無灌溉水源和設施靠天然降水生長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澆灌設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種菜為主的耕地,正常輪作的休閑地和輪歇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5水域濕地天然陸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包括河渠水庫坑塘海涂灘地和沼澤單位m。9HJ9215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河流(渠)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線狀水體。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湖泊(庫)天然或人工作用下形成的面狀水體。包括天然湖泊、河流、人工水庫和坑塘等。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灘涂濕地海灘河灘湖灘和沼澤的總稱海灘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河灘和湖灘指河流和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間的灘地沼澤指地勢平坦低洼排水不暢長期潮濕,季節性積水或常積水,表層生長濕生植物的土地。單位:km2。數據來源:遙感監測。.6建設用地城鄉居民點及縣轄區以外的工礦、交通等用地。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城鎮建設用地大、中、小城市及縣鎮以上建城區用地。單位:k2。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農村居民點農村聚落用地。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其它建設用地獨立于城鎮以外的廠礦大型工業區采石場以及交通道路機場及特殊用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7未利用地未利用的土地難利用的土地或植被覆蓋度小于5且未利用的土地包括沙地鹽堿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和其它未利用地。單位:k2。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沙地地表被沙覆蓋,植被覆蓋度小于5%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灘。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鹽堿地地表鹽堿聚集,植被稀少,以生長耐鹽堿植物為主的土地。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裸土地地表土質覆蓋,植被覆蓋度在5%以下的土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4裸巖石礫地表為巖石或石礫,植被覆蓋度小于5%的土地。單位: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5其它未利用地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戈壁等。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8河流長度:25萬水系圖上的天然形成或人工開挖的河流及主干渠長度。單位:k。數據來源::25萬基礎地理數據。.9近岸海域面積海岸線以外2km海洋區域。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0中度侵蝕評價區域內受自然營(風力水力重力及凍融等和人類活動綜合作用下土壤侵蝕模數在50~500t/(km2)之間平均流失厚度在1.9~3.7m/a之間的區域單位km。數據來源:地面監測與遙感更新相結合。.1重度侵蝕0HJ9215評價區域內受自然營(風力水力重力及凍融等和人類活動綜合作用下土壤侵蝕模數>500t/(km2),平均流失厚度>3.7m/a的區域。單位:m。數據來源:地面監測與遙感更新相結合。.12其它土地脅迫評價區域內其它的脅迫因素包括新增加的沙地鹽堿地裸地裸巖等面積陡坡耕地、圍湖造田、圍海造陸等面積。單位:km。數據來源:遙感監測。.13水資源量評價區域內地表水資源量和地下水資源量的總量。單位:百萬m。數據來源:水利部門。.14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評價區域內每年由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和交通設施等產生并排放的二氧化硫總量單位:t。數據來源:環境統計。.15COD年排放量評價區域內每年由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和農業面源等產生并排放的化學需氧量(CD)總量。單位:t。數據來源:環境統計。.16固體廢物年丟棄量評價區域內每年由于工業生產產生并傾倒丟棄的固體廢物總量。單位:t。數據來源:環境統計。.17氨氮年排放量評價區域內每年由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農業面源等產生并排放的氨氮總量。單位:t。數據來源:環境統計。.18氮氧化物年排放量評價區域內每年由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等產生并排放的氮氧化物總量。單位:t。數據來源:環境統計。.19總氮等其它污染物年排放量評價區域內每年由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等產生并排放的總氮等其它污染物總量單位:t。數據來源:環境統計。.20區域降水量評價區域內年度降水量。單位:m。數據來源:氣象部門。.21林地覆蓋率評價區域內林(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它林地面積所占的比例單位。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2草地覆蓋率評價區域內草(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面積所占的比例單位:%。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3林草地覆蓋率評價區域內林地、草地面積之和所占的比例。單位:%。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4水域濕地面積比評價區域內河(渠湖(庫冰川和積雪灘涂沼澤地等濕地類型的面積之和所占的比例。單位:%。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5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比評價區域內耕(包括水田旱地和建設用(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及其它建設用地)面積之和所占比例。單位:%。數據來源:遙感監測。.26受保護區域面積比1HJ9215評價區域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文化遺產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等受到嚴格保護的面積和所占比例。受保護區域包括各級(國家、省市或縣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或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或省級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以及其它生態紅線區域單位數據來源:林業、水利、旅游、環保、國土等各類受保護區域的對口管理部門。.27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蝕面積比評價區域內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蝕面積所占比例土壤侵蝕類型標準執行S10單位%。數據來源:地面監測與遙感更新相結合。.28沙化土地面積比針對防風固沙功能類型區域指除固定沙地之外的沙化土地面積之和占區域國土面積的比例沙化土地分類按照林業部門荒漠化與沙化土地調查分類標準分為半固定沙地流動沙地風蝕殘丘風蝕劣地戈壁沙化耕地露沙地8種類型監測方法執行GB/T22。單位:%。數據來源:林業部門。.29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評價區域內單位面積所受納的二氧化硫(SO、化學需氧量(CD、氨氮(N-NH+)和氮氧化物(NO)等年排放量之和。單位:千克/平方公里。數據來源:環境統計。.30污染源排放達標率評價區域內納入監控的污染源排放達到相應排放標準的監測次數占全年監測總次數的比例在污染源的一次監測中所有排污口的所有污染物濃度均符合排放標準限值時則該污染源本次污染物排放濃度達標污染源排放執行地方或國家的行業污染物排(控制標準,暫時沒有針對性排放標準的企業,可執行地方或國家頒布的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單位:%。數據來源:環境監測。.31水質達標率評價區域內水質監測斷面中,達到III類水質的監測次數占全部斷面全年監測總次數的比例,評價標準執行B33。單位:%。數據來源:環境監測。.32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評價區域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符合飲用水水質的取水量之和占全年總取水量的比例評價標準執行GB3838和B/T44。單位:%。數據來源:環境監測。.33空氣質量達標率評價區域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全年監測總天數的比例評價標準執行B39單位。數據來源:環境監測。.34水源涵養指數評價區域內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狀況利用區域內林地草地和水域濕地等水源涵養功能高的生態類型的差異進行綜合評價獲得。數據來源:遙感監測。.35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龐大的、多核心、多層次城市集團,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數據來源:相關規劃。.36噪聲平均值評價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指建城區內環境噪聲網格監測的等效聲級算術平均值城市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指城市建城區交通干線各路段監測結果按其路段長度加權的等效聲級的平均值評價標準執行GB096兩個指標綜合反映了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單位d()。數據來源:統計年鑒,環境監測。.37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2HJ9215評價區域水環境所受納的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利用評價區域單位面積化學需氧量的年排放量表示。單位:噸/平方公里。數據來源:環境統計。.38氨氮排放強度評價區域水環境受納的污染物氨氮排放強度利用評價區域單位面積氨氮的年排放量表示。單位:噸/平方公里。數據來源:環境統計。.39總氮等其它污染物排放強度評價區域水環境受納的總氮等其它污染物排放強度利用評價區域單位面積總氮或其它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表示。單位:噸/平方公里。數據來源:環境統計。.40二氧化硫排放強度評價區域大氣環境受納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利用評價區域單位面積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表示。單位:噸/平方公里。數據來源: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