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燭之武退秦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2.燭之武形象的分析。3.燭之武如何退秦師。4.歸納整理文言文常見字詞、句式。1、《左傳》其書及寫作背景《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記敘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左傳》突出的特點就是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為后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范。“傳”意為注釋,《左傳》為給儒家經典《春秋》所作的注釋性文字。《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與《公羊傳》、《谷粱傳》合稱“春秋三傳”。2、史書體例②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①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③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④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⑤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⑥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3.燭之武如何退秦師?第一層: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既知亡矣)
第二層:闡明利害,動搖秦軍(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層: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層:以史為例,挑撥秦君(君之所知也)第五層: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文言知識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異義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詞。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三、詞類活用(例句)(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狀語①夜縋而出
(表時間,在晚上)②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時間,在早上,在晚上)③既東封鄭
(表處所,在東邊)2.名詞作動詞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②與鄭人盟
(名詞作動詞,結盟、訂立同盟)3.名詞的使動與意動①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使動,使……成為疆界)②闕秦以利晉(利:利益、好處。名詞作使動,使……得利)③越國以鄙遠(鄙:邊邑。名詞作意動,把……當作邊邑)(二)動詞的活用1.動詞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動詞作名詞,恩惠)2.動詞的使動①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③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退卻(撤兵))(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①越國以鄙遠(遠,遠地)②臣之壯也(壯,壯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鄰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勢力;薄,單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2.形容詞作動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四)數詞活用且貳于楚也(數詞“貳”活用為動詞,從屬二主)四、一詞多義(一)重要實詞:1.貳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②副職(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③不專一(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④離心,背叛(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⑤再,重復。(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⑥從屬二主。(本文: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鄙①邊邑,邊遠的地方(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國以鄙遠”)②庸俗,鄙陋。(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③看不起,輕視。(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3.許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4.闕①què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于中闕《史記·扁鵲傳》)②què城樓③què皇宮,引申為朝廷(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貴缺軍糧,今年米賤大傷農。杜甫《歲宴行》)⑤quē,缺點,過錯(有馳慢之闕。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⑥jué侵損,削減。(本文:若不闕秦)⑦jué挖掘(若闕地及泉《左傳·昭公二十年》)5.微①細小,輕微(同現義)②衰敗(國勢衰微)③卑賤(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④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⑥假如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②謙詞敝人③疲憊(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④損害,衰敗。(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虛詞1.以①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語氣詞,表感嘆)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為什么)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⑥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⑦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4.其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代詞,指代“行李”)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代詞,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與,不知(代詞,自己的)④吾其還也(語氣詞,還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請擊之(代詞,他們,指秦軍)②是寡人之過也(結構助詞,的)③臣之壯也(主謂間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④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⑤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五、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是寡人之過也(用“也”表判斷)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通過語意直接表判斷)(二)倒裝句1.賓語前置句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語序:有何厭)2.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①以其無禮于晉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鄭伯(三)省略句1.省主語①(晉惠公)許君焦、瑕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③(燭之武)夜縋而出④(燭之武)許之⑤(秦伯)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2.省賓語①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指滅鄭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之:指鄭國)3.省介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六、固定句式夫晉,何厭之有(何……之有:表反問的句式,譯為:有……的呢)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1.與下列加點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夜縋而出椎墜綴B.敢以煩執事環蕃繁C.與鄭人盟蒙孟懣D.戍之豎術束答案:D解析:D項,都讀“shù”;A項,“椎”讀“zhuī”,其余讀“zhuì”,注意聲調不同;B項,“環”讀“huán”,其余讀“fán”,注意唇齒音f與圓唇音h的區別;C項,“盟、蒙”讀“méng”,注意“蒙”還有“mēng”蒙蒙亮,“měng”蒙古,“孟”讀“mèng”,“懣”讀“mèn”,不能讀“mǎn”。2.下列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無異的一項是()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B.行李之往來C.秦伯說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答案:D解析:D項古今同義,其余都不同,見課文注解。3.分別比較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敢以煩執事②權以示群下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④若毒之乎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答案:A解析:①與②中的“以”:都是“用”,介詞,都省略了“之”。③若:如果。④若:你,代詞。4.對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組是()①焉用亡鄭以陪鄰②夫晉,何厭之有A.①為什么要滅掉晉國而給鄭國增加土地呢?②晉國有什么可厭惡的呢?B.①為什么要滅掉鄭國來陪伴鄰國呢?②晉國有什么可厭惡的呢?C.①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②晉國哪里會有什么滿足的呢?D.①為什么要滅掉鄭國來陪伴鄰國呢?②晉國哪里會有什么滿足的呢?答案:C解析:注意關鍵詞“陪”與“厭”的意思。陪,增多;厭,滿足,“學而不厭”即“學習不感到滿足”。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正確的意思是()A.你暫時住在鄭國,作一個東道主,你的使者往來,可以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這樣對你也沒有什么害處。B.如果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東道主,您的使者往來,我們鄭國可以隨時提供他們所缺乏的物資,這樣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C.你暫時住在鄭國,讓鄭國作東道主,你的使者往來,我們鄭國可以隨時提供他們困乏時的休息,況且我們也不會加害于你。D.如果放棄滅鄭的念頭,而讓鄭國作一次東道主,你的使者往來,我們鄭國可以供他們困乏時的休息,我們的君主也不會加害于你的。答案:B解析:聯系上下文理解。基礎演練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A.夜縋而出(zhuì)氾南(fàn)函陵(hán)B.共其乏困(ɡōnɡ)逢孫(fénɡ)朝濟而夕設版(zháo)C.失其所與(yǔ)不知(zhì)若不闕秦(qué)D.夫戰,勇氣也(fū)微夫人之力(fú)匹夫(fú)答案:A解析:B項“逢”讀“pánɡ”;C項“闕”讀“jué”;D項“夫戰”的“夫”讀“fú”,“匹夫”的“夫”讀“fū”。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且貳于楚B.無能為也已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D.失其所與,不知答案:A解析:B項“已”通“矣”;C項“共”通“供”;D項“知”通“智”。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敢以煩執事(對對方的敬稱)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指秦穆公)D.失與所與,不知(給予的)答案:D解析:D項,與:結交,交附,讀“yǔ”。以后學《六國論》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中的“與”即“結交,親附”,全句意為“結交秦國而不幫助五國”。4.下列加點詞語活用現象相同的兩句是()A.秦軍氾南B.夜縋而出C.共其乏困D.秦伯說,與鄭人盟答案:AD解析:軍、盟:都是名詞用作動詞。B.夜:名詞用作狀語。C.乏困:形容詞用作名詞。5.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例句相同的一項。(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A.固若金湯B.若印數十百千本C.若毒之乎D.更若役,復若賦(2)朝濟而夕設版焉()A.無濟于事B.人才濟濟C.直掛云帆濟滄海D.賑濟災民答案:(1)B(2)C解析:(1)B項與例句的“若”都表假設,當“如果,假如”講,A項的“若”當“好像”講,C.D兩項的“若”是第二人稱代詞,當“你”講。(2)C項與例句的“濟”都是“渡過”的意思。A項是“成功”的意思,B項形容人很多,D項是“救濟”的意思。6.找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兩項()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C.焉用亡鄭以陪鄰D.敢以煩執事答案:BD解析:B.D兩項中的“以”都是“用”,介詞,而且都省略了賓語“之”。A項表原因,譯為“因為”。C項是表目的關系的連詞,譯為“來”。二、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1.是寡人之過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晉,何厭之有?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無禮于晉。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佚之狐言于鄭伯曰……()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斷句 這是我的過錯。2.賓語前置句 那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3.狀語后置句 因為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晉文公。4.狀語后置句 并且在依附于晉的同時又依附于楚。5.狀語后置句 佚之狐對鄭伯說……6.省略句 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鞏固提高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若使燭之武見秦君B.焉用亡鄭以陪鄰朝濟而夕設版焉C.唯君圖之因人之力而敝之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2.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夜縋而出A.越國以鄙遠B.且君嘗為晉君賜矣C.朝濟而夕設版焉D.既東封鄭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越國以鄙遠A.秦伯說,與鄭人盟B.既東封鄭C.朝濟而夕設版焉D.共其乏困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C.夫晉,何厭之有?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下列各項中全能成為秦穆公退兵原因的一項是()eq\o\ac(○,1)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eq\o\ac(○,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eq\o\ac(○,3)鄰之厚,君之薄也eq\o\ac(○,4)夫晉,何厭之有eq\o\ac(○,5)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eq\o\ac(○,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eq\o\ac(○,1)eq\o\ac(○,3)eq\o\ac(○,5)B.eq\o\ac(○,1)eq\o\ac(○,4)eq\o\ac(○,6)C.eq\o\ac(○,2)eq\o\ac(○,3)eq\o\ac(○,4)D.eq\o\ac(○,2)eq\o\ac(○,5)eq\o\ac(○,6)答案:1.A如果;B語氣副詞,怎么/兼詞,于彼;C指示代詞,這件事/代詞,代秦國;D動詞,成為邊疆界/疆界。2.C例句,名詞作狀語;A名詞動用;B動詞做名詞;D名詞動用3.D例句,形容詞作名詞;A名詞動用;B名詞作狀語;C名詞作狀語4.B例句,介賓短語后置;A判斷句;C賓語前置;D判斷句5.C(2015?江陰市五校上學期期中)文言文閱讀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也。父茲,有大節,不應三公之辟。太祖之初如陳留,茲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從討董卓,戰于滎陽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會奉詔命,聘貴人于魏,因表留臻參丞相軍事。追錄臻父舊勛,賜爵關內侯,轉為戶曹掾。文帝即王位,為散騎常侍。及踐阼,封安國亭侯。帝幸廣陵,行中領軍,從。征東大將軍曹休表得降賊辭:“孫權已在濡須口。”臻曰:“權恃長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偽辭耳。”考核降者,果守將詐所作也。明帝即位,進封康鄉侯,加侍中。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關,絕其糧道。”乃以臻為征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到長安,亮退。還,復職,加光祿大夫。是時,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數切深。及殿中監擅收蘭臺令史,臻奏案之。詔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惡其勤事也,誠以所益者小,所墮者大也。臣每察校事,類皆如此,懼群司將遂越職,以至陵遲矣。”幽州刺史毋丘儉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未有可書,吳、蜀恃險,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無用之士克定遼東。”臻曰:“儉所陳皆戰國細術,非王者之事也。吳頻歲稱兵,寇亂邊境,而猶案甲養士,未果尋致討者,誠用百姓疲勞故也。且淵生長海表,相承三世,外撫戎夷,內修戰射,而儉欲以偏軍長驅,朝至夕卷,知其妄矣。”儉行,軍遂不利。后遷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進爵長垣侯,邑千戶,封一子列侯。(選自《三國志·魏書》,有刪改)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祖之初如陳留如:到、往B.帝幸廣陵,行中領軍幸:皇帝到某地C.乃以臻為征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假:借D.誠用百姓疲勞故也用:因為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不應三公之辟不知日之入B.戰于滎陽而卒惑而不從師。C.因表留臻參丞相軍事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D.懼群司將遂越職,以至陵遲矣舉匏樽以相屬8.文中哪幾件事能體現衛臻的深謀遠慮?請用自己的話概括。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2)權恃長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偽辭耳。【答案】6.C7.D8.=1\*GB3①識破吳國降將的謊言;=2\*GB3②建議派兵斷絕諸葛亮糧道;=3\*GB3③反對收押蘭臺令史;④反對出兵攻遼。(答出一點得1分,四點4分)9.(1)曹操也覺得衛茲很奇特,好幾次去他那里商議大事。(2)孫權雖然有長江作依靠,卻也不敢和我軍抗衡,這一定是敵軍因害怕而散布的謠言。”基礎知識: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撤走)
B.夫晉,何厭之有?(討厭)C.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供給)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B.
以亂易整,不武(容易)C.
許之(答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戍守)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對人的尊稱)
B.
夫晉,何厭之有(發語詞,不譯)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只有)D.吾其還也(表示商量語氣,還是)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與現代漢語基本一致的一項是(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D.亦去之答案:1.B2.B3.C4.C5.D閱讀下面文段,完成6—11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
B.越國以鄙(邊邑)遠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
闕(使……缺,損害)秦以利晉,唯君圖之7.“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8.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A.①您曾經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②等到他在東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B.①您曾經對晉君有恩,他答應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經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向西邊擴展疆土。C.①您曾經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經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向西邊擴展疆土。D.①您曾經對晉君有恩,他答應以焦、瑕作為酬勞,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9.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B.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D.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10.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
C.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D.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11.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A.懷才不遇,牢騷滿腹B.能言善辯,智能過人C.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巧舌如簧,挑撥離間E.不卑不亢,善于激將F.無中生有,撥弄是非答案:6.B7.A8.D9.B10.D11.B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依附一個同時又依附另一個B.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軍:駐扎C.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必:必然D.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猶:尚且2.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寡人之過也是:這B.夜縋而出縋:用繩子拴著往下送C.鄭既知亡矣既:既然D.敢以煩執事執事:對對方的尊稱3.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B.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增加C.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若:如果D.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鄙:邊邑4.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恩惠B.朝濟而夕設版焉版:防御工事C.夫晉,何厭之有厭:厭煩D.既東封鄭封:成為疆界5.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擴張B.若不闕秦闕:侵損C.唯君圖之圖:圖謀D.秦伯說說:高興答案:1.C必:一定2.C既:已經3.D鄙:動詞,當作邊邑4.C厭:滿足5.C圖:考慮(2015湖北宜昌上學期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以超為假司馬,將兵別擊伊吾①,戰于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固以為能,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②,鄯善王廣奉超禮數甚備,后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皆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眾曰:“當與從事議之。”超怒曰:“吉兇決于今日!從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纖維素纖維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與安全性評估考核試卷
- 租賃經營競爭對手分析考核試卷
- 經驗教育與初等教育考核試卷
- 漁業養殖飼料企業競爭力評價與提升考核試卷
- 二零二五版主播合作協議書合同書范例
- 水泥制品新技術與應用研究考核試卷
- 無人機空中交通管制與安全考核試卷
- 土地托管合作協議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防水材料供貨合同
- 海上旅客運輸與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2024年天津市中考歷史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夜場女孩合同協議書
- 環境檢測實驗室分析人員績效考核方案
- DB23T 1727-2016 地理標志產品 克東天然蘇打水
- 2017年注冊會計師《審計》考試真題及參考答案(考生回憶版)
- GA 2108-2023警鞋禮服男皮鞋
- 新疆大地構造基本特征(屈訊)
- 小學二年級數學作業設計案例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作業設計
- 中學學校學生校服采購方案
- 電解車間應急預案
- HG/T 4339-2024 機械設備用涂料(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