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課件(19張)_第1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課件(19張)_第2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課件(19張)_第3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課件(19張)_第4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課件(19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課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選擇性必修3第三單元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現象途徑現實和未來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第二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第五單元

戰爭與文化交鋒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活動課信息革命與人類文化共享

【單元導言】

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在遷徙過程中帶來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幾次大遷徙對亞歐大陸各主要區域文化的形成和轉型產生了重大影響。近代歐洲人的殖民擴張改變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結構,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嚴重損失,驅動了亞洲勞工的大量遷移。人口遷徙帶來了這些地區的文化重構,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現代社會人口遷徙的主要動力來自經濟全球化,戰爭、災難和經濟因素等也造成了規模日益增長的難民群體。現代移民社會面臨著文化認同的新課題。人口遷徙與文化認同既是多樣文化廣泛接觸、交流與傳播的歷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過程。“文化認同”釋義【認同】①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②承認、認可【文化認同】各類共同體中的人們對該共同體文化的認可。文化認同是文化層面的身份認同,也是人類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符號,是人類文化交流、傳播和融合進程中的一種歷史現象。它體現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自我意識中,也體現在各個區域文化特征的識別中。歷史上不斷發生的人口遷徙必然導致各地區原有人口結構的變化,并發生各族群間的文化交流、融合以及新族群的文化創造。由于這個過程與具體的人類共同體(國家、民族等)形式聯系在一起,因此就出現了各類共同體的文化認同需要和建立在各類共同體基礎上的文化認同現象。關系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區別界定表現不同是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文化有無,促進文化豐富與發展,通過一定的方式使得文化得以傳播。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更多的是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側重不同側重的是把一種文化發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側重的是不用民族文化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發展的狀態不同文化交流發生的是量變文化交融發生的是質變意義不同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促進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間接促進文化發展。其意義在于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發展與創新。聯系兩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發展。“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一、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1.印歐人印歐人:實際并非一個統一的族群,而是西方語言學家研究的成果,指的是說“印歐語”的人。18世紀的語言學家注意到歐洲、西南亞和印度的很多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上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由于使用這些語言的地區集中在印歐大陸,所以學者將他們統稱為“印歐語”,由此推斷出說印歐語的人們的共同祖先——印歐人。不過,印歐人最初的家鄉到底在哪里,并不容易確定,因為印歐人最初遷徙的時候,根本沒有文字記錄。語言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最初印歐人生活的地方,應在一個風雪交加、財狼出沒,看不見海,沒有獅子和駱駝的地方,由此推斷出他們的原住地可能在今天黑海北部地區。2.印歐人的遷徙遷徙的原因遷徙的方式遷徙的路線遷徙的結果遷徙的影響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公元前3000—前1000年)2.印歐人的遷徙▲遷徙的原因相較于那些居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的居民,東歐平原沒有成片可供耕種的土地,故此,印歐人沒有掌握亞歐古文明那樣發達的農業種植技術,只能靠狩獵采集為生,這也使得他們常年遷徙,沒有固定的居所。因為技術的限制,印歐人游牧的區域只是限制在短距離的范圍之內,但是這一局面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被完全顛覆了。

促成這一變化的是兩項技術性的突破——輪子的發明和馴馬的技術的普及。“輪子”這項發明在部族的交往和侵伐的過程中,逐漸傳播開來。有了“輪子”,印歐人才有了實現遠距離陸地遷徙的基礎。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狩獵的過程,印歐人很早就馴化了歐洲的野馬,用以代替自己的腳力。正是有了馬匹與車輪,一場完全顛覆文明歷史發展的遷徙大運動就此到來。在公元前4000年到3000年左右,由于地質發生變化,導致整個北半球的高緯寒帶往南移。受氣候影響,東歐平原不再適宜人生存,為了尋求新的棲息之地,印歐人開始大規模南遷。2.印歐人的遷徙▲遷徙的方式常年的狩獵生涯,使得印歐人天生都具備較強的攻擊性,所以遷徙的過程不免會夾雜著許多血與火的戰爭。印歐人不斷與南部的定居文明發生摩擦碰撞,改變了史前文明分布的格局。▲遷徙的路線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公元前3000—前1000年)雖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視,但由于他們人數眾多,文化又很先進,所以不能被滅絕、趕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來、改營農業時,他們不得不與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這樣和平共處和互通婚姻達數世紀以后,其必然結果是文化融合。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P34-35:從公元前2千紀初起,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陸續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度的廣大地區,整個遷徙過程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他們憑借馬和馬拉戰車等武力上的優勢,或征服遷入地區的居民,或與被征服者融合,分別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對整個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3.印歐人的遷徙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單元導言:古代游牧民族的幾次大遷徙對亞歐大陸各主要區域文化的形成和轉型產生了重大影響。3.印歐人的遷徙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半島建立了赫梯帝國,多次入侵兩河流域.一度占領巴比倫城,蠶食埃及在西亞地區的土地。公元前14世紀,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疆域從小亞細亞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與埃及發生爭霸戰爭,公元前13世紀末因陷入內戰逐漸衰落。▲(波斯人)遷徙到伊朗高原,不斷擴張,建立地跨三洲的波斯帝國。在波斯帝國統治下,西亞和北非文明區首次被統一起來,西亞文明和希臘文明發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影響1:對舊的文明造成沖擊▲(印歐人的一支)遷徙到了巴爾干半島,與當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臘人,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就,創造出輝煌的古希臘文明。影響2:促進了文明間的交流▲(雅利安人)從里海西部進入到中亞,進而到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與印度土著居民融合,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種姓制度和佛教成為古代印度社會的重要符號,并對周邊地區特別是東南亞產生重大影響。影響3:創造出了新的文明影響4:新的文明影響周邊地區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1.遷徙概況(1)公元前2-公元2世紀:

在中國北方,匈奴不斷擴張;大月氏人西遷,建立貴霜帝國。在歐洲,日耳曼人在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中不斷南遷。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亞歐大陸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1.遷徙概況(2)公元3-6世紀:在中國:匈奴人逐步內遷,轉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此后,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漸遷徙到中原,形成中國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時,部分北方人民因戰亂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1.遷徙概況(2)公元3-6世紀:

在歐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羅馬帝國衰落的機會,陸續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1.遷徙概況(3)西亞:7世紀,阿拉伯人開始擴張,征服西亞和北非廣大地區。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二、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2.遷徙的影響(1)改變了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2)各個區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了本民族文化的發展。(3)傳播了先進生產技術,促進地區的開發。如赫梯人、雅利安人把馬和鐵帶到被征服地區,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