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9.040
CCSA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4797.3—XXXX
代替GB/T4797.3-2014
`
環境條件分類自然環境條件
第3部分:生物
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Environmentalconditionsappearingin
nature—Part3:Livingorganisms
(IEC60721-2-7:2018,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Part2-7:
Environmentalconditionsappearinginnature-Faunaandflora,MOD)
(征求意見稿)
(本草案完成時間:2023-5-27)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GB/T4797.3—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797《環境條件分類自然環境條件》的第3部分。GB/T4797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
——第2部分:氣壓;
——第3部分:生物;
——第4部分:太陽輻射與溫度;
——第5部分:降水和風;
——第6部分:塵、沙、鹽霧;
——第7部分:地震振動和沖擊;
——第9部分: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測得的沖擊和振動數據。
本文件代替GB/T4797.3-2014《電工電子產品自然環境條件生物》,與GB/T4797.3-2014相比,
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將“生物對電工電子產品的主要影響”更改為“概述”,概括生物對產品的影響(見第4章,
2009年版的第3章);
b)刪除“動物群和植物群的出現”(見2009年版的第4章);
c)“有危害的生物種類與分布”修改為“有危害生物的種類和危害”(見第5章,2009年版的
第5章);
d)合并“生物環境條件的劃分原則”和“生物環境條件區域的劃分”為“我國生物環境條件區
域的劃分”(見第6章,2009年版的第6、7章)。
本文件修改采用IEC60721-2-7:2018《環境條件分類第2-7部分:自然環境條件動物群和植物群》。
本文件與IEC60721-2-7:2018的技術差異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鳥類的種類和對電工電子產品的影響(見5.6);
——增加了我國生物環境條件區域的劃分(見第6章),為產品的設計提供了重要信息,是選取
相關環境試驗方法的依據。
本文件做了下列編輯性改動:
——本文件的名稱改為“環境條件分類自然環境條件第3部分:生物”。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1986年首次發布為GB/T4797.3-1986,2014年第一次修訂;
——本次為第二次修訂。
II
GB/T4797.3—XXXX
引言
環境條件作為產品試驗和應用時選擇適當的嚴酷程度的背景材料,對電工電子產品的評價、使用和
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不同自然環境條件(如溫度和濕度、氣壓、降水),給出單獨的環境條件及
對產品可能產生的影響。GB/T4797由以下個部分組成:
——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目的在于給出以溫度和濕度參數表示的戶外氣候類型。
——第2部分:氣壓。目的在于給出自然環境中存在的不同海拔的氣壓值。
——第3部分:生物。目的在于給出自然環境條件下影響電工電子產品的生物環境條件。
——第4部分:太陽輻射和溫度。目的在于給出以太陽輻射地區劃分的氣候類型。
——第5部分:降水和風。目的在于給出與電工電子產品相關的降水和風的特性。
——第6部分:塵、沙、鹽霧。目的在于給出自然界中出現的塵、沙、鹽霧的特性。
——第7部分:地震振動和沖擊。目的在于給出天然地震振動和沖擊下的環境條件。
——第9部分: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測得的沖擊和振動數據。目的在于給出沖擊和震動的基
本參數和數值。
本次對GB/T4797.3的修訂,修改采用IEC60721-2-7:2018《環境條件分類第2-7部分:自然環境
條件動物群和植物群》,并增加了我國生物環境條件區域的劃分,增加了標準的適用性。修訂后與國
際標準的水平保持一致,有利于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更好的促進貿易、交流及技術合作。
III
GB/T4797.3—XXXX
環境條件分類自然環境條件第3部分:生物
1范圍
本文件給出了自然環境條件下影響電工電子產品的生物環境條件。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幾乎任何
時候都可能受到生物的影響和損害。同時,有許多具有不同攻擊行為的生物。
本文件闡述了生物對產品貯存、運輸或使用發生損害的所有區域。一般來說,動物在自然環境的露
天場和人為環境所都會對產品造成損壞,例如在倉庫或建筑物中。然而,植物僅在露天場所對產品造成
損害。真菌和細菌既可存在于露天場所,也可存在于倉庫或建筑中。
本文件適用于產品選擇合適的生物條件時的背景材料。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使用的主要ISO和IEC的技術數據的網址如下:
IEC電子百科:/
ISO在線瀏覽平臺:/obp
4概述
本文件中主要考慮的是微小型生物對電工電子產品的影響,包括真菌、細菌以及昆蟲、嚙齒動物、
鳥類、藻類和海洋生物。由于其他生物因素造成的危害較弱,本文件未考慮其他生物因素造成的危害。
例如,一些植物分泌物的腐蝕作用、較高樹木生長產生的機械作用(毀壞建筑物的地基或折斷電纜),
以及類似于猴子、大象等動物造成的損害,飛行中的鳥類對飛機造成危害。此外,本文件也未考慮上述
微小型生物的其他作用形式,例如,嚙齒動物和昆蟲有時都會造成化學腐蝕或污染。
對產品可能產生破壞的動植物出現頻率,取決于溫度與濕度條件。在溫暖潮濕的氣候區域,動植物
尤其是昆蟲和霉菌、細菌等微生物,有良好的生存生長環境。此外,建筑物內濕潤或潮濕,或者產生濕
氣的房間,也是嚙齒動物、昆蟲和微生物適合生存生長的場所。
動植物能以各種方式影響產品,其中重要的影響主要包括:
a)物理攻擊劣化:產品的功能可受到動植物的物理攻擊的影響。動物能損壞產品的材料,特別
是嚙齒動物和昆蟲,通過以產品材料為食物,咬啃、蛀壞、咀嚼和在材料中打洞。特別要重
視白蟻會以此方式對產品材料造成嚴重破壞。易于遭受此類侵襲的材料包括木材、紙張、皮
革、紡織品等天然材料,以及塑料(包括人造橡膠)甚至某些金屬(錫和鉛)。
b)沉積物引起的劣化:產品的功能可受到源于動植物的沉積物的影響。這些表面沉積物通過化
學作用和機械作用影響產品。動物,尤其是昆蟲、嚙齒類、鳥類等引起的沉積物,可包括動
物的本身、巢穴(窩)、飼養原料以及排泄物、酶等代謝產物。各種植物引起的沉積,包括
植物的各器官(葉、花、種子、果實等)、霉菌或細菌及其代謝產物的生長層等。
1
GB/T4797.3—XXXX
5有危害生物的種類和危害
5.1真菌
5.1.1背景材料
本文件中,真菌用于表示大量多樣化群體的微生物,已知種類大約有十萬個。大多數真菌都很小,
只能借助顯微鏡觀察。雖然在生物學上并沒有對“真菌”和“霉菌”這兩個術語確切定義,但是生物學
家和其他領域的人員都用它來指代小的非寄生真菌,例如那些不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的真菌。
一般來說,真菌可以分為兩部分:營養體和繁殖體。營養體也被稱為菌絲,為單條管狀細絲,直徑
通常為2μm到20μm之間,長度也可以達到幾厘米。在低等真菌中,菌絲僅是連續的活物質管;其他的,
它們被別稱為隔膜的細胞壁分為獨立的細胞。這些菌絲統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與生殖孢子一起,通常在
發霉的面包、鞋子、橘子等觀察到。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繁殖體是孢子。通常,孢子是單細胞的和極小的,但偶爾也存在長度為500μm
大孢子。它們可以直接通過菌絲生成,或通過專門用于產生孢子的部位生成,如蘑菇的子實體。按功能
劃分,孢子可以分為兩類,同一生物體可以產生不同類別的孢子:一類是繁殖速度很快但是對不利環境
適應性非常差的孢子,另一類是相對數量較少但環境適應性較強的孢子。前者使真菌能夠在良好的生長
條件下迅速傳播,后者使其能夠在冬季或干旱中存活,并且已知在干燥條件下存活多年。
5.1.2生長和生存要素
為了適應環境或食物供應的變化,大多數種類的真菌可能通過幾代的變異略微改變它們的特點和需
求。經歷的時間有可能很短,在大多數情況下,孢子到新孢子的整個周期可以在幾天內完成。此外,宜
注意的是,孢子的生產和擴散所需的條件通常比生長和生存更為苛刻。
適合真菌生長的最低溫、最高溫和最適溫度精確值不同專家存在爭議。這可能是因為這些數值因種
類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是,一般來說,生長的最低溫度是2℃~5℃,最高溫度是40℃~50℃,最適溫度
是22℃~27℃。此外,還有一些真菌可以生活在0℃或0℃以下,有一種真菌被發現存活的最高溫為62℃。
當然,它們可以以休眠狀態在更加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存活。
幾乎所有真菌生長的最佳相對濕度為95%~100%之間,但如果浸潤在水中,大部分真菌不會生長。
任何低于這個最佳環境濕度都會引起生長速率的降低,很少種類能在相對濕度小于70%的環境中生長。
理想的真菌生長條件存在于靜止的空氣中。
適合的能被作為食物吸收的碳源是真菌生長的必要條件。幾乎所有天然存在的含碳化合物以及很多
有類似結構的合成有機化合物都可以作為真菌食物的來源。所有的真菌可以利用有機氮源,少數還可以
利用無機氮源,如氨。氮對于真菌的生長是必不可少的。
大部分真菌是嚴格的需氧菌,就是說它們不能生長在一個完全缺乏游離氧氣的地方。少數真菌可以
生長在水中,它們通常在靠近水面幾厘米的地方生長。
真菌生長所需要的其他元素包括硫(如硫酸鹽)、鉀、磷(如磷酸鹽)和鎂。在一些情況下,微量
的鐵、鋅、錳、鉬或鈣也是必需的。盡管它們的劑量很小,只有在少數真菌中才能清楚地了解到這些元
素。一些真菌還需要一定量的維生素來供應生長。
盡管一般情況下日光對真菌生長無影響,但紫外線被廣泛認為可抑制大部分真菌的生長。在極少數
情況下,日光可以影響真菌生長,甚至會促進生長。但是,對很多種孢子來說,其產生和傳播依賴于光
的存在。
大部分真菌最適宜生長在PH值為5到6.5的微酸性媒介中。這根據真菌種類的而異,但很少真菌可以
生活在PH值小于3或者PH值大于9的環境里。
2
GB/T4797.3—XXXX
5.1.3生長環境和地理分布
由于真菌能以休眠狀態在不良的生長環境中生存,并能逐漸進化到在更加極端的環境下生存,又由
于一些新真菌種類還在識別中,因此不可能確定真菌生長的確切地理區域。但是,也有一些相關的趨勢。
一些真菌大部分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和空氣中,而另一些真菌則生活在活的或者死的動植物
中。在空氣中發現的真菌并不在空氣中生長,而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大多數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只有
大約2%生活在水里;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僅生長在表面下幾厘米的地方。
盡管因真菌而劣化的情況并不局限于熱帶地區,但絕大多數種類真菌生長的最佳條件是在潮濕的熱
帶區域。盡管速率沒那么快,同樣的破壞還可以發生在溫帶地區。至少一種真菌常在北極地區以孢子的
形式被發現。
有利于真菌生長的條件很容易在建筑或設備內被人為創造出來。那些寄生在特定動物或植物上的是
少數限于地理區域的幾種菌種。
圖1中的地圖展示了氣候條件最適合真菌腐蝕的地區。基于世界上大約2000個氣象站得到的相對濕
度和溫度的數據,分析得到的結果如下:
a)區域A:包括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在中午12點到14點的時間內平均月相對濕度為70%~75%,
且在相同時間內月平均最低溫度不低于15℃的地區;
b)區域B:包括等效相對濕度在75%~80%之間、和區域A有相同的溫度的地區;
c)區域C:包括等效相對濕度大于80%、和區域A有相同溫度的地區。
圖1不同區域的真菌侵蝕
宜注意,上述氣候條件不考慮前面提到的其它自然發生的要素,例如空氣流。它也不涵蓋可人為誘
導有利條件的情況,例如建筑物或容器內。然而,在這些限制內,它為微生物對電工電子產品的影響提
供了指導。
5.1.4真菌對材料的影響
3
GB/T4797.3—XXXX
與大多數植物不同,真菌不含葉綠素,植物可利用葉綠素從太陽能量吸收原料生產食物。因此,它
們必須依賴于它們寄生的的物質。然而,細胞壁的結構僅允許它們在溶液中吸收養分,因此,真菌通過
菌絲分泌酶。該物質將食物轉化為可溶性形式,然后可以容易地吸收。
有三種方式可以造成電工電子產品損壞。每種都可以獨立發生,或與其他一種或兩種相關聯:
——材料可能是真菌的食物,在這種情況下,材料會逐漸損失。
——真菌的廢物以汁液形式排泄,其中許多是腐蝕性的,并且對真菌生長的基材造成損傷。因此,
盡管它不是食物來源,但真菌可能會損壞材料。例如,已知在玻璃上印刷的微小雜質,以支
持腐蝕性廢物蝕刻玻璃表面的生長。此外,模具涂層具有保持水分和延遲干燥過程的效果。
——即使真菌沒有對設備任何元件材料造成損壞,仍可能會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例如真菌污染
光學設備,以及在電氣設備中形成異常放電。
用于控制真菌生長的優選方法是通過選擇真菌惰性材料。也可以通過處理潛在的真菌營養物質或通
過氣密密封。表1列出了已知具有抗真菌生長的材料,而表2列出了潛在的真菌營養素材料。
表1抗真菌材料列表
抗真菌材料
丙烯酸類聚碳酸酯
丙烯腈—苯乙烯聚酯
丙烯腈—氯化乙烯—氯化物共聚物聚酯—玻璃纖維層壓板
石棉聚乙烯,高密度(>0.94)
陶瓷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氯化聚醚聚酰胺
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
碳氟化物聚丙烯
玻璃聚苯乙烯
金屬聚砜
云母聚四氟乙烯
層壓塑料:硅膠玻璃纖維聚偏二氯乙烯
層壓塑料:酚醛—尼龍纖維硅樹脂
己二烯酞酸脂硅氧烷—聚烯烴
聚丙烯腈硅氧烷—聚苯乙烯
聚酰胺
4
GB/T4797.3—XXXX
表2潛在的真菌營養素材料清單
真菌營養素材料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乙烯,低密度(<0.94)
乙酰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醋酸纖維素
聚氨酯(酯類類型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乙酸丁酸纖維素
環氧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聚甘油蓖麻酸酯
環氧樹脂聚氯乙烯
潤滑油聚氯乙烯脂
三聚氰胺甲醛聚氟乙烯
有機硫化物橡膠,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苯酚-甲醛尿素甲醛
聚二氯苯乙烯
真菌生長對許多材料的破壞是已知的。其中部分影響如下所示:
a)木材:與地面接觸的木材特別容易被真菌腐爛。然而,如果保存在干燥的、通風良好的地面,
木材會抵抗真菌的生長,其含水量少于20%,它根本不會受到真菌影響。抵抗攻擊能力因種
類而異,而且心材總是比邊材更不易受到攻擊。在使用中,木材通常以某種方式涂覆或浸漬。
這可能會改變其對真菌攻擊的抵抗力。許多真菌對它們生活的木材造成很少的機械損壞,但
被發現可使其褪色。
b)紙和硬紙板:紙張、紙板和類似產品都容易受到攻擊。其基本成分為纖維素,以及在生產過
程中添加其他的物質,例如淀粉,明膠。對其影響主要為產生表面變色的斑塊,導致紙和板
材完全破損。真菌生長發生在吸收水分后,并且它的破壞效應被僅次于濕氣。
c)涂料和清漆:涂料和清漆由油脂、纖維素衍生物、溶劑、增塑劑、稀釋劑等的復雜混合物制
成,其中一些成分可能易受到影響。幾乎所有涂料在有利條件下都會生長真菌。部分具有抵
抗真菌生長的能力,但也已知一些涂料在冷藏室中仍會產生真菌。涂料或清漆是否受到真菌
攻擊取決于它涂刷的物質和表面的類型,以及氣候條件,如陽光和水分。
d)天然纖維:天然纖維素纖維,如棉、劍麻、大麻、亞麻和黃麻都是極易受真菌的影響。然而,
蛋白纖維,例如羊毛和蠶絲不易受真菌影響。
e)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對抗真菌的表現有些不同,但通常優于天然纖維。其中乙酸纖維素、再
生蛋白質、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腈、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
酯共聚物和玻璃均具有優異的抗真菌性,或是真菌惰性材料。纖維可能添加或涂覆顏料,合
成纖維可能還有其它可以支持生長的添加劑(見g)。在使用中,當這些纖維以布或者繩索的
形式存在時,可以很容易地保持水分或雜質,有益于真菌的生長。
f)皮革:鞣制皮革在其表面上普遍含有吸濕物質,例如糊精、淀粉、甘油或糖,其通常用于敷
料,并且可以支持真菌的生長。類似地,用于潤滑皮革的潤滑脂、油和乳液也可能支持真菌
生長。通常,鉻鞣皮革比植物鞣革更耐受。即使真菌在皮革表面大量生長,但真菌也很少明
顯攻擊皮革。然而,如果皮革長時間暴露在真菌中,真菌分泌的酶將傾向于消化皮革中的脂
肪、糖和碳水化合物,釋放各種有機酸。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酸可能與植物單寧發生反應,
導致物理劣化跡象,包括強度下降和表面裂紋。
5
GB/T4797.3—XXXX
g)塑料和橡膠:塑料和橡膠材料的劣化與木材等其它材料的方式不同。塑料和橡膠大多含有至
少一種添加劑,例如:可以減少塑料天然脆性的增塑劑、增加剛性的樹脂、著色的顏料、填
料、穩定劑等。每種添加劑都會為最終產品的特性提供一種作用,每種添加劑的生物抗性都
會對最終產品的生物抗性有不同的影響。因此,預測某一種塑料或橡膠的抗真菌攻擊能力,
不僅需要掌握其材料本身的特性,而且還需要掌握其所使用的添加劑,這部分因素可能占50%
權重。有時環境濕度對塑料材料的惡性影響比真菌更大,另一方面真菌生長不可能脫離水分,
因此,濕度和真菌哪個是影響塑料最大的因素,是存在爭議的。有些調研中,在部分本身不
會滋生真菌的塑料上發現了真菌,僅僅是由于塑料的表面污穢而滋生的,是不會損壞塑料本
身的。
h)玻璃:玻璃不是真菌養料的來源,但其表面很容易覆蓋有機顆粒粘附的水分。這將有利于真
菌的生長,真菌反過來會使其變成土壤,甚至可以蝕刻表面,從而影響光學儀器的有效利用。
此外,經常用于將鏡片粘在一起的加南大香脂也很容易受到影響。
i)其他材料:其他可能被攻擊的有機材料包括大多數食品、粘合劑、膠水、油墨等。還有一些
碳氫化合物劣化的報道,特別是噴射燃料;在這種情況下,真菌與細菌結合,并且精確的劣
化方式尚不清楚。在噴氣燃料/水界面生長的“煤油真菌”的囊孢子酸酯的代謝產物對鋁合金
燃料箱腐蝕性。
5.2細菌
5.2.1背景材料
細菌以各種形狀和形式發現。它們通常是單細胞生物,長度為0.5μm~10μm,直徑為0.3μm~2
μm。一些細菌具有柔性的毛發狀突起,使它們可以移動,而其他突起可以在其生長的媒介中攜帶。在
某些情況下,細菌通過凝膠狀護套或膠囊提供保護,這是真菌中不存在狀態。
成熟細胞可以通過簡單地一分為二進行繁殖,之后,這兩個細胞可能再次分裂,間隔時間短至15
分鐘。許多細菌也可以產生孢子。然而,與真菌不同,這些孢子在細菌細胞內產生,通常每個細胞為一
個孢子。這些孢子比普通細胞更耐熱和干燥,并且已知它們在干燥狀態下存活多年。
5.2.2生長和存活因素
由于其尺寸微小,與真菌的相似性及其與同一環境的關聯,細菌的一些特點和行為尚未被獨立或完
全確定。此外,細菌可以進化和適應新的條件。
細菌對溫度沒有真菌敏感。極端生長溫度是一個存在爭論的問題,但通常適宜溫度范圍為-3°C至+
75°C。與真菌相同,它們也可在靜態狀態下在更極端的環境中生存。細菌的最佳生長溫度通常高于真
菌。它們生長通常需要水的存在,并且即使淹沒在水中也會快速生長。因此,細菌的生長環境比大多數
真菌的生長環境更加潮濕。
許多細菌只能使用以有機形式提供的碳。然而,部分細菌可以在缺乏有機材料的培養基中生長,并
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其碳源。各種細菌可以利用有機和/或無機氮源。部分細菌是有氧的,部分細菌是厭
氧,只能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生長,而有的細菌在有或者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均可生長。
經證實,所有細菌的生長都需維生素和相關的化合物,而其它的被發現只需要一兩種物質。部分細
菌可以在缺乏有機養料的培養基中生長,可從無機化合物的氧化中獲得它們的能量需求,如氨、各種硫
化合物和一些鐵的化合物。
大多數細菌在pH6至pH8的范圍內活躍,但部分可在較高或更低的pH值中存活。
5.2.3棲息地
6
GB/T4797.3—XXXX
細菌存在于土壤、自然水體、空氣和動植物體內,細菌是動植物疾病的原因。大多數細菌生活在土
壤中,其通常比真菌處于更潮濕、略微堿性的條件下,并能夠在更惡劣的極端環境中生存。
不可能精確定義細菌生長的地理區域,只有寄生在特定植物和動物身上的細菌才在地理上受到限制。
5.2.4細菌對材料的影響
與真菌一樣,細菌不含有葉綠素,其分泌酶將食物消化成可溶性狀態,然后通過細胞壁消化食物,
并且細菌也可進化以適應新環境的變化。
細菌通常尺寸較小而無法損害設備的運行。然而,它們可以直接將材料變成食物,從而損壞它。此
外,它們可以在從化學反應或其廢物中獲得能量時造成腐蝕。它們主要生活在靠近地標附近的土壤中,
可能會導致大部分產品損壞。即便如此,通常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真菌引起的損害比細菌更多。
木材、皮革、紙制品和大多數相關材料,例如涂膠、膠水均易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細菌攻擊。動物或
植物來源的天然纖維都會受到細菌的攻擊。雖然與真菌的影響相似,細菌對合成纖維的影響尚不清楚,
即粘膠人造絲、硝酸纖維素和其他一些物質都很容易發生重硫鹽基化。大多數涂料和清漆受細菌的攻擊,
一些橡膠和塑料也是如此。然而,后者的劣化通常僅在某些專業環境中發生,例如永久淹沒在水中。與
真菌一樣,細菌攻擊的是材料的添加劑之一,而不是基料本身。石油燃料和絕緣油屬于碳氫化合物,它
們會被細菌腐蝕。
材料的變色通常是最早反映細菌影響的表征。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材料的絕緣電阻降低會成為細
菌影響最早的表征,例如絕緣油和電纜的橡膠保護層。
細菌腐蝕是用來描述由于細菌從化學作用和細菌廢物中獲得其能量需求而產生腐蝕的術語。在這些
情況下,材料不用作食物。黑色金屬最容易被腐蝕,但也有破壞石頭、橡膠和有色金屬的例子。生物體
誘導化學反應,例如氧化,并使用如此釋放的化學能。雖然這種腐蝕方式幾乎是真菌腐蝕,但有時也適
用于霉菌。
細菌腐蝕可能是以下類型之一:
a)酸形成引起的腐蝕:
1)其中一種主要的腐蝕形式可歸因于無機硫化合物被硫桿菌氧化形成硫酸。這些在土壤和
水中很常見。在該過程中,硫桿菌產生并且可以在最高12%硫酸的溶液中存活。鋼鐵和
混凝土管、建筑物和硫化橡膠是被此腐蝕的對象。
2)另一種形式的腐蝕是由鐵桿菌將鐵黃鐵礦氧化為硫酸引起的,這些通常與硫桿菌相關聯。
噬鐵菌是金礦和煙煤煤礦中酸性水腐蝕泵送機的原因。
3)纖維素細菌,將纖維素材料發酵生成有機酸,導致稱為“苯酚腐蝕”的腐蝕。這可能導
致貯存或掩埋的引線和其它電纜以及紙張或其它纖維素材料的刻蝕和點蝕。
b)中性PH值的腐蝕
1)腐蝕通常是由含有活性氫化酶的細菌引起的陰極去極化引起。這種類型的腐蝕較復雜,
確切的機理仍待討論,但導致原因已達成共識,是硫酸鹽還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是厭
氧的,通常存在于積水的土壤或水中,其中一些在40°C左右的溫度下生存和繁衍。主
要引起積水土壤、電力變壓器、熱水系統等鋼鐵的腐蝕。
2)腐蝕通常發生在洪水管道中不同季節性差異引起的通氣后,并且可歸因于鐵化菌和其它
微生物形成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形成不可溶性或部分可溶性的產物,可以以薄膜或結
節的形式粘附在金屬表面上,例如金屬給水管道的內部。
3)另一種形式的腐蝕是由于細菌代謝導致。某些細菌產生的物質是其消化系統的廢物,并
可能具有腐蝕性。這種形式的腐蝕可以發生在遠離細菌生長地點的地方,例如,雖然環
境溫度在120°C到175°C之間,高壓蒸汽裝置中的銅加熱器和閥門仍表現出的硫化物
7
GB/T4797.3—XXXX
腐蝕。在冷卻水中生長的細菌形成了硫化物,而這些硫化物在沸水中脫氧,從而形成腐
蝕性物質硫化氫。
腐蝕也可能因為為細菌提供食物的保護涂層的缺失而發生。例如,土壤中的細菌去除瀝青、蠟質或
聚酯涂層。此外,同一區域內幾種不同類型細菌的共同作用可能會增加腐蝕。
5.3昆蟲
5.3.1背景材料
有超過50萬種不同種類的昆蟲,具有廣泛的飲食習慣和行為模式。因此,許多由動物或植物生產的
材料以及類似結構的合成材料生產的產品會被昆蟲損壞或破壞。與微生物不同,昆蟲的主要的損壞方式
是機械損壞。
昆蟲造成的主要有兩類損壞。第一種是昆蟲用于筑巢等使用的難以分解的材料損壞,或者在昆蟲和
其目標之間的障礙,或在尋找食物時產生的破壞。第二種損壞是把材料作為食物,例如木材、紙張、人
造纖維和其他纖維素衍生物。
文件中涉及的昆蟲的壽命從兩個月到二十年不等。它們在幼蟲期或成熟期可具有破壞性,或都具有
破壞性。
5.3.2生長環境
大多數破壞性昆蟲在地理上受到其天然食物供應的限制。然而,由于熱帶地區物產豐富,因此昆蟲
的危害最大。
主要存在于熱帶地區的白蟻通常被認定為為所有昆蟲中最具破壞性的。其他主要存在于熱帶地區的
昆蟲包括泥蜂、燈蛾毛蟲、木蜂和某些甲蟲、飛蛾、螞蟻和蜘蛛(蛛形綱)。
蟑螂、蟋蟀、蚱蜢、衣蛾、粉蠹甲蟲、紅緣皮蠹、皮甲蟲、蠹蟲、螞蟻、黃蜂,以及以倉儲式谷物
和其他事物為食物的昆蟲分布的更為廣泛。在大多數情況下,昆蟲的巢穴在其損害的材料內部。
5.3.3昆蟲對材料的影響
在地面、地下或排水、通風不良或不衛生的建筑物中,易受昆蟲攻擊。可能受到昆蟲損壞的動物或
植物原料制成的材料包括以下內容:
a)木制品特別容易受到白蟻的損害,白蟻以纖維質為食物。同時粉蠹甲蟲的幼蟲以木材為食。
在熱帶地區,這兩種昆蟲造成的損害可能很嚴重。
b)紙張會受到許多昆蟲的損害,尤其是白蟻、蟑螂、蠹蟲和書蛀蟲。
c)紡織品和繩索可被許多昆蟲損壞,包括衣蛾、燈蛾毛蟲、蠹蟲等。
d)皮革制品會受到白蟻、皮甲蟲和紅緣皮蠹等的破壞。
一般來說,除非材料阻礙昆蟲覓食,非動植物制成的材料很少被昆蟲損壞。例如,如果塑料和橡膠
阻礙紅螞蟻和白蟻覓食,它們可以穿透大多數的塑料和橡膠。然而,這些材料本身不是昆蟲的食物。實
際上,通過一系列的試驗,唯一沒有被破壞的塑料是醋酸纖維素。同理,油漆和清漆可能也會受到白蟻
的破壞。
5.4嚙齒動物
5.4.1背景材料
在對產品造成破壞的哺乳動物中,嚙齒類動物是最常見的。它們從15g的小鼠到5kg甚至更重的大農
田害鼠,尺寸不一。它們的都有適合啃咬的鑿狀門牙,因此它們在覓食或者尋找筑巢材料時會對材料造
成損害。它們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在北極地區。
8
GB/T4797.3—XXXX
5.4.2嚙齒動物對材料的影響
許多材料都會受到大鼠、小鼠和其它嚙齒動物的損害。它們能通過糞便和尿液破壞紡織品,或者通
過撕碎布料來筑巢。它們可在木頭、紙板或塑料包裝盒上啃洞,這使得包裝內部的產品暴露在潮濕、昆
蟲、霉菌和真菌的環境中。
在危險的環境下,嚙齒類動物會在尋找食物時破壞大部分較軟的材料,甚至某些金屬。但是對于塑
料、紙張、木材等,嚙齒動物是否作為食物來源并沒有得到共識。
5.5藻類和海洋生物
5.5.1藻類
藻類是植物系的基本成員,與真菌不同,藻類含有葉綠素并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藻類的形態可能
有很大的不同,從單細胞到復雜的多細胞。它們的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包括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它
們出現在淡水和海水、土壤中和土壤表面,以及從冰雪到有溫泉的潮濕地區。尺寸的變化范圍從幾微米
到三十余米。
5.5.2鉆孔蛀蟲
有兩種類型的蛀蟲,甲殼類蛀蟲和軟體蛀蟲。在前者中,動物的頭部或整個身體被封閉在一個雙瓣
殼中,成為一種切割工具。在后者中,通過一對的強力下頜骨鉆孔。
蛀蟲通過游泳傳播,這只能在幼蟲階段進行,持續時間從一天到一周不等。在這個階段之后,它們
可對產品造成破壞。在某些水域中,潮汐水平之間的攻擊最具破壞性,而在其他水域中,在9m至12
m或更深的深度或在泥線處破壞性最強。蛀蟲不會在強流中生長。在熱帶地區,它們的破壞能力可能是
溫帶水域的數倍,同時它們在極圈內也有破壞性。
蛀蟲主要在鹽水中發現,然而部分在淡水中也可生存。它們主要生活在木材上,會導致木材嚴重的
破壞。它們可以穿透電纜的絕緣層和一些保護套。木船底部的嵌縫受到蛀蟲攻擊,偶爾會穿透粘土、砂
巖、頁巖、大理石和劣質混凝土。
5.5.3污損生物
污損生物包括藤壺、海藻、珊瑚、海葵、海鞘、蛤蜊、牡蠣和貽貝。
某些污損生物提供了細菌繁殖的環境,這導致了腐蝕的發生,例如被船體外殼上的藤壺困住的死亡
生物。全球都有污損生物的分布。
污損生物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問題。它們附著在木質和金屬的船體上,能將船舶的行駛成本提高
25%~30%。另外一種形式的損壞是它們在從海水或淡水到冷卻系統的入口管內生長。此外,它們可以滲
透瀝青等涂層,產生細菌腐蝕。
5.6鳥類
5.6.1背景材料
鳥類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兩級地區。國際上已知鳥類有9000多種,從翼展5cm的蜂鳥到翼展3.5m的
信天翁,尺寸不一。除了少數平胸類鳥(如企鵝、鴕鳥、鴯鹋等),大多數鳥類都會飛行。鳥類對電工
電子產品存在多種損害方式,如鳥體、鳥巢、鳥糞短接高、低壓端造成設備故障,鳥糞造成材料腐蝕、
連接點發熱、散熱不良,以及鳥啄造成設備本體材料受損等。
例舉幾種對電工電子產品造成影響的鳥類:
9
GB/T4797.3—XXXX
a)珠頸斑鳩:體長27cm~34cm,棲息于有稀疏樹木生長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農田地帶,
也常出現于村莊附近的雜木林、竹林及地邊樹上或住家附近,覓食活動多為早晨7時~9時和
下午3時~5時。
b)黑耳鳶:一種體型略大的猛禽,體長約65cm,一般棲息于開闊的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
陵地帶。
c)普通鵟:體長50cm~59cm,以蛙、蜥蜴、蛇、野兔、小鳥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棲
息于樹枝或電力桿塔等高處。
d)麻雀:麻雀體長為14cm左右,經常鉆進變壓器交流濾波器的空隙導致故障。
5.6.2生長環境
生存環境
鳥類生存需要四大要素:食物、水、隱蔽物及人為干擾。食物、水保證了鳥類新陳代謝的基本生存
需要,隱蔽物及人為干擾影響了鳥類生存的空間及心理需要。鳥類的形態密切適應于其生活環境,是生
物進化與生態適應相互作用的結果。
鳥類的分布很廣,生活在不同環境條件之中,形成了不同生態類群。結合具體的地區和季節等因素,
即可推測棲居的鳥類,但也存在部分鳥類生活在兩種或更多的環境中,如啄木鳥在闊葉林中覓食,也棲
息在針葉林。按照生活環境對鳥類進行區分:
a)林灌鳥類:主要棲息在森林小灌叢中。林區鳥的種類較多,其中包括篇形目的攀緣鳥類,雀
形目的鳴禽鳥類和雞形目的鳥類等。該類鳥類有很多共同特征,翼較短、寬且鈍,小翼羽通
常發達,能自由地在樹林中起飛和降落,腳趾均在同一平面上,大多數都能抓住樹枝,牢固
地停息在上面。
b)開闊區鳥類:大多數都有保護色,包括能在空中翱翔的猛禽、飛行急速的毛腿沙雞、善于奔
跑的大鴇以及雀形目種類。
c)水域鳥類:包括潛鳥目、目、鵜形目、鹱形目、雁形目、鷗形目、企鵝目,佛法僧目中
的翠鳥科也屬于該類。絕大多數羽毛豐滿面緊密,趾間有蹼,善于游泳,以水中小動物為食。
d)沼澤鳥類:主要指鶴形目鳥類,諸如鷺、鶴和朱鹮;鶴形目中的鶴科鳥類;鴿形目中的鸝類
和鴿類鳥,也可歸于此類群。這些鳥類的腳和趾均細長,適于在泥濘中行走,有些種類的趾
間具蹼膜,更能保證體軀免遭下沉;嘴均細長,適于在泥土、沙灘和沼澤中覓食。較為常見
的有蒼鷺、白鷺、灰鶴、白腰構鸝和針尾沙錐等。
鳥類的遷徙
由于絕大多數鳥類能夠飛行,每年春、秋兩季,鳥類都在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有規律的大規模的移
動,這種有規律、方向確定、長距離的遷居活動叫“遷徙”。一般來講,絕大多數鳥類的繁殖地與越冬
地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有些種類,兩種棲息地之間的距離可以長達幾千公里,有些種類只有幾公里或
幾十公里。在某一地區,有些種類可常年見到,另一些鳥類只能在特定季節才能見到。國際上已知鳥類
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種是候鳥,每年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候鳥進行遷徙。
根據鳥類是否遷徙,分為以下幾種:
a)留鳥:全年在當地生活,春秋不進行長距離遷徙的鳥類,如常見的麻雀一年四季都在當地;
b)夏候鳥:春季遷徙來此繁殖,秋季再向越冬區南遷的鳥類,如家燕在四月份來、十月份離開,
在當地繁殖;
c)冬候鳥:冬季來此地越冬,春季再向北方繁殖區遷徙的鳥類,如大雁秋季到此地,并在此越
冬,春季后離開;
10
GB/T4797.3—XXXX
d)旅鳥:春秋遷徙時旅經此地,不停留或僅有短暫停留的鳥類,如海邊的鸝類,經常在春、秋
季節見,而其它季節不常見。;
e)迷鳥:遷徙時偏離正常路線而到此短時間停留的鳥類,如火烈鳥在中國并沒有分布,但由于
某種原因會偶爾有記錄。
全球候鳥遷徙線路主要有八條,其中三條從我國經過,分別為東非——西亞遷徙線、中亞——印度
遷徙線、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每年從我國過境的候鳥種類和數量約占遷徙候鳥的20%~25%,全國
大部分地區均地處重要的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之上。其中,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候鳥數量最多,這條
線路上有白鸛、天鵝、黑鸛,猛禽有老鷹、貓頭鷹,雀科類有相思、畫眉等。
中國候鳥遷徙路線:
a)西部遷徙路線: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和寧夏的候鳥,秋季向南遷飛,至四川盆地西部和
云貴高原越冬。新疆地區的濕地水鳥可向東南匯入該西部遷徙路線。
b)中部遷徙路線:在內蒙古東部、中部草原,華北西部和陜西地區繁殖的候鳥,秋季進入四川
盆地越冬,或繼續向華中或更南的地區越冬。
c)東部遷徙路線:在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與華北東部繁殖的濕地水鳥,春、秋
季節通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南北方向的遷徙。
受鳥類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電力架空輸電線路和變電站設備。電力設備構架眾多,鳥類喜歡在其內部
棲居。每年春、秋兩季是鳥類遷徙時期,同時也是鳥害多發時段:春季全國氣候轉暖,野外的植物已經
生長茂盛,果園里的果實也開始成熟,昆蟲也大量出現,此時鳥類正處于繁殖期,活動頻繁;秋季糧食
作物已經收成,打谷曬場,果實成熟,食物充裕,鳥類活動也很頻繁,所以上述兩個時段是鳥害防護的
關鍵時期。同時,每天不同時段的鳥類活動情況也不一樣,早晨和傍晚鳥類覓食頻繁,為活動的高峰時
段。
5.6.3鳥類對材料的影響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全國各地因鳥害引起輸電線路故障的數量僅次于閃電雷害及外力破壞,排在各
種故障總數的第三位,鳥害極大地威脅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運行,而且形式日益嚴峻,極大地影響
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鳥類對電工電子產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鳥糞、鳥巢、鳥體和鳥啄四方面:
a)鳥糞。鳥糞對電工電子產品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腐蝕材料,鳥糞中含有尿酸鹽、銨、磷酸、
草酸、碳酸鹽等化學成分,屬于導電混合液體,鳥糞的含水量較高,并具有電解質的功能,
對光伏玻璃等材料有一定的腐蝕性,其中銨鹽在潮濕的環境中也容易與金屬發生電化學反應,
會損害光伏組件的鋁框、鋼支架等金屬的強度,而且鳥糞有粘性,通常的清潔手段和清潔劑
難以洗掉;二是增加電阻,鳥糞在電氣接觸部長期大量覆蓋、凝結,會造成接觸電阻增加而
形成熱點,同時鳥糞覆蓋影響散熱,造成電力設備發熱、損耗增加、壽命降低,以及燒壞電
子元器件;三是造成短路,當鳥糞部分或全部短接高、低電位,就可能會形成閃絡乃至跳閘,
例如當輸電線路積累大量的鳥糞后,鳥糞的下落線可能引起絕緣子閃絡。
b)鳥巢。鳥類在輸電線路桿塔、變電站等戶外場所搭建鳥巢,主要材料一般為樹枝、雜草、繩
子、金屬物等,通常情況下,鳥巢材料散落下垂,短接部分絕緣子爬距甚至直接接觸高壓導
體,若鳥巢材料本身為導電體,則會導致短路;若材料為非導電體,在雨天、潮濕天氣時,
亦可能發生短路。此外,部分鳥類喜歡用嘴叼啄東西,當鳥類在導線掛點停留時,會導致叼
啄物下垂,造成線路短路接地。
c)鳥體。鳥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氣短接方面,即鳥類身體使高壓設備間、相間或相對地間的
空氣間隙距離減少,導致空氣擊穿引起跳閘。部分大型鳥翅展可以達1~2米,而電線之間的
距離,特別是在耐張桿的拐角處電氣距離就更短。有時候還會有幾只鳥一起在電桿上嬉戲打
11
GB/T4797.3—XXXX
鬧,兩只鳥在不同電線上活動,碰撞到一起就引起短路,鳥也會被電死。此外,鳥體的影響
還包括對飛機、無人機、電力設備的物理沖撞。
d)鳥啄。鳥啄類是指鳥類啄損電工電子產品、電力設備等造成損壞,如破壞復合絕緣子傘裙等
外絕緣設備造成絕緣能力下降,導致擊穿跳閘。
6我國生物環境條件區域的劃分
6.1劃分原則
我國生物環境條件的劃分原則如下:
——根據大氣溫度、濕度條件進行區域劃分;
——根據生物對產品的危害程度進行區域劃分;
——根據地面環境與有害生物分布進行區域劃分。
6.2B1區
6.2.1范圍
北起額爾古納河、海拉爾、錫林浩特、呼和浩特、榆林、吳忠、蘭州、西寧、昌都、林芝、雅魯藏
布江的以北地區。
6.2.2環境條件
本區氣候類型復雜,包括寒冷、寒溫和干熱氣候類型,但多數為干旱地區。
本區僅有嚙齒動物危害。
6.3B2區
6.3.1范圍
東起富錦、哈爾濱、長春、沈陽、遼陽、秦皇島、北京、石家莊、鄭州、西安、寶雞、天水、武都、
馬爾康、康定、德欽以西B1區以南的地區。
6.3.2環境條件
本區全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等于70%,同時月平均溫度大于等于18℃的月份達到1~2個月。年平均
相對濕度大于60%,年平均溫度約為0℃~5℃。
本區存在霉菌、嚙齒動物和鳥類的危害。
6.4B3區
6.4.1范圍
東起連云港、靖江、南京、六安、武漢、宜昌、萬縣、南充、綿陽、雅安、南昌、渡口、騰沖一杯,
B2區以南的地區。
6.4.2環境條件
本區全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等于70%,同時月平均溫度大于等于18℃的月份達到3~4個月。年平均
相對濕度大約60%,年平均溫度約為10℃~15℃。
本區生物活動較為頻繁,存在霉菌、嚙齒動物、鳥類、昆蟲、藻類和海洋生物等主要生物的危害。
12
GB/T4797.3—XXXX
6.5B4區
6.5.1范圍
B3區以南的地區。
6.5.2環境條件
本區全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等于70%,同時月平均溫度大于等于18℃的月份可持續5個月以上。全年
相對濕度在70%以上的月份達到10個月,每年梅雨季節達2~3個月。
本區生物活動頻繁,存在各種生物的危害。
13
GB/T4797.3—XXXX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概述...............................................................................1
5有危害生物的種類和危害.............................................................2
5.1真菌...........................................................................2
5.2細菌...........................................................................6
5.3昆蟲...........................................................................8
5.4嚙齒動物.......................................................................8
5.5藻類和海洋生物.................................................................9
5.6鳥類...........................................................................9
6我國生物環境條件區域的劃分........................................................12
6.1劃分原則......................................................................12
6.2B1區..........................................................................12
6.3B2區..........................................................................12
6.4B3區..........................................................................12
6.5B4區..........................................................................13
圖1不同區域的真菌侵蝕...............................................................3
表1抗真菌材料列表...................................................................4
表2潛在的真菌營養素的材料清單.......................................................5
I
GB/T4797.3—XXXX
環境條件分類自然環境條件第3部分:生物
1范圍
本文件給出了自然環境條件下影響電工電子產品的生物環境條件。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幾乎任何
時候都可能受到生物的影響和損害。同時,有許多具有不同攻擊行為的生物。
本文件闡述了生物對產品貯存、運輸或使用發生損害的所有區域。一般來說,動物在自然環境的露
天場和人為環境所都會對產品造成損壞,例如在倉庫或建筑物中。然而,植物僅在露天場所對產品造成
損害。真菌和細菌既可存在于露天場所,也可存在于倉庫或建筑中。
本文件適用于產品選擇合適的生物條件時的背景材料。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使用的主要ISO和IEC的技術數據的網址如下:
IEC電子百科:/
ISO在線瀏覽平臺:/obp
4概述
本文件中主要考慮的是微小型生物對電工電子產品的影響,包括真菌、細菌以及昆蟲、嚙齒動物、
鳥類、藻類和海洋生物。由于其他生物因素造成的危害較弱,本文件未考慮其他生物因素造成的危害。
例如,一些植物分泌物的腐蝕作用、較高樹木生長產生的機械作用(毀壞建筑物的地基或折斷電纜),
以及類似于猴子、大象等動物造成的損害,飛行中的鳥類對飛機造成危害。此外,本文件也未考慮上述
微小型生物的其他作用形式,例如,嚙齒動物和昆蟲有時都會造成化學腐蝕或污染。
對產品可能產生破壞的動植物出現頻率,取決于溫度與濕度條件。在溫暖潮濕的氣候區域,動植物
尤其是昆蟲和霉菌、細菌等微生物,有良好的生存生長環境。此外,建筑物內濕潤或潮濕,或者產生濕
氣的房間,也是嚙齒動物、昆蟲和微生物適合生存生長的場所。
動植物能以各種方式影響產品,其中重要的影響主要包括:
a)物理攻擊劣化:產品的功能可受到動植物的物理攻擊的影響。動物能損壞產品的材料,特別
是嚙齒動物和昆蟲,通過以產品材料為食物,咬啃、蛀壞、咀嚼和在材料中打洞。特別要重
視白蟻會以此方式對產品材料造成嚴重破壞。易于遭受此類侵襲的材料包括木材、紙張、皮
革、紡織品等天然材料,以及塑料(包括人造橡膠)甚至某些金屬(錫和鉛)。
b)沉積物引起的劣化:產品的功能可受到源于動植物的沉積物的影響。這些表面沉積物通過化
學作用和機械作用影響產品。動物,尤其是昆蟲、嚙齒類、鳥類等引起的沉積物,可包括動
物的本身、巢穴(窩)、飼養原料以及排泄物、酶等代謝產物。各種植物引起的沉積,包括
植物的各器官(葉、花、種子、果實等)、霉菌或細菌及其代謝產物的生長層等。
1
GB/T4797.3—XXXX
5有危害生物的種類和危害
5.1真菌
5.1.1背景材料
本文件中,真菌用于表示大量多樣化群體的微生物,已知種類大約有十萬個。大多數真菌都很小,
只能借助顯微鏡觀察。雖然在生物學上并沒有對“真菌”和“霉菌”這兩個術語確切定義,但是生物學
家和其他領域的人員都用它來指代小的非寄生真菌,例如那些不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的真菌。
一般來說,真菌可以分為兩部分:營養體和繁殖體。營養體也被稱為菌絲,為單條管狀細絲,直徑
通常為2μm到20μm之間,長度也可以達到幾厘米。在低等真菌中,菌絲僅是連續的活物質管;其他的,
它們被別稱為隔膜的細胞壁分為獨立的細胞。這些菌絲統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與生殖孢子一起,通常在
發霉的面包、鞋子、橘子等觀察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轉讓留學中介合同協議
- 版權交換協議書
- 送配件員工合同協議
- 車輛代駕委托協議合同
- 轉讓合同貨品協議書范本
- 農村全域旅游開發與資源整合協議
- 道路鋪磚渣合同協議
- 醫療設備采購及維修保養服務協議
- 建筑安裝專業施工合同
- 轉讓履帶吊車合同協議
- 韓愈課件身世經歷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案例展示 題庫
- 人音版音樂七年級上冊《在希望的田野上》課件
- 初中班會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 《教育是一場美麗的遇見》 課
- 基于STM32單片機的智能樓宇控制系統設計
- 語文跨學科學習成功案例分析:語文與藝術學科的融合
- 《勞動教育與實踐》在線課程習題測試及答案
- 高標準農田跟蹤審計、工程中間計量、變更價格調整及竣工結算審核項目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人教版 七上 數學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第4課時 分段計費問題與方案選擇問題》課件
- T-CECS120-2021套接緊定式鋼導管施工及驗收規程
- 虛擬商業創新創業實訓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工業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