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110月武昌起義成功,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1月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成立,隨后,南京臨時政府成立2月清帝退位,清王朝宣告結束2月袁世凱通電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提出辭職,南京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孫中山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在北京就職4月臨時政府遷往北京,開始了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①創建共和政體②頒布《臨時約法》中華民國采用五色旗為國旗,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民國元年。民國n年=1911+n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①創建共和政體②頒布《臨時約法》第一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四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五條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國民享有人身、言論、著作、集會、結社、選舉以及被選舉等自由權利。第四十五條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目的:政治原則政體性質意義::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促進中國民主化和法制化進程:責任內閣制防止袁獨裁(直接)維護民主共和(根本)③在總統之外復設總理,是為總統制改為責任內閣制的標志。但規定的責任內閣制并不完備,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確定總統府與國務院孰為最高行政中樞。由于總統府和國務院都被賦予了相當的行政權,而《臨時約法》又“并未說明內閣是對總統或是對議會承擔責任”,于是導致了一國之內同時具有兩個行政中樞的二元化政體格局。……從民初政治的實踐上看,斯時真可謂政爭不斷。①參議院作為《臨時約法》的制定機關,其到院議員人數為49人,其中同盟會成員占38人,占比為77.55%。②《臨時約法》從草案到全案通過,實際只用了20天?!杜R時約法》的制定有何局限性?——制定者缺乏廣泛性——倉促立法——因人立法——職責不明導致政爭不斷,政局動蕩——未能真正限制袁權力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91110月武昌起義成功,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1月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成立,隨后,南京臨時政府成立2月清帝退位,清王朝宣告結束2月袁世凱通電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提出辭職,南京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孫中山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在北京就職4月臨時政府遷往北京,開始了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①創建共和政體②頒布《臨時約法》2.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19128月國民黨建立19132月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贏得參眾兩院大多數議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3月宋教仁案,隨后國民黨“二次革命”10月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19141月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和國會,政黨政治名存實亡5月袁公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大總統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19158月“籌安會”成立,公開支持恢復帝制,君主立憲,隨后護國運動爆發19161月袁世凱正式稱帝,共和名存實亡3月護國軍節節勝利,袁撤銷帝制,但仍居大總統位6月袁死,黎元洪任大總統,宣布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①政黨政治為今之計,須亟組織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須有政黨內閣。今國民黨即處此地位,選舉事若得勢力,自然成一國民黨政府。兄弟非小視他黨,因恐他黨不能勝任,故不得不責之國民黨員?!谓倘逝d起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臨時約法》確立責任內閣制
中國經濟結構與階級關系復雜特點:借鑒了西方的政黨政治
政黨數量多,參政意識強
議會合法斗爭與武裝斗爭相結合②復辟帝制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①創建共和政體②頒布《臨時約法》2.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19128月國民黨建立19132月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贏得參眾兩院大多數議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3月宋教仁案,隨后國民黨“二次革命”10月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19141月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和國會,政黨政治名存實亡5月袁公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大總統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19158月“籌安會”成立,公開支持恢復帝制,君主立憲,隨后護國運動爆發19161月袁世凱正式稱帝,共和名存實亡3月護國軍節節勝利,袁撤銷帝制,但仍居大總統位6月袁死,黎元洪任大總統,宣布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①政黨政治興起原因特點②復辟帝制影響:成為中國政黨政治的開始,促進中國政治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名存實亡原因:資義發展不充分,資級力量弱小;國民民主意識淡薄;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和政權的有力支持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①創建共和政體②頒布《臨時約法》2.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①政黨政治②復辟帝制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孫中山的“革命程序”論①訓政時期(1928~1948)革命程序時間內容軍政時期24—28打倒軍閥,實現國家的統一和獨立。訓政時期28—48培養民眾的民主意識,訓練人民使用民權和承擔義務。憲政時期48后“還政于民”,憲政民主。在訓政時期,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大會閉會期間,把政權托付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察五項治權,托付給國民黨政府總攬執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負責指導監督國民政府的重大國務。
——《訓政綱領》(1928)(1927~1949)九、一完全自治之縣,其國民有直接選舉官員之權,有直接罷免官員之權?!?、每縣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選國民代表一員,以組織代表會,參預中央政事。--《國民政府建國大綱(1924)孫中山的理想國民黨的現實政治原則:主權在民訓政實質:剝奪人民權利的一黨專政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①創建共和政體②頒布《臨時約法》2.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①政黨政治②復辟帝制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①訓政時期(1928~1948)(1927~1949)②憲政時期(1948~1949)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決定;②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深重;③軍閥混戰,政局動蕩;④資義發展不充分,資級力量弱??;⑤傳統守舊思想根深蒂固。近代以來的民主憲政屢屢受挫的原因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共產黨的制度探索(1927~1949)時期區域制度建設意義國共對峙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
中國(華)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蘇維埃全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士兵及一切勞苦民眾的。在蘇維埃政權下,所有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都有權選派代表掌握政權的管理;只有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1931年)政權性質:工農民主政權農村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開辟人民政權的重要實踐,積累了治國安民的寶貴經驗。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共產黨的制度探索(1927~1949)時期區域制度建設意義國共對峙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農村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開辟人民政權的重要實踐,積累了治國安民的寶貴經驗??谷崭鶕剡厖^政府參議會三三制原則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為抗戰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第三條凡居住在邊區境內的人民,年滿十八歲,不分階級、黨派、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及文化程度的差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陜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選舉條例》在民主政權組成人員的分配上,共產黨員、非黨員的左派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1/3。共產黨員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左派進步分子代表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共產黨的制度探索(1927~1949)時期區域制度建設意義國共對峙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農村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開辟人民政權的重要實踐,積累了治國安民的寶貴經驗??谷崭鶕剡厖^政府參議會三三制原則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為抗戰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為什么抗日根據地與革命根據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權模式?①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務不同②指導思想不同(蘇維埃政權受蘇俄革命、政權建設影響較大;
邊區反映黨獨立自主地探索政權建設)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共產黨的制度探索(1927~1949)時期區域制度建設意義國共對峙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農村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開辟人民政權的重要實踐,積累了治國安民的寶貴經驗??谷崭鶕剡厖^政府參議會三三制原則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為抗戰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解放區行政區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定基礎。六大行政區實行黨政軍一體化管理,1949年建立,至1954年撤銷。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設立(大行政區)這樣一級的有力量的地方機構,才能把事情辦好。應該統一的,必須統一,決不許可各自為政;但是統一和因地制宜必須互相結合。在人民的政權下,產生像過去那樣的封建割據的歷史條件已經消滅,中央和地方的適當分工將有利而無害?!珴蓶|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共產黨的制度探索(1927~1949)時期區域制度建設意義國共對峙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農村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開辟人民政權的重要實踐,積累了治國安民的寶貴經驗??谷崭鶕剡厖^政府參議會三三制原則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為抗戰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解放區行政區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定基礎。新政權的理論建設——《論人民民主專政》(新中國成立前夕)對于人們內部,則實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論集會結社等項的自由權。選舉權,只給人民,不給反動派。這兩方面,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偨Y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專政必須和國際革命力量團結一致。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內容、意義)間接選舉(反右擴大化、左傾、文革)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三、新中國的政治制度(1949至今)——四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①概念②發展過程易錯概念提醒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
——國體——政體——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的產生方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代表產生)(選出代表產生)縣、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直接選舉選出代表產生)選民人民當家作主省、市人民代表大會初步形成:1949《共同綱領》(臨時憲法)正式建立:1954《五四憲法》(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受挫削弱:1957—1976進入新階段(新時期治國安邦總章程):1982《八二憲法》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第十七條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
——節選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條礦藏、水流,由法律規定為國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資源,都屬于全民所有。第十五條國家用經濟計劃指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改造,使生產力不斷提高,以改進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鞏固國家的獨立和安全。
——節選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反右擴大化、左傾、文革)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三、新中國的政治制度(1949至今)——四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①概念②發展過程初步形成:1949《共同綱領》(臨時憲法)正式建立:1954《五四憲法》(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受挫削弱:1957—1976進入新階段(新時期治國安邦總章程):1982《八二憲法》經濟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行使權利的主體全體人民資產階級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分權與制衡性質社會主義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相同點——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能廣泛聽取意見,又能提高決策效率都是現代國家管理形式,都是代議制,都采取間接民主,共同推動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區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制度(反右擴大化、左傾、文革)第0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三、新中國的政治制度(1949至今)——四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①概念②發展過程初步形成:1949《共同綱領》(臨時憲法)正式建立:1954《五四憲法》(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受挫削弱:1957—1976進入新階段(新時期治國安邦總章程):1982《八二憲法》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①發展過程正式確立:1949第一屆政協會議(代行全國人大職權)多黨合作新格局:1956“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寫入憲法,制度化:改開后“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②組織形式:政治協商會議——1954職能轉變③中西政黨制度的區別(中)共產黨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省安順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課后作業(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消防設施操作員(初級)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年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重慶市復旦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竹材國際市場準入與標準對接考核試卷
- 自行車騎行規則與禮儀考核試卷
- 液壓系統的動態平衡與穩定性分析考核試卷
- 聚合纖維的綠色產品設計考核試卷
- 海洋石油鉆探作業安全管理規范考核試卷
- 熱電聯產系統在能源安全與環境保護中的雙重責任考核試卷
- 2024年煙臺龍口市衛生健康局所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2025年FRM金融風險管理師考試專業試卷(金融風險管理案例分析)
- 泥尾運輸合同協議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項目三 任務一 掌握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 食堂食品追溯管理制度
-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5年高三統一練習(生物及答案)(石景山一模)
- 森林火災風險評估-全面剖析
-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模擬測試卷(含答案)
- 設計變更流程管理培訓
- 煤礦警示教育培訓
- 數字時代的轉變:高校數字素養教育的目標與方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