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_第1頁
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_第2頁
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_第3頁
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_第4頁
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大學生情緒管理探究》摘要:在社會轉型的浪潮中,大學生承受著學業與就業的雙重壓力,不良情緒如影隨形。本文旨在探討情緒管理的奧秘,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情緒挑戰,學會合理表達與調控,以期在情感的海洋中航行自如,構建積極健康的情緒生活。關鍵詞:情緒管理;認知重塑;理性情緒療法;注意力轉移1.情緒管理的深意2.大學生情緒智慧的策略2.1認知的蛻變理性情緒療法揭示,不良情緒的根源在于我們對期望的絕對化,如“應該”、“必須”等詞語,編織成一張張非理性的信念之網。當這些信念與荒謬的聯想交織,便孕育出焦慮、憤怒、抑郁等情緒的風暴。2.2接納與共處“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的治療原則指引我們,意志雖不能改寫情感,卻能塑造行為,進而陶冶性格。面對痛苦,我們需直面現實,接受挑戰,通過行動感受生活的真諦,在實踐中鑄就自信的堡壘。2.3注意力的轉移2.4理智的掌控2.4.2自我暗示與激勵。自我暗示如同一盞明燈,通過言語的引導、想象的翅膀,照亮心靈,驅散不良情緒的陰霾。它激發內在的力量,增強自信與意志,助我們戰勝自我,超越極限。參考文獻:[3]孫娜.大學生情緒管理新探[J].學理論,2010(8).[4]薛永蘋.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08(4).《大學生情緒管理淺析》摘要:本文探討情緒對壓力感知與應對的影響,強調積極情緒在成功應對壓力中的關鍵作用,并概述了情緒管理的完整過程及相關策略。關鍵詞:壓力;情緒;調適一、情緒對壓力感知與應對的影響生活中的壓力,既是砥礪強者的磨石,也是壓垮弱者的重擔。一項針對大學生的壓力調查顯示,93%的學生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如學習、就業、人際交往、經濟等。在壓力的洪流中,有的學生乘風破浪,不斷前行;有的則被淹沒,心理問題如陰影般籠罩。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差異?大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生理逐漸成熟,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情緒體驗也變得豐富多彩,如波瀾壯闊的海洋,時而平靜,時而洶涌。一項關于大學生情緒現狀的調查揭示,盡管大多數學生處于平靜、愉悅、輕松的積極情緒狀態,但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也并非罕見。性別差異在情緒體驗上尤為明顯,女生在某些負面情緒上多于男生,而男生在某些積極情緒上則更為突出。這解釋了為何一些學生在面對挫折時,容易陷入消極情緒的漩渦。二、積極情緒助力成功應對壓力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物質豐富的時代,生活體驗相對匱乏,對事物的態度往往帶有絕對化的傾向,如“必須是這樣”、“應該是這樣”。這種非理性的認知,一旦遭遇情緒不佳,便容易感知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情緒并非直接由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個體對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觸發。因此,改變對事件的看法,情緒也隨之轉變。有研究表明,情緒調節在人際壓力與應對策略之間起著調節作用,尤其是在認知因素上。情緒調節直接作用于應對策略,如人際歸因、領悟社會支持、自動思維等,均受到其調節。三、情緒管理的藝術面對壓力事件,無論是消極情緒還是積極情緒,都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結果。一個完整的情緒管理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情緒的準確識別(二)情緒的恰當表達個體需要表達情緒。以棋局為例,面對他人的嘲笑,你感到憤怒。憤怒可能激發侵犯傾向,但你明白這不利于和諧相處?;蛘吣愀械骄趩?,棋局難以繼續。如何表達憤怒或沮喪?爭吵并非長久之計,因為多數人會認為此舉幼稚可笑。有時,有效的沖突解決是通過讓對方產生內疚感。你可以嘗試詢問:“剛才的幾步,主要是哪里失誤了呢?”這樣,你以合理自信的方式表達了情緒和想法,避免了失禮,且與同學相處更為融洽。(三)情緒的接納無論何種情緒,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接納它,給予宣泄或放松的渠道。以下是幾種方法:3.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能影響情緒及控制能力。運用此方法需注意兩點:一是信息自然發出,二是個體無意中接收。生活中,個體可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如時常以贊賞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安慰,避免過分自責;始終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努力,不患得患失;忘記過去的失敗等??傊斬撁媲榫w出現時,個體需停下手頭的工作,做一些愉悅身心的事情。即使只是靜靜地坐著,也能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愉悅,具有心理治療的力量。(四)認知的調整與觀念的轉變負面情緒往往源于不合理的認知。改變認知,情緒也隨之轉變。因此,在面對壓力事件產生的負面情緒時,我們需要審視自己對事件的看法是否存在偏見,是否能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增加認知中的新可能性,有助于個體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情緒的調適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壓力,但壓力本身并非壞事。有壓力才有動力,這是我們的信念。要有效應對壓力,關注與調節好情緒是第一步。因為情緒若未調整好,問題解決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參考文獻:[1]張欽.普通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04:270[3]蔣長好.積極情緒與壓力應對[J].中國臨床康復,2005.07:180.[4]鞏文冰.個體知覺的壓力與情緒智力關系的元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0:148.[5]許志紅.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研究:基于壓力與應對的視角[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03:206.《員工情緒管理淺析》員工是企業效益的創造者,激發員工隊伍的整體潛能是保障員工全心投入工作的基石。企業基層領導者應認識到,員工隊伍的穩定性、素質的高低、創造力的大小、凝聚力的強弱,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與效益。一、影響員工個體潛能發揮的幾大因素1.個人能力。能力是從事生產活動、適應生存發展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總和,主要由知識、智力、技能構成。員工能力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能力的高低差異和發展水平的差異。2.個人性格。性格是個人對現實態度的穩定體現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特征千差萬別,世界上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培育良好的人際關系,重視環境對員工性格的塑造作用,管理人員應注重自身人格培養,展現自信進取、堅強樂觀、求實、關心下屬、不屈不撓等性格特質。3.家庭因素。家庭是員工的精神支柱,夫妻關系、子女孝順、青工的戀愛觀以及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都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心理狀態,關系到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4.組織環境。組織環境即外部刺激環境。研究表明,壓力水平與個體潛力呈拋物線關系,過重的持續壓力會使員工無力應對,導致潛力或成績降低,只有中等水平的壓力才能激發員工的最大潛力和最高成績。因此,領導者應注重優化工作任務和工作條件,注重教育引導。二、員工心理與行為惰性導致工作低效率的具體表現個別員工的心理與行為惰性會在單位內蔓延,形成壓抑、消極、悲觀的工作氛圍,士氣低落,工作效率下降。員工對團隊的忠誠度降低,缺勤率、違紀率和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際沖突增加。員工與管理層難以產生心理共鳴,導致員工心情不暢,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工作效率。企業制度實施得不到支持,管理失效。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溝通不暢。三、激活員工個體潛能的有效途徑用先進的思想教育引導人,就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四個結合,即:與各項制度建設相結合,用制度拉近員工、管理者與公司的利益,激勵員工為共同利益努力工作的動力;與員工個體相結合,不同的員工個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員工需要賞識和鼓勵,有的員工需要擔子和壓力;與各種生動活潑的文體、公益活動相結合,激發員工的團隊精神,樹立整體觀念;與解決員工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對員工多送溫暖,多予關心,激發員工潛在的內在動力。大慶煉化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不僅有了自己的經營理念,而且積淀了豐厚的精神文化,即三相文化―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注重人的心靈、情感和潛在力量的作用,如何發揮企業每個員工的智慧,增強每個員工的才干,以最佳組合來實現企業目標,便是企業文化靈魂之所在。3.用創新的方式管理人。現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實現對人的管理的最終目的,就要在管理方式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更有效地激活員工隊伍。一是實施“雙贏式”管理。注重個人和整體的結合,既強調整體性,又突出個體性,讓員工深刻認識到員工個人利益與單位整體利益休戚相關、榮辱與共,使每個員工對單位產生使命感、依托感;給予員工個人空間,讓員工學會對工作負責、主動承擔工作任務,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激發員工的內驅力和自豪感;促使不同想法、做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搞好個體與整體的協調,實現整體與員工個體的利益雙贏。4.用科學的競爭機制激勵人。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