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雅安市2024屆高三三診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一種以倫理為基點和中心的倫理型政治哲學,其倫理原則與政治原則是相融相通的。倫理型政治即王道政治,其特點是任德不任力,依仁不依霸,強調以德服人,以仁、禮治天下。這種倫理本位的政治思想產生于人類主體意識和民本觀念的覺醒。中國從夏、殷到周,人的思想意識從尊天、尊神逐步發展到尊人,治國理念也從重刑罰、輕仁德逐步向輕刑罰、重仁德發展。如《禮記·表記》所指出的,“夏道尊命”,教人敬畏天命;“殷人尊神”,教人尊崇神靈而相對輕視禮樂;“周道尊禮尚施”,教人以禮,導人以德。周代社會文明已具有了較強的人文理性精神,仁德意識明顯提高,統治者尤為重視以德治國。最早系統地將倫理與政治融為一體的是孔子??鬃由钊肟偨Y夏、殷、周三代的治國思想和經驗,提出了“為政以德”的思想?!墩撜Z》有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苯y治者只要施行德政,就自然可以遠者來近者親,受到全天下的擁護??鬃舆€將施政的過程與統治者的德行修養完全結合起來。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诳鬃涌磥?,統治者的個人德性在為政中是至關重要的,統治者只有具備了仁德,貫徹忠怒之道,才有資格為政,才會受到民眾的誠心擁戴。到了孟子,則為仁政找到了自然善的人性依據,從人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入手,將儒家的倫理政治內化為人心的自覺選擇。孟子明確提出:“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他認為人天然性善,生而即有“惻隱”等四端之心。所以,“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而能否真正貫徹仁政就是國家政權存亡興衰的根本,因此,《孟子》有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儒家發展到戰國后期的荀子,關于天下統一與秩序重建的思路則出現了一個大的轉折。荀子援法入禮,強調“隆禮至法則國有?!薄爸沃?,禮與刑”,主張治國之道在于禮法并用,以禮為“治之始”,法為“治之端”,兼采儒法兩家。荀子思想的現實主義品格決定了他對先秦儒家思孟一派強調人之善性發掘的理想化思路的揚棄。他基于“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人性認識而融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基于儒家倫理至上的德性主義精神傳統而堅持禮樂的象征意味及其對社會的垂范警示意義,以及理性的自我調節對人類行為的控制能力,并以之消解律法制約對人的情感與道德的漠視。因此,儒家的倫理型政治思想到了荀子這里,可以說是作了一個博采眾家之長的總結并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對后世的政治思想及形態產生了重要影響。大體說來,先秦儒家政治思想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衍化流變,但人(民)本主義、實用理性、政德與私德的統一仍是它一以貫之的理論特征。(摘編自《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衍變與特點》)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以倫理為本位,其產生離不開人類主體意識和民本觀念的覺醒。B.先秦時期社會人文理性精神很強,各諸侯國統治者都具有仁德意識,重視以德治國。C.孟子主張從人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入手,將儒家倫理政治內化為人心的自覺選擇。D.孔子、孟子和荀子都強調仁德在君王為政方面的作用,他們認為政德與私德是統一的。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總分結構,先總述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點,再按時間順序介紹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發展衍變史。B.文章引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證明了統治者只要施行德政,就能不令而行。C.文章引用“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是為儒家援法入禮提供依據。D.文章把孔子、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進行相互對比,贊揚荀子將倫理型政治思想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統治者沒有仁德之心,就沒有資格為政,也不會受到百姓的誠心擁戴。B.荀子認為先秦儒家思孟一派關于天下統一與秩序重建的思路太理想化,不實用。C.荀子“禮法并用”的思想認為只要用“禮”就能消解“法”對人的情感與道德的漠視。D.研究先秦儒家的倫理型政治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國封建時代的政治思想和形態?!敬鸢浮?.B2.A3.C【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原文“周代社會文明已具有了較強的人文理性精神,仁德意識明顯提高,統治者尤為重視以德治國?!边x項“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統治者都具有仁德意識”擴大范圍。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證明了統治者只要施行德政,就能不令而行”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證明孔子將施政的過程與統治者的德行修養完全結合起來。C.引用是為證明孟子為仁政找到了人性善的依據,援法入禮是荀子的政治思想。D.材料并沒有將孔、孟、荀三者進行對比。“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說法有誤,原文是說“儒家的倫理型政治思想到了荀子這里,可以說是作了一個博采眾家之長的總結并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對后世的政治思想及形態產生了重要影響”。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只要用‘禮’就能消解‘法’對人情感與道德的漠視”說法有誤。原文“以之消解律法制約對人的情感與道德的漠視”說的是目的,不是結果。故選C。(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當前,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業生產、醫療健康、金融投資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了社會生產效率的整體提升。然而,作為一種具有開放性、顛覆性但又遠未成熟的技術,人工智能在帶來高效生產與便利生活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現有倫理關系與社會結構造成沖擊,且已引發不少倫理沖突與法律問題。人工智能存在技術倫理風險。首先是設計風險。設計是人工智能的邏輯起點,設計者的主體價值通過設計被嵌入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之中。倘若人工智能設計者在設計之初,秉持錯誤的價值觀或將相互沖突的道德準則嵌入人工智能之中,那么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便很有可能對使用者生命、財產安全等帶來威脅。其次是算法風險。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具備深度學習特性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夠在運行過程中自主調整操作參數和規則,形成“算法黑箱”,使決策過程不透明或難以解釋,從而影響公民的知情權及監督權,造成傳統監管的失效。人工智能算法可能在不易察覺或證明的情況下,利用算法歧視或算法合謀侵害消費者的正當權益,進而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和造成不公平競爭。還有數據安全風險。在眾多的人工智能應用中,海量的個人數據被采集、挖掘、利用,尤其是涉及個人生物體征、健康、家庭、出行等的敏感信息。公民的隱私保護面臨巨大挑戰,人工智能所引發的隱私泄露風險已被推到風口浪尖,除了技術倫理風險,人工智能還帶來社會倫理挑戰。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社會整體公平正義形成挑戰。首先,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加劇社會的貧富差距。由于年齡、所在地區、從事行業、教育水平等的差異,人們接觸人工智能的機會并不均等,實際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并不相同,這就造成了“數字鴻溝”現象?!皵底著櫆稀迸c既有的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等疊加在一起,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影響社會發展的公平性。其次,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引發結構性失業大潮。由于智能機器相較于人類工人有著穩定、高效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人正在被智能機器所取代。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帶來新的工作崗位,但是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不少人并不能找到新的工作,結構性失業大潮可能洶涌而至。這將成為激化社會矛盾、破壞社會穩定、挑戰社會公平正義的又一重大潛在風險。技術倫理風險與社會倫理挑戰的圖景展示表明,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對于人工智能風險、挑戰的應對防范,事關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與人類整體的前途命運,需要我們每個人運用哲學的反思、批判,作出審慎恰當的抉擇。(摘編自張平《人工智能倫理反思:風險與應對》)材料二:隨著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突破,一些潛在的隱患和道德倫理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例如,“換臉”技術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信息采集不當帶來數據泄露,算法漏洞加劇認知偏見……為此,必須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范,制定相應規則,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目前,業界已經展開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譬如,構建有效的優化訓練數據集,防止人工智能生成對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等有害的內容;在編程設計階段,通過技術手段防止數據謬誤,增加智能系統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預先設立應急機制和應對措施,對人工智能使用人員進行必要培訓。這些舉措,都在技術層面進一步夯實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礎。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旨在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發展風險。同時,我國還通過積極搭建人工智能發展各方參與的開放性平臺,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向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著眼長遠,在發展、應用的同時加強監管和規范,人工智能就能更好造福人類。(摘編自劉詩瑤《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4.依據材料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醫療健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B.人工智能設計者如果把錯誤的價值觀或相互沖突的道德準則嵌入產品中,可能對使用者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C.“數字鴻溝”現象導致了人們在接觸人工智能上機會不均等,以及實際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也不相同。D.要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必須加強風險研判和防范,制定相應規則,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5.根據材料一,下列屬于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挑戰的一項是()A.小李在網上登錄某網課平臺試課后,因個人信息泄漏,經常接到來歷不明的推銷電話。B.小張是某網絡平臺鉆石會員,他使用該平臺訂酒店的價格卻比第一次用該平臺的同學高。C.犯罪分子利用非法獲得的人臉照片,實施“AI換臉”技術來突破人臉識別驗證系統。D.在某電商平臺,商家引進人工智能客服系統,導致擔任客服的小王接到了裁員通知。6.結合材料概括,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與挑戰?【答案】4.C5.D6.①面對人工智能產品的普及,每個人都要有反思、批判的哲學思維,要作出審慎恰當的抉擇。②業界要積極開展技術探索,防范技術風險,培訓技術人員,夯實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礎。③國家要健全法律法規保障,搭建平臺,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方案。【解析】【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因果倒置。原文是說“由于年齡、所在地區、從事行業、教育水平等的差異,人們接觸人工智能的機會并不均等,實際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并不相同,這就造成了‘數字鴻溝’現象”。故選C。【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A.屬于數據安全風險;B.屬于算法風險;C屬于數據安全風險;D.根據材料一“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引發結構性失業大潮。由于智能機器相較于人類工人有著穩定、高效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人正在被智能機器所取代”可知,本項符合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挑戰。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結合材料一“對于人工智能風險、挑戰的應對防范,事關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與人類整體的前途命運,需要我們每個人運用哲學的反思、批判,作出審慎恰當的抉擇”可知,面對人工智能產品的普及,每個人都要有反思、批判的哲學思維,要作出審慎恰當的抉擇。②結合材料二“業界已經展開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譬如,構建有效的優化訓練數據集,防止人工智能生成對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等有害的內容……預先設立應急機制和應對措施,對人工智能使用人員進行必要培訓。這些舉措,都在技術層面進一步夯實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礎”可知,業界要積極開展技術探索,防范技術風險,培訓技術人員,夯實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礎。③結合材料二“我國陸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旨在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發展風險。同時,我國還通過積極搭建人工智能發展各方參與的開放性平臺,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可知,國家要健全法律法規保障,搭建平臺,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方案。(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長在春聯里的春景魏邦榮“過新年,賀新年,大門兩邊貼春聯。過年啦,貼花啦,滿窗子,都紅啦?!焙芟矚g此類鄉土味的兒歌,這些來自民間的歌謠,唱出了春節的喜慶。人們通過一副副春聯,表達對春天的熱烈憧憬、對天地人的美好祝福。春聯,算得上中國人集體創作的最有年代感的抒情詩了。記載于“敦煌遺書”里的“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為唐人劉丘子撰聯。這副春聯用“半滿陽光,萬物初開”表達了在立春之日,古人渴望陽光盈懷,祈愿時序順進的心愿。千百年來,這種渴望與祝愿,歷經歷史興衰,任憑風吹雨打,一直生長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王安石在《元日》一詩里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出在北宋時期,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門神)的盛況。時至今日,人們撰聯,眼里的世界,歌詠的對象,表達的心意,可供選項要比古人豐富得多,但許多人家、店鋪迎春貼出的“框對”上,依然能看到《元日》之類詩詞的印記,如“萬家騰笑語,四海慶新春”“冬去山明水秀,春來鳥語花香”“喜鵲登枝盈門喜,春花爛漫大地春”……看看身邊的世界,回望身后的歷史,沒有哪個民族像我們這樣,對一個節氣節日,對自己的文字文化,懷有如此真摯、如此持久的熱愛與深情。每年春節,無論身處城市還是鄉村,我喜歡穿行于大街小巷,讀不同人家、各種店面掛出的春聯,一條條鮮艷的紅紙,烘托著充滿祝福的文字,讓我時常聯想起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好的春聯,應該是一幅幅有人間煙火氣的風俗畫,蘸滿喜悅的筆墨意境里,有問候,有祝福,有期盼,有憧憬;有草木山川,有五谷鳥獸,有鑼鼓喧天,有風雨雷電。天地人和諧共生的春景,生長在每個人的心里,這樣的年味,才稱得上是歡歡喜喜過大年。我記憶中的過年序曲,從一碗濃香的臘八飯與寫一副副鮮紅的春聯開啟。吃過香甜的臘八飯,父母會喜悅地讓我趕集辦年貨,買幾張紅紙寫對聯、剪窗花。村莊里有幾個寫春聯的人,其中一位是經歷過舊社會的私塾先生。老先生戴著石頭眼鏡,提筆寫字之前,喉嚨用力吭一聲,喉管重重動一下,閉目凝神一會兒。這個時候,再淘氣搗蛋的孩子,頃刻間安靜了下來,生怕弄出聲響,將老人家架在鼻梁上的石頭眼鏡“震”了下來。院外的鞭炮聲響了,廚房里飯菜的香味飄了過來,老先生不急不忙,一副一副書寫著年年相似又歲歲不同的對聯?!肮肥靥綒q,豬牽富裕年”,“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豐”,“山清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幸福長”,每寫完一副,老先生都要用方言吟誦一遍。你想象一下,荒寂了一個冬季的村道上,跑來幾個手執春聯喧響的孩童,仿佛春天已經在輕拍人們的窗戶了。這些懸掛在家家戶戶門框上的春聯,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年俗,是我最初的文學啟蒙。在我上大學、當教師的那些年,每到寒假,總要惦記著回老家、寫春聯。為了讓上門請對子的人滿意而歸,我得早早醞釀各類春聯的內容。如此幾年,便有了一些撰聯的體悟,若想寫出幾副好對聯,要向書本歷史學習,還要熟稔當下的市井生活,每家每戶的“幸福觀”,在民俗風情的長河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說到這里,我們要感謝一位叫梁章鉅的清代學者,他歷經數載編纂《楹聯叢話》,在前人工穩、工切的基礎上,提出了工巧、工敏、工妙、工絕等理念,把楹聯藝術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學境界。梁章鉅還是一位撰聯高手,比如“地價不妨多,明月清風本無價;物情何足校,近水遙山皆有情”,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體現了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這聯若掛在今天的微信朋友圈,會成為超級吸粉的那一款。品讀撰聯人的作品與趣事,我發現,陪伴自己一路走來的春聯,竟然美得無與倫比!被譽為“天下神對”的清人李元度,一年除夕回湖南平江縣城老家度歲,見岳父家的“濟世堂”生意一貫興隆,便提筆自書一聯:“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這副春聯真是妙絕,我在多家中醫館、藥店見到過。李元度的祝福與心懷,跨越了時空,在醫者與患者的心里,長出了人間最美的風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是啊,在春節與春聯里,生長著中國人精神世界里最美的春景。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傳統民俗,體現了中國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聯給予中國人文化和精神上的熏陶。B.作者由春聯聯想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為了說明好的春聯應該是一幅有人間煙火氣的風俗畫。C.文中“再淘氣搗蛋的孩子,頃刻間安靜了下來,生怕弄出聲響”,著重表現了私塾先生的守舊古板。D.作者多處引用古人詩詞對聯,既豐富了內容,又增添了文學內涵和藝術魅力,使文章富有歷史文化底蘊。8.文章畫線處提到“我們要感謝一位叫梁章鉅的清代學者”,請結合文本分析感謝他的原因。9.請結合全文,探究標題“長在春聯里的春景”中“春景”的豐富內涵?!敬鸢浮?.C8.①梁章鉅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楹聯的創作理念,推動了楹聯藝術的發展。②梁章鉅作為撰聯高手創作出了優秀的楹聯,為后人留下了富有極高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③梁章鉅的楹聯著作對后人創作楹聯起到了積極作用,提升了我們的審美境界。9.①“春景”即春聯中描繪的春天的美好景象;②“春景”是寫春聯、貼春聯等美好風俗民情;③“春景”是春聯體現的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的美學境界?!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C.“著重表現了私塾先生的守舊古板”錯。此處著重表現的是孩子們對“寫春聯”這一重大事情的鄭重態度,擔心影響私塾先生寫春聯,不是對先生的畏懼。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要點的能力。①“他歷經數載編纂《楹聯叢話》,在前人工穩、工切的基礎上,提出了工巧、工敏、工妙、工絕等理念,把楹聯藝術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學境界”梁章鉅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楹聯的創作理念,推動了楹聯藝術的發展。②“‘地價不妨多,明月清風本無價;物情何足校,近水遙山皆有情’,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體現了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梁章鉅作為撰聯高手創作出了優秀的楹聯,為后人留下了富有極高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③“把楹聯藝術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學境界”梁章鉅的楹聯著作對后人創作楹聯起到了積極作用,提升了我們的審美境界?!?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多角度分析文本意蘊的能力。①從表層看,“春景”即春聯中描繪的春天的美好景象,如“冬去山明水秀,春來鳥語花香”“喜鵲登枝盈門喜,春花爛漫大地春”。②從深層看,“春景”是寫春聯、貼春聯等美好風俗民情,文中寫到,每到過年,家家戶戶寫春聯、貼春聯,歡歡喜喜過年,“好的春聯,應該是一幅幅有人間煙火氣的風俗畫”。③作者寫到,要感謝一位叫梁章鉅的清代學者,他是撰聯高手,“地價不妨多,明月清風本無價;物情何足校,近水遙山皆有情”,“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體現了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可見,“春景”還指春聯體現的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的美學境界。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得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謂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貞觀十年,魏征上疏曰:“臣聞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德禮形則遠人斯格。然則德禮誠信,國之大綱,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須而廢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載,威加海外,萬國來庭,倉廩日積,土地日廣,然而道德未益厚,仁義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盡于誠信,雖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終之美故也。貞觀之始,乃聞善驚嘆,暨八九年間,猶悅以從諫。自茲厥后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有所容非復曩時之豁如。謇諤之輩,稍避龍鱗;便佞之徒,肆其巧辯。謂同心者為擅權,謂忠讜者為誹謗。謂之為朋黨,雖忠信而可疑;謂之為至公,雖矯偽而無咎。強直者畏擅權之議,忠讜者慮誹謗之尤。正臣不得盡其言,大臣莫能與之爭。熒惑視聽,郁于大道,妨政損德,其在此乎?故孔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蓋為此也?!碧趪@曰:“若不遇公,何由得聞此語!”貞觀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傳》稱‘去食存信’,孔子曰‘民無信不立?!繇椨鸺热胂剃?,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房玄齡對曰:“仁、義、禮、智、信,廢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誠如圣旨?!保ü澾x自《貞觀政要·論誠信》,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自茲A厥后B漸惡C直言D雖或勉強E有所容F非復G曩時之H豁如。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善,文中指好,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的“善”意思相同。B.為,文中指治理,與《鴻門宴》中“如今人方為刀俎”的“為”意思不同。C.何由,文中指從哪里,與《岳陽樓記》的“吾誰與歸”的“誰與”結構相同。D.向,文中指如果,與《蘭亭集序》中“向之所欣”的“向”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人上書請求唐太宗假裝發怒找出朝堂之中的奸佞之人,唐太宗直接拒絕了。B.魏征認為德、禮、誠、信是國家的綱領,貫穿在君臣、父子關系中,不能偏廢。C.魏征認為,唐太宗在太平盛世下已經不再接受正臣的諫言,這將導致國家的毀滅。D.從最后一段對話可以看出,唐太宗認識到項羽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努力推行仁信。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強直者畏擅權之議,忠讜者慮誹謗之尤。(2)仁、義、禮、智、信,廢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答案】10.BDF11.A12.C13.(1))剛強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職守的罪名,忠誠正直的人擔心誹謗朝廷的惡名。(2)“仁、義、禮、智、信,廢棄任何一項都不行。如果能夠認真推行,(對國家)是有很大好處的?!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從那之后,陛下您漸漸討厭直言,即使有時勉強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納諫如流了?!白云澵屎蟆笔蔷淝皶r間狀語,其后B處斷開;“惡直言”是動賓結構,賓語后D處斷開;“雖或勉強有所容”和“非復曩時之豁如”構成假設關系復句,“有所容”是動賓結構,F處斷開。故選BDF。【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現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好;擅長。句意:你的話雖然很好。/趙王私下里聽說秦王擅長秦地音樂。B.正確。治理;是。句意:臣聽說治理國家的基礎。/如今別人是刀和砧板。C.正確。都是賓語前置句。句意:我從哪里聽到這樣的肺腑之言呢?/我同誰在一道呢?D.正確。如果;從前。句意:如果他能努力推行仁政。/過去所喜歡的東西。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唐太宗在太平盛世下已經不再接受正臣的諫言”錯誤,由原文“自茲厥后,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有所容,非復曩時之豁如”可知,是不像早年那般納諫如流了。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擅權”,玩忽職守;“慮”,擔心;“尤”,罪過,惡名。(2)“廢”,廢棄;“勤行”,努力推行;“裨益”,好處;(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早春游望明·戴欽物色三春至,湖山四望開。松云流鏡閣,花雨散琴臺。白馬搖鞭去,青絲絡酒來。曲江春意早,直為麗人催。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描寫了詩人在早春時節外出游玩,春意隨湖光山色撲面而來的開闊景象。B.頷聯采用比喻手法,描繪了花瓣像細雨一樣輕輕飄散在琴臺上的美麗畫面。C.尾聯說曲江春色早早到來,是因為佳人的催促,為詩歌增添了一絲活潑俏皮之趣。D.詩人運用工筆手法,對景物精雕細琢,筆致流走生動,表現了早春出游之樂。15.前人評價戴欽詩獨具“清新”之美,其“清新”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本詩分析?!敬鸢浮?4.D
.“工筆手法,對景物精雕細琢”錯誤,原詩景物描寫善用白描,簡淡自然。15.①景物清新自然。詩中“湖山”“松云”“花雨”等景物構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生機盎然早春圖。②語言清爽活潑。詩中語言不事雕琢,簡淡自然,生動活潑,如“白馬搖鞭去,青絲絡酒來。曲江春意早,直為麗人催。”③情感輕松愉悅。詩人沉浸在怡人的春色中,游目騁懷,騎馬飲酒,好不輕松自在。(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繪登高的見聞,為抒發深沉豐富的情感做了充分鋪墊。(2)陸游在《游山西村》一詩中,描寫村中慶典將近、樂聲不斷,反映村中民風淳樸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和天都是古代詩詞文賦中常見的物象,古代許多詩人都描繪了“水天相接”的美景,這些句子意境或開闊,或唯美,或空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風急天高猿嘯哀②.渚清沙白鳥飛回③.簫鼓追隨春社近④.衣冠簡樸古風存⑤.江天一色無纖塵⑥.皎皎空中孤月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猿、嘯、渚、簫、纖、皎、霞、鶩。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80多年前,清華大學出的一道入學考試題的題目叫作“孫行者”,是一個對仗題的上聯,要求應考者對出下聯。結果大都交了白卷,個別才思敏捷的對了“韓退之”,算是沾了點邊兒。參考答案是“祖沖之”。①根據對仗的要求看,②這個題目和答案確實不錯,③盡管從意義上、語音上、結構上去衡量,④上下都是對得極為工整的?!皩O行者”是文藝作品中的可愛形象,他能七十二變,神乎其神;“祖沖之”是廣為傳頌的歷史人物,他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從字面上看,“孫”對“祖”,對得很巧,“行”對“沖”,一個緩緩的動作對一個激烈的動作,對得頗工。從音律上看,三個音節對三個音節,且“孫行者”三字為平平仄,“祖沖之”三字為仄仄平,對得極為和諧。,“孫”和“祖”都是名詞,“行”和“沖”都是動詞,“者”和“之”都是虛詞,一一相對,熨帖自然,都是一個人的名字,且都是主謂結構,對得()。分析了這副對聯,就可看出對仗句的基本要求:章義、音節、語法結構等都一一相對。對偶,或反對,或正對,或串對,一般以反對為佳,而且對得越工整越好。寫對仗句不僅要斟酌詞義,還要斟酌語音——聲韻調和詞語之間的組合關系。只有這些都考慮到了,。律詩就要求中間兩聯是對仗句,,就成了失對。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李白的“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以及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都是對仗工整、()的佳句。另外,還有很多構思精巧、寓意深刻的諺語,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等,如果不是對偶工整,恐怕流傳就會大受影響了。我們還可試想,如果蘇州園林滄浪亭前那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對子和拙政園里那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都不存在了,那里還會有那么多()的游客嗎?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登大觀樓,如果沒有那副寫景抒情、憶歷史、述現實的舉世聞名的長聯,恐怕許多游客就不會有那么大的興味了。17.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中有兩處語病,請標出序號并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18.在文段中三個括號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滴水不漏膾炙人口念念不舍B.天衣無縫膾炙人口流連忘返C.天衣無縫朗朗上口念念不舍D.滴水不漏朗朗上口流連忘返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0.請借鑒第二段對“孫行者”“祖沖之”的分析方法,從意義、音律、語法結構中任選一個角度分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如何做到對仗工整的。21.有人建議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為“如果昆明大觀樓沒有了那副寫景抒情、憶歷史、述現實的舉世聞名的長聯,游客還會有那么大的興味,千里迢迢前往嗎?”,你認為原文和改句哪個表達效果更好?請說明理由。【答案】17.①改為:“根據對仗的要求”或“從對仗的要求看”。②改為:“因為(不管)從意義上、語音上、結構上去衡量”。18.B19.①從語法結構看②才能做到對仗工整精巧③如果不這樣20.答案示例一:意義上,“鳥宿”對“僧敲”,“池邊樹”對“月下門”,一靜一動,共同營造了清幽冷寂的環境。答案示例二:音律上,五個音節對五個音節,且“鳥宿池邊樹”五字為仄仄平平仄,“僧敲月下門”五字為平平仄仄平,音韻和諧。答案示例三:語法結構上,“鳥”和“僧”都是名詞,“宿”和“敲”都是動詞,“池邊樹”和“月下門”都是偏正短語,一一對應,工整巧妙。21.案示例一:我認為原句表達效果更好,原句用“如果”“恐怕”進行假設推斷,含蓄地表達了對聯的人文內涵有助于景區吸引游客,用詞也顯得準確嚴謹。原句把“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觀樓”放在句首,更能突出大觀樓對聯的吸引力。答案示例二:我認為改句表達效果好,改句運用了反問的修辭,與前文句式保持一直,銜接更緊密,語氣更強烈,更能凸顯對聯的人文魅力對景區吸引力的影響?!窘馕觥俊?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處句式雜糅,“根據……看”,改為“根據對仗的要求”或“從對仗的要求看”。第二處結合上下文可知關聯詞使用不當?!氨M管……都”不搭配,把“盡管”改為“因為(不管)”。【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滴水不漏:形容說話、辦事非常細致、周密。天衣無縫:形容事物非常完美自然,周密細致,找不出人為造作的痕跡或破綻。語句形容對仗工整,應選“天衣無縫”。第二空,膾炙人口:原義是美味人人愛吃,常用來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為眾人所稱贊和傳頌。朗朗上口: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語句形容詩文佳句深受喜愛,應選“膾炙人口”。第三空,流連忘返:玩樂時留戀不愿離開,留戀得忘記了回去。念念不舍: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的深切留戀和不舍。語句形容游客對拙政園留戀不舍,應選“流連忘返”。故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處:根據上下文邏輯關系,第①處對應上文“從語法上看”“從音律上看”,再根據下文的分析內容,應填“從語法結構看”;第②處:根據上下文邏輯關系,前文“只有這些都考慮到了”,在結合主題,后面應填“才能做到對仗工整精巧”;第③處:根據上文“律詩就要求中間兩聯是對仗句”和后文“就成了失對”,可知中間應填“如果不這樣”。【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修辭手法的能力。本題要求從意義、音律、語法結構中任選一個角度分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對仗特點。如從意義上,要分析上下句在表達意義上的聯系,這是描寫性句子,可以從景物、意象等角度分析。如從音律上,要分析上下句在平仄對應,突出其音韻和諧。如從語法結構上,要分析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詞的詞性、結構對應的特點,體現其對仗工整?!?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本題具有開放性,學生能鮮明地寫出自己的觀點,并從句式、用詞、語序等角度進行鑒賞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認為原句更好:從用詞上,原句“如果”“恐怕”表假設和推斷,語義更委婉含蓄,表意更準確;從語意強調看,原句先說“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觀樓”,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如認為改句好:“游客還會有那么大的興味,千里迢迢前往嗎?”運用反問句式,能加強語氣和強調語意;結構上與前文“那里還會有那么多……的游客嗎?”保持相同句式,與原語境更協調。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需要合群,在群體中能發揮最大的力量,但合群并不只是一味跟著群體走,無論什么時候,人都需要保持一點獨立的精神。這種獨立的精神,可以讓你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主體由兩句話組成。第一句指出人需要合群,在群體中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同時用轉折連詞“但是”強調合群的要義——并不只是一味跟著群體走,繼而強調“有時候,人也需要保持一點獨立的精神”。接著在第二句進一步指出保持獨立精神的重要性——可以讓你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材料引導考生關注人與群體二元復雜關系,以理性的眼光審視自我與群體的關系。寫作時,考生應當把握好兩句話的內涵、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與思考。一方面提出人需要合群的觀點,強調人的從眾性、社會性;另一方面強調合群并不意味著一味從眾,完全與眾為伍,進而指出需要保持獨立精神的觀點,接著從個體層面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