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教版選修3)練習4.3美蘇爭霸_第1頁
歷史(人教版選修3)練習4.3美蘇爭霸_第2頁
歷史(人教版選修3)練習4.3美蘇爭霸_第3頁
歷史(人教版選修3)練習4.3美蘇爭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第3課一、選擇題1.20世紀50年代中期,赫魯曉夫曾對美國記者說:“我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我們為和平聯合起來,那么就不會有戰爭。那時,如果有某個瘋子想挑起戰爭,我們只要用手指嚇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靜下來。”這些話表明()A.蘇聯為維護和平,愿與美國真誠合作B.蘇聯要爭取世界的絕對霸主地位C.蘇聯要與美國合作,共同主宰世界D.蘇聯要與美國合作,震懾戰爭犯解析:20世紀50年代,蘇聯經濟取得很大成就,國防工業有了很大突破,于是赫魯曉夫提出同美國平起平坐,實現蘇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戰略目標。答案:C2.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戰略”,這一戰略的實質是()A.維護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B.放棄美國的全球霸權政策C.運用文、武兩手稱霸世界 D.與社會主義國家和平共處解析:肯尼迪的“和平戰略”把矛頭指向社會主義國家,強調在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口號下,通過救援、貿易、旅行、科技與文化交流,削弱東歐國家與蘇聯之間的聯系,以達到美國稱霸世界的目的。答案:C3.蘇聯出現如圖(2)格局的前提是()A.蘇聯經濟實力的迅速提高 B.蘇聯軍事實力的大幅提高C.美國經濟實力的不斷衰退 D.美國軍事實力的相對削弱解析:圖(2)顯示蘇聯處于攻勢,這是由于20世紀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把重點放在與軍事有關的重工業上,20世紀70年代,蘇聯軍事實力趕超美國,勃列日涅夫開始推行同美國爭奪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答案:B4.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個大國之間角逐激烈,在美洲導致古巴導彈危機。下列對此歷史事件的說法,錯誤的是()A.蘇聯首先向古巴運送導彈B.通過雙方的談判與協商,蘇聯答應撤走導彈C.美國出動軍隊,封鎖古巴D.由于蘇聯態度強硬,引發了直接武裝沖突解析:首先了解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事件,然后結合教材知識可知,由于后來蘇聯撤走導彈,雙方最終沒有引發直接武裝沖突,故D項說法錯誤。答案:D5.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見右圖)在1970年聲稱:“美國將參加各盟國和朋友的防務和發展活動,但是美國不能而且也不會制訂全部方案,擬訂全部計劃,執行全部決定,負起保衛世界自由國家的全部責任。只有我們的幫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認為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時候,我們才會給予幫助。”上文說明美國此時在美蘇爭霸中()A.執行緩和政策,發動和平攻勢B.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C.仍處于戰略優勢,但執行緩和政策D.以退為進,暗中醞釀“星球大戰”計劃解析:聯系題干中“1970年”“尼克松”這一有效信息判斷作答。答案:B6.下圖現象出現的根源是()A.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的對抗B.兩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抗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D.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正式分裂解析:注意題干中的限定詞“根源”。A項是直接因素;根源是B項;C項不符合題意;D項是具體表現。答案:B7.“1980年,中美達成協議:由美方提供設備,由中方操作,在中國新疆建立監測蘇聯核武器和導彈試驗的監測站,所獲情報中美共享。”這段材料說明()A.中美已結成軍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決意識形態的分歧C.國家利益決定外交關系 D.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初見成效解析:通過材料可以看出,中美在監測蘇聯核武器和導彈試驗問題上是合作的,當時中蘇關系破裂,美蘇爭霸,中美1979年建交,所以中美為了本國利益有合作的條件和必要性。合作不是結盟,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實行不結盟政策;意識形態的分歧始終存在;對外開放是經濟方面。答案:C8.美蘇爭霸不同于英德爭霸和英美爭霸的特點是()①爭奪全世界的霸主地位②以核武器為爭霸的威懾③以軍事集團作為基礎④本質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較量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美蘇爭霸的核心內容是核武器的軍備競賽,而以往大國爭霸主要在于軍隊數量和常規武器方面。美蘇爭霸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而以往爭霸國家的社會制度是相同的。答案:C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中蘇邊界沖突是指發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高潮時一系列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邊界沖突升級。其中的珍寶島保衛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珍寶島沖突爆發后,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達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由于美國的強烈反對以及中國的積極備戰,蘇聯人終于放棄了對中國核打擊的想法。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面開始緩和。1969年中國面臨的核危機也隨之灰飛煙滅。——百度百科(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60年代末中蘇邊界沖突的背景。(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中蘇核危機得以解決的原因。解析:第(1)問中蘇邊界沖突有邊界爭端的歷史問題,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系破裂,中國面臨蘇聯壓力,中國外交政策進行調整等。第(2)問中蘇核危機得以解決可根據材料“由于美國的強烈反對以及中國的積極備戰,蘇聯人終于放棄了對中國核打擊的想法”,再結合戰后國際格局分析。答案:(1)中蘇邊界存在爭端;中蘇關系惡化;中國調整對外戰略。(2)核戰爭是一把雙刃劍;美國的強烈反對;中國積極備戰。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觀察下面兩幅圖片。材料二“緩和”為的是“使蘇聯贏得時間來加強我們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對比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從而使我們能夠在任何需要實現我們意愿的地方實現我們的意愿”。——1973年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緩和”戰略的闡述(1)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反映了美蘇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一變化對歐洲的安全與和平問題產生了什么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蘇聯“緩和”戰略的實質。結合20世紀70年代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趨勢,分析蘇聯為什么必須打出“緩和”的大旗。解析:第(1)問,綜合兩幅圖片進行分析、理解,第一幅圖中美蘇兩國領導人使勁掰手腕反映了兩國關系的對抗,而第二幅圖中尼克松訪蘇反映了兩國關系的緩和,兩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