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5篇_第1頁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5篇_第2頁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5篇_第3頁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5篇_第4頁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5篇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篇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二.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課前預習、準備

1.學生自瀆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生收集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教師準備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學生說說課前自瀆課文的情況以及體會,介紹搜集到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二.重點檢查讀書情況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便。

2.在學習小組內份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3.畫出不理解的字詞,通過讀句子、聯系生活實際、同伴討論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認讀。

5.自由說說課文的大體內容。

三、深入理解課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讀課文,這篇課文在寫作上很大的特點是對話很多。從人物的對話中,你們體會到什么?

(1)高爾基喜愛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

2.默讀課文,自讀自悟

(1)從那些地方看出高爾基喜愛小男孩,用“”畫出有關句子

(2)從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用“”畫出有關句子。

3.學習小組交流情況。

4.全班反饋交流。

5.老師小結板書。

這篇文章通過人物的對話,展示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愛護,及孩子們對他的崇敬、熱愛。

四.開展討論

這兩個人物,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五.課堂作業

讀、背、寫一句高爾基的名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男女生、同練習分角色朗讀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運用適當的語氣表達情感。

2.教師范讀,在指名讀,師生給予評價。

二.課堂實踐活動

1.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

2.學生兩人一組,借助道具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提示學生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協調統一,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

三.識字寫字

1.投影出示下列詞語:

陽光明媚鞠了個躬咧開嘴吩咐準備停當膠卷

秘書雜志社記者突然側過臉

a.讀一讀

b.用實物、動作、換詞、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詞義。

c.各小組以競賽的方法用帶點的字口頭組詞,詞語組得又多又正確的小組獲勝。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要寫的字,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學生瞄紅仿寫,然后說說自己什么字寫得好,介紹經驗。

四.擴展訓練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高爾基對記者和小男孩的態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對比。聯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進了高爾基的辦公室,高爾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萬事俱備,他卻忘了帶膠卷,所以他哭了,這是懊悔,這是自責。對這一點,高爾基是完全能體會到的。因此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小男孩還會再來嗎?討論中讓學生聯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據,并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五.板書

6小攝影師

喜愛

高爾基小男孩

熱愛

對話、細節描寫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篇2

原文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其打開紙團,上面寫著:

親愛的高爾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隊員。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墻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窗口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坐著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么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里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志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

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4、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方法:電教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收集了解關于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內容。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初步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學習質疑。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課前同學們自己已經讀過了課文,查閱了有關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高爾基?

2、學生之間交流收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師出示高爾基的畫像,并歸納:高爾基(1886年~1936年),是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世界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書,發表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等多部小說以及的散文詩《海燕》和一系列劇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爾基的筆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愛他。他的作品在我國廣為流傳,得到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來學習高爾基與一位小學生之間的故事:小攝影師。(板書,提示“攝”的讀音。)

高爾基與小攝影師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下面來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

6、畫出不懂的問題,留待下節課交流解決。

三、合作識字

字音方面:“攝”“桌”“志”“社”是翹舌音,“側”“雜”是平舌音,要讀準確。

字形方面:“攝”“鞠”筆畫較多,可引導學生采用部件識字法識記。“躬”可采用形象識字法幫助識記。“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雜”下面是“木”的變形寫成“朩”,應鼓勵學生觀察、比較、分辨。“秘”與“密”,經常混淆,可通過組詞比較,加以區別。

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攝”“按”“側”“社”都是左窄右寬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墻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卷秘書雜志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回憶上節課歸納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盡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則照以下步驟進行)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為什么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小男孩是怎樣吩咐高爾基的?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么?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

四、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讓學生反復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愿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五、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后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六、拓展活動

小男孩匆匆趕往高爾基的辦公室,再次見面時他們會說寫什么?做些什么呢?請你展開想想,接著往下編寫這個故事,同學間相互交流。

知識點

近義詞:

突然—忽然

吩咐—命令

立刻—馬上

仔細—細心、細致

打量—觀察

停當—妥當

擺弄—擺布

趕緊—趕忙

反義詞:

經常—偶爾

仔細—馬虎、粗心

哭—笑

詞語解釋:

1、明媚:景色鮮明可愛。

2、打量:觀察的意思。

3、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4、停當:齊備;妥當。

5、趕緊:抓緊時機,毫不拖延。

6、轉告:受人囑托把某人的話、情況等告訴另一方。這里指秘書把高爾基的話傳給記者。

7、突然:在短促的時間里發生,出乎意料。

8、秘書:掌管文書并協助機關或部門負責人處理日常工作的人員。

9、記者:通訊社、報刊、電臺等采訪和寫通訊報道的專職人員。

詞語辨析:

1、立刻、馬上

都有緊接著某個時候、短時間內的意思。

區別在于:立刻強調即刻就會發生,語氣比馬上稍重;馬上強調接著就會發生,比立刻更口語化。

例句:我們必須立刻出發,否則就來不及了!

這些工作需要馬上就做。

2、突然、忽然

二者都有某事發生得快而且出乎意料之意。但突然更突出時間的短暫及出乎意外。

例:他來得很突然。他正要出門,忽然下起了大雨。

詞語聽寫:

突然、按照、擺弄、準備、側目、膠卷、車輛

秘書、立刻、仔細、打量、雜志社、陽光明媚

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有帶膠卷未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愛護:學習小攝影師尊敬、愛戴革命前輩的優秀品德。

2.理解詞語,讀懂句子,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突然一詞說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進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關懷愛護少年兒童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突然一詞說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突然一詞說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突然一詞說話。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

在學習本課生字、詞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沿用前兩課學過的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以此進行鞏固練習,借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引導學生回憶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

學習本課生字,教師可繼續指導學生借助音序查字法自學生字、詞,其步驟是:一讀;二畫;三查;四選;五按要求填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檢查復習的方式讓學生先回憶自學生字的方法步驟,然后口頭回答,借以強化要求。

2.讓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練習,如: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并用音序查字法,及根據詞義選擇適當的字義等等,因此占用時間較長,約為15~20分鐘。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開展自學。

(二)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糾正重點字的讀音。

另外:社、者是翹舌音,雜是平舌音,在讀的過程中應注意提示和糾正。

2.指名讓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如:攝、貼、吩咐、膠、秘、社為左右結構;

基、突、卷、雜為上下結構;

側為左中右結構;

者為半包圍結構。

3.識記字形。

可采用區別形近同音字的方法識記字形。

比如:貼和沾、吩和份、雜和朵等。

可作補充練習,加以鞏固復習。如:

4.指導書寫。

卷下面的第七筆是,不是。

突上面的部首是。

雜的上半部是九不要寫成幾,下半部是木,不要少鉤,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三)理解詞義。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記者、雜志社、膠卷、秘書等詞語的意思。

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擺弄:本意含有支配、調整的意思。聯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調整相機,為正式拍照作準備或指小男孩為高爾基調整坐姿。

吩咐:原指口頭指派或命令。課文中指小男孩對高爾基提出要求。

停當:本意為齊備、完畢。課文中指小男孩把為高爾基拍照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忽然事先沒有料到的,在一眨眼的時間內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課文中當一切準備停當就要拍照了,小男孩忽然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一點兒也沒想到要發生什么事情。

(四)用突然說一句話。

在訓練學生用突然一詞說話時,可采用以下步驟進行。

1.理解詞義。

突然是指事先沒料到的,一下子發生了。

2.找出例句。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原句。

(1)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

(2)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3.分析例句:

(1)高爾基正在讀書時,一個小紙團飛到了桌子上。

(2)高爾基等待拍照時,小男孩哭了起來。

經過分析要讓學生弄清上述兩種情況都屬意料之外,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的。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下,用了突然一詞把前后兩種情況連接起來。

4.體會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反復讀句子,體會事件在瞬間發生或發生了急劇變化的語言環境。以此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選擇練習用突然一詞說話的素材。

5.練習說一句話:

(1)教師舉例范說:同學們正在專心地寫作業,突然,李雨不小心把鉛筆盒碰到地上,啪的一聲,嚇了大家一跳。

(2)學生口頭練習。

在學生口頭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指名讓學生進行評議。

如:(1)選擇的語言環境是否確切;

(2)句子是否通順。以此訓練學生說話和聽話的能力。

(五)作業。

1.讀課文。

2.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邊讀邊想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復習。

2.圍繞題目質疑導入新課。

(1)這個小攝影師指的是誰?文中寫了他和誰之間發生的事情?

(2)可采用填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練習概述內容。

例:文中寫________小男孩得到高爾基的特許為他的事情。

或:高爾基工作很忙,卻特許一個________小男孩來為他的事情。

(二)了解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課后練習中的第1題,指導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了解課文內容。其具體步驟是:

1.指名讀思考、練習中的第1題:小男孩怎樣來到高爾基面前的?

2.出示輔助思考題:

(1)小男孩為什么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2)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借助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讀書思考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事情發生的起因:一個小男孩想給高爾基照張相,貼在班內的墻報上。他的希望得到高爾基的允許,這樣小攝影師便來到了高爾基的面前。二是借助這兩個問題,培養學生讀書思考的習慣,邊讀讓學生邊用指定的符號畫出文中有關句子,借以強化訓練學生讀書思考的習慣。

3.指名讀有關句子,回答問題。

(1)出示第1自然段內容。指名朗讀后討論,這段話有幾句?其中哪句話寫明了小男孩為什么來的原因?

(2)指名讓學生用畫出有關句子,并集體討論訂正。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讀書思考及會根據要求找答案回答問題的強化訓練。

(3)分角色朗讀2~6自然段。

(4)討論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這句話告訴我們小男孩之所以能進來是得到了高爾基的特許。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這是小男孩的請求得到特許后的結果。討論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檢查訂正學生畫的句子是否正確,再次進行強化訓練。

4.歸納小結,練習讀寫句子。

(1)小男孩想給________照張相貼在________。

(2)小男孩能進來是因為________。

用填寫句子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小結,同時,再次強化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

即:(1)讀文想問題

(2)畫句找答案

(3)讀句知內容

5.用邊讀邊想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后思考練習第2題:小男孩在給高爾基照相時,高爾基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2)出示輔助問題,讓學生從三個方面思考:

①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②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③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么?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讓學生帶著問題邊讀書邊標畫要點。

6.抓重點詞句,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讓學生讀文中原句回答思考題。

(3)出示重點句: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4)討論:吩咐是什么意思?高爾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說明了什么?

經過討論要讓學生懂得吩咐是口頭指派或命令的意思。一般是在上級讓下級干什么或長輩讓晚輩干什么的時候才使用它。在這里高爾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說明高爾基非常尊重小攝影師的意愿,并盡量使他滿意,充分表現出高爾基作為長者對下一代的慈愛。

(5)在()中填寫合適的詞語練習說話:

小男孩(突然)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6)指名填寫后討論,這里為什么要填寫突然一詞?

正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準備拍照的時候,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這署名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所以用突然一詞來連接句子。用這樣的練習,再次讓學生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

(7)出示重點句: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到: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

(8)課堂討論:小男孩為什么跑出去?

討論中盡量發揮學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應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小攝影師出于禮貌,不愿用高爾基的膠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輛電車,想馬上回家去取膠卷;二是小攝影師此時心里十分難過,他本來經過努力終于見到了高爾基,并且還耗費了高爾基許多寶貴時間,本來可以拍照成功,實現自己的愿望,沒想到一時疏忽忘了帶膠卷,功虧一簣,所以他十分懊悔,哭著跑了。

(9)討論:高爾基在后面喊了什么?你從中看出什么?

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到: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

這句話中對高爾基語言與動作的生動描寫突出了中心,表現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慈愛。感情色彩十分濃厚。

(10)教師范讀,讓學生仿讀后指名讀,從中體會情感。

7.再次小結邊讀邊想的閱讀方法,強化記憶。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聯系上下文讀懂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讀懂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讓學生讀課文內容,檢查復習。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

1.指名讀課后第2題:讀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2.出示第一句:

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

3.討論: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明了什么?

在這句話中擺弄是支配、調整的意思。可以從兩方面體會:一是小男孩調整相機,為正式拍照作準備;二是指小男孩為調整坐姿。很久很久說明用了很長時間,聯系下文,門衛不讓小男孩進高爾基的辦公室,因為他的工作很忙。高爾基在工作很忙的情況下破例讓小男孩進來拍照,已是特殊照顧。這時小男孩又擺弄了很久很久,占用了高爾基很多寶貴的時間,但是為了孩子,高爾基舍得花費時間接待他,耐心地擺著姿勢,等著他拍照,足以說名高爾基關心愛護少年兒童。

4.指名讀課后練習2中第二個句子及括號中的問題。

5.出示重點句及問題。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高爾基為什么不見記者,卻希望來的是小男孩?小男孩會再來嗎?為什么?)

6.課堂討論:

句中他指誰?聯系上文我們知道來訪的一家雜志社的記者,高爾基的共有兩句。但對記者和小男孩的態度上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讓學生從我很忙這三個字中體會不見的意思。說明高爾基對宣傳自己一點兒也不感興趣。但對關心下一代的事卻是十分重視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與上句相比,冷淡與熱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聯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進了高爾基的辦公室,高爾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萬事具備,他卻忘了帶膠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責。對這一點,高爾基是完全能體會得到的。因此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小男孩還會再來嗎?討論中應讓學生聯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據,并發揮想象。

如:小男孩會再來,因為________。

用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談看法。理由是:

(1)他給高爾基照相的愿望十分強烈,所以他必然會來。

(2)高爾基那么熱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來,高爾基還會熱情地接待他,所以他會再來。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借助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課文中大量篇幅描寫了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朗讀中應根據人物的身份、讀出相應的速度和語調。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高爾基是個偉大的文學家。說話的語氣應慢些,穩重些。他熱愛孩子,與小男孩的談話要顯得特別親切。例:是你扔的紙團嗎?要讀出非常親切詢問的語氣。怎么了?要讀出非常關切的語氣。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聲音要加大,讀出親切、熱烈的語氣。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如果來的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第一句語調很平靜;第二句則表現出對小男孩的惦念。講課中讓學生先試讀,然后可分角色朗讀。

(四)作業:熟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高爾基蘇聯偉大的文學家,是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他一生寫了很多的書,如《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在世界文壇上也很有名望,深受各國人民的愛戴。高爾基非常熱愛關心孩子。列寧也曾熱情稱贊過他。

列寧格勒原彼得堡,十月革命勝利后改此名。靠近波羅的海的芬蘭灣,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

三年級小攝影師教案篇4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爾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記者的采訪和照相。當得知一名少先隊員要為自己照相時,高爾基欣然答應了孩子的請求。在拍照的準備過程中,高爾基盡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時候,孩子發現忘了帶膠卷,拍照未能完成,盡管高爾基要為孩子提供膠卷,他還是哭著離開了。最后,高爾基交代秘書,他不接待雜志社的記者,但如果是那個少先隊員,就一定讓他進來。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4、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方法:電教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收集了解關于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內容。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初步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學習質疑。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課前同學們自己已經讀過了課文,查閱了有關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高爾基?

2、學生之間交流收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師出示高爾基的畫像,并歸納:高爾基(1886年~1936年),是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世界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書,發表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等多部小說以及的散文詩《海燕》和一系列劇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爾基的筆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愛他。他的作品在我國廣為流傳,得到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來學習高爾基與一位小學生之間的故事:小攝影師。(板書,提示“攝”的讀音。)

高爾基與小攝影師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下面來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

6、畫出不懂的問題,留待下節課交流解決。

三、合作識字

字音方面:“攝”“桌”“志”“社”是翹舌音,“側”“雜”是平舌音,要讀準確。

字形方面:“攝”“鞠”筆畫較多,可引導學生采用部件識字法識記。“躬”可采用形象識字法幫助識記。“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雜”下面是“木”的變形寫成“朩”,應鼓勵學生觀察、比較、分辨。“秘”與“密”,經常混淆,可通過組詞比較,加以區別。

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攝”“按”“側”“社”都是左窄右寬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墻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卷秘書雜志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回憶上節課歸納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盡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則照以下步驟進行)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為什么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小男孩是怎樣吩咐高爾基的?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么?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

四、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