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基礎通關-《鴉片戰爭》_第1頁
2023基礎通關-《鴉片戰爭》_第2頁
2023基礎通關-《鴉片戰爭》_第3頁
2023基礎通關-《鴉片戰爭》_第4頁
2023基礎通關-《鴉片戰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鴉片戰爭一、選擇題1.下圖是虎門的標志性雕塑建筑,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其主題是“怒折煙槍”。整個槍桿兩頭朝下、中間向上,裂開的一側形成犬牙狀的尖銳裂口,憤怒地直刺藍天,領導這場禁煙運動的是A.林則徐 B.鄭成功 C.左宗棠 D.鄧世昌2.1839年6月3日,實行銷毀,先于虎門海灘,掘池引水,撒鹽成鹵,將鴉片剖切拋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歷時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A.沉重地打擊了俄國走私鴉片的奸商 B.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C.使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D.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3.下塊浮雕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上大型浮雕的第一塊,展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這塊浮雕應該是A.金田起義 B.虎門銷煙 C.洋務運動 D.辛亥革命4.第一手史料是指直接真實反應歷史面貌的信息,是事件(或活動)的當時記錄,是事件的實際目擊者或參與者所經歷的。下列可以作為研究鴉片戰爭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史書《天朝的崩潰》 B.小說《清史演義》C.電影《鴉片戰爭》 D.虎門硝煙舊址5.下列關于《南京條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割香港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須經雙方協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6.根據嘉定縣相關記載,鴉片戰爭前五口之家“日織一匹,贏錢百文”;鴉片戰爭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賤,計其所贏,僅得往日之半”。這一變化反映了,當地A.傳統紡織業受到沖擊 B.自強求富初顯成效C.民眾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業初步發展7.下圖是《1866-1893年中國和印度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示意圖》,中國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下降的原因是A.印度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B.英國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C.中國茶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D.中國茶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小8.在電影《鴉片戰爭》中有以下片段:虎門海灘銷煙,民眾拍手稱快;面對戰爭潰敗,割地賠款,廣東民眾仍舊積極支持、配合清軍與英軍作戰,奮勇抗爭、誓死抵抗。這意在強調(

)A.列強對中國的大肆侵略 B.清政府內部的腐敗無能C.近代中國民族意識開始萌發 D.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9.昏聵的清政府卻應它的要求同它進行了談判……此后中國的進出口關稅長期保持不足5%的低稅率,中國被剝奪了保護民族經濟的最有力工具。與雙方談判的內容符合的是(

)A.開放廣州、廈門、神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B.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C.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10.陳旭麓指出: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對于“這場戰爭”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封建自然經濟徹底解體 B.中國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C.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 D.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的工具二、綜合題11.鴉片戰爭。(史料收集與整理)(1)按照史料的表現形式,對表格中四則史料進行歸類。(填寫序號)A.文獻史料:___________; B.實物史料___________;C.口述史料:___________; D.影像史料:___________。(2)按照史料價值可以將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也叫直接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原始資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上面四則史料屬于第一手史料的有___________。(史料分析與運用)(3)據史料②及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據史料③及所學知識,說明為什么鴉片戰爭中清軍英勇作戰,最終仍然失敗?(4)據史料④及所學知識,說明鴉片戰爭后,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性質等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

參考答案1.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成為無愧的民族英雄,A項正確;鄭成功是驅逐了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排除B項;左宗棠收復新疆,排除C項;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壯烈殉國,排除D項。故選A項。2.B解析:根據材料“1839年6月3日,實行銷毀”、“掘池引水,撒鹽成鹵,將鴉片剖切拋人泡浸……然后放入大洋,歷時二十二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虎門銷煙。1839年6月,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B項正確;虎門銷煙沉重地打擊了英國國走私鴉片的奸商,不是俄國,排除A項;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開始遭到破壞是在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排除C項;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是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排除D項。故選B項。3.B解析:根據材料“展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結合所學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B項正確;金田起義是洪秀全領導的武裝起義,與反抗外來侵略無關,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排除C項;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排除D項。故選B項。4.D解析: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者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虎門硝煙舊址是虎門銷煙的當時記錄,屬于第一手史料,D項正確;史書《天朝的崩潰》是根據第一手史料加工創作的,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項;小說《清史演義》是一部小說,帶有夸張和虛構色彩,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B項;電影《鴉片戰爭》帶有一定的歷史信息,但存在大量的藝術創作細節,不屬于第一手史料,排除C項。故選D項。5.D解析: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①③錯誤,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南京條約》規定,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②④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6.A解析:據題干“鴉片戰爭前五口之家‘日織一匹,贏錢百文’;鴉片戰爭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賤,計其所贏,僅得往日之半’。”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傳統紡織業受到西方機器工業的沖擊,發展日趨艱難,A項正確;自強求富開始于1860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鴉片戰爭使民眾的生活更加拮據,排除C項;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7.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866-1893年中國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下降,而印度對英國的出口茶葉量在增加,這說明中國茶葉出口量下降是因為其他國家的茶葉出口影響,該時期世界各國經濟貿易逐漸加強,即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C項正確、排除D項;發達國家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才誕生的,印度當時仍為農業國,排除A項;該時期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逐漸加重,英國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故選C項。8.C解析:根據材料“虎門海灘銷煙,民眾拍手稱快”“廣東民眾仍舊積極支持、配合清軍與英軍作戰”可知,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C項正確;列強對中國的大肆侵略、清政府內部的腐敗無能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B項;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D項。故選C項。9.B解析: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放廣州、廈門、神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據以上所述,結合材料“昏聵的清政府卻應它的要求同它進行了談判……此后中國的進出口關稅長期保持不足5%的低稅率,中國被剝奪了保護民族經濟的最有力工具。”可知,與雙方談判的內容符合的是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B項正確;開放通商口岸與材料“進出口關稅”無關,排除A項;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是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項;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這是《辛丑條約》的內容,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0.C解析:依據題干“這場戰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爭是鴉片戰凈,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C項正確;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但是封建自然經濟并未徹底解體,排除A項;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排除B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從此成為列強統治的工具,排除D項。故選C項。11.(1)ABCD(2)①②③。(3)英國維護罪惡的鴉片戰爭走私貿易;打開中國市場。武器落后;封建專制制度腐敗;統治者昏庸愚昧。(任答一點)(4)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析:(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敏《中國近現代史》”屬于文獻史料,因此A對應④;而虎門炮臺屬于實物,故B對應①;根據所學可得出,“《鴉片戰爭——在華作戰回憶錄》”是口述的,故C對應③;從材料可以看出,“舊照”屬于影像,因此D對應②。(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物屬于一手的。當時的舊照也是一手的,口述的史料也是一手,但口述的史料鑒于口述人個人因素的影響,需要更多的考證,因此①②③符合題意。(3)根據史料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工業革命后,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1840年--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性的鴉片戰爭。因此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英國維護罪惡的鴉片戰爭走私貿易;打開中國市場。鴉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