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滕州市八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語文質量檢測試題(附答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滕州市八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語文質量檢測試題(附答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滕州市八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語文質量檢測試題(附答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滕州市八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語文質量檢測試題(附答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滕州市八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語文質量檢測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滕州市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質量檢測試題積累與運用(18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腦畔(pàn)怠慢(dài)攛掇(cuān)鳧水(fú)眼眶(kuāng)B.震撼(hàn)歸省(xǐng)行輩(háng)糜子(mí)斡旋(wò)C.家眷(juàn)燈盞(zhǎn)糾葛(gé)皎潔(jiǎo)幽悄(qiǎo)D.囑咐(zhǔ)亢奮(kàng)晦暗(huì)羈絆(jī)戛然(gā)2.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偏僻踴躍蘊藻踱來踱去落木瀟瀟B.潺潺屹立思慕張燈接彩垂珠聯瓏C.驀然冗雜磅礴驚心動魄大徹大悟D.恬靜悵惘嚴竣星火燎原宛轉悠揚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欣然規往(規:打算,計劃)B.心樂之(樂:以……為樂)C.神情與蘇、黃不屬(屬:屬于)D.溯洄從之(溯洄:逆流而上)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B.明滅可見/不可久居C.便扶向路/濟困扶危D.乃記之而去/桃花源記5.下列各句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B.其岸/勢犬牙差互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D.蒹葭/蒼蒼,白露/為霜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幅蘇繡作品真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B.行人們三三兩兩地在公園的小石板路上一邊閑聊一邊散步,路燈戛然而止,原來是停電了。C.課間休息,班上的“開心果”小明使盡渾身解數,搞怪逗樂,整個教室充滿了歡快的氣氛。D.他剛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來到這陌生的城市,沒有工作經驗,也不太懂人情世故。7.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社戲是流傳在江浙地區,農民們每年通過演地方戲的形式,來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B.我愛皎潔的月華,如沸的繁星,同一只夜晚來挑著照路的燈籠。C.當年的延安不僅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D.隨著“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不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提高。8.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社戲》的作者是魯迅,原名周樹人,這篇文章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們還學過出自這本散文集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信天游”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C.《燈籠》是吳伯簫在20世紀30年代寫的一篇散文,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意義,表現了作者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精神。D.《安塞腰鼓》是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激情生動形象地贊頌了安塞腰鼓的陽剛之美以及打腰鼓之人昂揚向上的精神。9.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C.“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敘描寫,也可以抒情議論,并通過記事、記物、記人、寫景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D.《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二、現代文閱讀(21分)(一)閱讀《社戲》選段,完成后面題目。(11分)①月還沒有落,仿佛看戲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③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烏油油的便都是結實的羅漢豆。④“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⑤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于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開在阿發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⑥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后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里,什么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然而大家議論之后,歸結是不怕。他如果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柏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⑦“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雙喜在船頭上忽而大聲的說。⑧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是平橋。橋腳上站著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說著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說是過了三更了,怎么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⑨大家都說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10.用一句話概括選段的內容。(2分)11.文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12.按要求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1)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從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的角度)(2)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于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從人物描寫的角度)13.對于選段中孩子們的偷豆行為,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寫這個情節的用意何在?(3分)(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題目。(共10分)養一畦露水①露水是下在鄉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鄉村,才養得活精靈一樣的露水。②童年時,在露水里泡大,以為露水是入不得詩文的,直到讀《詩經》里的《蒹葭》才開了心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風情畫呈現于眼前:霧色迷濛,蘆葦郁郁蔥蔥,美麗的女子在露水的清涼氣息里如遠如近……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葦葉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種風情。生產隊里養著一條褐色水牛,農忙時節,孩子們大清早起來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約著,去村西河邊的蘆葦蕩里割草。卷起褲管下去,腳下的軟泥滑膩清涼,蘆葦一碰,露水珠子簌簌灑一身。從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涼意在皮膚上蔓延,還似乎帶著微甜的味道。葦叢里的青草又長又嫩,幾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時還順便割一把細嫩的水芹,算作中飯菜。出了蘆葦蕩,幾個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著露水。我們的頭發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濕透。仿佛洗了個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④那時候過暑假,晚上不愛在家里睡覺,而是在平房頂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帶涼席,都來我家的平房頂上睡覺。我們簡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為帳,星星為燈,感覺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間,也像草葉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來,裹身的毯子又涼又軟,翻個身,貼著堂姐的后背,聽她說斷斷續續的夢話,竊竊想笑。星星在耳邊,垂垂欲落,蟲聲蛙聲都已歇了,四下闃寂。滿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涼氣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著,露水里醒來。清晨下房頂,常看見鄰家的瓦楞上結著蛛網,蛛網上也懸掛著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風里搖搖欲墜。⑤暑假一過,初秋早晨上學,穿過彎彎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著露水去學校。到學校,一雙小腳泡得好白,又白又涼,嫩藕一般,腳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時候,常提著涼鞋上學,到了學校后,才下到學校前的池塘邊,洗掉腳上的草屑和野花,將一雙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腳插進涼鞋里。有時不舍得插:是露水讓一個鄉下小姑娘擁有了一雙不為外人知曉的好看的腳。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單位之間來回折返,過著千篇一律的兩點一線式生活。有一日,讀《枕草子》里寫露水的幾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沒看見露水了。忙時只顧著抬頭往前趕路,快!快!閑時只想飽飽地睡會兒懶覺,起床時,草木上的露水已經遁形。以至以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⑦當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鄉村,下在有閑情閑趣的人那里。⑧《枕草子》里寫露水的筆墨多而有情趣,最愛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長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議:‘怎么任它長得這么高呀,不會叫人來芟除嗎?’沒想到,卻聽見宰相的聲音答說:‘故意留著,讓它們沾上露,好讓皇后娘娘賞覽的。’真有意思。”讀到這里,我恍然覺得游離多年的一片小魂兒給招回來了。養花種草,不是目的,是為了給一個閑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戲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種草來養露水的風雅。⑨我讀著《枕草子》,不覺癡想起來。癡想有一天……⑩養一畦露水,在露水里養一個清涼的自己。生命短暫渺小,唯求澄澈晶瑩,無塵無染。讓美好持續,一如少年時。14.請簡要概括童年時“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過10個字)(3分)15.賞析文中第③段中畫線的句子。(2分)蘆葦一碰,露水珠子簌簌灑一身。從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涼意在皮膚上蔓延,還似乎帶著微甜的味道。(從景物描寫的角度進行賞析)16.結合文章,說說題目“養一畦露水”的作用。(2分)17.探究下面語句中“露”的內涵或作用。(3分)①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③一畦露水,在露水里養一個清涼的自己。三、古詩文閱讀(共25分)(一)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共12分)【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水益澀①,曳②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③。越信宿④,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遙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⑥,高下聯絡⑦,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⑧,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越二嶺,首有亭當道,髹書⑨“雪竇山”字。(節選自鄧牧《雪竇游志》)【注】①澀:不通暢。②曳:拖,拉。③不類城府:意謂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越:過。信宿:連住兩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⑥畦(qí)、隴:園田間的長條土埂。隴,通“壟”。⑦聯絡:連接。⑧牧豎:牧童。征逐:追逐。⑨髹(xiū)書:用赤黑色的漆寫。18.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異:漁人甚異之奇山異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無所依C.才: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交:阡陌交通與朋友交而不信乎19.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水益澀,曳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20.語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寫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21.根據語段【甲】【乙】的內容,分條概括雪竇山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共5分)22.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后面的問題。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開篇運用了比興的手法,首句借雎鳩鳥一聲聲的相互和鳴起興,引起男子無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麗賢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B.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C.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表達了一種誠摯、熱烈、美好的情感。D.詩歌采用重章疊句的手法,增強詩歌了節奏感和音樂美。(2)《關雎》一詩中,大量使用疊字、疊韻、雙聲的詞語,請從詩中找出一個例子并分析其作用。(3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每空1分,共8分)2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蒹葭蒼蒼,

。(《詩經·蒹葭》)

(2)問今是何世,,。(陶淵明《桃花源記》)

(3)皆若空游無所依,

,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記》)

(4)氣蒸云夢澤,。《望洞庭湖贈張丞相》(5)海內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動有趣的句子是“

,

”。

四、名著閱讀(共6分)2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問題。(1)《經典常談》是

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其中介紹了漢字的由來,讓我們知道

造字的傳說;介紹了古代的字典,即許慎的《

》,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3分)(2)班級開展以介紹”中國古代詩歌“為主題的活動,結合《經典常談》中的相關篇目,說說你對中國古代詩歌的認識和理解。(3分)備選篇目:《詩經》第四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表達與寫作(共50分)25.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臨清風,對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閱讀是一種旅行,旅行也是一種閱讀。閱讀和旅行都是一種修行,可以增加閱歷,拓寬視野,遇見美好,獲得體驗和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路遇見,一路芬芳。……上面文字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以“閱見美好”為題寫一篇文章。答案和解析積累與運用(18分)題號123456789答案CCCBBBBAB1.CA.“眶”應讀“kuàng”;B“糜”應讀“méi”;D.“戛”應讀“jiá”。2.CA.落木蕭蕭;B.張燈結彩;D.嚴峻。3.C屬:類似4.B可以,能夠;A.僅僅,只/才干;C.沿、順著/扶助;D.題,寫/古代一種文體5.B其岸勢/犬牙差互6.B“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中止。用在此處不合語境。7.BA.刪去“是”,或在“江浙地區”后面加“的地方戲”;C.將““延安精神”的發源地”與“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對調;D.把“提高”改成“改善”。8.A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項:《社戲》出自小說集《吶喊》。9.B歐陽修是宋代的。二、現代文閱讀(21分)(一)閱讀《社戲》選段,完成后面題目。(11分)10.用一句話概括選段的內容。(2分)小伙伴們看社戲之后在月夜歸航,途中一起偷羅漢豆吃。11.文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景物描寫表現了農村風光的寧靜美好,令人向往和懷念,寫出了作者對江南農村美景的熱愛。12.按要求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船行之快,突出小伙伴們劃船技藝的高超和心情的愉悅。寫老漁父的喝彩是從側面描寫船速之快,突出孩子們駕船技術之高。(2)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阿發的憨厚無私、熱情淳樸。13.對于選段中孩子們的偷豆行為,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寫這個情節的用意何在?(3分)孩子們偷豆帶有游戲性質,不能視之為不良行為。它重在表現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時展示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閱讀下面選文《養一畦露水》,完成下面題目。(共10分)14.請簡要概括童年時“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3分)答案:示例:①葦蕩割草洗露水浴②夏夜房頂宿露水中③秋晨上學露水美腳(3分;抓住主要信息即可)15.賞析文中第③段中畫線的句子。(2分)答案:從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多角度寫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帶給“我”清涼愉悅的感受,形象生動。(2分;描寫角度1分,表達效果1分;答出兩個描寫角度即可得1分)16.結合文章,說說題目“養一畦露水”的作用。(2分)答案:養一畦露水”為線索,寫出了童年與露水有關的趣事,表達自己要找回生活的閑情閑趣和風雅的愿望;運用擬人手法,既簡潔醒目,又生動形象,給人啟迪。(內容主旨2分,表達效果1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題意即可。)17.探究下面語句中“露”的內涵或作用。(3分)答案:①句中的“露”是景物,寫出秋天的蕭瑟冷落(是起興,引出歌詠對象“所謂伊人”);②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暫;③句中的“露”象征清純美好,有閑情雅致的詩意生活。(3分)三、古詩文閱讀(共25分)(一)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共12分)18.答案:B(2分)好像;A.驚異,詫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奇特的,與眾不同的;C.僅僅、只/才干;D.交錯/交往19.(4分)答案: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外面的人。答案:水更淺,行船不通暢,拉著船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藥師寺住宿。20.語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寫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漁人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