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_第1頁
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_第2頁
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_第3頁
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_第4頁
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carbonemissionduringbuilding2.0.3有組織排放organized2.0.4無組織排放f2.0.5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O2continuous3.0.2建筑碳排放量應以排放的二氧3.0.3建筑碳排放計算應以法人單位或建筑單體及建筑群組為計算對象。4.1.1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應包含固定污染源的有組織排放,供熱、供電等設施4.1.2供熱設施的無組織排放應開展燃料的低位發熱量實測法計算二氧化碳排4.2.1非分散紅外吸收法儀器組成及性能應1非分散紅外吸收法二氧化碳測定儀組成包括:分析儀(含氣體流量計和9)采樣管加熱及保溫溫度:120℃~160℃內可設、可調。3標準氣體鋼瓶配備可調式減壓閥、可調式轉子流量計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有關規定檢查氣密性。2量程校準:將二氧化碳標準氣體通入測定儀進行測定,若示值誤差符合的集氣袋充滿后排空,反復三次,再充滿后備用。按儀器使用說明書中規1采樣位置優先選擇在垂直管段。應避開煙道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部位。采樣位置應設置在距彎頭、變徑管下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徑,和距上述部件上面積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2啟動抽氣泵,以測定儀規定的采樣流量取樣測定,待測3一次測量結束后,依照儀器說明書的規定用零氣1標準狀態下干排氣流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2固定污染源廢氣中二氧化碳的濃?3(4.2.5-2));5.1.1直接監測法是采用本標準4.2的檢測方法對排氣筒排放二氧化碳進行的連5.1.3排氣筒中廢氣的采樣應以連續15min的采樣后獲取的平均值,或工況相ENG=ADNG×EFNG(5.1.4-1));EFNG=×10?3(5.1.4-2)式中:Cd——標準狀態下干排氣中二氧化碳質量濃度(g/m3Qsn——標準狀態下干排氣流量(m3/htc——采樣時間(h);與數據處理單元組成,系統測量二氧化碳濃度、煙氣參數(溫度、壓力、流速或流量、濕度等)同時計算碳排放速率和排放量,支持打印,顯示和記錄各種1)室內環境溫度15℃~35℃;室外環境溫度-20℃~50℃;1)樣品采集裝置應具備加熱、保溫和反吹凈化功能。其加熱溫度應不小于溫的功能,其加熱溫度應不小于120℃,且應高于煙氣露點溫度10℃以上,5)樣品傳輸管線內包覆的氣體傳輸管應至少為兩根,一根用2)除濕設備出口煙氣露點溫度應≤4℃,冷凝除濕設備的設4℃左右,正常波動在±2℃以內,其實際溫度值應能夠在機柜或系統軟件4)除濕設備除濕過程產生的冷凝液應采用自動方式濾器;過濾器濾料應使用不吸附和不與檢測物發生反應的疏水材料,過濾器應至少能過濾2μm粒徑的顆粒物。確保排放尾氣中的水分不冷凝或結冰,造成尾氣4)直接測量方式的監測系統應具有防止外部光學鏡頭和插入煙肉或煙道內6)具備稀釋采樣系統的監測系統,其稀釋零空氣必須配備完備的氣體預處理管路應盡可能集中匯總設置;不同類型的管路或不同作用、方向的管路應采用明確標識加以區分;各種走線應安全合1)應能夠顯示和記錄超出其零點以下和量程以上至2)應具備顯示、設置系統時間和時間標簽功能,數據為設置4)系統應設置通信接口,并具備數字信號輸出324h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不超過±2.4參比方法測量二氧化碳排放體積濃度的平均值在下列范圍時,準確度應3)參比方法測量二氧化碳排放體積濃度的平均值<7%時,監測結果與參比6煙氣參數(速度、溫度、濕度)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固定污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76、《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HJ/T373、《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樣時間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第10.2節的V=F(V1?Vm)(5.2.7-1)F——流速儀測點或測線監測數據計算監測斷面平均流式中:Qsn——標準狀態下干煙氣體積流量(m3/h);Ba——大氣壓(PaPs——煙氣靜壓(表壓Pa)。4)標準狀態下二氧化碳干基質量濃度和濕基質量濃度轉換(5.2.7-4)式中:Cd——標準狀態下二氧化碳干基質量濃度(g/m3);Cw——標準狀態下二氧化碳濕基質量濃度(g/m3Xsw——煙氣含濕量(%)。式中:CS——CO2-CMES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Ed=Σ1EhiEm=ΣEdi式中:Ed——二氧化碳天排放量(kg/d);Ehi——該天中第i小時二氧化碳排放量(kg/hEm——二氧化碳月排放量(kg/月);Edi——該月中第i天二氧化碳排放量(kg/dDy——二氧化碳年排放量(kg/a);Dm——該月天數;Dy——該年天數。ADe——消耗電力電量(MWh);EFe——電網供電碳排放因子(tCO2/MWh)。3消耗電力應以電表記錄的數據為準,不具備條件的也可根據4電網供電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門最新發布Ew=ADw×EFw×10-3(6.2.2)ADw——消耗水量(t);3消耗水量應以水表記錄的數據為準,不具備條件的也可根據Eh=ADh×EFhADh——消耗外購熱量(GJ);EFh——熱力供應碳排放因子(tCO2/GJ)。ADh=Maw×(Tw-20)×4.1868×10-3(6.2.3-2));4熱量以熱量表監測數據記錄為準。不具備條Ef=2化石燃料燃燒的活動數據是各種燃料的消耗量與平均積,按下式計算:ADi=Ncvi×Fci(6.2.4-2)式中:Ncvi——第i種燃料的平均低位發熱量,固體和液體燃料(GJ/t氣體EFi=cci×OFi×(6.2.4-3)式中:cci——第i種化石燃料的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OFi——第i種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二氧化碳與碳的相對分子量之比。7.0.4現場數據可實時傳送,應兼容各種傳輸方7.0.6系統的數據采集控制器必須能保證存儲原耗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綠電,綠電減碳量計算按照本標準第6.2.1條的8.0.2民用建筑運行階段二氧化碳排放總ET=Ef+Ee+Eh+Ew?Ege(8.0.2)式中:ET——民用建筑運行階段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Ef——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表A.0.1化石能源單位熱值含碳量與碳氧化率、單位熱值就含碳量推薦值分類燃料類型單位熱值含碳量(tC/TJ)碳氧化率單位熱值CO排放因子(tCO/TJ)固體燃料無煙煤27.589.590.25煙煤26.183.680.01褐煤28.083.685.83煉焦煤25.491.27型煤33.6110.88焦炭29.593其他焦化產品29.593液體燃料20.l72.23燃料油75.82汽油20.272.59噴氣煤油一般煤油NGL天然氣凝液61.8161.81煉廠干氣65.40石腦油20.071.87瀝青22.09879.05潤滑油20.09871.87石油焦27.598.82石化原料油20.071.87其他油品20.071.87氣體燃料天然氣55.54液化石油氣61.81液化天然氣61.81數據來源:《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中國溫室氣體清單研究》(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2007)。表A.0.2電力、熱力、水和碳排放因子推薦值tCO2/MWhtCO2/GJkgCO2/t注:電網平均碳排放因子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保部查詢如未更新可使用本標準推薦值。1)安裝位置應位于固定污染源治理設備的下游和比對監測應不受環境光線和2)煙道振動幅度應盡可能小,應避開引起信號處理單元、超聲換能器等部件3)安裝位置應盡量避開煙氣水滴和水霧的干擾,如不能避開,因選用能夠適2)煙氣溫度、壓力和濕度測點位置應按《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3)煙氣采樣點位置應避開渦流區。斷面煙氣氣流分布均勻程度采用流速相vi——測點煙氣流速(m/sv——斷面煙氣平均流速(m/s下游的固定污染源總排氣管上和二氧化碳捕集裝置排氣管安裝二氧化碳B.0.2安裝施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B.0.3技術指標調試檢測應符2二氧化碳監測系統在現場安裝運行以后,在接受驗收前對下面技術性能4數據采集和傳輸以及通信協議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212的有關規定,并提供一個月內數據采集和傳和量程讀數,以此作為驗收時計算24h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的初始讀數;標準氣體,待讀數穩定后記錄零點和量程讀數。驗收期間除本標準規定操3)驗收期間,生產設備應正常且穩定運行,測5)對CO2-CEMS進行全系統零點校準和量程校準、示值誤間檢測時,零氣和標準氣體應通過監測站房預設的校準管線輸送至采樣探頭處,經由樣品傳輸管線回到站房,經過全套預處理設施后進入CO2譜法》HJ1240,也可選用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測試的其他GB或HJ3)流量、溫度和濕度技術指標要求、操作步驟和準《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75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75和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本規程引用下列標準。其中,注日期的,僅對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Specificationfortechnologycarbonemimonitoringofbuilding條文說明制定說明本規程制定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建筑碳排放研究,總結了我國建筑領域二氧化碳檢測和監測方法國外先進技術法規、技術標準。通過對運行階段民用《建筑碳排放檢測與監測技術規程》編制組按章、節、條文說明,對條款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注意明。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及附錄同等的法律效 31 32 33 34 35 362.0.1建筑全生命周期可分為,建材生產和運輸,建筑施工階3基本規定3.0.1化石燃料包含汽油、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液化天 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