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Q正傳(節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認識“未莊”中的人群和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2.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勝利法,分析其為何具有超越時代、民族的意義和價值。3.分析《阿Q正傳》的創作意圖,賞析作品的藝術特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分析作品用多種手法塑造的阿Q的人物形象教學難點: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勝利法及其時代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著述最嚴謹,非徒中國小說史;
遺言太沉重,莫作空頭文學家。——這副對聯是寫誰的呢?——這是蔡元培給魯迅先生寫的挽聯。
二、回顧高中階段學過的魯迅作品《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祝福》
三、作家作品回顧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魯迅是舊時代文學的結束者,新時代文學的開創者。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
四、文本閱讀(一)布置閱讀任務1.填寫(編寫)阿Q履歷表
關注阿Q的語言
梳理主要事件
邊讀邊筆記重要信息2.思考阿Q的“精神勝利法”3.分析阿Q這一人物形象(二)泛讀整篇小說帶領學生完整閱讀《阿Q正傳》第一章
序第二章
優勝記略第三章
續優勝記略第四章
戀愛的悲劇第五章
生計問題第六章
從中興到末路第七章
革命第八章
不準革命第九章
大團圓(三)精讀節選部分圈點勾畫批注,完成閱讀任務。
五、合作探究1.阿Q的履歷表2.解讀“精神勝利法”對于事實上的屈辱和失敗,用一種自嘲自解的方法,自欺欺人地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勝利。
3.阿Q形象分析無名無姓,沒有土地——地位低下沒有家人,大齡未婚——無依無靠沒有固定收入、瘦伶仃,穿破夾襖,頭有癩瘡疤——貧困阿Q是一個地位低下、無依無靠、生活貧困的雇農形象。法國作家羅曼·羅蘭:“阿Q的可憐的形象將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六、拓展寫作背景《阿Q正傳》發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載《晨報副刊》,后收入《吶喊》。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廣大農民在革命之后,仍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承受著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奴役。《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魯迅一生中創作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說。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流浪雇農的典型形象。創作意圖:一是“畫出沉默國民的魂靈”,“暴露國民的弱點(長期封建統治所造成的可怕的愚昧)”,意在“引起療救的注意”;二是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它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小說用藝術形象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在客觀上提出了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農民問題。)
七、作業1.觀看電影《阿Q正傳》
2.嘗試用線條為阿Q簡筆畫像
3.思考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
備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