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全冊學案新編精美版_第1頁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全冊學案新編精美版_第2頁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全冊學案新編精美版_第3頁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全冊學案新編精美版_第4頁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全冊學案新編精美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全冊學案

目錄

1.1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1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1.1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1.1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3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1.2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1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第1課時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1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第2課時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2中國的地質災害1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2中國的地質災害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3中國的水文災害1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3中國的水文災害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4中國的氣象災害1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4中國的氣象災害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4中國的氣象災害3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5中國的生物災害1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2.5中國的生物災害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3.1自然災害的監測與防御1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3.1自然災害的監測與防御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3.2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3.3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1.1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1學案

【學習目標】了解各種氣象災害(熱帶氣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時空分布、成因、

危害,并進一步探討預防措施。

知識清單?]

熱帶氣旋、干旱、寒潮等氣象災害

1.熱帶氣旋

(1)概念:發生在①的深厚的②—

.廣闊的暖洋面,海水蒸發。充足的③

(2)形成,④的不穩定大氣層結力空氣上升,水

.汽凝結致雨

(3)分布

主要分布區⑤____________海域

⑥____________北部及沿海地區

集中分布區中國⑦________、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⑧和美國東部海岸

(4)特殊形式——臺風

a.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在⑨的熱帶氣旋。

b.結構及影響

組成天氣影響

無⑩一一、少?.

臺風眼伴隨著.?_____、?______,.來勢

和干?____

兇猛,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

?__________區產生最強烈降水

外圍大風區風速從外向內?—

c.發生時間:?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月最為頻繁。

2.干旱

⑴干旱

a.定義:因長期?或?_________而造成空氣干燥、?的一種

現象。

b.成因:由較長忖間的R或口引起。

c.分布

時間持續數月,甚至若干年

空間地域打______,有時會波及整個切或部分25

(2)旱災

a.概念:在某些地區較長時段內降水圖一―,引起水分幻不

足以切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動植物的⑤,嚴重阻礙經濟發展,

b.性質:一種性的自然災害。

c.分布

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

______________地區,

◎地區旱災最嚴重

3.寒潮

⑴概念:?種大范圍的活動。

第1頁共74頁

(2)成因:高緯度的冷氣團向0方向猛烈沖擊。

[時間:深秋到通_______季節

(3)時空分布(

【空間:北半球55緯度地區

(4)影響:短期內氣溫燈,并伴有?、雨雪、?等現象;有時

還帶來暴風雪、。等惡劣天氣。

對點訓練?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1熱帶氣旋

1.影而我向夏秋季東南沿海災害性天氣成因的是()

A.氣旋B.反氣旋C.鋒面氣旋D.冷鋒

考查點2干旱

2.形成我國長江流域伏旱天氣成因的是()

A.副極地低壓B.反氣旋

C.氣旋D.赤道低壓

考查點3寒潮

右圖是“我國局部地區某種氣象災害平均每年出現的次數等值線圖”讀圖完成3?4

3.這種氣象災害有可能同時具備的“身份”是()

A.臺風、寒潮

B.寒潮、沙塵暴

C.沙塵暴、干旱

D干旱、寒潮

4.甲地受每種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小,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為盆地②受盛行風影響小

③距離海洋較遠④緯度較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方法技巧練

方法一列表法記憶臺風的特征

1.卜圖是“我國某天氣系統在某地過境時的氣壓與風速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示意圖”。

讀圖,完成(D?(2)題。

(D該天氣現象是()

A.冬季大風寒潮天氣B.東南沿海臺風天氣

第2頁共74頁2

C.華北地區沙塵暴天氣D.長江流域伏旱天氣

⑵該天氣系統是()

A.快行冷鋒B.反氣旋

C.熱帶氣旋1).準靜止鋒

方法技巧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稱臺風,在大

概念

西洋和印度洋上稱颶風)

①廣闊的暖洋面,海水溫度在26.6°C以上,提供熱帶氣旋高溫、高濕的空氣

②對流層風速的垂直切變小,有利于熱量聚集

產生條件③地轉參數f大于一定值(緯度大于5°的地區),有利于形成強大的低壓渦旋

④熱帶存在低層擾動(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結),提供持續的質量、動量和

水汽輸入

結構由外圍大風區、旋渦風雨區和臺風眼三部分組成

天氣特征狂風、暴雨,產生風暴潮

時間分布:一年四季都有發生(7?11月最頻繁);空間分布:主要集中在孟加

分布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中國東南沿海(臺風在我國登陸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

臺灣、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和美國東部海岸

主要由狂風、暴雨和風暴潮造成。自然災害災情的大小與受災體有關。經濟發

危害展水平越高,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這些沿海地區人口、財產

密集,工農業生產發達,所以熱帶氣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壞和社會經濟影響

防御措施監測和預報是防災、減災的主要措施

方法二圖示法分析旱災的分布

2.下列關于自然災害區域性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非洲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多的大洲

B.非洲北部的干旱災害比南部地區嚴重

C.巴西雖然面積很大,但發生的自然災害卻比較少

D.日本和澳大利亞因地處板塊邊緣,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都比較高

方法技巧

H降水不穩定—...半干干?常發生.

分-f美

阿U瞿濫洲修內陸地區H頻率較高J一

?教材題解

“思考”教材R

教材只講解了三種主要氣象災害,氣象災害還有:冰雹災害、雪災、霧災、風災、雷電、低

溫冷害、霜凍等。可以選擇一種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氣象災害,從天氣要素的變化以及對人們

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談談當時的感受。

參考答案

知識清單

①熱帶或副熱帶.②低氣壓渦旋③水汽④下熱上冷⑤西北太平洋⑥孟加拉灣

⑦東南沿海⑧加勒比海⑨12級以上⑩風?云?暖?旋渦風雨?增加?狂

風?暴雨?7?11?無降水?降水量少?土壤缺水幻氣候波動口氣候異變

。廣泛行國家/大陸③異常偏少。極度缺乏尊維持人們生產生活幻生存功

漸發口干旱、半干旱◎非洲。強冷空氣?暖氣團◎初春池中高仃驟降/大

風砂霜凍4P沙暴

第3頁共74頁3

基礎達標練

1.A[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災害性天氣是臺風,臺風屬于熱帶氣旋,所

以選A項。]

2.B[梅雨季節過后,我國長江流域出現較長時間的干旱天氣,稱為伏旱,形成原因

是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氣壓從氣流狀況來看屬于反氣旋,所以選B。]

3.B4.A[根據經緯度分析,該氣象災害在我國西北地區出現次數最高,而西北地區

受寒潮、沙塵暴影響較大,該地區降水稀少但季節變化不大,雖干旱但不易形成旱災。甲地

為四川盆地,四周高山阻擋,冷氣團不易進入,受寒潮影響較小,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其他

地區。]

方法技巧練

1.(DB(2)C[從圖中可看出,此天氣系統過境時氣壓很低,而風速很大,在氣壓

最低時,風速陡然降低,說明為臺風天氣,臺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臺風是熱帶氣旋強烈

發展形成的。]

2.C[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多的大洲是亞洲;非洲北部是沙漠,干旱災害不嚴重;

澳大利亞屬于自然災害發生頻率低的地區。]

第4頁共74頁4

重慶市萬州分水中學高中地理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

2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學習目標】1?了.解地質災害的概念。2.掌握各種地質災害的分布規律、成因、危

害及關聯性。

知識清單?]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1.地震■

(1)定義:巖層在地應力的作用下,發生突然①__________或②,能量急劇釋

放,并以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

(2)地震構造

b.D位于⑧線上,是指地面⑨——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

(3)震級和烈度

震級烈度

定義表示地震大小等級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

震級、震源深淺、震中距、地質構造、地面

影響因素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

建筑

一次地震

1個多個

的數量

(4)震級分類標準

(造成破壞:5級以上

按震級《

I造成重大損害:7級以上

(易發區: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

分布〃….[⑩____________地帶

(5)I地震用[?地帶

2.滑坡和泥石流

類型滑坡泥石流

主要物

不穩定的?__________大量的?____________

質組成

發生部位山地斜坡上?—

發生?________________,地勢起伏較?________的地形,豐富的松散物

條件大,?________________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流

誘因?________,工程建設?――、冰雪融水

危害破壞?______、建筑物、2)______,造成人員傷亡等

對點訓練?]

基礎達標練

第5頁共74頁5

考查點地震、滑坡、泥石流

1.下列影響地震對地面破壞程度的選項中,組合正確的是()

①震級越大,破壞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壞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壞越大④斷層越

發育,破壞越大

A.@@B.②③C.①④D.②④

2.地震震級大小取決于()

A.震源深淺B.釋放能量多少

C.破壞程度大小D.震中距遠近

讀“某地地質災害成災頻次示意圖”,回答3?4題。

①地形崎嶇②全年降水豐富,年際變化大③地表基巖廣布④地表巖石破碎,松散

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1).②④

4.該地防御此類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蓋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護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B.②③C.③④D..①③

5.容易發生泥石流的地區是()

A.陡峻的溝谷山坡B.平原地區

C.我國西北干旱地區D.地表植被覆蓋好的地區

6.泥石流和滑坡發生的不同條件是()

A.地勢起伏大B.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

C.植被覆蓋較差D.短時內有大量水流

方法技巧練

方法列表法比較記憶滑坡和泥石流

讀“我國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上給出.的信息及所學相關知識,分析滑坡、泥石流災害形成的原因。

(2)我國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災害遢多的是,給當地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第6頁共74頁6

方法技巧

滑坡泥石流

特點具有廣泛和相對集中的特點

①自然因素:(地質)構造復雜,構造

運動強烈、多地震,易誘發滑坡和泥

?般發生在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

石流;地形陡峻、具有大量松散物質,

發生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山地丘

(氣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區多暴雨、

條件陵區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都是滑

久雨天氣,極易發生泥石流。②人為

坡多發區

因素:如開墾、開礦等,會誘發或加

劇滑坡和泥石流

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

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

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

危害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

物和道路一,造成人員傷亡

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

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①主要發生在山區。②主要由重力作

用形成。③人類活動可誘發。④破壞

相同點

力極強。⑤由外力作用導致。⑥突發

異同

①運動物質的體積大小不同。②

不同點

泥石流形成必須有水的參與

?教材題解

“思考”教材%

1.震級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由于一次地震釋放

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反映了地面實際受到的影響和破

壞程度,它不僅與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震級)有關,也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過

區域的介質條件、地面建筑等多種因素有關,是根據地面振動的各種現象綜合評價的。所以

同一次地震中受到影響的各地區.烈度不盡相同。

2.通過列舉實例,說明人類活動的加劇,日漸成為地質災害的主要誘因。人類活動包

括采礦、工程開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載、亂砍濫伐等,這些活動破壞了斜坡的穩定條件,

或者增加了災害發生的物質條件,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強度。

3.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主要取決于:地質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構造運動的強度和

方式、巖土體的工程地質類型、地質構造的復雜程度等);水文氣象條件(包括降水量、降水

強度和流速);植被發育程度;人類活動強度。因此,斷裂構造發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地

震劇烈、巖層風化破碎、山體失穩、不良地質現象密集、正負地形高差懸殊、山高谷深、坡

陡流急、氣候干濕分明、降雨集中并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現代冰川(尤

其是海洋性冰川)盤踞的高山地區,人類不合理活.動頻繁的山區,都容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

災害。

參考答案

知識清單

①總裂②錯位③地震波④震源⑤震中⑥震源深度⑦震中距⑧等震⑨

破壞程度⑩環太平洋?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巖體與土體?泥沙石塊?山區溝谷

中?巖體比較破碎?植被覆蓋較差?陡峻?重力作用?暴雨?農田0道路

第7頁共74頁7

基礎達標練

I.c[震源越淺,破壞程度應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壞程度越大,所以排除.②、③,

應選擇C選項。]

2.B[地震震級表示一次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

3.C[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6?8月滑坡、泥石流災害非常多,根據所學知識,可判

斷此地地殼活動頻繁,地形崎嶇,巖石破碎。]

4.D[防御措施主要包括護坡和進行山地植被建設。]

5.A[泥石流的形成有三個條件:①陡峻的溝谷;②大量松散物質;③短時間內有大

量水流。]

6.D[泥石流的形成必須有水的參與,而滑坡不需要。]

方法技巧練

(1)滑坡原因:①在山地丘陵地區,巖體比較破碎;②地勢起伏大,坡度陡;③植被破

壞嚴重,覆蓋率低;④工程建設頻繁。泥石流原因:①地形陡峻;②松散物質豐富;③短

時間內有大量水流(暴雨)。

(2)云貴高原沖毀農田、房屋、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活環境造成很大危害。

解析由圖可知,我國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的黃土高原、

秦嶺山地及湖北、湖南西部山區、西南云貴高原、橫斷山區。第(1)題,從地形、地質、氣

候等自然條件分析原因,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導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發生的強度和頻率

加大。第(2)題,云貴高原是個多山的高原,該地地形崎嶇、地質復雜、夏季多暴雨,易發

生滑坡、泥石流災害,給當地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災害。

第8頁共74頁8

重慶市萬州分水中學高中地理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

3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學習目標】L掌握水文災害的形成原因、發生季節和地區、危害及災害鏈。2.了解

生物災害的種類、危害及與自然環境的關系。3.了解世界兩條主要,自然災害帶,分析各大.洲

自然災害的特點。

知識清單?

一、洪澇、風暴潮等水文災害

1.洪澇

類型洪水澇漬

是特大①___________不能被江河、

實質是③_____________不能及時排除

湖庫容納,水位②一

形成以④為主要補給的河流汛⑤弱,⑥不暢,地勢

條件期,流量大,水位高低洼

緯度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

氣候

分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地形

江河兩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區低濕洼地

2.風暴潮

(1)定義:指由于⑦擾動,引起海岸水面異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陸的現象。

(2)主要類型

類型臺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發生季節夏秋⑧.

受⑨______影響的沿岸地區中緯.度沿海地區

多發地區⑩______.氣旋與高緯度地帶冷

熱帶氣旋區

暖空氣交互影響地區

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

特點增水過程相對?—

二、病害、蟲害和鼠害等生物災害

1.病害

(1)分類

類型常見病害

農作物病害稻瘟病、小麥銹病、棉花枯萎病、煙草炭疽病等

森林病害楊樹爛皮病、松皰銹病、溶葉病、泡桐從枝病等

.氣候?______

⑵病因,

,?________________入侵

(3)危害:使農作物、樹木枯萎甚至死株,導致大面積農田、森林被毀壞。

2.蟲害

類型常見蟲害最危險蟲害

農作物蟲害蝗蟲、黏蟲、水稻螟、棉鈴蟲等蝗蟲

森林蟲害松材線蟲、?、楊樹蛀干害蟲、泡桐大袋蛾等松材線蟲

3.鼠害

(1)重災區:?、?及?

第9頁共74頁9

(2)危害

[有害生物具有?_____快、?―能力強等特點

4.蟲鼠害成因(適宜繁殖的氣候條件

〔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減少

三、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

1.概念:全球自然災害在空間上的。現象,稱為自然災害帶。

2.內容

主要?__________之間的環球自然災害

環.0___________自然災害帶

災害帶帶

全球75%的白______、80%以上的25

全球0________、風暴潮災害、踮

主要災害________、2/3的臺風、海嘯、風

_、地質災害最嚴重地區

暴潮等

災害嚴人口/______________、經濟29中緯度地帶人口稠密、.地勢功

重原因________、地形5)_____

對點訓練?1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1洪澇災害

1.下列關于圖中自然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發生在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中下游地區

B.集中在中高緯度地區

C.發生在地形陡峻地區

D.河流兩岸、中下游地區較多

考查點2風暴潮災害

2.形成風暴潮的動力因素是()

A.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

B.月球產生的天體引潮力

C.地震產生的地震波能量

D.大氣運動產生的風能

考杳占3牛物災害

3.看更生物災害的說法,正確的是()

A.病蟲害的發生只與受災區的環境有關

B.危害我國森林的主要害蟲有松毛蟲、松材線蟲等

C.蝗災的發生與洪澇有密切關系

D.鼠災是危害最嚴重的爆發性生物災害

第10頁共74頁10

考查點4主要自然災害帶

4.環太平洋地帶災害集中的原因是()

①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②地勢高差大,地形復雜,多山地地質災害③沿

海地帶多水文災害④暴雨集中,滑坡時有發生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

方法技巧練

方法列表法比較記憶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

閱讀資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11年4?5月份,長江中下游遭遇嚴重旱災牽動人心。一進入6月份,旱災

預警沒來得及解除,南方多省就因驟降兩輪暴雨,一夜間山旱轉澇。據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統

計,截至6月13日20時,兩次災害過程造成105人死亡,失蹤63人。

材料二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

(D雨澇災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我國多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結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國雨澇區的時空分布規律。

(4)簡述雨澇期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

⑸對洪水可以采取和等措施進行防御。

方法技巧

洪水雨澇

概念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濫所造成的災害因漬水淹沒造成的災害

除危害農作物外,還破壞房屋、建筑、水

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減產

危害利工程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造成

或絕收

人員傷亡

第11頁共74頁II

?教材題解

“思考”教材p?

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季風區降水年內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際變化大,容易引

起洪澇災害。河流中下游地區,通常匯集了多條支流,水量較大,而且在地勢低平處流速緩

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思考”.教材P.7

大洲.

自然災害特點

名稱

自然災害類型齊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澇、臺風、熱浪、寒潮、沙漠化、水

亞洲土流失等。災害分布廣泛,災害損失巨大。其中中國、日本、印度、孟加拉國、

印度尼西亞等國災害頻繁

歐洲自然災害類型較少,低溫災害特別是雪災比較嚴重

災害類型較少,以旱災為主,旱災引發蝗蟲災害。由于人u壓力過大,引起嚴重

非洲

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現象。旱災主要分布于熱帶草原地區

自然災害類型齊全,地震、龍卷風、颶風、洪澇災害突出,損失嚴重。西海岸主

北美洲

要為地震、火山災害;東、南部龍卷風、颶風災害突出;中、南部洪澇災害嚴重

自然災害類型較少,以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災害為主,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

南美洲

岸的智利、哥倫比亞、秘魯等國

大洋洲大陸內部氣象災害較多,島嶼多火山、地震災害

“活動”教材八

把活動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搜集資料,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果有上網條件,可以

使用搜索引擎(www.baidu.com或www.google,com等),輸入關鍵詞及其組合,快速、有.效

地收集網絡資料。如果條件有限,也可到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收集報刊、書籍資料。第二步,

收集的案例要有代表性,.與教材內容聯系密切,有利于理解某種自然災害的成因、分布和

危害,多個案例可以顯示出自然災害的鏈發性、群聚性、群發性等特征。第三步,分小組編

寫手抄報,互相閱讀,進行評比,并把優秀的張貼到讀報欄公布。

參考答案

知識清單

①地表徑流②上漲而泛濫③洼地積水④降水⑤蒸發⑥排水⑦強烈大風

⑧春秋⑨臺風⑩溫帶?平緩?變異?外來病原體?松毛蟲?農田?牧場

?森林?繁殖?適應?天敵@帶狀分布口太平洋沿岸⑥北緯20。?50°燈火

山卷地震國水旱災害切臺風災害。集中啰發達。高差大引復雜

基礎達標練

1..D[洪澇集中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從地形因素看,江河的兩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嚴重。]

2.D[風暴潮.是由臺風和溫帶氣旋引起的海岸水面異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陸的現象。]

3.B[病蟲害的發生除了與氣候條件有關外,還與外來病原體入侵有關;蝗災的發生

與旱災關系密切;蝗蟲是危害最嚴重的爆發性生物災害。]

4.D[環太平洋災害帶處于太平洋板塊的邊緣地帶,與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吻合,多

火山、地震災害。環太平洋災害帶又位于海陸交接處,受海洋災害影響大,多風暴潮、海嘯。]

方法技巧練

(1)①氣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續降雨;②地形因素: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2)自然原因: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是造成我國多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風活動異

常,雨帶停留時間偏長,形成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臺風活動產生的暴雨也是東南沿海

形成洪澇災害的原因。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圍湖造田等。

(3)時間分布:我國雨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

第12頁共74頁12

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4)雨澇期光照、熱量少,農作物生長緩慢;土壤過濕或積水澇.漬使旱田作物生長受阻

礙甚至死亡。

(5)工程非工程

解析雨澇災害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等造成低洼地區淹沒、積水現象,其形成既

有氣象因素又有地形因素。

第13頁共74頁13

重慶市萬州分水中學高中地理1.3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理解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2.結合實例理解人

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3.結合地圖分析理解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

小”作用,理解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的災情變化。4.確立人與自然共存、用人類的知識和智慧

降低災情的可持續發展觀。

知識清單?

一、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

1.人類進行生態環境建設,使生態系統①,可以增加環境的②。

2.人類③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④,致使

環境更⑤,導致多種自然災害⑥_____。

二、人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

1.人類自身的易損程度:人口是⑦的受災體,也是⑧的受災體。

2.影響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易損性:在相同強度的自然災害下,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

易損性不同。

3.工程措施可以⑨受災體的易損程度。

三、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小”

1.社會經濟基礎雄厚、政治穩定的地區,人類可以“⑩—災情;反之,會“?

________“災情。

2.自然災害的?________是人類活動對災情產生“放大”或“縮小”的最敏感區域。

四、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災情變化

不同時期?和?不同,自然災害的成災特點.和損失情

況也不盡相同。

對點訓練?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下圖中甲、乙分別示意廣東省社會經濟易損性和防洪標準。讀圖,結合有關知識,完成

F列各題。

\防洪林4

Auno年?遇

Q10-20年一遇

D2O-6O年一遇

甲乙

(1)指出圖中A地區防洪標準與社會經濟易損性的關系,并分析原因。

第14頁共74頁14

(2)簡述B地區為減少洪水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的危害應采取的措施。

方法技巧練

方法圖示法理解不同人類活動對災情的影響

讀“某地區不同年份地理環境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

出峻洪水位—

西一V------親j

甲(1965年)

乙(2011年)

⑴從1965年到2011年土地利用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

(2)兩圖中地表環境穩定程度較高的是,易發生自然災害的是,原因

是什么?

(3)若乙圖中發生7.0級地震,東西兩岸易損程度高的是哪岸?闡述判斷依據。

⑷乙圖中要減輕自然災害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方法技巧

社會經濟基礎雄

耳,政治穩定的

地區,一般布足

夠的財力建設防

災系統,災害發

生時,能夠迅速

救援,恢復災區

縮小的生產生活

災情

人類活動遷出

災害高風險區

(人類活動包括

建房、耕作等)

第15頁共74頁15

?教材題解

“思考”教材p2.

人類合理利用土地,能夠改善孕災環境和.受災體條件.,從而減少災情損失。例如,我

國的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條件,直接或間接減少

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強度,減少災情損失;退耕還湖、平垸行洪,

不侵占行洪區(高風險區),避免了受災的可能;改善作物種植結構,發展適宜區域農作物資

源條件的作物,可以減少遭受旱澇災害、病蟲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場,可以減少草場退化、

鼠害。

”思考“教材Pr

人黃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由低向高發展,從以畜牧業、農業經濟為主向以工業、服務業經

濟為主發展;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環境的利用程度逐漸加深、范圍增大,活動范圍從地表向

地下和空中,從陸地向海洋發展,.資源利用從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向礦產資源、能源資源

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自然異變影響到人類生產生活,即有更多的自然災害影響到人類

在原始社會,影響人類的災種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到農業社會,除了上述災種外,

還有洪澇、旱災、病蟲害、寒潮、臺風、風暴潮等。到工業社.會,除了上述災種外,還有

赤潮、海水入侵等。

“活動”教材P22

配合“世界防災II”,出一期板報,首先要了解“世界防災II"。“世界防災日”即“國

際減災日”。1989年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

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991年到2010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依次是:

1991年:減災、發展、環境

1992年:減輕自然災害與可持續發展

1993年: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要特別注意學校和醫院

1994年:確定受災害威脅的地區和易受災害損害的地區——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紀

1995年:婦女和兒童——預防的關鍵

1996年:城市化與災害

1997年:水:太多、太少——都會造成自然災害

1998年:防災與媒體——預防從信息開始

1999年:防災的效益——科學技術在災害防御中保護了生命和財產安全

2000年:防災、教育和青年一特別關注森林火災

2001年:抵御災害,減輕易損性

2002年:山區減災與可持續發展

2003年:面對災害,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

2004年:總結今日經驗,減輕未來災害

2005年:利用小額貸款和保險手段,增強抗災能力

2006年:減災始于學校

2007年:減災始于學校

2008年:減少災害風險,確保醫院安全

2009年:讓災害遠離醫院

2010年:建設具有抗災能力的城市,讓我們做好準備

在明確了“國際減災日”的來龍去脈后,充分理解每個主題的內涵,并圍繞著主題寫出

個人對于自然災害及減災主題的認識,擇優登在板報上。

參考答案

知識清單

①良性循環②穩定性③超強度④惡化⑤不穩定

⑥頻發⑦最脆弱⑧最活躍⑨改變⑩縮小?放大?高風險區?社會經濟

活動?發展水平

基礎達標練

第16頁共74頁16

(1)關系:正相關(A地區社會經濟易損性高,防洪標準也高).

原因:A地地處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發生洪澇災害的危險度高;人口密

集,經濟發達,洪災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大,所以應提高防洪標準。

(2)植樹造林,生態退耕;修建護坡工程:修建水庫;遷出高風險區。

解析.第(1)題,考查讀圖能力,從圖中不難看出A地區防洪標準與社會經濟易損性的

關系。從地形和社會經濟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題,考查國土整治的措施,B地區處

于丘陵地區,洪水可能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所以需要采取植樹造林、生態退耕

等生物措施,修建護坡工程、修建水庫等工程措施,并且要相互結合。

方法技巧練

(1)林地變成城市用地(■建筑用地)和耕地。

(2)甲乙林地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洪水加劇。

(3)西岸。建筑用地易損性遠遠大于耕地。

(4.)植樹造林;完善排水系統,增加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提高城市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降低易損性;遷出洪水高風險區的居民,加強抗災減災教育,加強救援立法.,“縮小”災

害效應。

解析本題考查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性、受災體的易損程度及對災.情的“放

大”和“縮小”。解答本題關鍵是全面提取圖中信息:(1)森林破壞,地理環境穩定性下降,

水土流失,洪澇災害。(2)城市建筑規模擴大,地震易損程度高。(3)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當

改變及進入高風險區,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及危害程度增大。(4)針對人類的不合理活動采取

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

第17頁共74頁17

重慶市萬州分水中學高中地理2.1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第1課

時學案新人教版選修5

【學習目標】1.理解自然災害的特點,分析我國在世界自然災害-帶中的位置。2.理

解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樣的原因,掌握我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的表現和特征。3.理解我國成

災人口與農業災情嚴重的原因,掌握我國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區和農業災情的地域分布。

知識清單?]

一、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1.災害種類多樣

「特殊的①____________

多山的地貌

(1)原因《

強烈的②____________

〔不穩定的③____________

(2)表現:全球多種自然災害(除現代④災害以外)在中國都有發生。

2.災害頻率高,強度大: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