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片區2024屆中考押題歷史預測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片區2024屆中考押題歷史預測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片區2024屆中考押題歷史預測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片區2024屆中考押題歷史預測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片區2024屆中考押題歷史預測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片區2024屆中考押題歷史預測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近代列強先后對中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清王朝被迫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下列關于戰爭與條約對應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伊犁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C.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條約》2.如果給如圖的卡片加上一個標題,最合適的標題應該是A.歐洲走向一體化的背景B.歐洲走向一體化的過程C.歐洲走向一體化的影響D.歐洲走向一體化的困難3.下列屬于“明朝的科技名著”的有①《傷寒雜病論》②《本草綱目》③《天工開物》④《農政全書》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丘吉爾在談及自己參加某次會議的感受時說:“我的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下列各項與他所述會議內容有關的是A.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B.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D.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二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作戰5.“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最早確定這一制度的是A.周武王 B.秦始皇 C.漢武帝 D.隋煬帝6.“古代監察制以專制王權為中樞”“監察官為維護皇權而監察百官”。秦朝在中央設置負責“監察百官”的官職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7.這些信息反應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A.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8.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國日本其他國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對表中數據解讀正確的是A.《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示英國的國際地位明顯下降C.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以商品傾銷為主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9.2019年5月1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題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生動再現了亞洲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悠久燦爛、多元共生、交流互鑒的文明圖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現的是()①金字塔②《漢謨拉比法典》③佛教④基督教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10.義和團運動發生時,時人的記載大不相同。信奉義和團的劉以桐寫道:(團民)“均自備口糧,毫無滋擾。”晚清大臣剛毅記載:“拳民出死力為國宣難,入京以來,秋毫無犯。”主剿義和團的勞乃宣寫道:“其黨焚殺劫掠,無所不至。”教民樊國果記載:“(義和團)劫掠焚殺,逾土匪。”據此可知A.歷史敘述隨時代變化而不同B.歷史解釋與歷史事實難以統一C.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D.歷史事實因史料沖突無從確證11.有學者認為“在20世紀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務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一個非亞歐大陸國家破天荒第一次不僅是作為歐洲大陸大國關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出現了”。這種看法產生的直接原因是()A.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B.歐盟成立C.科索沃戰爭爆發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12.某學者認為,近代西歐如果沒有橫跨大陸的鐵路和電報,沒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沒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農業機械,沒有征服諸土著民族的連發槍,殖民地的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近代西歐擴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工業革命的推動B.資產階級革命的擴展C.新航路的開辟D.殖民軍事力量的落后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根據提示寫出相關的歷史事件。近代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歷史上已知最早的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14.請根據提示信息寫出相應的內容。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的戰役一一東漢時改進了造紙工藝的人物一一科舉制正式確立的標志一一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事件一一15.所謂近代化,概括地說,就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上的工業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十九世紀中期始,中國也開始了近代化。中國近代化先后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始階段。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先后提出過什么口號?創辦了哪些主要的軍事和民用工業?我們應當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ABD對應錯誤,故選C。2、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國家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避免成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盟,這充分體現了歐洲的政治經濟一體化,故B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歐洲走向一體化的背景、影響及歐洲走向一體化的困難,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3、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明朝的科技名著有《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它是我國16世紀以前醫藥學的豐富總結,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書中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所以屬于“明朝的科技名著”的有②③④,C項符合題意。而①《傷寒雜病論》是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不屬于明代科技著作,排除。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明朝的科技名著”是解題的關鍵,《傷寒雜病論》是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所著。這部著作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后世尊稱他為“醫圣”,以此確定答案。4、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時美國和蘇聯的實力都遠遠強于英國,雅爾塔會議實際上是美國和蘇聯關于戰后劃分世界勢力范圍進行分贓的會議,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作戰。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5、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皇帝制的特征,是秦始皇首創,B正確;AC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B。6、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贏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因此“監察百官”的官職是御史大夫。選項C符合題意;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軍事;刺史是漢武帝時期監視地方官吏、豪強。所以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7、A【解析】

依據題干的“商鞅變法”“鐵器、農耕的使用和推廣”“百家爭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政治制度的變革,“鐵器、農耕的使用和推廣”是春秋戰國時期經濟方面的變革,“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方面的變革,故題干這些信息反應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故A符合題意。統一國家的建立是秦漢時期的階段特征,故B不符合題意。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征,故C不符合題意。民族關系的發展是宋元時期的階段特征,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8、A【解析】

A.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從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A項正確;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與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有關,并不能說明英國國際地位的明顯下降,B項錯誤;C.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C項錯誤;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的變化說明列強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斷加深,D項錯誤。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9、A【解析】

依據題干“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結合課本所學可知,古巴比倫王國是西亞兩河流域的一個國家,《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制定的法典,是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成為法典;公元前6世紀,佛教創立與南亞的印度。佛教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在這種情況基督產生了。巴勒斯坦地區屬于亞洲,地中海東岸,②③④正確,A項符合題意;排除CD兩項;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是北非的國家。①錯誤,排除B項;故選擇A。【點睛】“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現”是解題的關鍵,即選擇屬于亞洲的文明成果。據所學,《漢謨拉比法典》是西亞巴比倫王國的成就;佛教發源于南亞的印度半島;基督教誕生于巴勒斯坦地區;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就,埃及是北非的國家,排除①,可知確定答案。10、C【解析】

依據題干“義和團運動發生時,時人的記載大不相同”,可見題干中劉以桐等人都屬于同時代的歷史人物,故A不符合題意。歷史解釋與歷史事實并非難以統一,歷史解釋經過考證后可以與歷史事實統一,故B不符合題意。劉以桐等人的記載大不相同,可見立場不同影響他們各自的說法,說明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故C符合題意。歷史事實需要多方面的史料驗證得出準確結論,并不是因史料沖突無從確證,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A【解析】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一個非亞歐大陸國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指的就是美國,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推行霸權主義,企圖稱霸世界。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12、A【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鐵路和電報”“汽船”“農業機械”,由此判斷與工業革命發明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完成后,西歐國家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擴張,奪取了大片殖民地,使世界形成東方落后、西方先進的局面。因此近代西歐擴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的推動。選項A符合題意;資產階級革命的擴展、新航路的開辟與題干內容不符;殖民軍事力量的落后不符合史實;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俄國南昌起義《漢謨拉比法典》【解析】

(1)19世紀中后期,俄國共割占中國領土1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2)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誕生的紀念日――建軍節。(3)《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14、(1)巨鹿之戰(2)蔡倫(3)進土科的創立(4)安史之亂【解析】

(1)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數萬與秦軍30萬在巨鹿展開決戰,項羽率軍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殲滅了秦軍主力。(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造成便于書寫的紙,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變革。(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誕生。(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使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15、口號:“自強”、“求富”軍事工業:1865年李鴻章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1866年左宗棠創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業:李鴻章先后創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張之洞創辦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評價: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