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下列最能體現毛澤東“靈活性”的是()A.發動武昌起義B.領導南昌起義C.發動秋收起義D.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2.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226名代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的,故此次大會又被稱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這次“真正的人民大會”的主要功績是A.初步建立了政治協商會議制度B.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D.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3.下列哪個大帝國與中國的唐朝大致在同一時期()A.亞歷山大帝國 B.阿拉伯帝國C.羅馬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4.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A.科學和技術的密切結合 B.生產和資本的日益集中C.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D.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加強5.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我國航天員翟志剛乘坐載人飛船實現太空行走的是A.神舟一號 B.神舟五號 C.神舟七號 D.神舟十號6.德國財經網稱“雄安新區”是“中國新區3.0”,同時,深圳與浦東的崛起之路反復被說起。據此推斷合理的是A.浦東新區邁出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B.深圳特區是我國90年代對外開放的重點C.深圳和浦東的崛起,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成果的體現D.深圳和浦東的崛起,標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7.下列圖片共同反映了()A.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 B.古代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文化交流C.羅馬對外擴張的影響 D.希臘羅馬文化對西方文明的影響8.“兩只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這是胡適寫的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兩只蝴蝶》。這首詩的創作時期是A.維新變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新文化運動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9.下圖(清府城南門的月城)機構位于東南沿海的寶島,最早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設置。下列關于該機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機構是鄭成功當政時設置B.該機構當時隸屬浙江省管轄C.加強了與祖國內地聯系D.鞏固了祖國的西南邊疆防守10.《蔣總統集》記載“國民黨黨員成分中,70%以上是工農,20%以上是小資產階級。”導致這一狀況出現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辛亥革命的推動B.五四愛國運動C.國共合作的實現D.國共兩黨對峙11.1921年俄國糧食產量是22.13億普特,1923年達到34.55億普特。這得益于實行了A.工業化政策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D.“五年計劃”12.在英國、美國、法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出現過一些法律性質的文獻,其中標志著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在本國正式確立的是()①英國《權利法案》②美國《獨立宣言》③美國1787年憲法④法國《人權宣言》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請舉出表明世界“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的重大歷史事件。14.請舉出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標志世界近代社會逐步發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主要歷史事件。15.國家的穩定促進經濟的增長,經濟的繁榮又帶動了國家的發展。今天,世界各國都把發展經濟、創新科技放在優先位置。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哪一歷史性決策?其后,我國建立了什么經濟體制?2001年,我國不畏挑戰、抓住機遇,加入了哪一世界經濟組織?18、19世紀,世界范圍內先后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它們的特征分別是什么?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首先沖擊美國,羅斯福毅然實行新政。新政“新”在哪里?為什么羅斯福新政不能消除經濟危機?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了新經濟。新經濟有哪兩大特征?結合上述史實,談談你的感悟。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中共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和中共創建人民軍隊,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共發動武裝起義的結果是創建人民軍隊,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所以此題選D。2、B【解析】

根據“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3、B【解析】

依據題干“下列哪個大帝國與中國的唐朝大致在同一時期”,唐朝起止時間是618年—907年,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故A不符合題意。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與中國的唐朝大致在同一時期,故B符合題意。羅馬帝國是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故C不符合題意。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為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A【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最突出的特點”,AC兩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但是符合“最突出的特點”是A項,故A項正確,C項排除。BD兩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后果和影響,不是特點,應排除。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注意限定信息“最突出的特點”和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的識記。5、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翟志剛實現了太空行走。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6、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深圳與浦東的崛起之路反復被說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中央決定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深圳是對外開放的“窗口”。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因此深圳和浦東的崛起,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成果的體現。選項C符合題意;邁出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的是深圳;我國90年代對外開放的重點是上海浦東;標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是“包產到戶”、實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7、B【解析】

根據“兼具印度河希臘風格的印度佛像”“土耳其西岸以弗所古羅馬圖書館遺址”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古代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文化交流。古代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帝國的擴張都在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的交流,B符合題意;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與圖二無關,A排除;羅馬對外擴張的影響與圖一無關,C排除;圖片一反映的是希臘文化對東方文明的影響,D排除。故選擇B。8、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之一是文學革命,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9、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662年鄭成功收復,1683年,清軍進入,鄭成功的后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政府設立府,隸屬福建省,府的設立,加強了與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0、C【解析】

依據材料中“國民黨黨員成分中,70%以上是工農”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是由于1924-1927年間第一次國共合作,代表工農的共產黨員一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所致。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21年,蘇俄政府實行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有利于農業的發展,B符合題意;工業化政策與糧食產量無直接關系,排除A;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時期的措施,時間不符,排除C;“五年計劃”是斯大林時期的措施,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與農業無直接的關系,排除D。故選B。【點睛】題干中“1921年俄國糧食產量是22.13億普特,1923年達到34.55億普特”是解題的關鍵,1921年,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蘇俄政府放棄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取代余量征集制,受到了廣大農民歡迎,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農業發展。12、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英國《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制度,③美國《1787年憲法》得半步標志著美國建立了聯邦共和制的政治制度,排除②④。所以答案選A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步入近代?美國的誕生。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俄國1861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

通過題中“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角度的要求,可以得知,本題需要我們列舉世界近代史中能夠表現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促使近代史結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俄國1861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點睛】注意世界近代史與現代史普遍認為是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為界,之前為近代史,之后為現代史。14、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工業革命,美國內戰,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世界資本主義逐步發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時期,近代社會開始逐步確立。在這個時期,主要歷史事件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都屬于資產階級統治確立的早期階段,經歷了從封建專制統治或殖民統治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過渡,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工業革命的爆發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它的推動下,美國南北戰爭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統治,而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則是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15、(1)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世界貿易組織(2)大機器生產(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3)國家干預經濟(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指導);因為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4)全球化、信息化(5)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要敢于突破、勇于創新;要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優秀的決策者能扭轉頹勢、改變歷史【解析】

(1)第一小問,中共十一屆三中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第二小問,根據所學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三小問,根據所學可知,2001年,我國不畏挑戰、抓住機遇,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2)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標志,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3)根據所學可知,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模式(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和指導);第二小問,導致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羅斯福新政沒有改變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