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2024屆中考二模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66年6月,毛澤東在《有所思》中寫道:“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詩中“一陣風雷”喻指()A.“文化大革命”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抗美援朝戰爭2.我黨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的一項創舉是A.組織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B.組織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贖買的政策3.1914年秋,正當歐洲國家紛紛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屠殺之際,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評論道:“整個歐洲的燈光正在熄滅。下列歷史現象中能印證這一說法的有()①歐洲的國際地位開始下降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③歐洲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④戰爭推動了國際聯盟的成立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4.如下圖為我國某一原始居民遺址中發現的考古遺存。結合這些考古發現所作出的推斷正確的是A.該原始居民已經過著定居生活B.該原始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C.該原始居民生活中舊石器時代D.該原始居民以粟為主要糧食5.某時期的報紙上出現了一首題為《相隔一層紙》的詩:“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說‘天氣不冷火太熱,別任它烤壞了我’.屋子外躺著一個叫花子,咬緊了牙齒對北風喊‘要死’!可憐屋外與屋里,相隔只有一層薄紙!”這首詩最早可能創作的時期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D.抗日戰爭6.張華同學在整理《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一單元的學習內容之后,得出的結論其中有錯誤的是A.列強的侵略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原因B.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唯一方式是發動侵略戰爭C.清政府一步步變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從未停止7.揚州是我們美好生活的家園。揚州這個地名最早出自于A.《揚州畫舫錄》 B.《史記》 C.《資治通鑒》 D.《禹貢·尚書》8.2015年10月,因發現了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是()A.鄧稼先 B.袁隆平 C.楊利偉 D.屠呦呦9.回顧建國以來的外交,有人說:“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了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20世紀70年代為國家發展最早“開拓新的空間”的事件是A.加人上海合作組織B.中美建交C.重返聯合國D.設置深圳等經濟特區10.印刷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A.蔡倫 B.畢昇 C.沈括 D.郭守敬11.《馬關條約)中反映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豐的內容是A.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B.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割讓遼東半島、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12.“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說井岡山“歷史紅”的主要依據是A.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B.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C.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D.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列舉二戰后使美國在拉丁美洲為所欲為、頤指氣使的時代結束的標志性事件的名稱。14.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格局。“一超”是指美國。冷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戰略。發生在1999年的什么事件是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多強”中的有一個是國家聯盟。它的名稱是什么?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頭脫離該聯盟,該聯盟成立是時間是多少?“多強”中還有中國和日本。日本在近代史上曾兩次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這兩次戰爭分別是什么戰爭?“多強”中另一個國家曾最早加入蘇聯的聯邦。它是哪個國家?在列寧領導下,為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蘇俄實行什么樣的經濟政策?蘇聯后期,哪兩位領導人針對斯大林模式進行了改革?15.儒家思想學派是由誰在什么時候創立的?它在其發展過程中遭到的第一個沉重打擊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的?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時間“1966年6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6年,由于左傾錯誤的嚴重發展,加上毛澤東對于國際國內形勢的錯誤估計,發動“文化大革命”,選項A符合題意;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時間是1958年,排除B;“大躍進”運動的時間是1958年,排除C;抗美援朝戰爭的時間是1950年到1953年,排除D。故選A。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創舉。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故選D。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3、D【解析】

依據材料二“整個歐洲的燈光正在熄滅”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將導致歐洲在世界的主導權將開始逐漸喪失。一方面歐洲的戰亂使得英法德俄等老牌歐洲列強收到極大的損失,而美、日等列強則通過這場戰爭進一步崛起,挑戰歐洲的世界霸權。另一方面戰爭會使英法等國賴以生存的殖民地體系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德國、美國、日本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超越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所以歷史現象中能印證這一說法的有①③,D項符合題意。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是在二戰后,④推動國際聯盟的成立是在一戰之后。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4、A【解析】

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考古遺存是河姆渡居民種植的水稻和使用的陶器。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生活在新石器時代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5、B【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詩《相隔一層紙》,可見語言通俗易懂,語言流暢,言之有物,這是典型的白話文新體詩。結合課本所學,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提倡,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B項符合題意;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文章使用的艱澀難懂的文言文。A項不合題意;1919年五四運動;1937——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已經廣泛使用白話文。CD兩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6、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對中國侵略的方式除了發動侵略戰爭外,19世紀末以前還通過商品輸出侵略中國,19世紀末以后主要侵略方式由商品輸出變成了資本輸出,因此B項結合錯誤;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列強侵華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自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抗爭從未停止過,同時也是腐朽的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相勾結,把中國一步一步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7、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揚州歷史的準確識記。“揚州”作為地名已很古老,最早出現在大禹時代。大禹將當時的中國劃為九州,其中一個州就是揚州。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文獻《禹貢·尚書》中就有記載:“淮海惟揚州”。故選D。考點: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禹貢·尚書》·《尚書·禹貢篇第一》(課標外)8、D【解析】

依據題干“2015年10月,因發現了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鄧稼先是兩彈一星的元勛,故A不符合題意。袁隆平因培育雜交水稻而聞名,故B不符合題意。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故C不符合題意。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故D符合題意。故選D。9、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1年中國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政治孤立和封鎖。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外交事業和經濟建設的發展贏得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C項符合題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是在2001年;中美建交時間是1979年;1980年我國對外開放起步,設置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ABD三項項都晚于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時間,不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20世紀70年代為國家發展最早‘開拓新的空間’的事件。”是解題的關鍵。據所學,1971年第26屆聯合大會,中國恢復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0年我國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由此可確定答案。10、B【解析】

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畢昇將黏土做成陶活字,用來排版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促進了文化傳播。B選項符合題意;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A選項不符合題意;北宋科學家沈括寫出《夢溪筆談》一書。C選項不符合題意;元朝的郭守敬編成《授時歷》,主持開鑿了通惠河。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11、C【解析】

《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華開設通商口岸的條款中,體現的是列強侵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資本輸出為主,商品輸出為輔的階段,C正確;A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內地,排除;B加重了中國百姓的負擔,排除;D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排除。故選C。12、A【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井岡山、歷史紅”,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帶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故A符合題意;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故B不合題意;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C不合題意;紅軍長征是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古巴革命;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建立了革命政府,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999年,巴拿馬人民推翻了美國的殖民統治,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14、(1)科索沃戰爭。(2)歐洲聯盟或歐盟;1993年。(3)甲午中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4)俄羅斯聯邦;新經濟政策;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超”是指美國。冷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戰略。發生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境內進行狂轟濫炸,造成南聯盟的重大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5月8日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到北約導彈襲擊,造成三名中國記者不幸犧牲,科索沃戰爭表明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美國不甘心失去超級大國的地位,力圖阻止其他國家的迅速發展,霸權主義利用并介入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使其轉換為國際沖突,直接威脅世界和平。(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多強”中的有一個是國家聯盟。它的名稱是歐洲聯盟或歐盟;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多強”中還有中國和日本。日本在近代史上曾兩次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這兩次戰爭分別是甲午中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中國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遭到慘敗。(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多強”中另一個國家曾最早加入蘇聯的聯邦。它是俄羅斯聯邦;1922年12月,蘇維埃俄國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礎上,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最初加入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后來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在列寧領導下,為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蘇聯后期,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針對斯大林模式進行了改革。15、①儒家學派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