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株洲市名校2024屆中考三模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從1984年到2013年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8倍,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數民族地區()A.實行了徹底的民主改革 B.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進行了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2.“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方,可推遲到七周歲入學。”這一規定出自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3.秦朝一位鹽商,要到外地去購進一批食鹽。這位商人攜帶的貨幣應該是A. B. C. D.4.有學者認為,甲午戰爭后,中國開始由“政策創新”轉向于“制度創新”。這里的“制度創新”開始于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5.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這一生可能經歷哪些事情?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⑤戊戌變法⑥義和團運動⑦辛亥革命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6.如下圖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后,安徽省農民對農村土地承包制的評價。得出這種評價的理由是()A.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提高了生活水平B.土地承包制讓農民擁有土地的所有權C.分配中的平均主義適合農村D.農村已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7.史載,鄭和船隊在占城時,“其買賣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銀。中國青瓷盤碗等品……甚愛之,則將淡金換易。”這反映了鄭和下西洋A.加強了經濟交流B.發展了航海技術C.樹立了明朝國威D.促進了政治交往8.在學習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一課之后,同學們制作了幾張卡片整理《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約》的主要內容,其中正確的是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9.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開放的理論。下列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意義,表達正確的一項是①指導了無產階級的斗爭②指導了資產階級的斗爭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下圖分別為人民藝術家古元創作于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這兩幅作品反映了()A.抗日根據地土改的蓬勃開展B.邊區農村社會矛盾得到緩和C.三大改造服務于工業化建設D.解放區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11.《天工開物》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下列圖片與本著作有關的是A. B.C. D.12.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隋唐宋組成的第二帝國帶開放性,相對之下,明清組成的第三帝國則帶收斂性。”這里的“收斂性”具體表現在①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刺史負責監督②廢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③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下面對西周分封制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目的是鞏固政權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③諸侯國接受分封的同時,必須向周天子盡義務④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14.赫魯曉夫改革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的先河。赫魯曉夫改革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共同之處是A.把農業作為改革的突破口B.實施社會經濟“加速發展戰略”C.對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補D.主張“多黨政治”15.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用品的規定嚴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B.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西周手工業中冶銅業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16.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關這段歷史的整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19世紀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為戰爭的失敗,清政府開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領土要求B.19世紀中后期,由于八國聯軍侵華,北京圓明園開始成為一處遺址C.19世紀末,日本人在中國建廠,加大對中國經濟掠奪D.20世紀初,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17.二戰勝利以后,美蘇戰時結盟的基礎不復存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上的矛盾和對抗開始重新浮現。美蘇兩國為了各自的戰略目標,開始實行“冷戰”。美蘇實施“冷戰”政策的直接后果是()A.“杜魯門主義”出臺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C.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 D.北約和華約的對峙18.歸納和概括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國通過獨立戰爭,羸得了國家的獨立;通過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這兩次戰爭的相同作用是A.都是資產階級革命B.都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C.都廢除了黑人奴隸制D.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19.下圖是某一條約簽訂的情景,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20.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下列事件發生在這一時期并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的是()①戚繼光抗倭②鄭成功收復③雅克薩之戰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顧維鈞回憶錄》里寫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況發生在A.《馬關條約》的簽訂B.《九國公約》的簽訂C.《凡爾賽和約》的簽訂D.《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22.古史傳說中炎帝黃帝等首領的豐功偉業,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下列最能為這些傳說的真實性提供間接證據的是A.北京人牙齒化石B.半坡聚落的遺址C.老子的《道德經》D.司馬遷的《史記》23.某校七年級歷史活動課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搜集了明太祖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東廠,雍正設立軍機處等方面的資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可能是A.明朝的經濟的發展B.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C.君主專制的強化D.統一多民族的鞏固24.19世紀上半期,能夠出現在英國的現象是A.開小汽車上班 B.乘飛機旅游 C.進入鐵路時代 D.打電話聯絡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英國議會通過了《__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制約王權;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總統享有行政權,國會則掌握_______________權。26.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________”方針;依據“一國兩制”的構想,________年,香港回到祖國懷抱27.中國歷史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________》;1848年2月馬克思發表《________》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全球化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屬。材料一: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非洲到處都是流血……過去住著人的村莊現在變成了廢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種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艾周昌《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材料三:19世紀中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了,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渡過大海,越過高山,沖破一個個封閉的國界,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恩波歷史教學資料》材料四:聯邦政府給每個人600美元的退稅,如果拿這筆錢去沃爾瑪消費,錢歸了中國;如果拿它買汽油,錢歸了阿拉伯;如果買電腦,錢歸了印度;如果買水果,錢歸了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投資專家邁克法伯據材料一說明“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的理由。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事件的歷史影響。材料三揭示了工業革命在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列舉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有利于加強世界聯系的交通發明。據材料四指出當今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什么影響?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29.(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羸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握。——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稂據材料一指出這是什么制度?有何特點?材料二按照憲法規定,美國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聯邦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寥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摘編自中華書局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憲法的名稱及影響。材料三中華各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9月15日)據材料三指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的意義。材料四現在,一些黨員、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束縛手腳,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權壓法。……各級干部須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人類政治制度演變的基本趨勢并談談對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啟示。30.(7分)某學校歷史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收集了以下材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破釜沉舟草木皆兵以上成語涉及哪兩個歷史事件?如上圖文反映了中國古代哪個方面的成就?有什么共同作用?文獻名稱內容摘要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3)表中的文獻及內容摘要分別體現了什么政體?除了文獻資料外,同學們還可以通過哪些類型的資料了解歷史?請談談你參加歷史研究性學習有什么收獲?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8倍”“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21倍”可知,這些數字直接反映出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故選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要熟悉民族大團結。新中國以來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發展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這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原因。2、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選項C符合題意,而選項AB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C。3、A【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秦朝的貨幣,根據課本所學,在秦統一全國以后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錢,所以正確的是A項,BCD是戰國時期不同國家的貨幣。4、A【解析】
“甲午戰爭后”是解題的關鍵,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認識到僅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不能救國,因此開始向政治制度轉變。回顧已學知識可知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洋務運動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開始于戊戌變法,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故選A。5、C【解析】
依據題干“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是1840至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至1860年;甲午中日戰爭是1894至1895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至1901年;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于19世紀末,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發,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因此老人這一生可能經歷的事情包括②③④⑤⑥⑦。故C正確。6、A【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對內改革在農村首先進行,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提高了生活水平,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的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正確分析圖片,結合圖片描述的農業的發展的情況得出這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積極影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提高了生活水平。7、A【解析】依據題干“其買賣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銀。中國青瓷盤碗等品……甚愛之,則將淡金換易。”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明朝時期,國力強大,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到達各國,大都受到熱烈的歡迎,船上裝載著大量金銀寶貨,以絲綢和瓷器最受當地人喜愛,他們從各國換回珠寶、香料和藥材等特產,加強了經濟的交流,A項符合題意;BCD項內容都不符合題干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A。8、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戰勝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規定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1921---1922年在美國的倡議下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內容有: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完整;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仔細審查A.①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②④表述錯誤,故含有②④的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9、A【解析】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A正確;含有②③的BCD排除。故選A。10、D【解析】
依據題干“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可知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抗日根據地存在于1937-1945年間,故A不符合題意。邊區存在于抗日戰爭時期,故B不符合題意。三大改造開展是1953-1956年,故C不符合題意。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實行耕者有其田,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天工開物》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它記錄了很多手工業生產過程,故A符合題意;BD是文學作品,故均不符合題意;C是醫學作品,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12、C【解析】依據課本所學,明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廢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在政治制度上體現出收斂性,故②正確;清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在政治制度上體現出收斂性,故③正確;明清實行海禁政策,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在經濟上體現出收斂性,故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宋朝重文輕武,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①錯誤,ABD三項不符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收斂性”是解題的關鍵。“收斂性”的含義是對內集權,地方權力逐漸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權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收斂性”是明清時期的特點,廢宰相是明初朱元璋時的措施,設內閣是明成祖時的措施,更具有“收斂性”還應該是設軍機處,設軍機處取代內閣,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明清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經濟控制在統治著手中。②③④明清時期“收斂性”的特點。①是北宋時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錯誤的。13、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了鞏固遼闊的疆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國接受分封的同時,必須向周天子盡義務;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仔細審查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點睛:專題復習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范圍及內容、諸侯的義務及分封制的影響。14、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赫魯曉夫的改革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在農村開始的,BCD項是赫魯曉夫改革的特點,不屬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特點,故選A。15、A【解析】
由“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可知,材料中規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見反映的本質問題是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A符合題意;BCD項內容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擇A。【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分封制的相關史實。16、B【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題意,本題是逆向思維題,要選出“不正確”的一項。在B選項中“北京圓明園開始成為一處遺址”的說法錯誤,因為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已經被英法聯軍燒毀,A、C、D三項都正確指出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都是正確。只有B錯誤,故選B項。考點:本題考查火燒圓明園。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法國作家雨果說“有一天,有兩個強盜闖入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一個強盜叫法蘭西、一個強盜叫英吉利。”夏宮是指圓明園,這兩個強盜分別是英國和法國。17、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美蘇“冷戰”產生的直接后果是德國和朝鮮的分裂,美蘇冷戰帶來了國際局勢的緊張,導致德國的分裂,C項正確。杜魯門主義的提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等都是冷戰的表現。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全面冷戰政策的開始正式實施。社會主義的蘇聯出于自身安全和爭霸的需要,先后建立“經互會”和“華沙條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成立,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8、D【解析】依據題干“這兩次戰爭的相同作用”,結合課本所學,1775年開始,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通過獨立戰爭,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美國的獨立。1861年的南北戰爭,廢除了境內的黑奴制度,進一步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兩次戰爭都掃除了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D項符合題意;B項不合題意;兩次戰爭的性質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A項不合題意;1861——1865年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獨立戰爭無關。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19、D【解析】
聯系已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確立了清政府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忠實奴仆的地位,從此,清政府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答案選D。20、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1662年,鄭成功收復,驅逐了荷蘭殖民者,1684年,清朝設置府,隸屬福建省;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乾隆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而①戚繼光抗倭發生在明朝,不符合題意。由此分析發生在清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是②③④,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1、C【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的史實發生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期間,英法美等國無視中國為戰勝國,把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交給了日本,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C項符合題意;《馬關條約》的簽訂割占了中國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A項排除;《九國公約》的簽訂使中國重新回到被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項排除;A《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目的在在于對付人類共同的敵人法西斯國家,D項排除。故選C。22、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題目強調的“古史傳說中炎帝、黃帝等英雄的豐功偉業。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指的是農耕文明的出現。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故B符合題意。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老子是春秋時期,司馬遷是西漢的,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23、C【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為了加強君主權力,明太祖改革行政機構,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設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進一步強化君權,增設特務機構東廠,由皇帝親信的宦官統領,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達到頂峰。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24、C【解析】
由材料時間“19世紀上半期”可知,這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只有C項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物,C正確;ABD三項都產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盤庚司母戊鼎【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權利法案》頒布于1689年,目的是限制國王的權力,以法律形式保障議會權力;《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開始確立起來;;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總統享有行政權,國會則掌握立法權。26、求同存異1997【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亞洲、非洲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在尊重港澳臺歷史和現實的情況下,鄧小平創造地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依據“一國兩制”的構想,1997年,香港回到祖國懷抱。27、史記共產黨宣言【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中國歷史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1848年2月馬克思發表《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奮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歷史時期。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有了直接的交往(2)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為美洲提供廉價勞動力,奴隸販子大發橫財。他們回到歐洲后,把從黑奴身上賺來的血腥錢投資于工商業,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3)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渡過大海,越過高山,沖破一個個封閉的國界,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輪船(或汽船)(4)帶來機遇(資金和市場)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同時,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重視科技創新,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的發展。【解析】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影響,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非洲、美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而本題是要求據材料一說明“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的理由?所以在材料中符合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是:“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有了直接的交往”。(2)通過材料二中的關鍵詞:非洲、早期殖民主義等,我們可判定這一事件是三角貿易,三角貿易的影響從三個方面描述:對非洲、美洲、歐洲分別帶來什么影響?因此答案是: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為美洲提供廉價勞動力,奴隸販子大發橫財。他們回到歐洲后,把從黑奴身上賺來的血腥錢投資于工商業,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3)本題第一問要求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根據材料我們可以發現:工業革命在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是: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渡過大海,越過高山,沖破一個個封閉的國界,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有利于加強世界聯系的交通發明有:輪船和汽車。(4)本題考查的是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但是材料四主要講述的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措施有: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同時,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重視科技創新,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的發展。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血腥的資本積累;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蒸汽時代的到來;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29、(1)君主專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特點:皇權至上;皇位世襲。(2)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使美國成為一個擁有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國家,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力)。(4)基本趨勢: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制。認識: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和尊嚴,捍衛憲法法律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原則等【解析】
(1)根據材料“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羸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君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旅游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戲劇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寶雞三和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17施工安全課件
- 2025年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工業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服務行業教學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考試卷(有答案)
- 生物-華大新高考聯盟2025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試題+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常見試題及答案分析
- 2024年河北建投集團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與信仰對話 課件-2024年入團積極分子培訓
- 2024《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全文課件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氣金屬管道焊接工藝評定-PDF解密
- 研學旅行PPT模板
- 新教材 人教B版高中數學必修第四冊 第十一章 立體幾何初步 精品教學案(知識點考點匯總)
- 10t單梁起重機安裝方案
- 鋼軌探傷技術及規則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