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專題復習:作文主題訓練“規則”_第1頁
中考作文專題復習:作文主題訓練“規則”_第2頁
中考作文專題復習:作文主題訓練“規則”_第3頁
中考作文專題復習:作文主題訓練“規則”_第4頁
中考作文專題復習:作文主題訓練“規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三作文主題訓練-------規則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陽臺安裝了向外推開的窗戶,但為了空氣流通,窗戶長期開著,幾天前發現窗戶竟然關不上了。可能是長期未關的原因,窗扇變了形。在抱怨窗戶質量的同時,也有了一些別樣的感悟:窗扇與窗框如同人與規則,如果制定的規則總是擱置一邊,那么天長日久,沒有規則的約束的人是否會像沒有窗框約束的窗扇一樣變形呢?請根據對上述文字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文章。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自擬標題,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現真實的姓名或校名,請用化名代替。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幾個同學看了一場世界杯足球賽,興致勃勃地聊起規則問題。同學甲:規則太重要了。運動員不守規則,裁判不公正執法,就不會有精彩的比賽!同學乙:對!沒規則不成。沒有校規,沒有交通規則,成嗎?同學丙:可有時不守規則的占了便宜,守規則的反倒吃了虧呢。同學乙:那是另外一回事。同學丁:不過規則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適,就得改。現在許多“游戲”規則不都修改了嗎?請以“規則”(含“規則與……”)為話題,自行立意,寫一篇文章。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書寫正確、規范,力求美觀。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如果火車沒有受軌道的約束,就會傾覆;飛機沒有受航線的約束,就會墜落;全民不遵守居家隔離的約束,病毒就會侵害生命……生活處處需要規則,也需要人們遵守規則,這樣生活才會有序。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感觸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②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襲,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現自己的真實姓名、校名等相關信息。4.按要求作文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些好的規矩教育了我們如何做人做事,讓我們終身收益。大到“不干涉他國內政”,小到“見了長輩問個好”,我們在各種規矩中成長、成才、成人。寧波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以血的教訓提醒人們漠視規則,褻瀆規則,后果嚴重。當然,也有一些老規矩,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類,含有愚昧、保守的成分,束縛了我的思想,甚至影響了社會的進步,需要我們破舊立新。家有家規、班有班規,規矩無處不在。這些規矩又是如何改變著你、我,乃至整個社會的呢?請以“規矩”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風箏之所以曼舞輕搖,多姿多態,是因為有風的協助和線的牽引,若風箏一味追求自由,擺脫風的協助和線的牽引,它不僅不能飄在空中,還會栽到地上。今年我國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一段時間里全國人民響應國家號召,居家不外出、勤洗手、戴口罩。正是許多人的“不自由”“守規則”才換來了我國“抗疫”的初步勝利。有句話說得很好,“遵守規則,是為了更好地享受自由”。請以“自由與規則”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選文體;(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6.根據要求完成作文。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則。面對規則時,人們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遵守、突破、改變、創造、逃避……每一種選擇都是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請以“面對規則”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7.閱讀的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紅燈,路上并沒有車輛,一位老人安靜地等著綠燈。我問她“沒有車,您為什么不過去?”她鄭重地說:“即使沒有車,也得自覺。再說,公路兩旁都是高樓,也許正有一個孩子趴在窗邊往這邊看呢!我不能給他做一個不守規則的榜樣。”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選好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除詩歌、戲劇外,體裁不限;(2)表達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字數不少于600字。8.作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本試卷“閱讀與理解”(三)《別讓沖動擋著你回家的路》就闡釋了“規則”的重要性。請你以“規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要自由有創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不得套作抄襲;詩歌除外,文體自選;書寫工整,標點正確,不少于600字。答案:1.參考例文:敬畏規則敬畏規則,否則規則就將把你拋棄——題記規則無處不在,孟子曰:“不以規則,不能成方圓。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向大地,是規則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不能成以正果。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規則,如作息制度、衛生要求、禮貌習慣等;社會生活中有社會生活的規則,如交通規則、公共秩序等;規則,雖然不起眼,但它卻無處不在,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一次工作中,他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同志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他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這位同志見眼前的正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他便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生活中,我們贏遵守的規則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進了“規則”當中,不論是誰,規則就是規則,雷打不動,偉大的周總理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規則的重要性。在一次理發中,很多人都在等候理發,但是時間寶貴的他卻沒有接受別的同志讓他先理發的請求,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發。”他說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發了。正是有了像周總理這樣遵守規則的人,才有了一幅幅和諧的畫面,有了和諧的人們、有了我們今天和諧、美好的社會。一位父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去釣魚。河邊的告示牌上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父子倆從上午,釣了很長時間終于釣起來一條大魚。父子倆很高興。突然,他看了一眼手表,嚴肅地對孩子說:“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規定我們只能釣到四點,因此我們必須把這條魚放回河里去。雖然孩子很不情愿,但父親最終毅然把魚放了回去。規則本身無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們自覺遵守規則,才擁有和諧有序的美好景觀,才能顯示規則的好處與美麗。這位父親用行動向教育了孩子:每個人要遵守規則!敬畏規則是一種態度;敬畏規則是一種方式,它使我們的生活和諧有序;使我們的世界和平美好。敬畏規則,就是敬畏自己!【詳解】試題分析:審題立意指導:關鍵詞:“人與規則”、“約束”、“天長日久”、“變形”(后果)立意分析:材料中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事例:窗戶因為長期未關終至變形。緊接著材料中給了我們一個“感悟”,這個“感悟”既是材料給予我們的提示,同時也是一個限定。一方面,提示告訴我們“規則”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對“人與規則”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樹立一定的規矩,用以約束我們的行為。另一方面,提示還告訴我們“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如果制定了規則但不去遵守,那么隨著時間的發展,缺乏規則約束的人也一定會像窗扇一樣變形,導致悲劇的結局,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遵守規則”的危害性也是立意的要點之一。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確定立意為:制定了規則,還需要嚴格的遵守,否則這個規則就是沒有意義的,最后的結果一定還是會走向悲劇。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原材料雖然是以一個疑問的語氣提出了這個觀點,看似還有討論的余地,但實際上,這里材料本身已經對我們的立意進行了一定的限定,如果你將立意設定為“沒有規則約束也不會變形”,那么可能偏離了出題者的本意。此外,關于分論點的設置,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這里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路,若考生有不同想法,只要切合立意亦可):遞進式:“規則”——個人、社會、國家、世界并列式:“約束”——制度約束、道德自律、法律強制對比式:“后果”——正面:遵守規則——個人道德修養提高、事業學業獲得成功,團體(團隊、公司、學校等等)健康發展,社會環境和諧文明,民族國家強大繁榮,世界和平安寧(如遵守規則,避免戰爭等)……反面:不守規則——個人道德敗壞、事業失敗,團隊解體,社會混亂,國家無序(如腐敗亡國)、世界戰爭……考點:按要求寫作。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2.例文:規則在心中

生活在這世上,時時處處都有規則。面對規則,有的人抱怨它讓人放不開手腳,有的人對它不屑一顧,還有人遵守規則,并享受著規則帶來的有序生活。規則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們要怎樣對待規則呢?

規則應該是一張無形的網,它在無形之中限制人們的活動。規則這張網,大到國家的政策方針,小到日常行為規范,時時刻刻在我們左右。而我們,可能同時身處各種“網”之中,大大小小,隨時隨地。想象一下我們身處各種“網”中的情形,行動受阻,不禁有種窒息的感覺。可是,我們要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亦是如此,沒有這么多規則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可能早已處在一片荒蠻、混亂之中了。

可是,有時規則又不是“規則”了。為什么有人面對規則會那么坦然?因為他們眼中的規則早已不是束縛人的網了,或許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從不會覺得等紅燈是束縛他們的網;守時的人從不會認為每日按時出勤是一種負擔;年僅十歲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廁所后沖水是一種規則。因此,把規則當成一種習慣,心中常有規則意識的人不會為規則所累,不會抱怨規則。或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是人人都有規則意識的社會之寫照。

規則無論大小,它不會是完美的。規則,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無一紕漏的,因此,我們不能做規則的“鉆空者”。投機取巧不會得來所謂的“自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后果。規則,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會考慮每個人的感受,我們不做規則的“篡改者”。不要試圖為自己找理由辯解,不要用“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來為自己開脫。我們更不要做“犯規者”,明知規則卻要違反。但有時,規則并不是對人們行為的規范,或者已成了變了味兒的規則,這時,我們不能做規則的“盲從者”。

規則不是為了束縛人而存在,它不是對我們的故意刁難;規則不是為了守規則的人而創造,它只是對規則意識淡薄的人的一種鞭策。要知道,我們不必為規則所累,不必為逃避規則而費盡心思,只要規則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輕松。【詳解】本題考查話題作文。一、審題。“規則”這一話題,可以充分地展開聯想和想象,可以自由地選擇素材。法規、條令、守則、規范、要求、規定、注意事項等等無一不是規則;比賽、學習、走路、吃飯、睡覺、交往、游樂等處處涉及規則,適度的規則,僵化的規則,適時的規則,過時的規則,規則的嚴肅性,規則在特殊情況下的靈活性都在規則范圍之內。諸如上述內容都可以進入作文。即使寫作能力弱一點的,也能從命題人所給的同學甲、乙、丙、丁的議論中得到直接啟示。材料主要有以下幾個提示:(1)從社會角度看,“規則重要”。(2)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守規則吃虧”的錯誤認識。(3)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也需要創新。前面兩個提示是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增強話題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后面的提示則上了一個層級,引發辯證的思考。二、思路點撥:可以從以下角度拓寬思路。

①“規則”與發展。“規則”是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的一個重要條件,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但是“規則”作為一種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比如,我們現行的某些教育方式與“規則”還是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社會的整體發展。②“規則”是可以改變的。“規則”是人們根據社會的發展要求而制定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的“規則”或許不再適應現在的需要,那么“規則”就應該改變或取消。“規則”在變化,社會在進步。

③在“規則”中尋找自由。“規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自由,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規則”也保證了人們的自由。比如,課堂“規則”要求我們不能大聲喧嘩,“規則”限制了我們喧嘩的自由,但是“規則”卻從另一個方面給了我們自由學習、自由思考的自由。適合寫作議論文體,寫作議論文時題目即可作為文章論點,可選擇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文章要論點鮮明,論據準確,論證過程詳細,有說服力。也可以寫作記敘文。如,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得出對“規則”的認識。3.范文:規則世界始于洪荒,始于懵懂。混沌之初,萬物俱為新生。事物的發展也始于此,億萬年的歲月,滄海桑田不過彈指之間,世事變遷,看似毫無章法,實則卻蘊含規律,讓世界的車輪緩緩向前推進著,在看似無拘無束的世界中,自然的規則以一種無形的張力約束著萬物。看不到,抓不住,卻不可突破。這是生存的基本規則。生命的起始終止,日月的更替,河流的奔騰,花朵的綻放凋落,都由無法抗衡的規律來決定,這種規則造就一種平衡。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種天然的規則,它傳達著一種信息,它維持著一種自然的和諧與平衡。這種規律,也許包含著殘忍、血腥的殺戮,包含著野蠻的占有,但于這些表象之下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自然中一系列的食物鏈、食物網,告訴我們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道理。這看似殘酷又無人道的規則,都是使生命亙古流傳的真理!一只小海龜的偵查看似是一個生命的渴望,殊不知,這是對隱藏于千萬個沙穴下的生命的保障!那個幫助它的好心人也許不知道,他的這一善舉,這小小的一揮手,卻破壞了海龜之間的生存規則,這規則如此單薄而脆弱,也許揮手之后的結果就是對這一種群的極大危害。不干預自然規則,應當是人類對自然的承諾,那些惡意、亂砍亂伐、圍湖造田的舉動深深地破壞甚至阻斷了自然的規則。平衡的破壞已讓人類飽受其苦。應當及早醒悟,我們與世界與自然的鏈接何其緊密!清醒地認識一下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正在為一場場災難而推波助瀾?曾有報道稱,有些奔赴西藏的攝影師為了拍到珍稀動物——藏羚羊奔跑的畫面,人為的驚嚇,驅逐它們。而這樣做的背后,卻使得許多懷孕的母藏羚羊因此而流產,使得這珍貴的種群更加脆弱。這樣做無異于剝奪了它們生存的權利,干擾了它們生活的規則!自然,有其自身的規則蘊于其中,人類也是世界生命的一環,我們應當遵守這一規則。也許,那憐憫的一揮手帶來的是更多的災難;也許,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并非是冷漠,而是,一個人對生命的敬意和對這天然規則的恪守。【詳解】本題考查材料作文的寫作。“約束”的意思是限制,使不越出范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約束,正是有了各種各樣的約束,這個社會才變得如此有序。如:正是有法律的約束,人民的生命財產才會有安全的保障;汽車在路上行駛,正是有了規則的約束,才能安全行駛不會出車禍;學生正是有校規校紀的約束,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等。根據以上對材料內容的分析,可以得出本則材料的立意:約束、規則等。生活中需要規則,更需要人們去遵守規則。社會的各種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我們每個人都要受到道德、法律、紀律等規則的約束。文體選擇記敘文或是議論文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或是平時積累的相關素材來寫。【點睛】寫好材料作文應注重審題立意。主題是文章的主旨,也是文章的靈魂。一篇文章審題立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你的作文質量,所以審題立意是第一位的,不可小視。必須審好題,立好意,吃透材料,理解含義,做到心中有底。4.規矩觀望蒼穹,北雁南飛,定成一字人字,有規有矩,因此能抵南而御寒;察看后土,行蟻繁雜,定各蟻嚴格分工,有規有矩,因而化渺為強力。因此,有規有矩方可成大方圓也。規矩能使團體更加團結。三國時期,曹操有次帶兵打仗,駐扎在一個鄉村中。他命令士兵們不準去踐踏莊稼,否則按軍法處置。不料他的馬突然受驚,跑到了田地里,踩壞了一大片莊稼。曹操二話不說,當場削掉了自己的頭發,士兵們大為震驚,從此軍隊里更加團結。試想若沒有這條規矩,大家都能踐踏田地,不但百姓會有所不服,曹操的威嚴也無從體現。最后這個團結就像沒有凝聚力的一盤散沙,很容易被顛覆。我們的班級也是一樣,若沒有班規,校規束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就會像脫疆的野馬般橫沖直撞,任意妄為,這樣的一個混亂的團體,后果不堪設想。規矩能使世界更加有序。紅燈停,綠燈行。這是自小便知道的道理,就是因為人們有種潛移默化的這種思想,按照這樣的形式過馬路,交通才會如此通暢。殊不知,這就是規矩,若沒有它,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交通系統早已經癱瘓了。還有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下樓梯靠右行,垃圾要分類放,公共汽車前門上后門下,遇事要排隊……這些平時我們潛意識里就會做的事,其實就是規矩啊,規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也習慣生活在規矩中,因此我們的生活并沒有混亂,反而更有序。近日,某省內一家家樂福超市中發生了一嚴重的踩踏人致死的事故,造成了三死十幾傷的嚴重后果。這起事故是商家的經營模式違反國家法規,舉行限時優惠活動而引起的。如果每個人都漠視社會的道德規范和國家的法規,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沒有了規矩,社會將失去平衡。我們在規矩中生活,也要從規矩中突破。盡管規矩約束我們的行為,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有些時候如果墨守成規,我們的社會就有可能停滯不前。過時的規矩需要突破,從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百日維新運動的首領之一梁啟超,關注西學,對國外民風民俗有一定的了解。他發現中國的女人還在裹小腳,我們的社會還宣揚三從四德,男尊女卑。于是他便大力引進西方文化,并首先讓自己的女兒停止遵循那些陳規陋俗,經過他的努力,中國人的思想有所解放,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試想若沒有人敢打破這些束縛人發展和自由生活的陋規,中國會有進步嗎?無規矩不成方圓。有規有矩,可成大方圓也!我們在規矩中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堅持陳舊的規矩,要學會突破規矩,這才是我們對它應有的態度。【詳解】試題分析:這是一篇命題作文,題目是“規矩”。“規矩”在詞典中的意義是“畫圓形和方形的兩種文具,比喻一定的標準、準則和慣例”。題目的導語來源于孟子的名言“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本義是說,沒有圓規和求直角的曲尺,就沒法畫出規整的圓形和方形。與“規矩”詞義相近的詞有“規范、規則、規章……”后者是指形成了條文的規定。規矩的外延很廣,例如法律制度、校規班規、家庭教養規矩、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紀律守則、交通規則、比賽規則、游戲規則、文學作品的創作規則、文明公約、道德規范……但要注意前人的思想、理論、定律、做法和自然、社會運行的規律等不屬于規矩的范疇。很多同學會在這里發生了錯誤的認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規矩”的地方很多,選擇最有感悟的素材,抒寫自己的認知或生活體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文題適合各類體裁的寫作,選擇最能駕馭的體裁作文。【點睛】命題作文的寫作,首先要做到審題準確。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來確定文章的寫作范圍和內容,不能錯誤地理解題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為文章確定一個鮮明、集中、深刻的主題,表達積極向上的思想。第三,選材要精當。要圍繞著中心來選擇材料,運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或論述得透徹有力。寫作時,依據題目的特點和要求,要突出表現題目中的關鍵詞語。結構文章時,注意內容上起、承、轉、合,最好能寫出文章的“波瀾”;能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從小事情揭示大主題,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語言上,要準確通順,富有表現力與感染力。5.例文:自由與規則“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這響徹歐洲的聲音來自盧梭。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人在自然狀態中是自由的;第二,自由人一旦進入了社會狀態,自然的自由就被社會的枷鎖所約束。簡而言之,當今社會,我們都是自由人,但必須在道德、制度、法律等秩序規則下行使自由的權利。最初的規則是在自然界中產生的,自然界中的規則使萬事萬物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幫助生物們優勝劣汰,使物種在規則中變得更適應環境,變得更快更強,不適應規則的生物會被自然法則無情的淘汰。從自然規則中演變而來,人類在生存和發展中也產生了種種規則。法律是維持正常生活和秩序最為普通的規則。是我們謀求個體需要以及利益時必須考慮的前提。從當今社會的種種犯罪中可以分析出,其中的根源不外乎為了滿足人的欲望,對利益追求不顧一切,最終受到法律制裁。拿馬路上的紅綠燈來說,盡管規則限制了自由,但實際上最終是保護了自由。因此,當個人需求與法律、社會秩序這些社會基本規則相矛盾時,個體必須放棄“自由”,滿足社會的整體利益,這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然,社會生活中絕非只有“死板”的法律,在科學發明、商業競爭等活動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規則,面對這些,我們首先要用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加以辨別,同時必須靈活運用,甚至主動修改完善規則,絕對不能被條條規則框住了大腦,做了井底之蛙。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早在春秋時期,墨子就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主張通過人們之間互動的相愛來改善人際關系,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立良好的規則使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滿足,打破舊有規則,創造新的更適用的規則,讓每個人獲得更大的自由。科學界更是如此,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對舊有技術規則的挑戰。正是有了牛頓這樣不為“蘋果總是掉在地上”思維所束縛的大科學家,正是有了愛迪生這樣敢于實現一切想象的大發明家,人類才能突破地心引力,擁有了如此美好豐富的生活。大家熟悉的馬云,這個在20年前別人眼中的騙子,正是運用了創新將原來的實體商業模式打破,建立了自己的“云”規則。這些人類世界的佼佼者都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了規則。由此可見,自由與規則絕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種相互支持的關系。當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正真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規則的時候,我們自然就學會了如何享受自由不放任,如何適應規則不僵化,這個時候,我們的創造力就來臨了。【詳解】本題為全命題作文,采用了“材料+全命題”的形式。材料起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作用。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寫風箏之所以能在形容自由飛翔,是因為有著風的協助與線的牽引。疫情當前,許多人不自由與守規則,換來了抗疫的初步勝利,換來在走出家門,生活工作的自由。末句議論,點明了自由與規則的關系:遵守規則,是為了更好地享受自由。其實世界是本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在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才可獲得相對的自由。君不見,河流如果越過了河岸的束縛,就會泛濫成洪水;火車如果越過了鐵軌的束縛,就會造成慘案;衛星如果越過了軌道的束縛,就會墜落……對于學生來說,在家的規則是孝親敬老,在學校的規則是遵守紀律,在社會的規則是傳統道德與法律。這一命題適合議論說理,以命題為論題,擺事實,講道理,向讀者闡述自由與規則兩者之間的關系。【點睛】完成命題作文時要做到:一、審題上,要做到瞻前顧后、一字不漏。對于題目,應從頭至尾反復領會、研讀,不得忽略一處。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見大。三、在構思上,要做到或一點式伸展,或多點式鋪陳。四、在表達上,要做到注重文體特征,表現個性特點。注重文體特征,就是要充分準確地表現文體特點,而不要出現模糊文體色彩的錯誤。表現個性特點,就是要表現考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認真遣詞造句,穩妥布局謀篇,從語氣、結構、主題方面盡量表現出自己的實際水平,甚至期望有超過水平發揮,力爭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6.規則幾個同學看了世界杯足球賽,興致勃勃地聊起了規則問題。同學甲說:“規則太重要了,運動員不遵守規則,裁判不公正執法,比賽就不精彩。”由這一句話可以審出的立意有“要遵守規則”“不能脫離規則的限制”。李鵬程同學在作文中寫了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比賽必須有規則限制,不然就沒有公正,沒有看頭。涂偉凝同學以村民濫砍濫伐樹木致使洪水泛濫和因吃果子貍致使“非典”爆發為例,說明不遵守大自然規則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同學乙說:“沒有規則不成,沒有校規,沒有交通規則行嗎?”同學乙由競賽規則想到了校規和交通規則,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可以作為寫作方向呢?在這次作文中,有幾位同學的立意較為新穎。韓玉春《愛的規則》以孟姜女哭長城和梁祝愛情為例說明愛的規則是忠誠與執著。杜倩在文中談到一個中學生因沉溺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以致自殺的故事,得到了“游戲規則不等于生活規則”的觀點。武劍鋒、王文亮等同學的觀點也與眾不同。同學并說:“可有時不遵守規則的一方反而占了便宜。”同學乙說:“那是另外一回事。”同學丙的話不能作為立意方向,因為材料本意是說必須遵守規則,而且同學儀的否定的話也在幫助審題立意,同學丁說:“不過,規則也不是死的,要是規則不合適就得改,現在游戲規則不是都修改了嗎?”從同學丁的話延伸開來,能考慮到規則的改變、更新、發展等。陳慧芳《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就寫到了社會規則隨時代變遷而不斷變更。張冉《規則的走失》談了人們對待規則態度的幾次轉變【詳解】作文標題“面對規則”。今天,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性的弱點在利益的驅使下暴露無遺。人們紛紛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規則拋到一邊,因此,“阜陽劣質奶粉”、“紅心蛋”等等事件屢見不鮮,充斥于我們的視線所能抵達的每一個角落。殊不知,市場經濟的發展,要的決不是顛覆規則,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嚴格地遵守規則,是要用規則約束人性的弱點。此作文可有如下立意角度:1、用規則守望公平正義;2、遵守游戲規則;3、讓規則浮上水面;4、讓“下不為例”走開等。點睛:中考命題作文寫作技巧。第一:抓題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第二:明限制,確定選材范圍。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則不能越“雷池”半步。沒有限制的內容,題目上沒寫,需要自己去想。因為只有想到沒有限制的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廣闊天地,擴大選材的范圍。第三:展聯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以題目為載體,向深層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環。第四:巧構思,化抽象為具體。“一粒沙里見世界,一瓣花上說人情”。選材若太寬太泛,會給人“空”或“浮”的感覺。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妨采取“化大為小”、“化虛為實”或“化寬為窄”的方式,從細微處,具體生動地展現對生活的感悟。7.例文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的《離婁上》有一句名言:“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離婁的聰明和公輸班的精巧都是依靠利用“規”和“矩”才畫出了“方”和“圓”,此句引申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的確,國不可一日無法,家不可一日無規,校不可一日無紀。就拿一個家庭來說吧,如果它的每個成員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的話,那么這個家就不可能是一個溫暖的家。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小學生,如果不能遵守校紀校規,不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就不能很好地學到文化知識,從而不具備分辨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最終走上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的歪門邪道。長大后到了社會也很容易干犯法的事,最后自毀前程,悔恨終生。三國時候,曹操之所以強大,也是靠軍紀嚴明。他定了不能騷擾民居、不能讓戰馬踏入良田的規矩,違者死罪論處。一次他帶兵出征,不料座騎受了驚嚇,踩倒了一片麥苗,為嚴明軍紀,他立刻撥出佩劍,準備自裁,在眾人的勸說下最后仍以割發代替死罪。可見,沒有規矩是不行的,沒有規矩就成不了方圓。馮玉祥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當年擔任陜西督軍的時候,一次接待了兩個外國人。他很有禮貌地請他們坐下談話。兩個外國人打開旅行袋,拿出一塊新鮮的野牛肉要送給馮玉祥。馮玉祥問:“哪里弄來的野牛肉?”外國人回答:“是我們在終南山打獵打來的。野牛兇得很,不好打。”馮玉祥皺起了眉頭:“你們到終南山打獵,和誰打過招呼?領過許可證嗎?”外國人忙說:“我們打的是野牛,沒有主人,用不著和誰打招呼。”馮玉祥沉下臉說:“終南山在我們中國,是我國的領土。野牛生在這里,自然歸我國所有,怎么說沒有主人?你們不經允許,私自獵牛,這是犯法的!我作為地方官,有保護國家主權的責任。你們在中國就要守中國的規矩,不能蠻不講理!”兩個外國人理屈詞窮,只得承認做了錯事。同學們!以上幾個事例說明:無規矩,真的不成方圓!我們將來的路還長著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行為上守規矩,學習上守規矩!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學生!【詳解】此題考查材料作文的寫作。審題立意。材料內容是有關過馬路的一件事,事件中人物的行為和回答尤其值得我們思考。結合自身的體驗和感悟,由老人“安靜地等著綠燈”的行為可以提煉出“遵守規則”的觀點;由老人的回答“即使沒有車,也得自覺”可提煉出“要自覺,要慎獨”的觀點;由“再說,公路兩旁都是高樓,也許正有一個孩子趴在窗邊往這邊看呢!我不能給他做一個不守規則的榜樣。”可提煉出“榜樣意識”;由“規則”一詞,可提煉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則”“我們要守規矩”等觀點。在表述觀點時,可以用肯定句從正面立意,比如“人貴在自覺”“人要遵守規則”等,也可以用否定句從反面立意,如“生活不能沒有規則”“無規則不成方圓”等。構思選材。這是一篇材料作文,我們結合以上立意選材,此文適合寫一篇議論文。題目所提供的這則材料,可以寫進文章,也可以不寫,但無論怎樣,立意必須源自材料,不能脫離材料內容另起爐灶作文。開篇可以提出中心論點,然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進行條理清晰的論證,最后深化論點,總結全文。正面論據示例:①縱觀華夏五千年歷史,嚴守規矩嚴格紀律的人大有人在。軍紀嚴明的岳家軍,之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靠的就是軍紀嚴明。②三國時候,曹操之所以強大,也是靠軍紀嚴明。他定了不能騷擾民居、不能讓戰馬踏入良田的規矩,違者死罪論處。反面論據示例:①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例子也有。房祖名、柯震東不守法律的規則而偷偷吸毒,作為一個公共人物帶壞社會風氣,最后自身的名氣大大降低。②在我們的同學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守規矩的現象,有的成了游戲迷,有的上課做小動作,有的隨手扔垃圾……他們明明知道這是違反紀律的行為,可他們還是照樣做。這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而且也嚴重損害了學校的形象。8.范文:規則在心中生活在這世上,時時處處都有規則。面對規則,有的人抱怨它讓人放不開手腳,有的人對它不屑一顧,還有人遵守規則,并享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