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多校聯考中考一模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多校聯考中考一模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多校聯考中考一模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多校聯考中考一模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多校聯考中考一模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試題第I卷(選擇題共30分)下列各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選定的答案標號涂黑。(本卷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圖1為考古工作者在山頂洞人遺址出土的化石。它們體現了山頂洞人A.懂得人工取火B.會狩獵和捕魚C.過著群居生活D.掌握鉆孔技術2.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幾代統治者,不斷分封姬姓親族、同盟的親戚姜姓,以及一些結為親戚的東方貴族,建立封國。與之相關的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驛站制3.北朝賈思勰整理古書中記載的農業知識,采集民間歌謠諺語,汲取農民的生產經驗,……編寫了《齊民要術》。由此可知,這項成就A.源自于人民的勞動實踐B.依賴于北方人民的南遷C.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取決于國家統一及穩定4.“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重視發展農業B.開明的民族政策C.重視廣納賢才D.開放的對外政策5.文獻記載:“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由此推斷該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6.“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之中,傳統自然經濟的一統天下被打破,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材料旨在說明鴉片戰爭的A.原因B.性質C.特點D.影響7.中國郵政于2018年7月發行了《近代民族英雄》紀念郵票一套五枚,分別為關天培、林則徐、馮子材、劉永福、鄧世昌。這些英雄人物的共同點是A.都主張學習西方B.都抗擊日軍C.都抗擊外來侵略D.都抗擊英軍8.整理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表是小寧同學整理的某一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可判斷出,他正在學習A.中國近代化探索B.地主階級的改革C.資產階級的改革D.資產階級的革命9.朱德曾說:“如果沒有解放區戰場,又如果沒有解放區戰場這種與敵相持的斗爭……那么敵人就會長驅向西南、西北進攻,而國民黨的反人民的政治機構及其軍隊,則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會有什么相持階段了。”這一論斷可用來證明A.國民黨的消極抗戰B.敵后根據地面臨嚴峻形勢C.敵后戰場的重要性D.敵后抗戰配合了正面戰場10.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提出“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該舉措旨在A.提高農民的革命積極性B.鞏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C.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D.確立生產資料的公有制11.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與之相關的會議是A.中共七大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中共八大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2.“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馬克思主義誕生與十月革命”“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分析以上三組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認識到A.思想解放推動社會的發展B.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13.歸納主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圖2體現的共同主題是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B.中國的外交事業的發展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4.梳理歷史脈絡和趨勢有助于構建歷史學習框架。圖3是九年級1班同學制作的知識卡片,據此可知,他們正在論證A.古代亞非文明的特征B.古代歐洲文明的特征C.文明具有多源的特性D.多元文明之間的交流15.聯合國是人類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從1948年向中東派出軍事觀察員開始算起,聯合國已經進行了70多項維和行動。這說明聯合國A.是軍事組織B.維護國際和平C.是經濟組織D.解決貿易爭端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分。)16.(10分)鐵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煤的年產量由1700年的260萬噸增到1795年的1000萬噸。由此可見,機器生產使生產規模擴大,原來的交通運輸已不能滿足機器生產的需要,這就需要對交通運輸進行變革。于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火車發明出來了,從而使世界交通運輸進入了“鐵路時代”。 ——摘編自《大國崛起》(1)根據材料一,指出英國煤產量的發展趨勢。(1分)根據材料分析火車發明的原因。(1分)材料二使中國各省鐵路全通,則國家氣象大變:商民貨物之蕃息,當增十倍;國家歲入之數,亦增十倍。至于調兵之捷速,可省多營;轉漕無阻,可備海梗;民間無差徭科派之困,官吏無驛站辦差之累。——張謇《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張謇全集》第1冊(2)根據材料二,概括鐵路建成會給國家帶來哪些改變?(2分)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設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著手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鐵路新線建設。……改革開放后,鐵道部把建設資金主要投向現有營業鐵路的技術改造上……——摘編自《高中歷史地圖冊必修二》材料四2008年,我國設計并運營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比發達國家晚了40多年。到2020年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7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9%……中國高鐵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世界先進高鐵技術體系,成為具有世界一流運營品質的中國高鐵品牌。——摘編自陸東福《打造中國高鐵亮麗名片》(3)根據材料三、材料四,歸納促進鐵路建設與發展的因素。(2分)材料四中的數據說明了我國高鐵發展具有什么特點?(1分)舉出兩例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鐵路的成就。(2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鐵路建設的認識。(1分)17.(9分)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就是資本主義發展和對全球進行侵略擴張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中葉以后,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先后進行了工業革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輸出商品……向世界各地進行了猛烈的血與火的擴張,到處門戶洞開,成為資本的國際市場、原料和勞動力供應地。——摘編自高岱、鄭家馨《殖民主義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殖民擴張的方式。(2分)材料二到19世紀末,隨著德國、日本等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陽光下的地盤”。這不僅引發了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在非洲和亞洲的瓜分狂潮,也間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因此,殖民體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終走向滅亡的種子。——摘編自韋宗友《殖民體系、后殖民體系與大國崛起》(2)根據材料二,談談你如何理解“殖民體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終走向滅亡的種子”。(2分)材料三反抗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是20世紀的最強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漲的民族民主運動。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摘自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3)材料三中“20世紀的最強音”指的是什么?(1分)并概括二戰后殖民體系與殖民地關系的狀態。(2分)材料四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對戰后世界乃至當今社會都有重大影響,它不僅促進戰后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展轉變,促使歐洲主宰的國際體系擴展成為全球國際體系,而且還為后冷戰時代新興市場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奠定了基礎。——摘編自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戰后民族解放運動史》(4)根據材料四,歸納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對世界和社會的影響。(2分)18.(11分)人口問題歷來是人類社會的重要問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九年級同學圍繞“人口與社會”進行探究,請你一同完成。材料一秦朝對嶺南的統治,……推行屯墾戍邊和移民實邊政策,移民中有商人、文人、謫官、流民,但最主要的還是屯戍軍隊,這些人促進了嶺南的早期開發。——摘編自趙炳林《秦朝對嶺南的經略和開發》(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朝對嶺南的統治政策及其作用。(2分)材料二據統計,清朝1682年人口為0.1943億,到1794年人口增至3.13億。人口激增與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這就勢必造成地價上漲和糧食供應緊張。當時的統治者鼓勵人民到邊疆省份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和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解決人口激增帶來的矛盾。——摘編自龐毅《中國清代經濟史》(2)根據材料二,指出人口激增與耕地不足的矛盾造成的局面。(1分)并概括當時統治者面對這種局面所作出的努力。(2分)材料三1914年歐洲大陸的人口膨脹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經濟上的,其次是醫學上的。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傳染病……隨著19世紀馬鈴薯種植的增加,人們的營養水平得到提高,對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應增強,死亡率也隨之自然下降。……同時工業革命還改進了下水道系統,飲用水也更加安全,這也進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3)根據材料三,歸納歐洲大陸人口爆炸的具體原因。(2分)(4)綜合上述材料,圍繞主題“人口與社會”提煉一個觀點,從材料中選取兩個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總結提升,4分)2024年廣西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適應性練習題(四)歷史參考答案第I卷(選擇題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BABCDCACADABDB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16.(1)趨勢:大幅增長。(1分)機器生產使生產規模擴大,原來的交通運輸已不能滿足機器生產的需要,需要變革交通運輸。(1分)(2)改變:商民貨物的收入增十倍;國家財政收入增十倍:調兵更加捷速:轉漕無阻;民間無差徭科派之困:官吏無驛站辦差之累。(任意兩點即可,2分)(3)因素:國家重視;國家設置鐵道部;有計劃進行建設;重視技術改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任意兩點即可,2分)特點:發展速度快。(1分)成就:一五計劃時期修建了寶成、鷹廈等鐵路;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加強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2008年,我國設計并運營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到2020年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7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9%。(任意兩點,2分)(4)認識:鐵路建設離不開國家的重視:鐵路建設有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鐵路建設可拉近各地之間的距離,促進交流與聯系。(1分)17.(1)怎樣: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輸出商品;進行猛烈的血與火的擴張;將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資本的國際市場、原料和勞動力供應地。(任意兩點即可,2分)(2)理解:越來越多資本主義國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1分)引發了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在非洲和亞洲的瓜分狂潮;也間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任意一點即可,1分)(3)最強音:反抗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1分)狀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漲的民族民主運動;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2分)(4)影響:促進戰后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展轉變;,促使歐洲主宰的國際體系擴展成為全球國際體系:為后冷戰時代新興市場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奠定了基礎。(任意兩點即可,2分)18.(1)政策:推行屯墾戍邊和移民實邊政策。(1分)作用:促進了嶺南的早期開發。(1分)(2)局面:地價上漲和糧食供應緊張。(1分)努力:鼓勵人民到邊疆省份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和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任意兩點即可,2分)(3)原因:馬鈴薯種植增加,人們營養水平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強;工業革命改進下水道系統,飲用水更加安全。(每點1分,共2分)(4)評分標準:等級觀點史實結論一等(4分)觀點正確,1分。緊扣觀點,兩個史實運用正確,條理清晰,2分。有總結提升,1分。二等(3分)觀點正確,1分。緊扣觀點,兩個史實運用正確,條理清晰,2分。沒有總結;或有總結但沒有提升,不賦分。觀點正確,1分。只有一個史實運用正確,1分。有總結提升,1分。三等(2分)觀點正確,1分。只有一個史實運用正確,1分。沒有總結;或有總結但沒有提升,不賦分。觀點正確,1分。兩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