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對清朝前期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的準確理解是()A.只許五口通商 B.排斥一切洋務C.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D.嚴禁一切對外貿易2.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是在A.洋務運動期間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C.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D.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3.從14一16世紀西歐手工業發展圖中得出的信息最準確是A.資本主義萌芽必然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B.手工工場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C.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手工工場產生的前提D.動力技術的進步是由于社會分工的擴大4.英國媒體列出2050年前人類面臨的十大挑戰: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人口老齡化、城市逐漸減少、社交媒體發展、自然資源緊缺、定居其他星球、增強智力技術、新地緣政治困局、汽車數量猛增以及人工智能變強。這證明A.人類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重大社會問題B.人類已經擁有了改造生存環境的科學技術C.人口、糧食、社會保障、環境等問題重重D.人類正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無法解決的難題5.19世紀90年代,湯姆一家外出旅行,你認為當時他們不可能選乘的交通工具是()A.火車 B.輪船 C.汽車 D.飛機6.下列磚畫山上于甘市嘉格關魏晉古墓.生動反映了當時漢人胡食的生活習俗。這組磚面可以用來直接研究圖法制作系慣與烙餅A.江南開發B.民族交融C.政權并立D.經濟重心南移7.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是A.馬恩河戰役B.凡爾登戰役C.日德蘭海戰D.索姆河戰役8.在工業方面,蘇維埃國家仍然直接控制著重要的工業部門,但鼓勵私人開設小規模的工廠,同時恢復經貿活動,擴大城鄉之間的商品交換。下列各項與材料相關的是A.《土地法令》B.新經濟政策C.1936年新憲法D.赫魯曉夫改革9.古史傳說中炎帝、黃帝等英雄的豐功偉業,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下列最能為這些傳說的真實性提供證據的是A.北京人的牙齒化石B.半坡聚落的遺址C.司馬遷的《史記》D.賈思勰的《齊民要術》10.當代學者李澤厚認為:1949年中國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襲千百年之久的陳規陋習被滌除。例如,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識界和機關干部中,已相當現實地實現。這……甚至超過了好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可見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是A.為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B.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C.推動世界走向進步和光明D.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11.《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于1719年,小說內容提到主人公魯濱遜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這一情節反映世界近代早期的歷史現象,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市民階級逐漸形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B.提倡發揚人的個性,享受現世生活C.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開始早期殖民掠奪D.魯濱遜是南方種植園主12.“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成依附關系。”以下圖片信息最能幫助了解上述概念的是A.B.C.D.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觀察下圖,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14.某班同學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進行探究,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什么?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的事件是什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什么?黨的歷史上生死放關的轉折點是什么?使北平獲得解放的戰役是什么?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的標志是什么?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事件是什么?回首復興之路,你有什么感悟?15.寫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志及其作用。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清朝前期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主要表現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而不是嚴禁一切對外貿易,當時,清政府最初開放四處通商口岸,后來只開放廣州一處為通商口岸,并由廣州十三行專門管理外貿事宜和外國商人,由此可見,清政府當時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并沒有嚴禁一切對外貿易。故答案選C。2、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故C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故A不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我國工業基礎薄弱,故C不合題意;1956年中國八大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此時一五計劃完成,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3、C【解析】

觀察題干圖片可知,14至16世紀,西歐動力技術出現重大變革,風力、水力等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成為新的生產動力。風車、水車廣泛運用,機械和半機械裝置在紡織、冶煉、采礦等行業中也已開始使用。生產動力和生產工具的重大變革,使西歐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進步。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擴大,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歐洲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顯著進步,出現了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4、A【解析】

據“2017年8月英國媒體列出2050年前人類面臨的十大挑戰: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人口老齡化、城市逐漸減少、社交媒體發展、自然資源緊缺、定居其他星球、增強智力技術、新地緣政治困局、汽車數量猛增以及人工智能變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證明人類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重大社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人類應該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保投資、保護有限資源、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加強國際合作、重視有關的輿論宣傳和落后地區的教育工作等,通過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來解決這些問題。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火車是1825年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的;B項輪船是1807年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的;C項汽車1885年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的;D項飛機是1903年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的。所以19世紀90年代,飛機還沒有發明,湯姆一家外出旅行不可能乘坐飛機。故選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產生的新式交通工具的具體時間,判斷時間是否符合題干中“19世紀90年代”,由此做出正確選擇。6、B【解析】

據出土于甘肅嘉峪關魏晉古墓的磚畫“制作蒸饃與烙餅”“食用燒烤食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生動反映了當時漢人胡食的生活習俗,漢人學習胡人的生活習俗,胡人學習漢人的生活習俗,相互交融,體現了民族之間的融合。所以這組磚面可以用來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選B。7、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索姆河戰役在1916年7月1日爆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余人,法軍34萬余人,德軍約53.8萬人。英、法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選項D符合題意;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扭轉戰局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戰;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是日德蘭海戰;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8、B【解析】

依據題干“鼓勵私人開設小規模的工廠,同時恢復經貿活動,擴大城鄉之間的商品交換”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所有制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政策沒有題干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B。9、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炎帝、黃帝等英雄傳說屬于原始社會后期,北京人屬于原始社會早期,故A不符合題意。半坡聚落的遺址作為第一手史料,反映了原始社會后期農耕文明出現,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故B符合題意。司馬遷的《史記》屬于歷史文獻即第二手史料,故C不符合題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屬于歷史文獻即第二手史料,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本題的解答關鍵在于對史料的理解,照資料價值的不同,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如實物史料,指各類遺物、遺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繪畫等,這類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來源,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如文獻史料。10、D【解析】

依據題干“某些沿襲千百年之久的陳規陋習被滌除。例如,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識界和機關干部中,已相當現實地實現”可見,作者旨在說明新中國成立在掃除陳規陋習、推動婦女解放運動方面的積極作用,故D正確;為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的應是指經濟建設方面的成就,題干沒有體現,A排除;題干沒有體現新中國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B排除;題干說明的是新中國成立對于國內社會生活變遷、改造社會面貌的意義,沒有體現對世界的影響,C排除。故選D。11、C【解析】

據題干材料《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于1719年,小說內容提到主人公魯濱遜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分析可知,該材料反映了近代歐洲的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開始早期殖民掠奪。這一重大歷史現象給歐洲帶來巨大利潤,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2、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成依附關系”,可知,材料體現的制度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世紀的歐洲,等級制度森嚴,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成依附關系,這種關系的實質在最初的時候是一種土地和兵役之間的交換。圖D是騎士,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產物。選項D符合題意;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選項ABC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D。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鄭和下西洋。【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共計七次,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14、(1)鴉片戰爭。辛亥革命。(2)中共一大的召開;遵義會議。(3)平津戰役。(4)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6)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等。【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的召開;黨的歷史上生死放關的轉折點是遵義會議。(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使北平獲得解放的戰役是平津戰役。(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的標志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事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6)學生圍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