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海外產業園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_第1頁
中交海外產業園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_第2頁
中交海外產業園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_第3頁
中交海外產業園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_第4頁
中交海外產業園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外產業園作為國際產能合作的平臺,既能系統解決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等障礙,又能有效形成抱團、降低風險、保障企業海外資產的安全,已成為中資企業“抱團出海”的最佳載體。在我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產能合作等背景下,中資企業參與海外產業園區建設方興未艾。中交集團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自2008年開始跟蹤推進海外產業園,經過多年經營已在多國開展海外產業園和產業投資業務。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海外園區開發和產業投資業務的水平,中交集團于2016年成立中交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交產投”),致力于打造“專業化的園區發展運營商和產業投資平臺”和“國際產能合作的優秀組織者和卓越領導者”。至2017年8月,中國交建在境外跟蹤及推進的產業園區(及產業新城)投資項目約有23個(不包括產業園EPC項目),已與相關國家政府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產業園共計13個。其中推進較快的主要有中交(埃塞爾比亞)ARERTI工業園、吉布提鹽化工產業園、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自貿區等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并入駐企業。海外產業園開發模式探索在海外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中,中交根據每個園區的主要優勢,有針對性的選擇開發模式,就上述推進較快的三個產業園,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一、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自由區——“企業投建、自主運營”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自由區位于中巴經濟走廊的南端,規劃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是兩國政府高度重視的項目。自由區依托所擁有的政治資源優勢、優越的區位條件和巴基斯坦國內龐大的市場,已成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熱點。作為園區投資商,中交參與投資建設園區基礎設施以打造園區平臺,為園區招商引資,以及落實政府提供給園區的優惠政策,該模式可以總結為“企業投建、自主運營”。目前已完成園區起步區的建設,并已有多家企業入駐。產業園區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辦公設施和生活設施以及倉儲設施等出租,盈利模式相對不多,投資回收周期較長。二、吉布提鹽化工產業園——“投資產業,聚產成園”吉布提阿薩爾鹽湖是非洲海拔最低的鹽湖,擁有豐富的純天然、高品質的鹽資源和溴素資源。吉布提鹽化工產業園緊鄰吉布提阿薩爾鹽湖,依托中交獲得的阿薩爾鹽湖特許經營權,重點發展鹽化工相關產業,規劃鹽化工產業園約為16平方公里。中交產投在該產業園中的角色是“園區及產業投資商”,采用“投資產業,聚產成園”的模式,以項目所在地優勢的自然資源為依托,投資相關產業,并引領配套企業聚集,逐步形成園區。具體而言,由中交產投首先在規劃的產業園內按照規劃投資相關鹽化工產業,并逐步聚集食用鹽、工業鹽、SPA鹽、溴化工等相關產業,從而形成園區。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入駐,正逐步形成鹽化工產業集群,未來還將發展各類衍生工業。產業園區的收入主要依靠企業投資鹽化工產業獲得收益,由于擁有優質的資源,產業及園區的盈利前景較為樂觀。三、中交(埃塞俄比亞)ARERTI工業園——“眾籌建園、投資產業、孵化企業”ARERTI工業園是埃塞俄比亞聯邦政府于2016年5月在阿姆哈拉州ARERTI鎮規劃建設的國家級工業園,規劃總用地約為25平方公里。埃塞俄比亞政府指定由中交一期自主開發一平方公里工業園土地。工業園定位為東非建材基地,重點發展建材類和家居類產業。由于埃塞俄比亞有約一億人口的本地市場需求,在招商引資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從投資回報的角度分析工業園,該園區區位條件適中。園區經濟區位有利于制造業發展,周邊擁有豐富的人力和自然資源,基礎設施配置也較為完善。但是,由于其與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距離約為106公里,所依托的ARERTI鎮的人口僅約8萬人,因此通過就業人口的聚集發展成為城市新區的難度大,試圖依靠土地增值獲得收益的模式可行性不高,工業園開發收益僅能依靠工業用地的一、二級開發,回收周期較長。因此在該園區開發中,中交產投創新模式,提出三條對策:第一,建設資金以中交產投為主,積極吸納入園企業參股,針對有投資能力且看好市場的企業,“眾籌”建設園區。通過將部分園區經營收益讓利于入園企業,鼓勵入園企業入股園區公司,鼓勵企業參與園區建設,以類似于眾籌的模式籌集園區建設資金。第二,自主投資產業。針對中交產投看好的建筑瓷磚市場和裝配式建筑市場,聯合國內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陶瓷龍頭企業,共同投資建筑瓷磚產業。第三,“孵化”企業入園。由中交產投聯合主導成立裝配式建筑企業,開發當地裝配式建筑市場,建設各類建筑部件的廠房車間,針對國內有專業能力但較為謹慎的配套企業,積極引入到車間生產,降低企業進入埃塞市場的風險,從而孵化配套企業。開發模式的適應性分析上述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先建設園區后招商引資,為“先園后產”,第二種開發模式為先發展產業后形成園區,為“以產興園”;第三種開發模式為先招商引資,關鍵在于除自身投資外還需尋找有意投資工業園的合作伙伴,從而產業與園區同步建設,比第二種模式更進一步,可以歸結為“產園協同”。一、“先園后產”難以可持續“企業自建、自主運營”模式存在的難點是企業缺乏盈利點。由于工業園區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單純依靠工業用地的一、二級土地開發收益難以覆蓋前期投入。境外國家缺乏中國的土地政策,中國國內通用的園區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稅收分成的模式在境外國家也難以現實,將土地轉向商業開發,也缺乏當地政策和市場的支撐,難以像在中國的園區開發商可以通過開發商業地產實現現金流和盈利。因此,企業投資建工業園缺乏盈利點,投資回收周期長,缺乏可持續性,這也是大量中資企業難以投資海外產業園的關鍵。二、“以產興園”對企業要求高由企業投資開發的海外產業園中,以某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投資產業,聚產成園”的模式開發的成功案例相對較多,是中資企業參與海外園區建設較為普遍的一種模式。由于本模式以產業為龍頭,首先解決了企業投資回報問題,因此總體而言是比較適合海外園區開發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優勢在于解決了主導產業投資的問題,通過企業自身的產業投資能力和帶動能力,投資相關產業并逐步聚集上下游產業,實現產業園區滾動發展。本模式對于園區投資主體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園區投資主體自身具有較強的產業實力和較高的配套產業帶動力。三、“產園協同”對招商引資要求高在產業園開發中,園區投資商需要先理清的問題是:是要園區還是發展工業?政府要產業發展經濟,入園企業需要園區提供保障。因此本模式首先解決“誰來產業園”,落實政府訴求,在為入園企業落實園區保障的基礎上,聯合資金共建園區。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找到合適的企業,一方面該類企業一旦看好產業投資前景,則客觀上具有入駐園區的需求,另一方面此類企業只需少量入股園區,具有一定數量的此類企業后,也能為園區基礎設施開發提供足夠的支持,因此并不會對此類企業造成太多投資壓力。一旦園區和產業同步開發完成,上述企業的產業投資回報將是可觀的。該模式類似于從入園企業眾籌建設園區,對招商引資的要求較高。總結海外產業園的開發不同于國內產業園,需要中資企業投入巨資以開發基礎設施,而在收益方面由于缺乏中國的土地政策和市場環境,盈利模式不足,回報周期太長,這對投資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這也是中資企業在海外產業園開發中面臨的主要障礙。分析中交在海外產業園中推進較順利的項目,首先,應具備以下核心資源至少其一。第一,政治支持:項目獲得中國和所在國政府高層見證和政府高度重視,高層關注能有效降低項目風險,增加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