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_第1頁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_第2頁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_第3頁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_第4頁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摘要:課堂訓練的設計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是教師富有創造性的再勞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切忌空洞說教,而應該與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基于此,該作者結合30多年的教學經驗,深入地分析和解讀了當前我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并提出了課堂訓練的幾個非常有效的設計策略:抓身邊事,以小見大;親身體驗,變虛為實;實話實說,觸碰心靈;正方反方,辯中明理;靜動轉換,直觀形象。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課堂訓練是貫穿小學課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始終的有機環節和有效方法。好的課堂訓練設計,不僅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廣泛興趣、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和自我評價,還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和習慣的形成。為了讓學生多形式、多層面、多角度地參與到整個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形成,教師的課堂訓練設計策略就顯得非常必要了。策略一:抓身邊事,以小見大小學階段是兒童道德和法治意識的啟蒙階段,有效的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遵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力求取得以小見大之效。例如我在教學《待人寬厚》這節課時,首先結合兩則社會見聞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一則是電瓶車與自行車相“吻”,雙方車主互相道歉,各奔東西;二則是兩私家車相“親”,雙方車主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后大打出手,不僅阻塞了交通,其中一位車主還因傷住進了醫院。通過對比和討論,孩子們明白了生活和學習中只有寬厚待人才能真正實現“雙贏”,懂得了生活中的這一大道理。策略二:親自體驗,變虛為實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經常練習把知識乘以體驗和感受,才能優化孩子的文明行為。現在,小學階段的不少孩子道理懂得很多,講起來還是一套又一套,然而落實到行為上卻少得可憐,在知與行上面嚴重脫節,認識和實踐之間有一條鴻溝,需要用時間和教育來逐步填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多給孩子們創設生活體驗的機會,引導他們親自到生活中去實踐,讓學生有“切膚”之感受,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n堂氣氛中得到行為道德的自然提升。例如我在執教《做事負責任》一課時,首先播放課件:周末學校旗臺上國旗沒有降下,還在風雨中飄動;教室門沒有關好,在大風吹動下狠狠地碰撞著門框;沒有關好開關的水龍頭,水嘩嘩地流著;森林著火了,大火沖天,濃煙滾滾……這些動感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些是誰干的?怎么這么不負責任?此類案例遵循了小學生認識世界的一般規律――靜動結合,直觀形象的原則。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使學生身臨其境,從感官的參與到情感的參與,直至行動的參與,讓他們明白了做事不負責任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樹立起了做事要講信用、有擔當、負責任的信念,爭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總之,課堂訓練的設計要講究策略,要有實效,要解放學生的手、眼和腦,靈活地變化訓練方式,從而不斷地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參考文獻:[1]田光軍.例談小學思品課堂設計[J].樂山教育,2017(4):24-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