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1頁
《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2頁
《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3頁
《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4頁
《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摹形傳神

千載如生——《史記》人物刻畫藝術《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1/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2/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史記·項羽本紀》(節選)項羽少時

巨鹿之戰

垓下之圍史官論贊

3/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重復誦觀,可歌可泣在此數端耳。”

-----鄭板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4/39巨鹿之戰背景:巨鹿之戰,是當初一場主要戰役。秦主力集中在這里,秦兵轉敗為勝,各路救趙諸侯軍,齊聚巨鹿城下,卻都不敢進軍,都作壁上觀。懷王派宋義為大將軍,率兵救趙,此人怯懦自私,堅持觀望態度,停軍不前。項羽卻認識到這是一場關鍵戰爭,斷斬宋義之頭,率軍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終于大破秦軍,扭轉戰局,極寫項羽叱咤風云,英勇善戰英雄形象。

《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5/39巨鹿之戰內容在文章第三節,請讀第3節,并思索:A、你所知道刻畫人物形象方法有哪些?

B、這一節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刻畫了項羽怎樣形象?(尖銳沖突、生動細節、個性化語言、精彩議論、襯托、對照、描寫、夸張、互見等手法)

6/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思索:劃線這段敘述句式、節奏有什么特點?和這段文字所表示內容有什么關系?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7/39提醒:這節前面用了直接描寫手法,句式簡短,節奏急促,寫出了勢如破竹氣勢(所向披靡,無人能擋),而且抓住戰士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指揮才能。文字即使不多,但項羽勇猛善戰、一往無前將帥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8/39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注意此處三個“無不”、兩個“莫敢”。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9/39這里用了側面襯托手法(三個“無不”、兩個“莫敢”),經過各位諸侯在項羽威嚴面前佩服得五體投地,反襯了項羽不可一世霸王之氣,給人想象,給人回味。

10/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

11/39巨鹿之戰是項羽事業高峰,但很快他就由盛而衰了,他由盛而衰轉折點是什么事件?

轉折點是鴻門宴。鴻門宴以后,在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和諸侯聯軍協力包圍于垓下。于是有了垓下之圍。垓下之圍,已是英雄末路了,但項羽依然叱咤風云、英勇頑強,與漢軍展開生平最終一次“快戰”,然后自吻于烏江邊。12/39我們再來看項羽最終一戰“東城快戰”。思索討論:“東城快戰”中作者利用了哪些手法刻畫項羽形象?

13/39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失利,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認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14/39利用細節描寫。正面寫了項羽神勇無比、威猛異常、勇力過人、臨危不懼特點,寫出了項羽不一樣尋常之處于于,越是到了末路越顯出他英雄本色,所向披靡,敵將人頭紛紛落地。以后“自刎”前后,下馬步戰,所殺漢軍數百人,為故人德,自刎身死。對項羽形象刻劃入微。15/39即使在快戰中刻畫了項羽神勇無比、威猛異常、勇力過人、臨危不懼性格特點,讓人佩服、敬仰,但性格決定命運。誰都知道,垓下之圍是楚漢相爭最終一次戰役,也是決定最終勝敗關鍵一戰,是不折不扣決戰。然而身為統帥項羽,想到卻不是決戰,而是快戰。用他自己話說,就是“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也就是說,痛痛快快打一仗,速戰速決,盡快了結。這是逞匹夫之勇啊!快戰和決戰是不一樣。決戰有勝敗難分、一決雌雄意思,也就是還有求勝想法,快戰則只求痛快于一時,不過逞強示勇而已,完全不計后果。作為統帥,是應該取“決戰”還是“快戰”呢?當然是前者,“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項羽性格也決定了他失敗。16/39

觀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天也。得失之故,歸之于天,亦惑矣!17/39兩場戰爭,作者利用不一樣手法刻畫了項羽性格特點。項羽不但有叱咤風云、勇猛善戰一面,他還有兒女情長、重情重義一面。在他兵敗垓下之時,在這生死存亡最終一刻,他惦念是什么呢?18/39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霸王別姬

19/39夜色已經深沉,四面都是楚歌,王帳內點起了巨大蠟燭,帳外燃起了通明火把。我們少年英雄飲盡杯中之酒,起身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最終一句翻譯過來就是:小虞啊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辦啊!一個身經百戰三軍統帥,一個威震天下蓋世英雄,此刻痛心不是他功虧一簣,痛惜不是他功敗垂成,而是心愛駿馬美人無從安排。于是多年來浴血奮戰,馳騁疆場漢子而今面對美女竟然淚流滿面。20/39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后以“頰上三毫”比喻文章或圖畫得神之處。分析“泣數行下”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哪一處能夠作為“頰上三毫”?21/39提醒: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一句。項羽即使稱霸天下,但到頭來連個紅顏知己也保護不了,這著實讓人為他嘆息,為他惋惜、感嘆啊!左右隨從一是受項羽異常傷痛感染,因同情而跟著悲泣,另首先懷著敬畏之情不敢和他目光相遇,怕傷了他自尊。這才是一個蓋世英雄哭。它表達項羽強悍性格另首先。其實項羽也有愛,也有柔情。這么描寫,更表達了項羽性格剛柔相濟,使人物性格含有立體感。22/39項羽悲歌別姬描寫,以后被改編成各種形式作品,如元雜劇《楚霸王別虞姬》,元散曲《項王自刎》,京劇《霸王別姬》,琵琶曲《十面埋伏》等。這里有個小故事:1966年,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總政排演場審查出國節目時,對京劇《霸王別姬》中項羽,從頭至尾連用了6個“一”字開頭成語,把項羽性格特征和失敗全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

23/39京劇《霸王別姬》一開頭就是劉邦準備發兵進攻項羽,群臣依據當初不利形勢,紛紛勸阻項羽不要出兵。但項羽不聽勸阻,最終竟然蠻橫地宣告“退班”。戲演到這里,周總理輕輕地說道:“一言堂”。項羽回到內宮后,虞姬又勸戒項羽不要出兵迎戰。項羽卻毫不耐煩地說道:“孤意已決!”周總理評論說:“一家之長。”24/39當戲演到項羽孤軍深入到劉邦埋伏圈時,周總理評論說:“一意孤行。”隨即,當項羽被圍垓下時,周總理評論說:“一籌莫展。”演到項羽詠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周總理十分惋惜地說道:“一曲挽歌。”戲快要結束時,周總理嘆了一口氣,說:“一敗涂地。”25/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一言堂”“一家之長”“一意孤行”“一籌莫展”“一曲挽歌”“一敗涂地”26/39當然《史記·項羽本紀》中對人物精彩刻畫遠不止這些,而且刻畫人物方法也是各種多樣,司馬遷善于經過重大歷史事件、生動細節、個性化語言、精彩議論,把人物刻畫得形象豐滿,個性鮮明。在今后學習中,希望同學們不停地探究司馬遷《史記》寫人藝術,乃至于在自己寫作中利用,讓我們筆下人物也摹形傳神、千載如生。27/39司馬遷給我們刻畫了一個經久不衰項羽形象,對于項羽,不一樣人有不一樣評價,看看人們是怎樣評價項羽。

28/391、司馬遷對項羽評價

29/39《史記》中本紀是給在一定歷史時期以內掌握最高統治權者寫。而項羽從起兵反秦勝利到他被漢軍所敗而自殺烏江(前209~前202),終生未完成帝業,司馬遷為何把項羽傳記列入“本紀”,這并不是司馬遷“求名責實,再三乖謬”,而正是表現了司馬遷從歷史實際出發客觀態度。因為在秦亡以后,漢興以前過渡階段,項羽實際支配著當初政局,代表著當初政權。30/39正如司馬遷在“論贊”中所說“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司馬遷把項羽看得同帝王一樣。但司馬遷認為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由此可見,司馬遷并不完全是以成敗論英雄,而是遵從歷史,從實際出發,基本客觀地評價了歷史人物。

31/39司馬遷對項羽描寫真實而又客觀,且帶有強烈感情,他贊揚項羽,但并不隱瞞他缺點,他批評項羽缺點,但并不妨礙對他敬仰,這些都是司馬遷可貴之處,也是成功之處。項羽,他是一個卓越戰將,但他不懂政治。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換得表面震懾。項羽個人英勇終究沒能擋住群起諸侯,沒能擋住民心向背。生存以人為本,不論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一個領域、一個項目。

32/39他能夠去攻城掠池、嘯傲疆場,但他不適合去經營天下。他不知道用人,原來能人就不多,有一個厲害范增卻不好好任用,依靠個人英勇只能營造一個短暫傳奇。而劉邦則不一樣,他文武都不突出,但善于用人,他任用張良、蕭何、韓信各擋一面,依靠群體力量最終成就了一個王朝霸業。在秦末亂世天空中,項羽原本只適合做一顆流星,他短暫生命照亮了歷史前進道路。項羽是一面鏡子,他反射光芒足以耀亮古今、警示整個社會。后人應該從中得到啟示和借鑒。33/392、后人對項羽評價

34/39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杜牧《題烏江亭》生看成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愿過江東。-----南宋·李清照《絕句》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北宋·王安石《烏江亭》《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35/39杜詩認為真正男兒應該能屈能伸,卷土重來或許能夠東山再起,在雄渾歷史畫卷中抒寫屬于自己一頁。王詩在客觀分析項羽兵敗事實基礎上,作出大膽地構想,即便江東才俊如今還在,他們是不愿與項羽從頭再來。認為項羽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李詩洋溢著對項羽贊美與敬仰,褒贊其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36/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在司馬遷筆下,項羽是一個真正“人”,一個頂天立地男子漢,經過對《史記項羽本紀》解讀,我們得以走進項羽豐富內心世界,得以與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獨特人格魅力,對于項羽,我們應該從《項羽本紀》全文來解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37/39《史記》選讀之《項羽本紀》項羽才氣過人,英勇非凡,但最終卻落得個自刎烏江悲慘結局,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悲劇呢?(寫一篇周記。可結合選文以外相關項羽知識)

思索探討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38/3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