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5專題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3135專題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3135專題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3135專題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3135專題三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鑒賞表示技巧1/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一、考查范圍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諷喻、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渲染、用典、對比、襯托、細節描寫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2/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表示方式詩歌鑒賞命題慣用術語了解3/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詩歌鑒賞命題慣用術語了解抒情特點4/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詩歌鑒賞命題慣用術語了解藝術構思5/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詩歌鑒賞命題慣用術語了解布局謀篇6/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詩歌鑒賞命題慣用術語了解寫作特點寫作技巧藝術特色藝術手法寫作手法7/541、抒情方式:2、修辭手法:3、表現手法:4、構思技巧比喻、比擬、襯托、借代、夸大、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通感、對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賦、比、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喻、傷)今借用典故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詩歌鑒賞命題慣用術語了解表現手法8/54(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了詩人感時傷事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二)間接抒情包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9/54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問題:“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示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還襯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憂傷之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離別情意。絕句二首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分析: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感嘆,詩人借清新美好春光景色描寫,反襯思歸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10/5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有些人評論這首孟詩“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謁(求薦之意)之痕。詩人孟浩然是怎樣把求薦之意表示出來?詩作前兩聯寫景,著力描繪洞庭湖汪洋浩蕩,一望無際,氣蒸荊楚、波撼岳陽壯觀,氣勢雄偉,形象鮮明飛動,表現了詩人遼闊胸襟。后兩聯由眼前景物觸發轉向抒情,詩人面對浩渺無垠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愿望,無人引薦,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無舟楫一樣,希望張九齡援引。這首干謁詩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與眼前洞庭湖寫景結合起來,寫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極有藝術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與胸中情結合得極好范例。11/54蟬

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緌:蟬喙)分析: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人,不需要某種外在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示出對人內在高尚品格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區分

1、托物言志經常借助于某物一些特征,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托物言志“志”能夠指感情、志向、情操、興趣、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高興、悲傷等感情。托物言志12/54菊鄭谷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畫菊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兩首詩都利用了詠物言志手法。《菊》表現了作者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于人高貴志向。《畫菊》表現了作者堅守大義,寧死不屈高尚民族氣節。13/54臺城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荒淫生活,與眼前野草叢生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厲歷史教訓化做了觸目驚心詳細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無限感嘆。借古諷今(喻今、傷今)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用典故抒情用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借用歷史故事來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問題立場和個人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或借古諷今。14/54鑒賞詩歌用典主要明確兩點:(1)典故起源及其含義。(2)用典作用。用典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絕句李清照生看成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愿過江東。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懷古詩。作者經過贊頌楚霸王項羽英雄氣概,訓斥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行為;簡練而有意味,頗顯豪氣。15/54古代詩歌修辭方法分析江上看山蘇軾船上看山走如馬,倏乎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回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這首詩將江岸群山比喻為馬群,且以行船為參考物,把群山那靜態景物動態化,寫得形象生動。把“孤帆”比喻為“飛鳥”,寫了舟行之快。將什么比喻為何表示效果怎樣16/54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第四句利用了通感修辭手法,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別具一格;經過花繁盛爛漫寫出了樂聲明媚、熱烈、歡快

。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并作詳細解釋這種修辭到達了什么效果17/54贈汪倫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潭水深與情深結合起來,以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示了真摯純潔深情。變無形情誼為生動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情真。春雪

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利用了擬人手法,使穿樹飛花春雪含有靈性,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同時也表示詩人期望春天焦慮心情。18/54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詩中將南風人格化,經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后寧靜恬適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親切喜愛之情。比擬擬人(人格化)擬物把人當物寫把甲物看成乙物寫19/54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分析:經過陶者和富家強烈鮮明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極端不合理,表示了對勞感人民深切同情?!爸瘢瘢繎蔷G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利用借代手法,用顏色“綠”代替綠葉,用顏色“紅”代替紅花。語言簡練而意味無窮。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青春易逝。20/54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主人下馬客在船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十日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了解:秦漢時明月照耀秦漢時關塞了解:煙和月籠著寒水和沙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了解: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不曾緣客開。了解:勝友如云,勝友滿座;高朋滿座,高朋如云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示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話暫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一個修辭方法?;ノ男揶o利用能收到筆墨經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藝術效果。

21/541、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4、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5、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6、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7、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指出下面詩句所用修辭手法:反問對比、借代對仗(對偶)比喻設問利用諧音雙關含蓄而又成功地表示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微妙心理。用典,寫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英雄氣概,表示了作者希望像劉裕那樣建功立業。22/54古代詩歌表現手法分析1、賦比興2、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回頭。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問:作者是采取何種表示方式來贊美春天?

答:第一句敘事;第二句描寫,寫春天萬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贊美春光無處不在和作者熱愛之情。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發所詠之詞也23/543、動靜結合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前者屬于襯托手法。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午夜鯉魚來上灘。尤其是在一些山水詩中,往往有靜景,如山、月等;動景,如水流、風搖等等。據側重點不一樣,作者有時只寫動景或靜景,有時動靜景兼寫,有時為寫靜景而以寫動景來襯托,有時為寫動景而以寫靜景來襯托。分析:前兩句山水明麗感人和月色清爽皎潔,是靜景;后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涌上溪頭淺灘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美好和蓬勃生機。24/54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村行王禹偁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詩經過描寫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營造出春天山谷中一派生機,而這些動景更襯托出一片靜謐意境,以動襯靜,韻味無窮。這是一首隱逸詩,作者寫出了空山寧靜、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靜時采取了以鬧襯靜方法外,還用了以靜景襯靜景方法:返景(斜陽返照)寧靜詳和,靜靜地照在深林里青苔上,更顯深林幽與靜——以“返景”襯空山幽靜。“萬壑有聲含晚籟”,實質指萬壑涵蓋全部聲音,突出了萬壑之靜;“數峰無語立斜陽”,數峰本無語,這里經過強調,反而暗示數峰欲言又止,以動襯靜。25/544、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虛與實是相輔相成,又是一對相正確概念(1)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之景為虛(2)景物為實,情感為虛(3)形象為實,抽象為虛(4)有限為實,無限為虛(5)正面為實,側面為虛…………26/54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問: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這首詩表示了作者怎樣感嘆?答:詩中“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繁榮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之景為虛27/54詩人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要將這種虛表現出來,就得化情思為景物、化虛為實。而讀者則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景物為實,情感為虛因文識象,由象悟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句化情思為景物。觀賞時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營造氣氛,體會其情感。28/54蛙聲十里出山泉踏花歸去馬蹄香間關鶯語花底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化虛為實,以實寫虛29/54有限為實,無限為虛無限之境是在有限基礎上經過想象創造出來。宋代詩人梅堯臣說“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這乃是作詩功夫之至。“不盡之意”則為無限。宋代畫家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边@就是詩畫中空白藝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以少勝多,以有限之紅杏表現無限之春意經過想象,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復雜難言情感30/54正面為實,側面為虛側面描寫能化實為虛,以虛寫實,從而造成含蓄蘊藉效果,給讀者留下較大想象空間。望天門山李白天門中止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首詩是虛實結合典范?!疤扉T中止楚江開”,看似寫天門山,實則寫水;“碧水東流至此回”,看似寫水,實則寫山。這首詩也正是詩人李白象征,李白是水,他無堅不摧、一往無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堅強不屈。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以“花”之閑反襯人之忙31/54

總之,實境乃是一個真境、事境、物境;虛境乃是在此基礎上給讀者創造一個想象空間、詩意空間。從前文所舉例子中我們不難發覺,虛可生實,實可生虛,想象則是其橋梁,正是讀者想象介入,才使詩歌更為飽滿,充滿靈氣,充滿詩情畫意。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往往含有一定固定性,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羈旅之苦”;以“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哀嘆、一腔愛國情”等等。32/54塞上聽吹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一、二句實寫景,描寫內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季節到了。黃昏,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清輝。在如此滄茫而又清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梅花落》曲調??!三、四句以實寫虛,將“梅花落”拆用,好像風吹不是笛聲而是落梅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梅花(因為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濃濃思鄉情。33/54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一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問:詩第一、二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答:第一句是實寫,寫出廬山“成嶺”、“成峰”詳細形象,給人以逼真實感。第二句是虛寫,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各個不一樣角度看廬山,到底是什么狀貌呢,詩人有意撇開不寫,只說“各不一樣”讓讀者去想像。

34/54曉出凈慈寺送林方子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前兩句泛寫西湖六月風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后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輝映下,無邊無際碧綠和艷紅友好搭配著,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效果。35/54贈花卿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問:前兩句實寫基礎上,后兩句又采取了怎樣寫法?答:后兩句以天上仙樂相夸,是遐想。因虛而實,虛實相生,將樂曲美妙贊美到了極致。36/54浪淘沙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詩后兩句作者采取了什么手法來描寫黃河?詩人以浪漫想像結合優美傳說把黃河洶涌澎湃寫得更詳細、生動、形象。37/545、以景襯情[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鄉思情。然而這種鄉思情有多深有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卻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特征一組景物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秋景圖。襯托自己濃濃鄉思情!38/54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比較兩首詩在寫景上有什么不一樣。小重山陳亮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黃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白詩以樂景襯樂情,陳詞以哀景襯哀情。白詩那剛才披上春天外衣西湖,生意盎然;“鶯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到色彩,描繪是一幅鮮艷、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西湖喜愛。陳詞上片寫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造出濃重凄涼氣氛,襯托出自己悲切心情。39/54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謝,江水飛躍涌流,一片深秋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關注,對淪落異鄉不勝感傷。①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40/54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愈加濃厚。②以樂景襯哀情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41/546、細節描寫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急忙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格調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輕易卻艱辛?!痹囄鰪埣嗽妼懥松钪心膫€“尋?!奔毠潱勘硎玖怂裁礃忧楦??詩中作者寫了這么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以為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發對故鄉親人無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鳴錚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燕窩。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以“時時誤拂弦”細節傳達出人物微妙心理情態。以“剔開紅焰救飛蛾”表現了宮女幽居深宮哀怨。42/54

7、襯托閱讀下面一首詩,試分析作者是怎樣表現主題。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作者從三個側面來表現夜雪之大這一主題。一,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冷,表現雪之大,這是從觸覺角度來寫。二,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越明亮,反應雪也就越大。三,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雪大,積壓在竹上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襯托雪大。43/548、象征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疚觥勘驹娎昧讼笳魇址?,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象地表示了自己以石灰為榜樣高尚情操。44/549、白描本是國畫一個技法,純用線條勾畫,不用渲染襯托寫法。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全詩利用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勾勒了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筑糧倉畫面,表現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榨農民深刻主題。45/5410、聯想和想象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本身對妻子思念之情經過想像妻子思念他情景而愈加深刻地表現出來。46/5411、欲揚先抑(先揚后抑)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登上翠樓去賞春景興奮歡愉之情。后兩句則寫闖進眼簾柳色,引發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時傷感。先揚后抑之間傳達出少婦因觸景而生感傷和哀怨,突出了“閨怨”主題。47/541、層層渲染、層層鋪墊江上看山蘇轍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頭,落日孤去靄新畫。前山更新色更深,誰知可愛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濃秀,依然不負遠來人。分析:此詩經過色彩層層渲染,描繪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荒村”“落日”時分“靄新畫”“更新色更深”“前山”,已讓詩人觀止,抒發感嘆——誰知可愛信如今!卻哪知巫山最最濃秀?層層渲染,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