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5課-三大改造_第1頁
部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5課-三大改造_第2頁
部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5課-三大改造_第3頁
部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5課-三大改造_第4頁
部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5課-三大改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

“在中國,實際上還有幾百萬農民沒有足夠的土地、耕畜和農具來進行各種形式地小規模生產,更不用提‘發家致富'了。號召每個農業生產者都富裕起來,從字面上看就是矛盾的,一個富裕的農民實際上就是一個剝削者,因為他通過雇用別的勞動力致富,不論在哪個地方,都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希望雇工置地加息放貸和創辦企業致富。”--美國作家威廉·韓丁《深翻》第二部《組織起來》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5課三大改造

1953年12月,毛澤東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第5課三大改造情景再現

1929年,李玉農出生在江蘇東海縣一戶雇農家庭。18歲那年,她離開了家鄉,輾轉來到浦口區吉袱鄉五宮村,就此安家落戶。南京解放后,分得土地的農民期盼著過上好日子,卻很快面臨了許多問題……

李玉農發現單靠自己干、手里的農具根本不夠用,自己還沒有耕牛,也沒錢買種子;后來好容易東拼西湊種了點莊稼,卻沒有水渠灌溉,長勢一直不好;更沒想到的是,秋天一場蝗災竟然讓他顆粒無收!欲哭無淚的老漢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賣了,又靠借高利貸和租富農的土地艱難度日。一、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第5課三大改造情景再現南京市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李玉農業合作社社長

有了黨中央的指示,鄉親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于是在全縣、全鄉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李玉農也積極響應號召,和附近的貧農加入了本村的生產合作社,而且光榮地成為了這個合作社的領導——他們準備大干一場了!第5課三大改造情景再現為了抗旱救災,縣政府決定在本縣修筑一座水庫,澇時蓄水,旱時灌溉。團結的力量在此刻盡顯無余,全縣各鄉、各村的農民們熱火朝天地大修水利。李玉農和他的社員們也來到了建設一線,為了保住自己的莊稼,他們不辭勞苦地奮斗著。

眼看著濤濤清泉奔涌流出,李玉農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自己那干旱的莊稼,終于能飽餐一頓了!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產資料都變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財產,原本人為分割開的土地又都連成了一片。情景再現

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莊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幾倍!社會主義就是好!第5課三大改造閱讀課文,找出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時間、方式、目的、原則、過程、結果和實質。原因時間方式目的過程原則結果實質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1953年-1956年引分散的個體農民導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農業互助組2、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3、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自愿互利,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公有制1952年土改結束后,在對山西省49個村的農民調查中發現,農民剛獲得的718公頃土地被出賣;山西2486個農戶中,有20戶放高利貸,月利率最高達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農村調查發現,靠租種他人土地生活的貧農占農村總戶數18.69%。史料研讀論從史出土地改革之后還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第5課三大改造一、農業的合作化國家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需要農民進行互助合作1953年,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造形式改造目的改造原因互助組是指農民自愿互利、互換人工或畜力、共同勞動的集體勞動組織。1953年鄂、湘、贛3省10鄉農戶(貧農)人均收入比較(單位:折合稻谷市斤)未組織戶人均收入臨時互助組常年互助組農業生產合作社人均比未組織戶高人均比未組織戶高人均比未組織戶高995112617.6%12956%140146.7%改造原則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些生產組織形式中哪種效果最好?為什么?重點突破一、農業的合作化第5課三大改造參考:個體生產形式、互助組生產形式、農業合作社形式。農業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這種生產組織形式有利于集中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彌補了個體生產形式的不足和缺陷。03高級農業合作社02初級農業合作社01農業互助組

一般由幾戶至或十幾戶組成,共同勞動、分散經營。土地、耕畜、農具等生產資料和收獲的農產品,仍歸私人所有,但由于換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互助組的基礎上的集體經濟組織。特點是土地入股,耕畜、農具作價入社,由社統一經營,社員集體勞動,勞動產品統一進行分配。主要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基本單位是生產隊。把勞動力,土地,耕畜,農具固定給生產隊使用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公有制改造過程改造實質重點突破一、農業的合作化第5課三大改造

李玉農所在的農村手工業大多是一家一戶的家庭手工作坊,資金少,設備簡陋,工藝落后,

一部鋸板機可抵40個鋸木匠的勞動,這在個體分散生產的情況下,即使不吃飯也要積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買上一部,手工業者的生活還很艱難。第5課三大改造情景再現

在農村合作社的成功下,手工業們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許多木器手工業者看了合作社的鋸板機,都看了又看,舍不得離開。他們說,“想想合作實在好,個體分散辦不到,組織起來樂道道,機器生產效率高”。于是他們紛紛……

1953年11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手工業生產合作會議,確定了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政策,即“從方針上,應當是積極領導,穩步前進;在組織形式上,應當是手工業生產小組、手工業供銷生產合作社到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在方法上,應當是從供銷入手,實行生產改造;在步驟上,應當是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閱讀材料,找出我國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方式和結果一、手工業的合作化改造方式第5課三大改造毛澤東親自主持編寫了怎樣辦合作社的書,這使得農業合作化進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農戶參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從初級社到高級社的過渡,這比毛澤東的計劃早三年。改造結果1956年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情況參加合作社農戶占全國農民總數(%)參加高級生產合作社占全國農戶總數(%)

1.18億戶

96.3

1.0742億戶

87.8史料為證1956年底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情況參加手工業合作社人數占手工業者總數603.9萬人91.7%一、手工業的合作化第5課三大改造

娘,咱社里又豐收了吧!我們這也好了!實行公私合營后,公方經理給咱工人漲了工資和福利,干活的條件也好多了,工人們現在干勁可大了!后來國家又把工廠給買下了,資本家每年拿定息,國家還給他們安排了工作,他們也挺滿意的。我們還是用原來的機器,產量現在都達到設計能力的140%了!第5課三大改造情景再現

李玉農在上海水泥廠當工人的兒子來信說,雖然解放但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依然存在。二、公私合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資本家國家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

材料一:“解放初期,我對共產黨感到害怕,以為共產黨來了,工商業者的財運,將要被共產掉的,以致恐懼不安,所以對自己的企業,不抓生產,將部分生產資料作為賬外資金,如果企業沒有了,自己還有辦法。”--《南京工商界的思想變化過程史料》,南京市檔案館藏,6005-2-329

材料二:這水泥廠解放前是一個資本家開的工廠,當時最高產量還達不到設計能力的90%;現在都解放了,我們的勞動條件還很差,資本家還經常打罵和開除工人;水泥廠賺的錢也大都被資本家裝進了腰包,我們的工資少得可憐。資本家憑什么還能剝削工人啊?國家得趕快給我們想個辦法啊!第5課三大改造閱讀課文及材料,分析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二、公私合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國家工人發展工商業、解放生產力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1.改造背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在私營企業中增加公股,國家派駐干部(公方代表)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利潤分配實行“四馬分肥”。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十年內每年由國家按照企業合營時核定的私股額,發給股息,年息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滿,公私合營企業最后轉變為國有企業。

全行業公私合營四馬分肥資本家紅利20.5%公積金30%國家34.5%工人福利15%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2.改造方式公私合營社會主義公有制第5課三大改造二、公私合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統購統銷、加工訂貨3.改造實質北京西單區13個工業行業157戶資本家踴躍地在申請公私合營書上簽名1955年上海信大祥綢布店換上了公私合營招牌1955年上海信大祥綢布店換上了公私合營招牌3.改造過程第5課三大改造二、公私合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1954-1956三、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956年各種經濟成分1952年底各種經濟成分第5課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與缺點行業改造前改造后農業個體農民集體手工業個體手工業者集體資本主義工商業私人資本家國家實質:將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改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意義: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全部由社會直接占有;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社會主義社會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生產;社會主義社會國家開始消亡;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將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第5課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與缺點缺點: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

辦大社,并大社,結果造成各種消極現象,如生產品種減少,產品質量下降,使得人民群眾生活感到不便。具體來說: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營時“裁并”的企業、商業網點太多,使得門市部、零售點太少;大量沒有剝削的小商販、小業主也當作剝削者資產階級分子進行公私合營;對資本主義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有益經驗,注意吸收不夠;對原有工商業者的處理欠妥當,沒有使他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劉芃、朱漢國主編:《歷史學習精要》三大改造改: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引導農民(手工業者)參加合作社改造形式:公私合營改造政策:贖買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造: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課堂小結中國的社會性質在近現代發生了三次變化:①1840年,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后,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②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難點釋疑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國范領導的合作社由23戶貧農組成,全社僅有一只驢,入社三條腿,還有一條腿是別的社的,農民家里是一窮二白,生產資料極為缺乏,人們稱這個社為“窮棒子社”。但就是這么一個窮棒子社,不僅不靠政府的財政,而是依靠自己的勞動,去離該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幫助一些困難戶解決了生活問題,還為社里添置了1頭牛,1只驢,30只羊,1輛鐵輪車,還有一些生產資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頭騾子,5頭牛,2只驢,65只羊,12只豬,1輛鐵輪車,還有噴霧器等生產工具。毛澤東聽說后,豪情滿懷地說:“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6萬萬窮棒子,不能再幾十年內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有強的國家嗎?”課外閱讀: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倆在20世紀初期懷著版工業、救過圖強的夢想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史。一度被稱為“面粉大王”、棉紗大王”。但是也通其他民族資本家一樣,在外國資本和國內官僚資本的壓榨下,在夾縫中生存,甚至遭到過國民黨特務的綁票勒索。實業救國理想的破滅讓他們都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解放前夕,榮氏一家對共產黨的到來感到恐慌,幾個兄弟有的跑到泰國,有的躲進香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