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采購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1頁
水泥采購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2頁
水泥采購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3頁
水泥采購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4頁
水泥采購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項目背景 1一、水泥概述 1二、我國水泥工業現狀 2三、水泥的定義及分類 3四、型報告及記錄注意事項 44第二節項目需求分析 45一、采購內容、要求 45二、適用標準、規范 45三、其他要求 45第一節項目背景一、水泥概述1.水泥與水混合后,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堅硬的結構體。這一過程既可在空氣中進行,也可在水中更好地實現,并能持續不斷地發展形成所需的結構強度,以滿足各種工程需要。2.水泥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眾多品種。從組成上看有硅酸鹽類水泥、鋁酸鹽類水泥及無熟料(少熟料)水泥;從用途和功能上又可分為通用水泥、專用水泥和特性水泥;3.水泥是土木工程中應用最廣的無機膠凝材料。自發明以來的100多年時間,水泥技術得到全面的提高,采用水泥與砂石材料拌和成的混凝土,由于通過組成上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改變,能夠表現出不同的性能和特點,適應和滿足各種工程的實際需要,成為土木工程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工程材料。二、我國水泥工業現狀近年來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很快,無論是品種、產量、質量都有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產量居世界前列。但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主要表現為:能耗大、污染嚴重。我們來看一組統計數據:如何降低水泥能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將是今后應該研究的主要內容,綠色產業化是水泥工業的發展方向。三、水泥的定義及分類(一)定義水泥是一種細磨成粉末狀,加入適量水后成為可塑性的漿體,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將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整體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二)分類水泥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眾多品種。從組成上看有硅酸鹽類水泥、鋁酸鹽類水泥及無熟料(少熟料)水泥;從用途和功能上又可分為通用水泥、專用水泥和特性水泥;(一)通用水泥1.通用水泥品種盡管水泥類型眾多,但路橋工程中涉及的水泥品種主要是通用型硅酸鹽類水泥,這類通用水泥根據水泥熟料在磨細過程中摻入的混合材料類型和數量,分為6個品種: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1)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是在水泥熟料中摻入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等混合材料,以及適量石膏混合磨細制成的水泥。其中完全不摻混合材料的稱為Ⅰ型硅酸鹽水泥(代號P·Ⅰ),摻入量不超過5%稱為Ⅱ型硅酸鹽水泥(代號P·Ⅱ);(2)普通硅酸鹽水泥: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摻入大于5%不超過20%的混合材料及適量石膏加工磨細后制成的硅酸鹽水泥(代號P·0);(3)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摻入20%~50%的火山灰質材料和適量石膏加工磨細制成的硅酸鹽水泥(代號P·P);(4)礦渣硅酸鹽水泥: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摻入20%~70%的粒化高爐礦渣和適量石膏加工磨細制成的水泥。當礦渣摻入量大于20%且小于等于50%,為A型礦渣硅酸鹽水泥(代號P·S·A);當礦渣摻入量大于50%且小于等于70%,為B型礦渣硅酸鹽水泥(代號P·S·B);(5)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摻入20%~40%的粉煤灰和適量石膏加工磨細制成的硅酸鹽水泥(代號P·F);(6)復合硅酸鹽水泥: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摻入兩種以上活性或非活性混合材料(摻入量占20%~50%)與適量石膏加工制得的硅酸鹽水泥(代號P·C);由于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在實際工程中應用較為普遍,性能相近,且這兩類水泥性能特點具有代表性,所以主要針對這兩類水泥進行討論。2.水泥生產工藝及摻入的混合材料(1)生產工藝水泥原材料是石灰質原料和黏土質原料,按一定比例摻配,混合磨細成水泥生料。該生料在水泥燒制窯中經1450℃的高溫煅燒,形成以硅酸鈣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隨后在熟料中添加3%左右的石膏以及不同類型和不同數量的外摻料,二次加工磨細,就得到通用型硅酸鹽水泥。熟料中加入石膏是用來調節水泥的凝結時間。(2)摻入的混合料水泥熟料中或多或少要摻入一些混合材料,這些外加混合材料所起的作用是在增加水泥產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改善水泥品質。如摻入一定量混合材料的水泥不僅可以促進水泥后期強度的提高,而且還能有效降低水泥的水化熱,非常適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和結構形成的需要,同時還可以改善水泥對環境的適用性,提高水泥及其構造物的耐久性。3.水泥技術的性質指標(1)物理指標①凝結時間: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小于45min,終凝時間不大于390min;其他類水泥初凝時間不小于45min,終凝時間不大于600min;②安定性:沸煮法合格;③細度: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細度采用比表面積表示,要求不小于300m2/kg;其他類型水泥采用篩余量表示,要求80um方孔篩篩余量不大于10%或45um方孔篩不大于30%。(2)力學指標不同品種、不同強度等級水泥對應強度:(3)化學指標4.水泥試驗檢測方法(1)凝結時間①標準:《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②試驗條件:試驗室溫度為20℃±2℃,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水泥試樣、拌和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實驗室一致;濕氣養護箱的溫度為20℃±1℃,相對濕度應不低于90%。③凝結時間水泥從加水時至水泥漿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時間。凝結時間分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1)初凝時間:從水泥加水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所經歷的時間;2)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可塑性所經歷的時間。④操作步驟用水泥凈漿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s-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⑤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步驟1)試驗前準備工作,維卡儀的滑動桿能自由滑動。試模和玻璃底板用濕布擦拭,將試模放在底板上。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2)拌和結束后,立即取適量水泥凈漿一次性將其裝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輕輕拍打超出試模部分的漿體5次以排除漿體中的空隙,然后在試模表面約1/3處,略傾斜于試模分別向外輕輕鋸掉多余凈漿,再從試模邊沿輕抹頂部一次,使凈漿表面光滑,在鋸掉多余凈漿和抹平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要壓實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上,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線1s-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3)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質量的百分比計。⑥凝結時間的測定1)試驗前準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2)以標準稠度用水量操作步驟制成凈漿,裝模和刮平后(步驟與標準稠度用水量操作步驟相同),立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3)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臨近初凝時間時每隔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⑦終凝時間的測定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護箱中繼續養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⑧注意事項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到達初凝或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達初凝,到達終凝時,需要在試體另外兩個不同點測試,確認結論相同才能定到達終凝狀態。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2)安定性標準:《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①雷氏夾的校準:由銅質材料制成,當一根指針的根部先懸掛在一根金屬絲或尼龍絲上,另一根指針的根部再掛上300g質量砝碼時,兩根指針針尖的距離增加應在17.5mm±2.5mm(見圖3)范圍內,即2x=17.5mm±2.5mm,當去掉砝碼后針尖的距離能恢復至掛砝碼前的狀態。②試驗前準備工作每個試樣需成型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備兩個邊長或直徑約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內都要稍稍涂上一層油。(注:有些油會影響凝結時間、礦物油比較合適。)③雷氏夾試件的成型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檫油的玻璃板上,把立即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水泥凈漿裝一次性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度約25mm的直邊刀在漿體表面輕輕插搗3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檫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h±2h。④沸煮試件調整好煮沸箱內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過程中都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開始沸騰。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內加熱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⑤結果判別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測定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精確到0.5mm,當兩個試件煮后指針尖端增加的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的距離(C-A)的平均值差大于5.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以復檢結果為準。(3)比表面積標準:《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方法勃氏法》、水泥密度測定方法①試驗條件及樣品準備:相對濕度不大于50%。樣品過0.9mm方孔篩,在110±5℃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②操作步驟1)密度測定步驟A.干凈李氏瓶N個(具體數量看試驗需要做的個數),烘干,將無水煤油用橡皮管注入李氏瓶內至0到1mL刻度線后(以彎月面下弧為準),蓋上瓶塞輕輕放入養護室恒溫水槽內(要保證有煤油的部分全部沒入水中并且不能淹沒李氏瓶),使整個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溫控制在20±1℃),恒溫30min,記下初始第一次讀數V1(讀數時,李氏瓶一定要豎直,視線應與液面彎月面下弧水平,數值以彎月面下弧為準)。B.從恒溫水槽中取出李氏瓶后,用搓成圓筒形型的濾紙棍(直徑約為1cm)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干凈,并用濾紙將瓶口擦干,用圓筒形濾紙棍將瓶口堵住。稱取干燥水泥試樣60g,準確至0.01g,一手持稱樣盤,一手用小勺將稱樣盤中水泥試樣慢慢裝入李氏瓶內,防止堵塞(如有堵塞應先將瓶口的水泥用毛筆刷入瓶內,用手提住瓶口,輕輕地上下抖動直至水泥落入瓶底)。用鐵絲將瓶壁上粘附的水泥刮入煤油中,直至干凈,蓋上瓶塞。C.一手用掌心握住瓶底,一手輕輕捏住瓶口,瓶與水平面的傾斜角約為60°,按順時針方向搖動李氏瓶(搖動李氏瓶時,注意勿使無水煤油濺出瓶外或濺粘在液面上壁上),直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于養護室的恒溫水槽內(要保證有煤油的部分全部沒入水中并且不能淹沒李氏瓶),在同溫度下恒溫30min,第一次讀數和第二次讀數時恒溫水槽的溫度差不大于0.2℃,記下第二次液面的體積刻度V2(讀數時,李氏瓶一定要豎直,視線應與液面彎月面下弧水平,數值以彎月面下弧為準)。2)密度要點A.為使水泥顆粒不產生水化反應,液體介質采用無水煤油。B.前一天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0~1mL。C.水泥試樣預先通過0.9mm方孔篩,在110℃干燥1小時,在干燥器中冷卻。D.裝水泥時注意粘壁、堵口問題。E.排氣泡時的手法。3)比表面積A.方法原理:本方法主要是根據一定量的空氣通過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層時,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的變化來測定水泥的比表面積。在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層中,孔隙的大小和數量是顆粒尺寸的函數,同時也決定了通過料層的氣流速度。B.2008版標準主要修改點:—規定PI、PII型水泥空隙率選用0.500,其他水泥空隙率選用0.530;—規定在改變空隙率時用2000g砝碼壓實搗器。a.空隙率(ε)的確定PⅠ、PⅡ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0.500±0.005其他水泥或粉料的空隙率選用0.530±0.005.當按上述空隙率不能將試樣壓至支持環與圓筒頂邊接觸時,允許改變空隙率。空隙率調整以2000g砝碼將試樣壓實至搗器的支持環與圓筒頂邊接觸,不留縫隙為止。b.確定試樣量試樣量按式(1)計算:式中:m——需要的試樣量,(g);ρ——試樣密度,(g/cm3);v——試料層體積,(cm3);ε——試料層的空隙率。c.試料層的制備將穿孔板放入透氣圓筒的突緣上,用搗棒把一片濾紙放到穿孔板上,邊緣放平并壓緊。稱取已計算確定的試樣量,精確到0.001g,倒入圓筒。輕敲圓筒的邊,使水泥平坦。再放入一片濾紙,用搗器均勻搗實試料直至搗器的支持環與圓筒頂邊接觸,并旋轉1~2圈,慢慢取出搗器。穿孔板上的濾紙為φ12.7mm邊緣光滑的圓形濾紙片。每次測定需用新的濾紙片。d.透氣試驗把裝有試料層的透氣圓筒下錐面涂一薄層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壓力計頂端錐形磨口處,旋轉1~2圈。要保證緊密連接不致漏氣。打開微型電磁泵慢慢從壓力計一端抽出氣體,直到壓力計內液面上升到擴大部分下端時關閉閥門。當壓力計內液體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刻線時開始計時(參見構造圖),當液體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條刻線時停止計時,記錄液面從第一刻線到第二刻線所需的時間。以秒記錄。e.結果處理水泥表面積應有二次透氣試驗結果的平均值確定.如二次試驗結果相差2%以上時,應重新試驗.計算結果保留至10cm2/g。當同一水泥用手動勃氏透氣儀測定的結果與自動勃氏透氣儀測定的結果有爭議時,以手動勃氏透氣儀測定結果為準。(4)細度標準:《水泥細度檢驗方法篩析法》①試驗準備試驗前所用試驗篩應保持清潔,負壓篩和手工篩應保持干燥。試驗時,80μm篩析試驗稱取試樣25g,45μm篩析試驗稱取試樣10g。②負壓篩析法1)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調節負壓至4000~6000Pa范圍內。2)稱取試樣精度至0.01g,置于潔凈的負壓篩中,放在篩座上,接通電源,開動篩析儀連續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篩蓋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全部篩余物。③細度結果計算及處理1)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按下式計算:2)篩余結果的修正試驗篩的篩網會在試樣中磨損,因此篩析結果應進行修正。修正的方法是將計算結果乘以該試驗篩標定后得到的有效修正系數,即為最終結果。合格評定時,每個樣品應稱取二個試樣分別篩析,取篩余平均值為篩析結果。若兩次篩余結果絕對誤差大于0.5%時(篩余值大于5.0%時可放寬至1.0%)應再做一次試樣,取兩次相近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④水泥試驗篩的標定方法1)試驗條件水泥細度標準樣品應符合GSB14-1511要求,或相同等級的標準樣品。有爭議時以GSB14-1511標準樣品為準。被標定試驗篩應事先經過清洗,去污,干燥(水篩除外)并和標定試驗室溫度一致。2)標定操作將標準樣裝入干燥潔凈的密閉廣口瓶中,蓋上蓋子搖動2分鐘,消除結塊。靜置2分鐘后,用一根干燥潔凈的攪拌棒攪勻樣品。同上稱量標準樣品精確至0.01g,將標準樣品倒進被標定試驗篩,中途不得有任何損失。接著同上進行篩析試樣操作。每個試驗篩的標定應稱取二個標準樣品進行連續進行,中間不得插做其他樣品試驗。3)標定結果二個樣品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最終值,但當二個樣品篩余結果相差大于0.3%時應稱第三個樣品進行試驗,并取接近的兩個結果進行平均作為最終結果。4)修正系數計算修正系數按下式計算,計算至0.01。5)合格判定當C值在0.80~1.20范圍內時,試驗篩可繼續使用,C可作為結果修正系數。當C值超出0.80~1.20范圍時,試驗篩應予淘汰。(5)膠砂強度標準:《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①試驗條件試體成型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土2℃,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試體帶模養護的養護箱或霧室溫度保持在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0%。試體養護池水溫度應在20℃±1℃范圍內。試驗室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及養護池水溫在工作期間每天至少記錄一次。養護箱或霧室的溫度與相對濕度至少每4h記錄一次,在自動控制的情況下記錄次數可以酌減至一天記錄二次。②操作步驟1)配合比膠砂的質量配合比應為一份水泥三份標準砂和半份水(水灰比為0.5)。一鍋膠砂成三條試體,每鍋材料需要量如下:水泥:450±2g;標準砂:1350±5g;水225±1g注:水必須是恒溫水2)配料水泥、砂、水和試驗用具的溫度與試驗室相同,稱量用的天平精度應為±lg。當用自動滴管加225mL水時,滴管精度應達到±1mL。水泥稱量前過0.9mm方孔篩。3)攪拌把水加入鍋里,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地將砂子加人。當各級砂是分裝時,從最粗料級開始,依次將所需的每級砂量加完。把機器轉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1個15s內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膠砂,刮人鍋中間。在高速下繼續攪拌60s。各個攪拌階段,時間誤差應在±1s以內。4)成型膠砂試模尺寸應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體。膠砂制備后立即進行成型。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一個適當勺子直接從攪拌鍋里將膠砂分兩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槽里約放300g膠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60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次。移走模套,從振實臺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的一端,然后沿試模長度方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超過試模部分的膠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體表面抹平。在試模上作標記或加字條標明試件編號和試件相對于振實臺的位置。5)試件的養護A.脫模前的處理和養護: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膠砂。立即將做好標記的試模放入霧室或濕箱的水平架子上養護,濕空氣應能與試模各邊接觸。養護時不應將試模放在其他試模上。一直養護到規定的脫模時間時取出脫模。脫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顏料筆對試體進行編號和做其他標記。二個齡期以上的試體,在編號時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試體分在兩個以上齡期內。B.脫模:脫模應非常小心。對于24h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前20min內脫模。對于24h以上齡期的,應在成型后20--24h之間脫模。注:如經24h養護,會因脫模對強度造成損害時,可以延遲到24h以后脫模,但在試驗報告中應予說明。已確定作為24h齡期試驗(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試驗)的已脫模試體,應用濕布覆蓋至做試驗時為止。C.水中養護:將做好標記的試件立即水平或豎直放在20℃士1℃水中養護,水平放置時刮平面應朝上。試件放在不易腐爛的蓖子上,并彼此間保持一定間距,以讓水與試件的六個面接觸。養護期間試件之間間隔或試體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注:不宜用木蓖子。每個養護池只養護同類型的水泥試件。最初用自來水裝滿養護池(或容器),隨后隨時加水保持適當的恒定水位,不允許在養護期間全部換水。除24h齡期或延遲至48h脫模的試體外,任何到齡期的試體應在試驗(破型)前15min從水中取出。揩去試體表面沉積物,并用濕布覆蓋至試驗為止。D.強度試驗試體的齡期:試體齡期是從水泥加水攪拌開始試驗時算起。不同齡期強度試驗在下列時間里進行。――24h±15min;――48h±30min;――72h±45min;――7d±2h;——>28d±8h。③抗折、抗壓強度試驗1)抗折強度測定將試體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支撐圓柱上,試體長軸垂直于支撐圓柱,通過加荷圓柱以50N/s±lON/s的速率均勻地將荷載垂直地加在棱柱體相對側面上,直至折斷。保持兩個半截棱柱體處于潮濕狀態直至抗壓試驗。抗折強度Rf以牛頓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式(1)進行計算:式中Ff——折斷時施加于棱柱體中部的荷載,N;L——支撐圓柱之間的距離,mm;b——棱柱體正方形截面的邊長,mm。2)抗壓強度測定抗壓強度試驗通過規定的儀器,在半截棱柱體的側面上進行。半截棱柱體中心與壓力機壓板受壓中心差應在±0.5mm內,棱柱體露在壓板外的部分約有l0mm。在整個加荷過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勻地加荷直至破壞。抗壓強度Rc以牛頓每平方毫米(MPa)為單位,按式(2)進行計算:式中:Fc——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A——受壓部分面積,mm2(40mm±40mm±1600mm2)。④試驗結果的確定1)抗折強度以一組三個棱柱體抗折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時,應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果。2)抗壓強度以一組三個棱柱體上得到的六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為試驗結果。如六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六個平均值的±10%,就應剔除這個結果,而以剩下五個的平均數為結果。如果五個測定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10%的,則此組結果作廢。3)試驗結果的計算各試體的抗折強度記錄至0.1MPa,平均值計算精確至0.1Mpa。各個半棱柱體得到的單個抗壓強度結果計算至0.1MPa,平均值計算精確至0.1Mpa。(6)膠砂流動度①標準:《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②原理:反映水泥膠砂性能振動-動能③儀器:流動度跳桌,圓盤桌面為鑄鋼,表面鍍鉻1:機架;2:接近開關;3:電機;4:凸輪;5:滑輪;6:推桿④注意事項:調桌宜通過膨脹螺栓安裝在已硬化的水平混凝土基座上。基座由容重至少2240kg/m3的重混凝土澆筑而成,基部約400×400mm,高約690mm。⑤檢定:調桌安裝好后,采用流動度標準樣進行檢定,測得標樣的流動度值如與給定的流動度值相差在規定范圍內,則該調桌的使用性能合格。⑥方法:1)將拌好的膠砂分兩層迅速裝入試模,第一層裝至截錐圓模高度約三分之二處,用小刀在相互垂直兩個方向各劃5次,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5次;隨后,裝第二層膠砂,裝至高出截錐圓模約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兩個方向各劃5次,再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0次。搗壓后膠砂應略高于試模。搗壓深度,第一層搗至膠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層搗實不超過已搗實底層表面。裝膠砂和搗壓時,用手扶穩試模,不要使其移動。2)搗壓完畢,取下模套,將小刀傾斜,從中間向邊緣分兩次以近水平角度抹去高出截錐圓模的膠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膠砂,將截錐圓模垂直向上輕輕提起,立刻開動調桌,以每秒鐘一次頻率,在25s±1s內完成25次跳動。3)流動度試驗,從膠砂加水開始到測量擴散直徑結束,應在6min內完成。4)跳動完畢,用卡尺測量膠砂底面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直徑,計算平均值,取整數,單位為毫米。該平均值即為該水量的水泥膠砂流動度。⑦要點:1)操作速度要快2)搗壓目的是使膠砂布滿整個試模,不能太用力3)水泥膠砂流動度標準樣品的使用A.先用剩余油擦圓盤、試模、攪拌鍋和翅B.不需另外加標準砂,C.可反復幾次使用,快轉15秒(7)化學性能試驗“不溶物、燒矢量、三氧化硫、氧化鎂、氯離子、堿含量”試驗方法詳見《水泥化學分析方法》變化如下:1)在范圍中增加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2)在進行化學分析時,建議同時進行燒矢量測定;3)試樣制備改為全部通過孔徑為150um方孔篩;提示中增加“分析水泥和水泥熟料試樣前,不需要烘干試樣”;4)燒矢量的測定分為“水泥燒矢量的測定”和礦渣硅酸鹽水泥燒矢量的測定,在礦渣硅酸鹽水泥燒矢量的測定中,對灼燒后試料中硫酸鹽三氧化硫的測定方法做了具體規定;5)增加了“除另有說明外,標準滴定溶液的有效期為3個月,如果超過3個月,重新進行標定”;6)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標定由“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改為“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7)“三氧化硫”修改為“硫酸鹽三氧化硫”;8)硫酸鹽三氧化硫的測定:硫酸鋇重量法中,試樣分解時間由“微沸(5±0.5)min”修改為“微沸5min~10min”;9)不溶物的測定:鹽酸氫氧化鈉處理中,在“熱的硝酸銨溶液充分洗滌殘渣和濾紙至少14次”后增加“每次等上次洗液漏完后再洗滌下次”;10)二氧化硅的測定:氯化銨重量法(基準法)中,二氧化硅沉淀的灼燒溫度由“950℃~1000℃的高溫爐內灼燒60min”修改為“(1175±25)℃或950℃~1000℃的高溫爐內灼燒1h,有爭議時,以(1175±25)℃灼燒的結果為準”;11)三氧化二鐵的測定,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修改為基準法,EDTA直接滴定法修改為代用法;12)三氧化二鋁的測定,增加了EDTA直接滴定鐵鋁合量作為基準法,EDTA直接滴定法修改為代用法;13)氧化鎂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準法)中增加了碳酸鈉熔融試樣的方法;14)氧化鎂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準法)氫氟酸—高氯酸分解試樣中,增加了采用聚四氟乙烯器皿分解試樣;15)氧化鉀和氯化鈉的測定:火焰光度法(基準法)分解試樣中,增加了采用聚四氟乙烯器皿分解試樣;16)二氧化碳的測定:堿石棉吸收重量法中,取消了分析步驟中“如果第二根U形管12的質量變化連續超過0.0010g,應更換第一根U形管11,并重新開始試驗”;17)增加了氧化鋅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8)二氧化硅的測定:氟硅酸鉀容量法(代用法)中,“加入10mL~15mL硝酸”修改為“加入15mL硝酸”;“在30℃以下放置15min~20min”修改為在10℃~26℃下放置15min~20min;19)三氧化二鐵的測定:EDTA直接滴定法(代用法)中,“PH1.8~2.0”修改為“PH1.8”;20)三氧化二鋁的測定:硫酸銅返滴定法(代用法)中,增加了如果硫酸銅標準滴定溶液消耗量小于10mL,增加EDTA標準滴定溶液的加入量重新試驗;21)硫酸鹽三氧化硫的測定:庫侖滴定法(代用法)中,修改為“試樣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或其他狀態硫時,硫化物或其他狀態的硫可能未完全被甲酸所分解,將給測定結果造成正誤差,如摻入大量礦渣的水泥”;22)硫酸鹽三氧化硫的測定:離子交換法(代用法)中,增加了“本方法只作為企業生產控制用”的規定;23)取消了三氧化硫的測定:鉻酸鋇分光光度法(代用法);24)增加了氯離子的測定:(自動)電位滴定法(代用法);25)增加了氯離子的測定:離子色譜法(代用法);26)取消了氯離子的測定:磷酸蒸餾汞鹽滴定法(代用法);27)游離氧化鈣的測定:乙二醇法(代用法)中,取消了分析步驟中加熱微沸4min后抽氣過濾,修改為加熱微沸5min后立即滴定;28)增加了游離氧化鈣的測定:乙二醇萃取EDTA滴定法(代用法);29)增加了礦渣硅酸鹽水泥燒矢量的測定:校正法(代用法);30)增加了硅酸鹽水泥生料全硫的測定;31)對水泥化學分析方法測定結果的重復性限和再現性限進行了修改;32)對X射線熒光分析方法中“校準曲線、方程的建立和驗證”等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33)增加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測定三氧化二鐵、三氧化二鋁、氧化鎂、氧化鈦、氧化鉀、氧化鈉、一氧化錳、氧化鋅、五氧化二磷、硫酸鹽三氧化硫;5.取樣方法及頻次(1)取樣①散裝水泥:當所取水泥深度不超過2m時,采用槽形管式取樣器,通過轉動取樣器內管控制開關,在適當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關閉后小心抽出,經混拌均勻后取不少于12kg作為試樣放入潔凈、干燥、不易污染的密封容器中。取得的樣品,進行檢驗前,將其分成兩等份,一份用于標準檢驗,一份密封保管三個月,以備有疑問時復驗。②袋裝水泥:取樣應有代表性,可以從20個以上不同部位的袋中取等量樣品水泥(將取樣管插入水泥適當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氣孔,小心抽出樣管),經混拌均勻后取不少于12kg。將所取樣品放入潔凈、干燥、不易污染的密封容器中。取得的樣品,進行檢驗前,將其分成兩等份,一份用于標準檢驗,一份密封保管三個月,以備有疑問時復驗。(2)頻次:①新選貨源或者使用同廠家、同批號、同品種的水泥達3個月及出廠日期達3個月的水泥需要做全指標形式檢驗。②在用水泥,同廠家、同批號、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出廠日期且連續進場的散裝水泥每500t(袋裝水泥每200t)為一批,不足上述數量也按一批計。③在進行送檢時必須能提供出廠家質量證明文件。(3)貯存:①貯存應在密閉的容器中,封存樣要加封條。容器應潔凈、干燥、防潮、密閉、不易破損并且不影響水泥性能;②存放封存樣的容器應至少在一處加蓋清晰、不易擦掉的標有編號、取樣時間、取樣地點和取樣人的密封印;封存樣應貯存于干燥、通風的環境中。(二)專用水泥1.道路水泥隨著我國高等級道路的迅速發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已成為主要路面類型之一。道路硅酸鹽水泥是專供公路、城市道路和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