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習題參考答案(2009版)_第1頁
宏觀經濟學習題參考答案(2009版)_第2頁
宏觀經濟學習題參考答案(2009版)_第3頁
宏觀經濟學習題參考答案(2009版)_第4頁
宏觀經濟學習題參考答案(2009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習題十二第164-165頁注意:(1)此答案僅供參考。(2)如果發現參考答案存在錯誤,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及時反饋給我,以便及時糾正。1、重點概念:GDP、GDP折算指數和GNP。2、四個項目都不計入GDP。根據GDP的定義: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不需要商品和勞務的交換,不反映經濟活動。卡車屬于過去生產的產品。股票是一種所有權的代表,不屬于產品和服務。地產不是生產出來的,是天然存在的物品。3、社會保險稅是政府以稅收形式從國民收入中扣除的社會保障資金,因此,它并不影響GDP、NDP和NI(國民收入),但它會直接影響個人收入PI、間接地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DPI。4、GDP與GNP差異:統計范圍不同。5、所有的交易都有買賣雙方,包括要素市場和產品與服務市場;賣方得到的收入一定等于買方的支出;沒有賣出去的產品或服務等于自己賣給自己。因此,產出等于收入等于支出。6、本題目參考解法:(1)國民收入=雇員酬金+企業支付利息+個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潤+非公司業主收入(2)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間接稅(3)GDP=國內生產凈值+資本消耗補償(4)個人收入=國民收入—(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政府支付利息+政府轉移支付+紅利(5)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6)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總消費=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支出+消費者支付的利息)如果答案與教程后的參考答案不一致,以此公式計算的結果為準。7、8、9參考教材后答案。10、計算GDP折算指數,用某年GDP的名義值比該年實際GDP。11、參考教材后答案。12、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資=儲蓄”恒等式是一個定義性恒等式,因為兩部門經濟中,從支出角度看:GDP=C+I;從國民收入或產出的分配去向看:GDP=C+S因此,核算中一定有S=I。但是,這并等于人們意愿的或計劃的儲蓄一定等于企業想要的投資。習題十三第189-190頁1、解釋概念:略。2、C3、A4、C5、B6、A7、D8、A(參考“平衡預算乘數”)9、B10、D11、參考教材第一節的有關內容。均衡產出是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時的產出,這時非(2)Y=1800(10億),BS=230(10億)5、已經知道T-G=-75;KG=2.5,政府支出減少200導致收入減少量=500進而導致稅收減少125于是預算為(T-125)-(G-200)=T-G+75=0實現預算平衡,消除了赤字。6、提示:根據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公式判斷。7、凱恩斯主義:LM曲線水平(流動性陷阱),擴張性財政政策,IS曲線右移,收入增長但利率并不改變。貨幣主義:LM是古典主義的垂直線,IS負斜率,擴張性貨幣政策,LM曲線右移,產出增加而利率下降。8、本題錯誤:消費函數中的收入應改為可支配收入,但教材中的答案是對的。參照教材答案。參照教材答案。(a)中收入增加50,(b)中的收入增加75。兩種情況中收入增量都小于按照簡單政府支出乘數計算的收入增量=30KI=150,(乘數為5),說明存在擠出效應。但(a)中的擠出效應大于(b)。因為前者的投資需求函數中,投資對利率的反應系數10大于后者的5。9、答案參照教材。消費函數中的Y改為可支配收入Yd因為LM曲線是垂線,IS曲線移動不影響產出。結論:存在完全擠出效應。10、答案參照教材。消費函數中的Y改為可支配收入Yd因為IS曲線是垂線,IS曲線移動距離等于產出移動的距離,政府支出乘數等于財政政策乘數(K=5)。結論:零擠出。11、本題可以畫圖幫助理解。假設IS右移動幅度正好等于LM右移動幅度,則產出增加,利率不變。IS右移動幅度=政府支出增量10乘以政府支出乘數2=20LM右移動幅度=貨幣供應增量/k=貨幣供應增量/0.5=20,(參考209頁公式15-4)(dY/dM0=1/k)則貨幣供應增量dM0=1012、經濟蕭條時:LM曲線水平,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無效。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時:貨幣主義認為,一切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減少貨幣供給,通貨膨脹率下降。但其代價是短期失業率上升、產出水平下降。13、(1)針對不同的經濟形勢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手段以達到某種政策目標.(2)具體組合有:雙擴張\雙緊縮\緊財政擴貨幣\緊貨幣擴財政等四種組合.(3)每一種組合都可以用IS-LM模型中曲線的移動加以說明:以表明均衡利率和均衡產出的變化.(4)畫出圖形(略)。習題十七參考答案第237-238頁1、概念:略。2、參考教材第227頁。3、D4、B當物價P下降時,利率降低,I=e-dr增加,如果d越大,則投資I增加越多,產出Y增加越多,AD曲線越平坦。5、D6、B7、A8、計算題:提示:先計算IS方程,再求出LM方程,求解y即可找到總需求函數。參照教材后的答案。(1)求總需求函數:IS方程:y=1250-30rLM方程:150=P(0.2y-4r)求解方程組,得到:y=500+450/P(總需求函數)(2)略.(3)如果貨幣供給超過150,利率將下降(低于10%),收入將增加;如果貨幣供給少于150,利率將上升(高于10%),收入將減少.(4)AS-AD均衡令AS=AD即得到答案.9、計算題:(1)參考教程上的答案.(2)當P=1時,名義工資w=6實際工資w/P=6就業量N=100,產量y=1000當P=1.25時,名義工資w=7實際工資w/P=5.6就業量N=105,產量y=102910、(3)如果充分就業產量4000,則長期總供給曲線為從4000出發的垂線.AD2與該垂線的交點處物價P=1.6,產量y=4000.畫圖(略)11、參考答案: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產出決定于技術和要素供給能力,因此,當要素存量和技術水平不變時,供給曲線就是一條從自然產出水平出發的垂線。凱恩斯主義的供給曲線具有正的斜率,可以利用課堂里講過的“錯覺論”、“粘性工資論”、“粘性價格論解釋”。也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解釋:凱恩斯主義認為,物價上漲——如果名義工資不變,則實際工資W/P下降——對勞動的需求增加——產出就增加,價格水平與產出正相關。習題十八第225頁1、重點概念: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菲利普斯曲線2、第一個是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第二個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3、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1)長期:實際利率決定于資本產出率,基本保持不變,但根據費雪效應,名義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而升高。(2)短期:名義利率不能隨著通貨膨脹率而及時調整,于是,名義利率不變而實際利率下降。4、根據MV=PQ得到m+v=π+q,小寫字母表示增長率,將有關變量代入即可。貨幣數量方程是由貨幣流通速度公式V=PQ/M推導來的。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知道了GDP(=PQ)和貨幣供給數量M,就很容易得到 V。但是,美國的經驗數據告訴我們,在長期內V基本不變。參考答案:(1)5%;(2)3%5、提示:第一種解法:統計學的解法,參考《教程》上的答案。但是,此種解法的經濟學含義與本章求取通貨膨脹率的目標沒有太大關系。第二種解法:(僅供參考)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本題的做法應該是:(1)先計算兩個時期的名義與實際GDP(基期價格為3、4、5美元),然后計算兩個時期的GDP折算指數。(2)基期的GDP折算指數=100(3)報告期的GDP折算指數=名義GDP/實際GDP=124(4)報告期的通貨膨脹率24%6、提示:充分就業收入Y*=12000,增加300投資,則根據乘數效應得到:收入增加量=300KI=1500,則新的均衡收入為Y=11000+1500=12500,超過了充分就業收入,存在通貨膨脹缺口,于是會發生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7、(1)短期內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替代關系。(2)按照弗里德曼等人(貨幣主義)觀點,長期內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交替關系不復存在。失業率回到自然失業率水平。8、參考教材第254頁。習題十九1、略。2、提示:以柯氏(C-D)生產函數為例加以說明。3、(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略)。(2)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以自然的消耗和自然環境破壞為代價的,這種經濟增長必將損害經濟的長期增長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