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心理學概述_第1頁
康復心理學概述_第2頁
康復心理學概述_第3頁
康復心理學概述_第4頁
康復心理學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康復心理學概述第一節醫學心理學與醫學模式一、醫學心理學的定義定義:醫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因素與健康及其在疾病發生、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中相互作用規律的學科。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和醫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共同的研究對象(人)必然形成交叉學科客觀的研究方法(實驗,觀察等)心理學:研究機體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的學科。從醫學分支看:研究醫學中的心理或行為問題。從心理學分支看:研究把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應用于醫學中。

第一章概述第2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目前,醫學分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四個部分,它的研究偏重于人的生物學方面,它所研究的問題都是有關”人”的健康和疾病問題。既然研究的對象是人.就應看到人不僅是一個有完整生理活動的生物體.而且還是一個有意識,有思想,有感情和有各種心理社會屬性的實體,所以,人的心理活動和社會生活方式也同其生理活動一樣,必然會反映在健康和疾病上。然而,在以往醫療過程中,而對病人,醫生常常只看到他們的生理活動或生物性的一面.而忽視了其心理活動和社會性的一面,以致出現”見病不見人”的現象.他們很少研究個體心理因素與疾病發生.轉歸和預防的關系.這樣,醫生和病人的關系成了醫和病的關系,而不是醫與人的關系。第3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所以,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就必須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在人的疾病中的作用,把醫學與心理學結合起來,就必須能分析出患同樣疾病,接受同樣條件治療的病人,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這其中往往是由于病人不同的精神面貌所導致的結果,如有的樂觀,有自信;有的悲觀失望,另外家庭關系,經濟狀況,工作性質等等因素都會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社會/國家文化/亞文化社團家庭兩人基因/分子蛋白細胞器官系統/神經宇宙地球氣候水、空氣動、植物行為感受認知個性/經驗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心理生理環境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整體觀示意圖(修自姜乾金2005)第4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李心天:醫學缺了醫學心理學就是無頭腦的醫學;醫學脫離了醫學心理學就是不完整的科學。所以,醫學心理學是必修科。醫學心理學實際上就是研究心理過程中之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中能力、氣質、性格等與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例如,癌癥患者{病前人格和病后人格表現}對健康的影響。(負性情緒。抑郁,沮喪

內分泌和免疫動能,削弱對癌癥的抵御阻力)第5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馮特(Wilhelm.Wundt,1832-1920)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最早提出“醫學心理學”德國洛采

第6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醫學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一、神靈主義階段(約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1100年)特點:(1)生產力水平極低;(2)“萬物有靈”說;(3)巫醫語言暗示和開導,驅妖或對神靈祈求寬恕的行為,穩定了病人的情緒。當今世界的一些偏遠地區,如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仍然存在族長用復雜的儀式來驅病。至少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第7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自然哲學階段(約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879年)

特點:研究心身關系時,從哲學的物質與精神的哲學中發展心理研究。

東方:以《黃帝內經》為代表(公元前841年)。

以樸素唯物論的陰陽五行學說作為理論體系來解決人與自然、人體內部以及一切醫學問題。在該模式的指導下,建立了中醫藥學,經久不衰。

《黃帝內經》中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內傷七情”“外感六淫”等觀點。在治療方面主張對病人身心兼顧“辨證施治”和“因時,因地,因人而宜”等。第8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西方:以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文集》為代表希波克拉底提出“治病先治人”的觀點。同時提出“語言比藥物更重要”的治療觀。以體液學說為基礎,將氣質性格與疾病相聯系,治病先治人。自然哲學模式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心身一元論的整體觀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證觀,這對于今天的醫學仍有許多啟迪和指導作用,但限于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人們對生命的本質,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仍不夠深刻。Hippcrates(公元前460~前377)

第9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科學心理學時期(從1879年至今)特點:(1)創立了心理學的各種科學研究方法。(2)創立了不同觀點的理論,提出新概念,心理學發展迅速。心理學哲學是父親,生理學是母親,生物學是媒人馮特(1832—1920):心理學之父《生理心理學原理》(1874):心理學獨立宣言萊比錫心理學實驗室(1879):心理學誕生標志第10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醫學心理學在醫學中的地位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模式:是指某一時代的心身觀,健康觀和疾病觀的集中反映,是醫學科學發展的知道思想。這之前的十多年間,我們醫學是經常提到醫學模式的問題,其實,醫學心理學與醫學模式之間的關系密切,正因為醫學模式的轉變,才使醫學心理學得以發展,我們之所以學習醫學心理學,就是在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可以說,醫學模式是世界觀的一部分,是相對穩定,受時代制約的,一種醫學模式影響著醫學工作的思維及行為方式,使它們帶有一定傾向性的習慣化了的性格和特征,從而也影響醫學工作的結果,它同時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認為,醫學模式的發展是隨著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因而不同時期就有不同的醫學模式。第11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醫學模式轉變過程:

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前10000年)治病的方法就是驅妖或對神靈祈求寬恕。自然哲學醫學模式(前3000年)心身一元論的整體觀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證觀生物醫學模式(十六世紀)病—細菌引起—治療—殺菌(抗生素類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第12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model)公元十四五世紀以來,西方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運動極大地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和進步。西方醫學逐漸擺脫了宗教的禁錮,對有生命的生物體進行了實驗研究,奠定了現代醫學的基石,也形成了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model)。哈維(Harvey,1578—1657)創立了血液循環說,并建立了實驗生理學的基礎。摩爾根尼(Morgani,1682—1771)關于疾病的器官定位研究。魏爾嘯(Virchow,1821-1902)創立的細胞病理學。第13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維生素和激素、細胞與分子水平、器官移植和人工臟器等等。認為疾病只是發生在細胞或器官上,只要去除患病的組織或器官就萬事大吉了;每一種疾病都有一種特殊的生物學原因和特異的治療方法。

該模式使人類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已查明有3000多種疾病可在染色體或基因水平上找到病因。第14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model)第15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model)

采用物理的和化學的研究手段,探索人體的奧秘,從整體到系統、器官,直至現今的分子水平,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醫學。認識論和方法論:“實證加推理”,明顯的生物科學屬性。

該模式對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貢獻。第16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醫學模式的缺陷:重視人的生物屬性,忽視人的社會屬性;重視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體系統;重視軀體因素,輕視心理和社會因素;重視軀體生物活動過程,輕視行為和心理過程。

表現在認識論上表現在實踐上表現在研究上第17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一種系統論和整體觀的醫學模式。

(biopsychosocialmodel)1977年美國的恩格爾首先提出這一概念。EngelGL

將巨大的生物學成就和心理學社會學的成果結合起來,不僅從人的個體局部,也從整體以及群體、生態系統,綜合研究健康與疾病。醫學模式的轉變第18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學模式轉變的動因:1.人類死亡譜的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年代以前,威脅人體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等。現代:心血管、腦血管、癌癥80年代:自殺現象增多。2.這些致死性疾病直接或間接與包括吸煙、酗酒等不良行為有關,而這些行為與心理社會因素直接有關。3.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對人的內部適應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緒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人們意識到心理活動的調節對維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5.人們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適與健全。第19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基本觀點:(1)人是整體,具有生物,社會的雙重屬性。(2)疾病與健康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體內外環境綜合導致的。(3)對疾病的治療必須采取心身綜合療法。總之,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現在醫學界的指導思想,作為醫學生必須具備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思想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才能使我國醫療水平有所提高,實現它的前提是學好醫學心理學。第20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承認心理社會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關注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趨勢全面了解患者是診斷治療的重要前提心理狀態的改變常為機體的功能改變提供早期信息。應用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技術,提高醫療質量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治療效果第21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預防疾病戰略的轉變順位

1957年1963年1975年1985年1991年死因%死因%死因%死因%死因%1呼吸系病16.9呼吸系病12.0腦血管病21.6心臟病23.39惡性腫瘤22.392傳染病15.4傳染病10.7惡性腫瘤18.8腦血管病20.98腦血管病21.053消化系病7.3惡性腫瘤8.6呼吸系病18.6惡性腫瘤20.32呼吸系病15.214心臟病6.6腦血管病6.9心臟病11.7呼吸系病9.08心臟病14.885腦血管病5.5心臟病6.7傳染病5.8消化系病4.17損傷和中毒7.12第22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臨床工作的需要(1)有的疾病是由心理、社會、生物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2)功能性疾病患者。(3)消除或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

第23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醫學心理學研究對象、任務、分支學科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對象--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活動,心理障礙和不良行為。包括:(1)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義。(2)心身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制。(3)心理和行為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康復以及健康保持過程中的作用與規律。(4)各種疾病過程中的心理行為變化及干預方法。(5)如何將心理行為科學知識應用于其他方面。(6)其他涉及醫學的心理行為問題。

第24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醫學心理學研究任務(一)研究心理和行為因素影響人體健康的機制

外界刺激

神經沖動大腦皮層心理反應機體對外界有害因素的反應稱為緊張狀態或應激。心理應激包括兩個概念:(1)指外界社會、文化因素所帶來的令人煩惱不安的信息(如工作或學習上的失敗和挫折、人際關系中的沖突、生活中的意外變故和打擊)能引起心理上的一般反應,稱為應激事件(應激原);(2)指遭遇到單個或多個應激事件后所產生的偏離平時反應的狀態,稱應激狀態。

被個體意識到人的感官引起生理、生物化學反應第25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所以心理應激不僅研究社會、文化因素如何通過機體的不同特點產生互相不相同的應激反應,而且還研究這類心理應激反應所表現的焦急、憤怒、恐懼等“消極”情緒或“負性”情緒對機體各系統、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影響。例如機體如長期地或反復地處于消極情緒狀態,可使軀體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統發生功能紊亂。第26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研究心理、行為因素在疾病的發生和全過程中的影響規律醫學心理學認為:在人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上必須堅持心身統一的觀點。根據心身統一的觀點,可把疾病分別歸入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首先作用于大腦病理改變--主要在腦精神癥狀--程度不同,但一般是明顯的。包括:(1)神經病學中與腦損害有關的一些疾病(2)疾病精神病學中絕大部分的疾病。心理因素--有時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時則成為誘發因素。例如:神經官能癥、反應性精神病中;心理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在精神分裂癥、某些腦器質性精神病中,心理因素則是誘發因素。

第27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類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大腦以外的軀體各系統器官

病理改變--主要發生在各器官

精神癥狀--普遍存有心理障礙,有的還呈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

包括--除神經病科的大腦疾病和精神病科疾病以外的臨床各科的大部分疾病。心理因素--但心理因素在發病機理中起著程度不等的作用。心身疾病--心理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的疾病稱為心身疾病。在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有很多疾病已被公認為心身疾病。第28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因素起著重要作用不僅表現在致病因素上,也表現在疾病癥狀上,即患這類疾病的病人或多或少表現某種程度的心理障礙。高度的心理緊張常表現對所患疾病有某種情緒體驗。例如:心絞痛發作時有瀕死感,得悉自身患不治之癥時有恐怖感,有時甚至產生多疑、思維混亂等精神癥狀。即使在致病因素中未發現有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病人因感染、中毒或發熱影響大腦功能時,也會出現意識模糊、恐懼情緒、視聽幻覺或被害妄想等精神癥狀。

第29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類疾病:致病因素--物理、化學因素直接作用于軀體各部分器官

病理改變--明顯的局部器官或組織損傷精神癥狀--患病后病人的不同心理狀態影響著疾病的進程,有的還產生明顯的心理障礙。包括--這類疾病占臨床各科中一小部分,如突然的外傷、骨折、燒傷、中毒等。心理因素--由于病人的個性特征和對疾病的主觀評價所造成的心理緊張狀態,或稱繼發性心理病因卻影響著疾病的進程。這種繼發的心理刺激可影響原來疾病的愈合過程。

例如:因車禍引起脛骨骨折的病人。又如大型手術前病人的心理狀態如何,常常影響手術過程是否順利、術后反應是否嚴重以及術后的愈合過程。第30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研究通過調節人的心理活動,矯正不良行為以調整生理功能,達到健身、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和疾病康復的作用。例如:“氣功”氣功是采用一定的姿勢和調節呼吸等輔助方法來使一個人的整個機體進入一種寧神入靜的狀態,在這樣一種心理狀態下能促使機體內各部分的生理機能得到最佳的調整。國外也有類似氣功的方法,例如瑜珈、禪宗、靜默、漸進性放松和生物反饋等方法。

(四)研究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心理評估的方法。第31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節醫學心理學的分支及主要學派一、醫學心理學的分支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psychology):變態心理學(abnormalpsychology)。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異常心理包括精神病性行為的規律,研究精神疾患和病態心理發生的原因和機制。臨床心理學(clinicalpsychology):將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應用于臨床診斷、治療、護理等醫療過程中。健康心理學(heathpsychology):研究和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包括采用心理學的方法改變或矯正人們有礙心身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培養健全的性格等…康復心理學(rehabilitationpsychology):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研究揭示康復中的心理活動、心理現象及規律的學科。康復心理學的目的是解決康復對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接受并逐漸適應殘疾現實,挖掘他們的潛能,重新回歸社會。第32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研究動物和人的高級神經功能與行為之間關系的學科,應用心理學方法為診斷大腦功能的改變提供客觀依據,并幫助判定局灶性病變。

心理診斷心理診斷(psychodiagnosis):包括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test),指借助各種心理測量方法,對認知過程、智能狀況和人格特征等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判定和評價。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通過治療者與患者建立關系,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治療手段來改善患者的情感障礙和其他精神癥狀,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并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疾病,消除顧慮,調動主觀能動性,以達到減輕癥狀和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chology):研究在護理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指導護士應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根據患者的心理需要和疾病狀態下的心理活動特點,做好心理護理。第33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醫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目的:1.進行行為描述。回答如:”癌癥病人的疾病行為是什么?”“A型行為者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征”等問題2.估計總體參數。例如:”人群中智商的分布,我國成年人中心身疾病的患病率”等。3.檢驗關于變量問關系的假設。如:生活變故同軀體疾患和不適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方法:1.臨床觀察法參與性觀察、非參與性觀察2.實驗室方法自變量、因變量3.心理測驗法與量表評定法第34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節醫學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一、神靈主義階段(約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1100年)特點:(1)生產力水平極低;(2)“萬物有靈”說;(3)巫醫語言暗示和開導,驅妖或對神靈祈求寬恕的行為,穩定了病人的情緒。當今世界的一些偏遠地區,如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仍然存在族長用復雜的儀式來驅病。至少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第35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自然哲學階段(約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879年)

特點:研究心身關系時,從哲學的物質與精神的哲學中發展心理研究。

東方:以《黃帝內經》為代表(公元前841年)。

以樸素唯物論的陰陽五行學說作為理論體系來解決人與自然、人體內部以及一切醫學問題。在該模式的指導下,建立了中醫藥學,經久不衰。

《黃帝內經》中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內傷七情”“外感六淫”等觀點。在治療方面主張對病人身心兼顧“辨證施治”和“因時,因地,因人而宜”等。第36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西方:以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文集》為代表希波克拉底提出“治病先治人”的觀點。同時提出“語言比藥物更重要”的治療觀。以體液學說為基礎,將氣質性格與疾病相聯系,治病先治人。自然哲學模式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心身一元論的整體觀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證觀,這對于今天的醫學仍有許多啟迪和指導作用,但限于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人們對生命的本質,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仍不夠深刻。Hippcrates(公元前460~前377)

第37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科學心理學時期(從1879年至今)特點:(1)創立了心理學的各種科學研究方法。(2)創立了不同觀點的理論,提出新概念,心理學發展迅速。心理學哲學是父親,生理學是母親,生物學是媒人馮特(1832—1920):心理學之父《生理心理學原理》(1874):心理學獨立宣言萊比錫心理學實驗室(1879):心理學誕生標志第38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醫學心理學主要學派的理論觀點一.精神分析基本理論人物:弗洛伊德觀點:人類的行為源于欲望和動機;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人的行為。“里比多”心理結構: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第39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0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心理生理學理論人物:坎農、塞里、沃爾夫。觀點:它的基本課題是心身問題,研究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與生理中介機制,研究心理社會因素等各種信息如何影響大腦皮質功能,研究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機制在疾病與健康中的作用機制。坎農:情緒的丘腦學說。情緒不能用生理變化的知覺來解釋,控制情緒的是中樞神經而非周圍神系統。塞里:應激適應理論。應激是個體對有害因素的抵御引起的一種非特異性反應,表現為一般適應綜合征。(見后)沃爾夫:心理應激理論。其認為生理和病理變化是心身疾病結構性改變的前驅,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發全身性非特異性心理應激反應的理論。第41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個階段第42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三.行為主義理論人物:華生;斯金納觀點: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各種心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產生都是通過錯誤的學習而習得的條件反射。第43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四.人本主義理論人物:馬斯洛;羅杰斯觀點: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第44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本主義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向著健康的積極意志、向著成長的沖動或向著人的潛能自我實現的沖動”。人本主義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不是僅僅注意缺陷,它重視人的獨特性、尋找價值和意義的重要性。患者中心療法:人本主義的治療模式在于鼓勵患者接受自我,嘗試利用個體的潛能,包括:①創造一個寬松的無威脅性的環境,有利于患者采取開放的態度審視自己。②設身處地地理解患者獨特的世界觀。③鼓勵患者完全地自我接納和自信,在此基礎上作出行動的選擇。第45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認知理論人物:貝克;瑞米觀點: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情感和行為障礙與適應不良的認知有關。人的行為不是由本能所決定,也不是簡單的對外界刺激的結果,而是個人的理性認知、評價的結果。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認為情緒和行為障礙是國由于非理性信念、絕對性思考和錯誤評價造成的,治療著重認知矯正,教會患者理性思維方式。第46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節康復醫學與康復心理學一、康復醫學概述康復(rehabilitation)原意是復權,恢復到原來應有的地位和狀態。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medicine)是應用醫學方法為康復服務的專業性學科,屬醫學的應用學科范疇。其根本目的是加速人體傷、病、殘后的康復進程,預防和(或)減輕其后遺功能障礙。第47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現代康復醫學已明確提出:康復的對象:殘疾人、老年病患者、有各種功能障礙以致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工作的慢性病患者以及急性期與恢復早期的患者等。康復內容: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等方面。康復的目標:全面康復、重返社會。第48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康復心理學概述康復心理學的概念與發展康復心理學——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研究和揭示康復中的心理活動、現象及規律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解決康復對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接受殘疾現實并逐漸適應,挖掘他們的潛能,使他們重新回歸社會。第49頁,共5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康復心理學是在康復醫學和心理學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