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說“木葉”同步練習題一、基礎知識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一樣的一項是()A.陸厥猖獗蕨類植物一蹶不振B.柳惲渾濁揮手之間諢號C.寒砧信手拈來沾親帶故粘貼D.萬應錠破綻百出沉淀裝訂2.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B.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練的問題。C.“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D.“木葉”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躁之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成為許多人的詩句。②“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的形象。③詩人們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下來的名句。④“木”字用在什么場合才恰好能構成的詩歌語言?傳頌鐘愛留傳精妙B.傳誦喜愛流傳精致C.傳頌喜愛留傳精致D.傳誦鐘愛流傳精妙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唐詩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靠藝術上深刻的詩性取勝。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的浸潤是唐詩得以神妙的關鍵所在。B.《說“木葉”》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如王褒《渡河北》曹植的《野田黃雀行》等。C.寫詩要想熟能生巧,除了天長日久的刻苦練習和用心摸索,沒有其它任何捷徑。D.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我們平時不斷地積累知識。下面各句中,句意明確且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敏感而有修養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到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屈原自從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在什么場合古代的詩人們都才用“木”字呢?因為一遇到“木葉”的時候,但是情況就顯然不同了。6.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評論包括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文學評論必須對作品有總的評價,并且對這個評價有一個論證過程。B.林庚字靜希,福建福州人,現代著名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北京大學教授。林庚與錢鐘書、吳組緗、李長之早年并稱為“清華四劍客”;與吳組緗、王瑤、季鎮淮并稱為“北大中文四老”。C.林庚對盛唐詩歌情有獨鐘,“盛唐氣象”和“少年精神”是他提出的兩個極為傳神、深入骨髓的概念,不但在當時產生了強烈反響,在今天也具有積極影響,其研究成果匯集在《唐詩綜論》里。D.文學評論又叫“文藝評論”,既指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文學現象進行探討、體會、評價的科學研究活動,又指反映這種研究成果的一種文學樣式。7.下面一段話的空缺部分中,各句間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吳均的《答柳惲》說:“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當然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①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②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③“木”在這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④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⑤這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①②③④⑤B.⑤①④③②C.⑤②③④①D.①⑤②④③課內閱讀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閂、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落木千山天遠大”充分說明了這個空闊,這是到了要斬斷柔情的時候了。而“木葉”呢?它出現在那“裊裊秋風”之中,也仍然帶著那裊裊不斷的余情,所謂“日暮風吹,葉落依枝”恰足以說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8.下列關于“木葉”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葉有落葉的微黃和干燥之感。
B.木葉有疏朗的清秋的氣息。C.木葉有離人的嘆息,游子的漂泊之意。
D.木葉比落木更空闊的,無綿密之意。9.很多古詩詞的意象具有暗示性,下列詩文中的“柳”能讓人聯想到離別的一項是(
)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詠柳》)B.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寒食》)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D.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10.文段認為詩歌語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這種暗示性常常會形成一個美好的傳統。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傳統一旦形成,會給文學創作造成俗濫的流弊。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怎么看的?請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談談你的看法。課外延伸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盛唐氣象正是憑借著生活中豐富的想象力,結合著自建安以來詩歌在思想上與藝術上成熟的發展,飛翔在廣闊的朝氣蓬勃的開朗的空間,而塑造出那個時代性格的鮮明的形象。那么這個形象的藝術特征,就不可能離開那時代而存在,它的藝術特征與時代特征因此是不可分割的。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朝氣蓬勃,而朝氣蓬勃也是盛唐時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藝術形象,在這里思想性與藝術性獲得了高度的統一,我們如果以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這說法是不全面的,我們只能說屬于人民的作品是有理想性的作品,而人民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的。以民歌為例,絕大多數的民歌是歌唱愛情的,以《國風》而論,像《碩鼠》一類的篇章究竟是占少數的。人民要求幸福的生活,當然就形成與黑暗面敵對的力量,這里為什么沒有思想性呢?它的思想性就因為它是屬于人民的。有人又以為唐詩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不滿足于現狀的,因此它必然是在揭露黑暗,這說法也是不合邏輯的;不滿足于現狀固然可以是揭露黑暗的,但也可以是追求理想的,而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一般的理解,特別是表現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往往正是屬于后者;屈原的《九歌》不用說,沒有具體揭露什么黑暗面,就是屈原最有代表性的《離騷》,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強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有具體黑暗面的描述。當然追求光明就會與黑暗面形成敵對,這原是矛盾的兩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帶著更多黑暗的重壓,還是帶著更多光明的展望來歌唱,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這里事實上正是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當現實中光明的力量被壓抑而黑暗勢力橫行的時候,揭露黑暗就成為主要的手法;當光明的力量得到發展,而黑暗勢力不得不退讓的時候,熱情的追求理想就成為最直接的歌唱。屈原的時代正是先秦迅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中國古代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躍進得最澎湃的時代,屈原作品中華采繽紛的形象正是這一時代的寫照;這與他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以及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乃是一致的。而李白出現在盛唐時代的高潮中,其情形也正相似。李白《古風》中少數揭露黑暗的詩篇,只是李白詩歌成就的一方面,而李白詩歌上主要的成就,李白在詩歌史上典型的形象,卻是他的“斗酒詩百篇”的那些豪邁的樂府篇章,這里追求理想乃是它的主要方面。李白之所以被認為是具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詩人,李白詩歌之表現為采取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主要也表現在這方面的作品上,而不是他那較少的《古風》中。李白是盛唐時代最典型的詩人,整個盛唐氣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愛的正面的東西,這里反映了這時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漲,這也就是盛唐氣象所具有的時代性格特征;它是屬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愛的,它是與黑暗力量、保守勢力相敵對的,這就是它的思想性。(摘編自林庚《盛唐氣象》有修改)1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氣蓬勃作為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既是盛唐詩歌獨有的藝術風格,也是盛唐時代的性格特征。B.作者認為,屬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屬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但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C.盛唐時代的作品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所以盛唐氣象呈現鮮明、開朗、深入找出,以及飛動的形象、豐富的想象等特征。D.李白之所以被認為是具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詩人,是因為他采取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在豪邁的樂府篇章寫了追求理想的詩作。12.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不能體現“盛唐氣象”的一項是(
)A.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B.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月夜》)C.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王灣《次北固山下》)D.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13.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盛唐氣象形成的原因。說“木葉”同步練習題答案A都讀”jué”.B.yùnhúnhuīhùnC.zhēnniānzhānzhāndìngzhàndiàndìng“干躁”改為“干燥”D“傳誦”與“傳頌”都有“輾轉傳布”的意思,但“傳誦”重在誦讀或稱道,“傳頌”重在頌揚。鐘愛:特別疼愛,非常喜愛。極度愛。喜愛:(動)對人或事物有興趣或感情較深。流傳:傳下來或傳播開、謠言、一則正在流傳的謠言,可以橫向也可以縱向。留傳:傳下來,遺留下來傳給后世。多指技術、技藝、秘方等流傳下來,是縱向的。“精妙”,精致巧妙,側重巧妙;“精致”,精巧細致,側重細致。C不落言筌:不在語言運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跡,沒有刻意地用華麗詞藻和修辭手法修飾文章,卻給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覺。膾炙人口:膾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詩文為人們贊美和傳誦。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巧:技巧。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潛:暗中同,不見形跡;默:不說話,沒有聲音。AB.應改為“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C.應為“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D.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廊坊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化學試題第二次月考考試試卷含解析
- 煙臺科技學院《西方風景園林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北方科技學院《理論物理概論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制圖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高等語言程序設計C》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益陽市資陽區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漫畫角色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民辦四川天一學院《世界流行文化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師范江寧分校2025屆初三得分訓練(二)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南京農業大學《外國文學作品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評價表
- 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海陸變遷》《火山噴發》實驗說課 課件
- 2023年通管局安全員考試-培訓及考試題庫(導出版)
- GB/T 4857.22-1998包裝運輸包裝件單元貨物穩定性試驗方法
- GB/T 25074-2010太陽能級多晶硅
- GB/T 23842-2009無機化工產品中硅含量測定通用方法還原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
- GA/T 1217-2015光纖振動入侵探測器技術要求
- 特種陶瓷介紹課件
- 有機物污染(環境化學)課件
- 安全生產培訓合格證書樣本
- 繪制軸承座三視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