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學案及課堂同步練習試題 全冊_第1頁
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學案及課堂同步練習試題 全冊_第2頁
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學案及課堂同步練習試題 全冊_第3頁
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學案及課堂同步練習試題 全冊_第4頁
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學案及課堂同步練習試題 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教師寄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學習目標

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

實。

2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3.正確認識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大運河的偉大之

學習重點

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

(1)隋初經濟的繁榮學生難以感受和理解。

(2)全面分析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條件:—

時間:____

隋朝建立建立者:—

南北重V都城:一

歸統一1南北統一:一年,隋滅.(國家),南北重新統一。

隋的統隋朝的繁榮:(皇帝)時,出現盛世局面。

,目的:

一與

大運河大運河時間:.年開始

即開通皇帝:

概況:大運河以為中心,北至,南到,全長

______千米。

[作用:

二、合作探究:

1.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說法對不對?為什么?

2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你怎麼看?

三、拓展延伸

你認為隋朝的統治類似于哪個朝代?試分析它們的相似點。

四、課堂小結

釋題并概括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整理出知識結構。

隋朝{----

----(—年至—年)短暫而亡。

五、鞏固訓練

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楊廣B.楊勇C.楊業D.楊堅

2.隋朝最終完成國家統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

3.歷史上把隋文帝統治時期成為“開皇之治”主要是因為:()

①隋文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發展生產。

③隋文帝開鑿了大運河,促進南北經濟的交流。④統一全國,結束分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在隋朝時被稱為:()

A.杭州B.余杭C.江都D.建業

5.隋朝開鑿大運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一。B.滿足隋煬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強北部邊防,防止少數民族南侵。D.促進南北經濟的交流。

6.隋朝大運河經過下列哪些城市:()

①洛陽②涿郡③余杭④江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與隋代歷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漢C.東漢D.北魏

六、當堂反思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達標測試

1、隋朝在歷史上最大的貢獻是()

A、重新統一南北B、設三省六部C、創立科舉制D、開通大運河

2、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開始于()

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

3、隋朝大運河的河段中,從洛陽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濟渠B、永濟渠C、邢溝D、江南河

4、下列有關隋朝歷史的敘述,錯誤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楊堅,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開鑿大運河

C、隋文帝時,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繁榮

D、隋朝的都城在長安

5、填圖題

閱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填出隋朝大運河四段河道的名稱及相關地名。

A.

B.

C.

D.

E.

F.

G.

H.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達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天下轉漕,仰

此一渠。”

(1)材料一說明隋朝時經濟的特點是怎樣的?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評價的對象是什么?評價者是什么態度?

(3)這條“渠”是什么時候開鑿的?開通它的目的是什么?開通后有什么作用?

它的規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時期開通的?

教學反思

參考答案:

五、ID2B3D4B5A6D7A

七ID2C3B4B

5A永濟渠B通濟渠C邢溝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陽H長安

6(1)社會經濟繁榮;

社會安定,國家統一,隋文帝勵精圖治。

(2)大運河

贊賞大運河的經濟價值。

(3)隋朝;

為了加強南北經濟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交流;

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隋煬帝。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2課貞觀之治

【教師寄語】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

------《北京歡迎你》

【學習目標】

1、記住“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及主要表現,武則天統治的作用。

2、提高大家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能力。

3、正確認識杰出人物對加速或延緩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學習重點】

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

【學習難點】

分析“貞觀之治”局面出現的原因;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

歷史人物;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精彩課堂,由我開始!)

通讀課文形成整體印象,大體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隋朝滅亡的原因、時間。

2、唐朝建立的時間、人物、地點。

3、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三個要點)

4、貞觀之治的表現。這樣的盛世局面我們還學過哪些?

5、武則天的統治政策。

6、武則天的統治對唐朝的繁榮局面起了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唐太宗患有氣喘病,在長安居住的宮殿潮濕,容易犯病,臣下奏請在宮中建

個暖閣讓他居住。唐太宗說:'破土興工,花費很多,當年漢文帝將起露臺,因

惜十家之產而作罷。我功德不及漢文帝,更不可浪費民力'。

回答下列提問:

(1)通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唐太宗治國有什么特點?

(2)與古代杰出的帝王相比他還有什么治國特色?

(3)他的政策對今天的中國有什么借鑒作用?

三、拓展延伸;(深化知識,我行你也行!)

魏征因敢于直諫而名垂青史。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當朋友直率地指出你的缺點時,你的態度又如何呢?(請結

合唐太宗與魏征兩個人物的事例來說明)

四、系統總結:(只有不斷總結才能有所提高!)

時間:-----

1.唐朝的建立J建立者:---()其死后,一一繼位,即------,年號

I都城------

r

原因:吸取一教訓,形成開明思想:

政策及措施:(1)重視—減輕—

(2)注意提倡節儉

(3)下令合并____革除____

)(4)注重____和虛心____{富于謀略____

2.貞觀之疳、善斷大事―

敢于直言—

表現:政治―經濟—國力―

繼續—

措施{重視—

3.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社會經濟—人稱其統治為

表現{

國力―

五、鞏固訓練:(相信自己一定能順利通過!)

1、通過秦末和隋末農民戰爭可以看出農民起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

在()

A.實現了改朝換代B.改變了封建社會階級力量對比

C.迫使統治階級調整統治政策D.消滅了大批地主官僚

2、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

①煬帝的暴政②開通大運河③農民大起義④部將的反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漢唐前期呈現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適時調整生產關系③實施的政策具有連續性④

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下面有關“貞觀之治”出現原因的敘述,其不適合的一項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農民占有一定土地,生產時間有所保證

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

5、關于“貞觀之治”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農民戰爭迫使唐初統治者吸取教訓

B.唐的統一與安定為“治”的局面出現創造了條件

C.唐太宗的個人作用是這一局面出現的決定性因素

D.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是創造繁榮的基礎

6、評價武則天

六、當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進步!)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達標檢測:

1、、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見興亡;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間最能體現這一思

想的重大舉措是①反復強調“存百姓”思想,勵精圖治。②任用賢臣,善于納諫。③戒奢從

簡。④輕徭薄賦,勸課農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靜,百姓何得不安樂乎?”反映了唐

太宗()

A.民貴君輕的思想B.農業為本的思想

C.君治為本的思想D.強調“存百姓”思想

3、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權重難控B.完善中央集權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D.擴大民主權利

4、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

A以法治國B以德治國C選用賢能D-人治國

5、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A《開皇律》B《隋律》C《唐律疏議》D《宋律》

6、問答題

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教學反思:

附答案

五、鞏固訓練

1、C2、D3、D4、D5、C6、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選拔重用有才能的官員,在位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

元盛世”,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女政治家。

七、達標檢測:

1、D2、C3、A4、C5、C

6、答唐太宗懾于隋末農民起義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訓,任賢,納諫,進步調整統治政

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整頓吏治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大興學校發展科舉。這些開明政策

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升平的"貞觀之治"一中國封

建時代最著名的‘'治世所以說他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紀下冊)

第3課時開元盛世

【教師寄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學習目標】

1,掌握唐玄宗統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經濟上繁榮的表現的知識。

2、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提高大家綜合歸納問題的能

力。

3、全盛時期的唐朝居世界先進地位;通過欣賞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提

高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盛世經濟的繁榮

【學習難點】農業工具的改進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髀太率的和武則天的統治為其奠定了基礎;

②唐玄宗任用賢臣如______,勵精為治;

原因⑨重耕_________,把中央的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

唐玄宗④提倡勤儉。

與開元儂業:_____地區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_____之風盛行;新的農業工具

盛世〈表現:______和____0

[手工業:越州的____瓷,邢州的______瓷,世界工藝珍品_________

置業:大都市:一,,,。城市內一是住宅區,一是

商業區

盛世景象:政治,經濟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一時期。

二、合作探究:

1“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句詩贊頌的哪位皇帝在位時出現的什

么盛世局面?你能歸納一下該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嗎?

2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出現這個局面與唐初統治者知人善用分不開

的。史書上也說:“得人者昌,失賢則亡。”請結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時期用人方面

的史實加以說明,其中又有哪些經驗教訓可以總結?

三、拓展延伸:

發揮想象力,查找有關唐朝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料和搜集描寫唐都

長安的唐詩,以一位外國商人的身份談你在唐都長安的所見所聞。

四、鞏固訓練:

1、“開元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不包括()

A、唐玄宗勵精圖治B、唐玄宗崇尚節儉

C、有賢臣魏征為其處理政事D、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關于唐朝人日常生活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飲茶之風盛行全國B、棉布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

C、在越窯可以買到最好的青瓷制品D、長安城內的居民居住在坊里

3、唐朝全盛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史稱()

A、文景之治B、開皇之治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

4、唐朝的國際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陽B、長安C、揚州D、成都

五、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

六、當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進步!)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

七、達標檢測:

1.”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描寫的是什么時期的情況:()

A.“開元盛世”時期B.“貞觀之治”時期

C.“文景之治”時期D.“光武中興”時期

2.唐朝時發明的農具有:()

①樓車②曲轅車③翻車④筒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史書稱開元時期“貞觀之風,一時復振”,下列屬于開元時期與貞觀時期的相

似點有:()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賢臣②都反對奢侈,提倡節儉,“戒奢從簡”③都任用

節度使④都抗擊突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我國是茶的故鄉,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那么飲茶之風在

全國盛行是在:()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唐代瓷器聞名于世界的工藝珍品是:()

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景德鎮瓷器

6.唐朝的城市中既是當時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國際性大都市的是:()

A.洛陽B.長安C?揚州D.成都

7.作為唐代的農民,下列現象符合其生活實際的有:

①南方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處水利工程,有利于農業灌溉。

③開始種植原產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種。

④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中國的封建社會多次出現治世或盛世局面,請填寫下列朝代的治世及其統治

者:

①西漢:(、)

②東漢:光武中興(光武帝)

③隋朝:開皇之治(隋文帝)

④唐代:()、()

9通過對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封建盛世局面的學習,你認為我國封

建社會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處?

教學反思:

參考答案:

四、IC2B3D4B

六、1A2B3C4B5A6B7D8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貞觀之治(唐太宗)

開元盛世(唐玄宗)9、重視農業,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整頓吏治,選

拔賢才。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4課時科舉制的創立

審核人:牛鳳蓮

【教師寄語】

最亮的東西是陽光,最寶貴的東西是時光

【學習目標】

1、掌握科舉制的誕生及發展完善的知識。

2、全面理解科舉制的影響。

3、從科舉制對隋唐繁榮的影響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學習重點】科舉制的正式誕生;科舉制的影響。

【學習難點】理解隋唐時期選官方式變化的進步意義。

【學習過程】(精彩課堂,展現獨特自我)

-、自主學習:

出現: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創立誕生:________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科舉到「唐太宗:大大擴充了_______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的創?完制武則天:開創了和o

[唐玄宗: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影響:①改善了;②促進了的發展;③促進了。

I結果:科舉制度在我國實行了多年,到被廢除。

1、3斗舉M產生以前,我國古代是怎樣選拔官員的?

2、科舉制度對封建統治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試介紹五位隋唐帝王在科舉制度形成和完善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四、系統總結:

五、鞏固訓練:

1、我國科舉制正式誕生在于誰統治的時期()

A、隋文帝B、隋煬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下列哪位皇帝是開殿試之先風的()

A、隋煬帝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

3、下列對科舉制敘述不正確的是()

A、科舉制誕生在隋朝B、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

C、唐太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D、科舉制度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4.科舉制度的影響有哪些?

六、當堂反思:

通過學習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一

七、達標檢測:

1.用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始于()

A.隋文帝時B.唐太宗時C.隋煬帝時D.武則天時

2.科舉制在我國正式形成是在()

A.隋文帝時B.唐太宗時C.隋煬帝時D.武則天時

3.“武狀元”最早出現于:()

A.唐太宗時期B.唐高宗時期C.武則天時期D.唐玄宗時期

4.科舉制度在我國存在的時間是()

A.500年B.700年C.900年D.1300年

5.殿試開始時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煬帝D.武則天

6.廢除科舉制的時間()

A.西晉B.元C.南北朝D.清末

7.下列詩句中涉及到科舉制的有()

①皇榜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②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③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④慈恩寺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8.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政始于()

A.東晉B.西晉C.南北朝D.隋朝

9.詩賦科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開始于()

A.隋文帝B.隋煬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0.下列對科舉制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B.促進了文學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C.為高門權貴打開了做官之門

D.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科舉制最早產生于隋煬帝的開科取士②標志著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是隋煬帝

設置進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④科舉制直到

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12.唐代科舉制中最重要的兩科是、-其中進士科的第一名稱

為o

13、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

原來都是從我們國家學過去的。

----孫中山

請回答:

(1)孫中山所說的“考試制度”是指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誕生于哪個朝代?

(2)此制度在唐朝時進一步完善,寫出為此做出貢獻的三個關鍵人物。

(3)此制度與以往的選官制度有什么本質區別?

教學反思:

參考答案:

五IB2C3C4、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選官范圍;促進了教育事業的

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唐詩的繁榮。

七、1A2C3C4D5D6D7C8D9DIOC11C12進士明經狀元

13、(1)科舉制度隋朝

(2)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3)區別在于普通讀書人可以自愿報名參加官府的考試,這樣選官權力集

中到朝廷手中。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五課合同為一家

審核人:高慶芝

學習目標:

1.了解并簡述吐蕃的社會發展及與唐朝的關系;了解回紇、粟末、南詔的社會生

活及與唐朝的關系。

2.引導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出現這種政策的原因及影響,培養歸納能力和

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3.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和發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

族的發展,這種關系是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

學習重點:唐與吐蕃的關系

學習難點:各族人民都為祖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上面是一幅中國地圖,在唐朝時,哪些地區是少數民族居住地?這些民族在

當時如何稱呼?在圖上填出。

2、吐蕃是族的祖先,杰出贊普統一青藏高原,定都。

應松贊干布的請求,唐太宗把嫁給他。后唐朝又將嫁給贊

普尺帶珠丹。

3、回紇是族的祖先,建立汗國,唐玄宗封其首領為o后來回紇

改名為回鶻。

4、鞫株是滿族祖先,粟末株鞫統一各部,建立政權,唐玄宗封其首領為o

5、南詔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詔統一六部,唐玄宗封其首領為o

二、合作探究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唐朝與周邊民族之間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這對社會

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三、達標測試

1、唐朝政府在邊疆地區設置統治機構,加強管轄,和在今新疆地

先后設置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機構和軍事機構。

2、杰出贊普統一青藏高原,定都,唐太宗把嫁給他。后唐朝

又將嫁給尺帶珠丹。

3藏族祖先的最高統治者是()

A單于B可汗c皇帝D贊普

4、政權名稱以“渤海”為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

A突厥B回女乞C吐蕃D粟末鞅鞫

5、唐政府同以前統治者“貴中華,賤夷狄族”的做法不同,采取“撫九族以仁”

的政策。這說明唐朝()

A國力十分強大B支持少數民族建立自己政權

C民族政策比較開明D需要依靠少數民族保衛邊疆

6、閱讀下列材料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誰之口?

(2)他這段話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被尊稱為什么?

(3)在他之后,唐玄宗又冊封了許多少數民族首領,你能舉出兩位嗎?

四、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

審核人:高慶芝

教師寄語:和平友好是世界交往的前提。

學習目標:

1.了解隋唐對外友好交往的情況,主要與日本、天竺。

2.分析隋唐出現頻繁交往的原因。

3.比較日本與唐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認識到改革

開放的重要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C日本使:日本先后一次派出遣唐使或留學生到中國訪問學習

r仿唐制進行________

唐與日本唐對日本文化的影響1參考漢字,創建_______

的關系{I在、、、等方面保留唐的

風尚

"時間:_________

1東渡,經過:一次東渡,歷盡艱辛,到達日本。

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人員往來:________、_________

唐與新羅I貿易往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關系jr新羅用____________制選官

,文化交流|新羅引入、、等科技

__________傳入唐朝

唐與天竺友好往來

唐與天竺r時間:

的關系

玄奘西游J經過:從出發,到達天竺,遍訪名寺,并在寺

游學。歸國后,寫成一書。

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記憶擂臺

1.天竺是的古稱,唐朝時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

人O

2.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的一些國家都有往

來。

3.漢朝杰出的使者,并開辟了聞名,中印史上杰出的使

者,中日交流史上傳播者。

4.佛教發源地在,傳入中原,北朝為宣揚佛教,開鑿石

窟著名的、,唐朝時西游天竺,并寫成

《》成為研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

佛學的重要典籍。

5.早在朝時,日本派遣隋使來到中國,在中日交往中,最有影響的是

高僧(時期)設計的o

三、合作探究

1.看P28、P29《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分析歸納唐朝的對外政策,對外交

往頻繁的原因。

2.P29—P31分析歸納唐朝與日本、新羅、印度的交往史實(從次數、規模、影

響來對比)。

3.對外交往中比較著名的人物及事跡。

4.天竺戒日王對玄奘說:“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舞》,未知秦王何許人,有何

功德?"你能幫助他嗎?

四、達標檢測

1、唐時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的高僧是()

A、鑒真B、崔致遠C、遣唐使D、玄奘

2、玄奘前往印度時,印度半島被稱為()

A、印度B、印尼C、天竺D、孟加拉

3、玄奘回國后,以其親身見聞寫成的著作是()

A、《西游記》B、《桂苑筆耕》C、《老子》D、《大唐西域記》

4、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A、高麗B、西域C、天竺D、日本

5、玄奘西行的出發點是()

A、邏些B、長安C、涿郡D、洛陽

6、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發生在()

A、隋朝B、西漢C、唐朝D、秦朝

7、“唐風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對下列哪個國家文化的影響()

A、新羅B、日本C、波斯D、天竺

8、下列人物中,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貢獻的是()

(1)李冰(2)李春(3)玄奘(4)鑒真

A、(1)(2)B、(3)(4)C、(1)(4)D、(2)(3)

9、下列國家,受唐朝文化影響最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

風尚的是()

A、朝鮮B、阿拉伯C、日本D、印度

10、閱讀郭沫若的下列詩作

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請回答:

(1)“鑒真盲目航東海”發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郭沫若為什么說鑒真“一片精誠照太清”?

(3)“奈良城”屬于哪一國家?哪一句詩體現了鑒真“傳道藝”的影響?

五、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學反思: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審核人:高慶芝

【教師寄語】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一一加菲勞

【學習目標】

1.掌握隋唐時期在科技和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趙州橋、唐都長安城、

雕版印刷術、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培養用對比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認識唐文化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以此激發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

感。認識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藝術極具特色,才華過人,熱愛祖國,關

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感,以此學會做人應德才兼備。

【學習重點】李春和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光耀千古的詩壇

【學習難點】認識趙州橋;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人的詩作。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閱讀課本,構建知識網絡

蘸筑J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II代表,______隋朝______設計,是_____石拱橋

技]L唐朝都城,內分—和—是—城市。

、雕版印刷術]隋唐時,已有雕版印刷的,,

I唐朝的《》,是的雕版印刷品。

「黃金時代:現存近_______首詩歌。

唐JC_____,盛唐時,代表作:_______,特點:_________

詩〔代表人物{,由盛轉衰時代,代表作,特點:

.,唐朝中期,代表作,特點:

二、預習自測

i.以下關于趙州橋的描述錯誤的是()

A.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橋B.這座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

C.由隋朝的李春設計D.七百年后,歐洲人才建成類似的橋

2.唐朝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羅馬B.洛陽C.長安D.耶路撒冷

3.你認為詩句“十二街如種菜畦,百千家似圍旗局”是描寫()

A.唐都長安B.隋朝趙州橋C.揚州城D.大明宮含元殿

4.唐朝時,長安城內最宏偉富麗的建筑是()

A.大雁塔B.含元殿C.玄武門D.大明宮

5.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縻俱

豐實。”

材料二:“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

狂。”

(1)這兩首詩的作者是誰?他的詩有什么特點?人們如何稱呼他?他有什么代

表作?

(2)材料一中的“開元”指的是誰的統治時期?”開元全盛日”為什么能夠出

現?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時期的戰亂景象?

(4)從兩個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時代?

三、合作探究

1、你從唐朝幾位詩人身上學到了什么?談談如何才能做到德才兼備,做一個

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2、隋唐時期科技、文學成就卓越,其輝煌的原因是什么?

四.達標測試

1、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是何時建造的()

A.秦朝B.漢朝C.隋朝D.唐朝

2、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譚》B.《金剛經》C.《大唐西域記》D.《西游記》

3、“人命至貴,有貴千金”,體現了藥王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精神。

()

A、華佗B、張仲景C、孫思邈D、李時珍

4、唐朝中期,詩壇掀起改革浪潮,以—為代表的一批詩人,提倡詩歌要反映

社會生活,達到教育目的。()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宗元

5、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是()

A.春秋B.西漢C.南北朝D.唐朝

6、下面的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A、趙州橋一一李春B、“三吏”——李白

C、“詩史”一一杜甫D、《秦中吟》——白居易

7、下列詩句能夠反映封建社會剝削的有()

⑴采菊東笠下,悠然見南山⑵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A、⑴⑶B、⑵⑶C、⑶⑷D、⑵⑷

8、列舉隋唐時期我國名列前茅的成就。

五、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學反思

中國歷史學案(七年級下冊)

第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審核人:高慶芝

【教師寄語】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長歌行》

【學習目標】

1.掌握隋唐時期的書法、繪畫成就以及石窟、音樂、舞蹈等藝術成就,包

括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敦煌莫高窟藝術等。

2.理解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書法藝

術在唐朝進入了黃金時代。并能夠敘述閻立本、吳道子各自的創作特點。

3.認識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以激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感情。

同時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詩文鑒賞能力。

【學習重點】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學習難點】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學習難點】

一、預習導學

繼王

”,是

“—

敦厚的

了雄渾

:創立

家。

的書法

有成就

史上最

后書法

羲之之

廿在

c

家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