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1頁
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2頁
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3頁
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4頁
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織金縣苦李樹煤礦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2013年11月24日苦李樹煤礦關于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報告根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產字【2008】712號,《關于畢節地區煤炭局<關于請求審批織金縣三塘鎮苦李樹煤礦6號、7號、16號煤層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報告的報告>的批復》,苦李樹煤礦6號煤層+1970以淺無突出危險性,7號煤層+1990以淺無突出危險性,16號煤層+1843以淺無突出危險性。煤層瓦斯壓力或煤層瓦斯含量臨界值表瓦斯壓力P(MPa)瓦斯含量W(m3/t)區域類別防突措施效果P﹤0.74W﹤8無突出危險區有效除上述情況以外的其他情況突出危險區無效鉆屑指標法。鉆屑指標法主要是測定工作面的鉆屑指標法預測工作面突出危險性的參考臨界值鉆屑瓦斯解吸指標Δh2(Pa)鉆屑瓦斯解吸指標K1(mL/g?)鉆屑量S(kg/m)(L/m)2000.565.4鉆孔每鉆進1m測定該1m段的全部鉆屑量S,每鉆進2m至少測定一次鉆屑瓦斯解吸指標K1值。如果實測得到的S、K1的所有測定值均小于臨界值,并且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則該工作面預測為無突出危險工作面;否則,為突出危險工作面。(1)礦區范圍內地勢為中高山地形地貌,地勢起伏較大,東南高,西北低,最高點位于煤礦區東南部邊界處雙羊巖頭山頂,海拔標高2254.2m,最低點位于煤礦區西南部拐點附近,海拔標高1900.0m,相對高差354.2m,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約為1910m。(2)苦李樹煤礦地處長江上游的烏江流域上游的化沖河支流,煤礦區內地表沖溝發育,多呈樹技狀分布,切割較深。礦區范圍內無大的地表河流,僅西北部發育有一條馬場小溪,流向由東北向西南逕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3)主要含(隔)水層地層富水性(由下至上)簡述如下:①茅口組:煤礦區內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礦區外西北面較遠處,巖性以灰巖為主,本段總厚約220~255m。該組地層巖溶遍布,地下巖溶管道發育,地下水水量十分豐富,具有埋藏深,逕流遠,集中排泄的特點,垂直循環帶厚,溶洞成層性明顯,泉點稀少。流量約0.5~1.5l/s,富水性強,是開采下部煤層的主要充水含水層。水質為:重碳酸、硫酸鈣型。②玄武巖組:煤礦區內無出露,出露于含煤地層底部,由凝灰巖、杏仁狀玄武巖組成,本組進度307.37~347.16m。屬基巖風化裂隙水,淺部含有少量風化裂隙水和坡積泉水,深部據鉆孔資料,裂隙不發育,可視為相對隔水層。泉點稀少,平水期泉水流量0.537~0.569l/s,延溝谷排泄。泉水動態變化劇烈,暴雨之后流量較大,旱季絕大部分斷流。本組富水性弱,為含煤地層與茅口組含水層間的相對隔水層。③龍潭組:分布于煤礦范圍內大部分地區,占煤礦區面積約75%。一般厚度260m左右。巖性以深灰色粉砂巖、細砂巖、粉砂質泥巖為主,夾煤層。含水段由細砂巖、粉砂巖及少許碳酸鹽巖組成,其分層厚度0.50~20m,上、下由于泥質巖、煤層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壓性。據小窯觀測資料,旱、雨季流量為0.02~1.52l/s。個別點流量較大,季節性泉亦較多。富水性弱。④大隆、長興組:分布于煤礦區東南部,厚約40m。巖性為硅質巖、燧石灰巖、石灰巖和碎屑巖互層組成。該層段溶洞、裂隙發育,泉點出露較多,流量0.004~5.747l/s,部分富水性極強,屬裂隙含水層,為開采上部煤層時的主要充水含水層。水質為:碳酸鉀鈉型。⑤飛仙關組第一段:分布于煤礦區的東南部,厚約140m,以灰綠色鈣質粉砂巖、鈣質泥巖為主,夾數層薄層狀灰巖、泥灰巖,泉眼稀少,流量0.21~0.822l/s,富水性弱,屬淺層風化裂隙水。可視為上覆地層與煤組的隔水層段。⑥飛仙關組第二、三段:分布于煤礦區外東南部,面積較大,多以渾園狀山峰出現,厚約240m,巖性由薄層狀灰巖、泥灰巖、鈣質泥巖組成,夾數層泥巖、泥質粉砂巖。三段以層間裂隙出露為主;二段溶蝕洼地、溶斗、溶洞、落水洞等發育,地下水補給條件好,泉眼較多,泉水最大流量13.048l/s,富水性中等,屬裂隙溶洞水。水質為:碳酸、硫酸鈣型。⑦飛仙關組第四段:分布于煤礦區外東南部,厚約100m,以灰色、淺灰色生物碎屑灰巖為主,夾數層泥巖、泥質粉砂巖、砂質灰巖和泥灰巖。溶斗、落水洞、巖溶管道及地下伏流較為發育。由于薄層泥灰巖和砂質灰巖溶蝕性欠佳,在此界面往往形成地下巖溶管道。地下水經通道沿河流、溪溝兩岸泄出地表。泉眼較多,泉水最大流量16l/s,富水性強,屬裂隙溶洞水。水質為:碳酸、硫酸鉀鈉型。⑧飛仙關組第五段:分布于煤礦區外東南部,厚約100m,以紫紅色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為主,夾數層薄層狀灰巖、泥灰巖,含有淺層風化層間裂隙水,地表多有洼地,特別是與永寧鎮組地層交界附近洼地較多,雨季積水,旱季成為沼澤。溪溝流水也常在交界處由明流變為洞流,在水文地質圖上,本段的頂界、底界附近,有較多的井泉點分布,實際上應該是永寧鎮組和飛仙關四段的地下水露頭點,富水性弱,可視為隔水層。雨季水質為:碳酸鈣鎂型。⑨第四系孔隙水:煤礦區內覆蓋的第四系,出露于槽谷、洼地、緩坡地帶,以坡積、殘積為主,次為陡巖之下的崩積物,山間洼地中的沼澤沉積。巖性多為亞粘土、砂礫、碎石等,厚度0~16.59m,泉點多有泉水出露,少數為積水。在煤礦區內分布較廣,有一定的蓄水量,一般流量1l/s,水質為:硫酸、碳酸鈣型水,富水性弱。(4)地表水體、斷層、裂隙、陷落柱等地質構造的導水性地表水體:苦李樹煤礦地處長江上游的烏江流域上游的化沖河支流,煤礦區內地表沖溝發育,多呈樹技狀分布,切割較深。礦區范圍內無大的地表河流,僅西北部發育有一條馬場小溪,流向由東北向西南逕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斷層:在煤礦區范圍內發育有三條斷層:中部有一正斷層F21,斷距約5m,傾向東南,傾角約45°;東部有一正斷層F20,傾向西南,斷距小于5m;北部發育一逆斷層F22,傾向南東,斷距小于3m。區內地表無褶曲。井下發現個別小斷層及小褶曲,斷層破碎帶均為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砂質泥巖及其碎屑緊密充填而膠結,透水性一般。局部出露季節性泉水,對礦床充水有一定影響。未來礦床開采中,人工采礦裂隙大量出現,改變了斷層帶附近應力場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場,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斷裂帶流入礦井。(5)充水水源①大氣降水:是主要的充水水源。含煤地層裸露,直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其充水強度和降水的強弱及持續時間有著密切聯系。②地表水:區內沖溝發育,切割較深。有些沖溝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較小,雨季暴漲。因此,在上述地表水體下采煤應注意地表水潰入。③老窯水:區內老窯和小煤礦分布廣泛,且開采歷史悠久,大部分都被關閉。老窯大多有積水。老窯采空區冒落帶會造成地表開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滲入老窯蓄積。因此,開采淺部煤層時,應預防老窯突水。④第四系孔隙水:巖石破碎,透水性較強,特別在雨季時水量增長速度較快。⑤斷層帶水:斷層破壞了地層的完整性、連續性,降低了巖石的力學強度。含煤地層主要以塑性巖石為主,受力后發生塑性變形,破壞以剪斷為主,常形成微張開甚至閉合的裂隙,斷層帶巖石膠結性中等,缺少對地下水儲存和運動的有效空間,含水性和導水性不強,但上覆地層斷層帶有一定含水性,可能連通含煤地層上部的中強含水層或地表水,加之未來礦床開采中,人工采礦裂隙大量出現,改變了斷層帶附近應力場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場,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斷裂帶流入礦井。⑥下伏茅口組強含水層:與含煤地層之間有玄武巖相隔,一般對礦井充水影響不大,但開采深部煤層時,應作好探、防水工作。(6)水文地質類型根據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探院2013年4月提供的《貴州省織金縣三塘鎮苦李樹煤礦水文地質補勘報告》,各含隔水層水文地質特征、斷層導水性及動態變化特征,區內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條件良好,準采水平+1820m,低于最低侵蝕基準面90m左右。本區最低侵蝕基準面為東邊界拐點附過,標高約+1910m。綜上所述,本區水文地質類型屬裂隙及采空區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中等。鄰近礦井和小窯積水情況以及廢棄的礦井、小窯老塘積水情況區內老窯和小煤礦分布廣泛,且開采歷史悠久,大部分都被關閉。老窯大多有積水。老窯采空區冒落帶會造成地表開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滲入老窯蓄積。因此,開采淺部煤層時,應預防老窯突水。根據煤礦生產情況,煤礦進行了實際調查,其采空區已垮塌,巷道已密閉,無法進行實測,以煤礦區實際采空范圍圈定采空區。截止到2007年6月底,7號煤層采空區平面積約134000m2,16號煤層采空區平面積約485000m2,30號煤層采空區平面積約21000m2,32號煤層采空區平面積約18000m礦井單位面積含水率KF枯水季節時為4.04×10-4m3/m2,雨季時為9.07×10-4m3/m2。則枯水季節時7號煤層采空區積水量約為:54m3,16號煤層采空區積水量約為195m3,30號煤層采空區積水量約為8m3,32號煤層采空區積水量約為7m3;雨季時7號煤層采空區積水量約為:經調查訪問,當地小煤礦開采歷史悠久,老窯遍布煤層露頭,大多是利用冬春農閑時自采自用。由于受水、通風等限制,一般開采巷道不長,個別點可達200m,一般開采垂深30m左右。主要開采7、16及32號煤,其次為6、8號煤,5、12、14、23、27、30及35也有少部分開采。擬開采6、7、16、30、32、35煤層,共6層煤。本次共調查走訪老窯9個,具體調查情況見下表老窯調查統計表編號井型開拓方向開采煤層開采深度平均厚度積水量LD1老窯平硐100°7號煤層30m1.6m0LD2老窯斜井100°16號煤層200m1.3m1500m3LD3老窯平硐125°6號煤層30m1.9m0LD4老窯平硐130°7號煤層30m1.6m0LD5老窯斜井150°7號煤層80m1.6m800m3LD6老窯斜井150°7號煤層100m1.6m1000m3LD7老窯斜井185°16號煤層50m1.3m600m3LD8老窯斜井200°16號煤層100m1.3m1100m3LD9老窯平硐210°7號煤層45m1.6m0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分析①區內沖溝發育,切割較深。有些沖溝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較小,雨季暴漲。因此,在上述地表水體下采煤應注意地表水潰入。②洪水礦區范圍內無大的地表河流,僅西北部發育有一條馬場小溪,流向由東北向西南逕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地面主場地標高為+1975m,高于礦區范圍西部外圍常年性小溪溝,其標高+1910m,井口及工業場地位于山坡溝谷緩坡地帶,因此,應防止雨季山洪對礦井的危害。③老空及采空區水區內老窯和小煤礦分布廣泛,且開采歷史悠久,大部分都被關閉。老窯大多有積水。老窯采空區冒落帶會造成地表開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滲入老窯蓄積。因此,開采淺部煤層時,應預防老窯突水。④裂隙及斷層水井下發現個別小斷層及小褶曲,斷層破碎帶均為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砂質泥巖及其碎屑緊密充填而膠結,透水性一般。局部出露季節性泉水,對礦床充水有一定影響。⑤承壓水下伏茅口組強含水層:與含煤地層之間有玄武巖相隔,一般對礦井充水影響不大,但開采深部煤層時,應作好探、防水工作。綜上分析,礦區部分處于溝谷以上,受水患威脅較少;部分處于標高以下,可能受沿裂隙、采空塌陷區域滲水、透水影響較大,因此,礦區為裂隙及采空區充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