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江蘇省泰興市三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題。材料一: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晉唐叔得嘉谷,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節選自《史記》)材料二:論周公者多異說,何也?周公居禮之變,而處圣人之不幸,宜乎說者之異也。凡周公之所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為政,周公執其權以王命賞罰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踐天子之位,稱王而朝諸侯。《書》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則是周公未嘗踐天子之位而稱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實之不正。陳賈問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監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從孟子之說,則是周公未免于有過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誅,非疾之也,其勢不得不誅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茍無周公,成王之事、則管、蔡何從而叛?周公何從而誅之?故曰:周公居禮之變,而處圣人之不幸也。(節選自蘇軾《周公論》)10.材料二中面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周公A執其權B以王命C賞罰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攝,代理,與《論語》待坐章中“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的“攝”意思不同。B.絀,同“黜”,指廢黜,“絀”與今天的成語“相形見絀”中的“絀”意思相同。C.患,弊病、毛病,與《魚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避也”中的“患”意思不同。D.疾,憎恨、痛心,與《屈原列傳》中“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的“疾”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狹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奪權篡位,就勾結武庚作亂背叛了周。周公本成王之命討伐叛軍,嚴懲叛亂者。B.周成王在豐邑,派召公動工復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遺愿。周公再次卜問和勘察后,將九鼎安放在了豐邑,認為此處是天下的中央。C.對于論者對周公的異議,蘇軾探尋了其中的原因,認為周公所處的正是禮法變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時期,所以有各種議論也正常。D.陳賈否定周公派管叔監國的舉措。他分析說,周公若知道管叔會叛國還派他去,就是不仁愛;如果不知道而這樣做。就是沒有智慧。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2)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4.材料二中,蘇軾援引《書》和孟子的言論,分別有什么作用?(3分)江蘇省常州市聯盟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昔者,吳王闔閭始得子胥之時,甘心以賢之,以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歲,后睹萬世。深問其國,世何昧昧,得無衰極?子其精焉,寡人垂意,聽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對。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對而不明,恐獲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試直士。夫仁者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明告寡人。”子胥曰:“難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臣始入邦伏見衰亡之證當霸吳厄會之際后王復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將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諂之臣,將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紀。”吳使子胥救蔡,誅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報楚。楚乃購之千金,眾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謂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壺漿之子,發簞飯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漁者也,引兵而還。故無往不復,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因是還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軀切諫,虧命為邦。愛君如軀,憂邦如家。是非不諱,直言不休。庶幾正君,反以見疏。讒人間之,身且以誅。范蠡聞之,以為不通:“知數不用,知懼不去,豈謂智與?”胥聞,嘆曰:“吾背楚荊,挾弓以去,義不止窮。吾前獲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闔閭,后遭夫差也。胥聞事君猶事父也,愛同也,嚴等也。太古以來,未嘗見人君虧恩,為臣報仇也。臣獲大譽,功名顯著,胥知分數,終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弊齒,何去之有?蠡見其外,不知吾內。今雖屈冤,猶止死焉!”子貢曰:“胥執忠信,死貴于生,蠡審兇吉,去而有名,種留封侯,不知令終。二賢比德,種獨不榮。”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謂也。(節選自《越絕書卷六·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材料二:非道不言,非義不行,言不茍出,行不茍為。(節選自《淮南子·主術訓》)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涂黑。臣始入A邦B伏見C衰亡D之證E當霸吳厄F會之際G后王H復空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與《過秦論》中“執敲撲而鞭笞天下”的“笞”意思相同。B.見,文中表示被動,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于是入朝見威王”的“見”意思相同。C.且,文中指將要,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且放白鹿青崖間”的“且”意思不相同。D.內,文中指內心,與《鴻門宴》“距關,毋內諸侯”的“內”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吳王闔閭敬尊伍子胥為上客。并誠心求教治理吳國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沒有正面回答吳王。B.伍子胥打敗楚國后想報復楚國,楚國于是懸賞千金以求吳國退兵,最終是一位漁夫讓他撤兵。C.范蠡聽說伍子胥因讒言將要被誅殺,認為他明知道有危險迫近卻不離開,這是不明智的表現。D.子貢評價伍子胥能堅守忠信,審度吉兇,愛君如軀,直言進諫,即使死去,也將留名于后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胥曰:“難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2)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弊齒,何去之有?14.聯系材料一,簡述伍子胥“非義不行”的表現有哪些。江蘇省鎮江市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間,有隱君子,姓徐名吉民。別號樂軒居士。居士少業儒,以數試不利,遂去諸生,懷終隱之志。日以種德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依范文正公故事,創義田義塾。諱言人過,喜稱人善。又善蒔藥,故得藥物最真,凡乞者即與之,以治病多效。得一奇方,必普傳于人。凡數百里內,僧剎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為之。居士雖外托沉冥,而好讀書,所著奇書最多,遇友人佳詩及文字,即壽諸石。所居近滄游溪,種樹數十萬株,如云封霧接。居士跨蹇往來其間,與田夫野老,坐草菜,說耕耘事。手種茗,不啻天池、虎丘。家釀醇酒,清洌異常。居士性不多飲,少飲即酣暢,任意瀟酒。久之襄集成帙。自號日《樵歌》云。嗟乎,詩之累于應酬也久矣!居士隱于樵,故謝絕一切人間應酬。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與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無有。故落筆即有煙云之趣,依稀與陶元亮、王無功①相似。今春,予由當陽玉泉得晤居士,一見歡然訂交。蓋居士與予友劉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沒也,多方搜求遺集。編次以授予。朔望必奠,談及必泣,其急友誼如此。樵乎,樵乎,其真有隱德俠骨者耶!后之人讀《樵歌》,居士之清標逸致,亦可想見其一斑也。(節選自袁中道《徐樂軒《樵歌》序》)材料二:嗟夫,詩道之不古久矣!世之號善吟者,往往流連光景,使人馳騖乎玄虛荒忽之場,控之非有,挹之非無。至造為奇論謂詩有生意須人持之不爾便將飛去。此何為者哉?殊不知詩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則、民彝②者也。舍此而言詩,詩之道喪矣!濂也不敏,自童年習為比興之學,腥穢填閼而襟靈弗舒,形于言辭則平凡為已甚。今幸獲讀先生之詩,庶幾其有發哉。(節選自宋濂《霞川集序》)[注]①陶元亮: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王無功:王績,字無功,初唐隱逸詩人。②物則:物理,事物的法則。民彝:人倫,人與人相處的倫理道德準則。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至造為奇A論B謂詩C有生意D須人E持之F不G爾便H將飛去。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去,文中指放棄。與《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不同。B.故事,文中指舊事,先例。與《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意思相同。C.朔望,指農歷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既望,通常指農歷每月十六日。D.不敏,文中指行動緩慢。與《論語·顏淵》中“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中的“不敏”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徐樂軒少年時以儒學為業,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一直未能考中,于是懷有終身隱居的志向。B.徐樂軒喜好讀書,著書很多,看到友人的好詩文,擔心自己不能長久欣賞,總要把它們刻在石上。C.徐樂軒大公無私,常施舍藥物給他人,這些藥物治病大多有效果。得到奇方,他必分享于人。D.宋濂認為自己所做詩歌過于平凡,有幸讀到《霞川集》,希望這本集子能對自己寫詩有所啟發。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日以種德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4分)(2)及玄度之沒也,多方搜求遺集,編次以授予。(4分)14.徐樂軒的詩歌創作體現了宋濂“詩者本乎性情”的觀點,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3分)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修劍拄頤,攻狄不能下,壘枯丘。”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立則丈插,為士卒倡曰:‘無可往矣,宗廟亡矣,去日尚矣,歸于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生志之矣!”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節選自《戰國策·田單將攻狄》,有刪改)材料二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節選自《戰國策·燕昭王招賢》,有刪改)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乃厲氣A循城B立于矢C石之所D乃援桴E鼓之F狄人G乃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城,與后文“郭”的詞義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城”指內城,“郭”指外城。B.虞,通“娛”,表示快樂、歡娛,此處作名詞,與“無凍餒之虞”詞義相同。C.致,指招納、招攬,與“致天下之士”中的“致”在詞義、用法上完全相同。D.宗廟,是古代人們為亡靈建立的寄居之所,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仲子戰前依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得出田單“攻狄,不能下”的結論的主要依據是將士心態和處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B.田單在攻打狄前后對魯仲子的態度迥然不同,由對魯仲子的回答極為不悅、揚長而去到虛心求教、躬身反省,最終打敗敵人。C.燕國雖然地處遙遠偏僻,但因燕王與賢才共掌國家大權,士人爭相趨燕,經過長期休養生息,最終燕國殷富,士卒舍命報效。D.燕國與秦、楚、三晉合謀痛擊齊軍,燕國軍隊單獨追擊到北方,一直打到齊國都城臨淄,燒毀齊國宮殿和宗廟,得以報仇雪恨。13、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一項是()(3分)A.身死人手,為天下笑B.博聞強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C.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D.信而見疑,忠而被謗1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譯文:(2)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4分)譯文:15.從材料二看燕昭王能擊敗強齊的原因是什么?這在當今有什么現實意義?(3分)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①高適者,渤海蓚人也。適少濩落,不事生業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給。天寶中,海內事干進者注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②祿山之亂,征翰討賊,拜適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仍佐翰守潼關。及翰兵敗,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曰:“仆射哥舒翰忠義感激,臣頗知之,然疾病沉頓,智力將竭。監軍李大宜與將士約為香火,使倡婦彈箜篌、琵琶以相娛樂,樗蒱①飲酒,不恤軍務。蕃渾②及秦、隴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故有望敵散亡,臨陣翻動,萬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陽之軍,魯炅、何履光、趙國珍各皆持節③,監軍等數人更相用事,寧有是,戰而能必勝哉?臣與楊國忠爭,終不見納。陛下因此履巴山、劍閣之險,西幸蜀中,避其蠆毒④,未足為恥也。”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平江淮之亂。④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選自《舊唐書?高適傳》)材料二: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滄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后舉有道,授封丘尉。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后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度使。還,為左散騎常侍。永泰初卒。適尚氣節,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臺,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中間唱和頗多。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歷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并傳。(選自《唐才子傳》)【注釋】①樗蒱:賭博。②蕃渾:吐蕃與吐谷渾。③魯炅、何履光、趙國珍:時安祿山叛亂,魯炅為山南節度使,何履光為嶺南節度使,趙國珍為黔中節度使,三人皆出戰不力。④蠆毒:蠆尾之毒,比喻禍害,毒害。蠆:蝎子一類的毒蟲,音chài。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不事A生B業C家D貧E客F于梁宋G以求H丐I取給11.下列對材料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體格漸變”與《林黛玉進賈府》“身量苗條,體格風騷”中“體格”詞義不同。B.“監軍等數人更相用事”與《屈原列傳》“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中“用事”詞義相同。C.“尚節義”與《促織》“宮中尚促織之戲”中“尚”詞義相同。D.“袞袞不厭”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中“厭”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高適在詩歌創作上起步較晚,在知天命之年才開始學詩。但他的詩歌得到人們的青睞,每完成一篇,當時的人就將其傳播開來。B.當初皇帝讓各個皇子分別鎮守地方,高適曾極力勸阻,最終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后來永王造反,肅宗召其商量,讓其領兵平定叛亂。C.高適親歷安祿山叛變、永王造反等事變,喜談王霸之業,期許建功立業。屢屢擔任地方長官,頗有政績。D.同為高適作傳,材料一重在記述高適勸諫及預言永王必敗等事,突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而材料二偏重他的才學品性,對其為官業績等一筆帶過。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4分)(2)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過秦論》)(4分)14.請根據材料一的相關內容,歸納高適所陳奏的潼關戰敗的原因。(3分)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書何易于【唐】孫樵何易于嘗為益昌令,縣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益昌民多即山樹茶,利私自入。會鹽鐵官奏重榷管①,詔下所在不得為百姓匿。易于視詔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賦以毒民乎!”命吏鏟去。吏爭曰:“今鏟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寧免竄海裔耶?”易于曰:“吾寧愛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爾曹。”即自縱火焚之。觀察使聞其狀,以易于挺身為民,卒不加劾。邑民死喪,子弱業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輒出俸錢,使吏為辦。百姓入常賦,有垂白僂杖者,易于必召坐與食,問政得失。庭有競民,易于皆親自與語,為指白枉直。罪小者勸,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會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狀者,且曰:“天子設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賦如何?”曰:“上請貸期,不欲緊繩百姓,使賤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費不足,遂出俸錢,冀優貧民。”“饋給往來權勢如何?”曰:“傳符③外一無所與。”“擒盜如何?”曰:“無盜。”樵曰:“予居長安,歲聞給事中校考,則曰某人為某縣,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問其政,則曰某人能督賦,先期而畢;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費;某人當道,能得往來達官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盜。縣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對,笑去。樵以為當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繼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選自《唐文粹》,有刪節)[注]①榷管:對鹽鐵等物實行專管專賣。②矧:何況,況且。③傳符:用作憑證的東西。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B.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C.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D.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引舟上下”的“引”指拉的意思,與《蘇武傳》中“虞常果引張勝”的“引”含義不同。B.明府,漢魏以來對郡守牧尹的尊稱,唐以后多用以專稱縣令。此處指何易于的長官。C.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劃分等級,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級。D.“傳符外一無所與”的“與”指《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的“與”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何易于體察百姓,不媚權貴。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親自拉船,表達了對刺史的不滿。B.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顧生死。為了不增加百姓的賦稅負擔,他冒著違抗詔令而獲罪的風險燒掉茶樹。C.何易于一心為民,不求名利。不追求賦稅、勞役、捉盜等方面的考核成績,因此過路的高官也無法為他美言。D.何易于愛護百姓,不濫施刑。每遇到有爭執打官司的百姓,他都親自過問,罪小的說服,罪大的杖責而不下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吾寧愛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爾曹。(2)上請貸期,不欲緊繩百姓,使賤出粟帛。14.孫樵寫《書何易于》有何用意?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江蘇省泰興市三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10.BEG句意:周公執掌他的權力,憑借成王的命令賞罰天下,這是周公不得已這樣做的,如此而已。“周公執其權”主謂賓齊全,后面B處斷開;“以王命”是狀語,修飾“賞罰”,“天下”是賓語,后面E處斷開;“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G處斷開。故選BEG。11.BA.正確。代理;夾。句意:于是就代理掌管國政。/夾在大國之間。B.錯誤。同“黜”,指廢黜;不足。句意:(成王)廢黜了殷的天命之后。/相比之下,顯出不足。C.正確。弊病、毛病;災禍。句意:儒者的錯誤,(就)錯在名分與實際不相符。/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D.正確。句意:周公誅殺(他們),并不是憎恨他們。/屈原痛心于楚懷王聽不到正確的意見。12.B“將九鼎安放在了豐邑”錯,原文“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筑,居九鼎焉”,應是將九鼎安放在了洛邑。13.(1)管叔、蔡叔叛亂,并不是不服從,這是他們的智慧不能夠深刻了解周公啊。“非逆也”,判斷句;“是”,這;“深知”,深刻了解。(2)他思念君王,振興國家,想要使楚國回歸富強局面,在一篇作品之中再三表達(這種)意愿。存:思念。反覆:回歸。三:多次,再三。致:表達14.①援引《書》中的話是為了證明周公并無“踐天子之位而稱王”,以此反駁儒者之言;②援引孟子的話是以此為基礎生發議論,闡釋自己的觀點:即使周公有過,也是為形勢所迫。【詳解】①由“今儒者曰:周公踐天子之位,稱王而朝諸侯。《書》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則是周公未嘗踐天子之位而稱王也”可知,援引《書》中的話是為了證明周公并無“踐天子之位而稱王”,以此反駁儒者之言;②由“陳賈問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監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從孟子之說,則是周公未免于有過也……周公之誅,非疾之也,其勢不得不誅也……”可知,援引孟子的話是以此為基礎生發議論,闡釋自己的觀點:即使周公有過,也是為形勢所迫。參考譯文:材料一:成王年少,周剛剛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諸侯背叛周,于是就代理掌管國政。管叔、蔡叔等兄弟懷疑周公,勾結武庚作亂,背叛周。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討伐誅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晉唐叔得到吉祥的谷穗,把它獻給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駐兵之地。周公在東土接受(這吉祥的)谷穗,(并)宣布天子的命令。周公攝政七年,成王長大了,周公還政給成王,(又)回到北面群臣的位置。成王在豐邑,派召公重新營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遺愿。周公再次卜問反復勘察,最終修筑成,將九鼎安放在這里。(并)說:“這里是天下的中央,四方來進貢的路程均等。”召公擔任太保,周公擔任太師,向東討伐淮夷,滅除奄,把他們的國君流放到薄姑。成王從奄回來,在宗周,作《多方》。(成王)廢黜了殷的天命之后,(又)襲擊淮夷,回到豐邑,作《周官》。(成王)創制和匡正禮樂,制度從此改變,百姓和睦,頌歌四起。材料二:議論周公的話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為什么呢?(因為)周公處在禮法變動、(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時期,評說的人觀點不同(也)是理所應當的啊。凡是周公做的事,也(都)是不得已啊。成王年幼不能處理政事,周公執掌他的權力,憑借成王的命令賞罰天下,這是周公不得已這樣做的,如此而已。現在(好多)儒者說: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自稱為王而使諸侯朝拜。《尚書》說:“周公位居冢宰,匡正百工。(當時就有)管叔、蔡叔等散布流言。”這就(證明)周公不曾登上天子的位置并且自稱為王啊。孔子說:“一定要先正名分!”儒者的錯誤,(就)錯在名分與實際不相符。陳賈向孟子問道:“周公派管叔去監管殷商的遺國,管叔(卻)帶領殷商人反叛。(如果周公)知道(管叔會這樣做)還要派他去,這是不仁愛;(如果)不知道(還這樣做),(就)是沒有智慧。”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過錯,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嗎!”依從孟子的說法,就是周公(也)不免有過錯啊。管叔、蔡叔叛亂,并不是不服從,這是他們的智慧不能夠深刻了解周公啊。周公誅殺(他們),并不是憎恨他們,是因為當時的情勢不得不殺(他們)啊。管叔、蔡叔享有封地的時候,是周武王的時代。周武王的時代,不知道(后世)有周公、周成王的事。假如沒有周公、周成王的事,那么管叔、蔡叔為何會叛亂?周公(又)為何要誅殺他們呢?所以說:周公處在禮法變動、(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時候啊。江蘇省常州市聯盟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答案】10.BEG11.B12.D13.(1)伍子胥說:“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吳國大概不能長久存在,大王還是充分認識(考慮)到這一點,在國家長存時不要忘記傾覆的危險,在安定的環境里不要忘記將有滅亡的危險。(2)先君闔閭的恩澤,至今猶且難忘。我情愿發爛齒毀(誓死效忠吳國),有什公理由離開(吳國)呢?14.①行國家大義。面對吳王的深問,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國家之安危。②行江湖恩義。伍子胥想要報復楚國,起初無人能阻止,最終聽從了曾經救過他的漁夫的勸阻,從楚國撤軍。③行君臣之義。因感念吳王闔閭厚恩,明知會死仍不離開吳國,慨然面死。【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剛來到吳國,就看出了吳國衰亡的征兆。吳國在危難重重的關頭是能夠稱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這霸業又會全部喪失。“臣始入邦”意為“我剛到吳國”,是完整的主謂賓結構,故B處斷開;“伏見衰亡之證”是動賓結構,承接前一句主語“臣”,“伏見”為古代在下者對己見的謙詞,在E處斷開;“當……之際”是固定的介賓短語,單獨成句,在G處斷開。故選擇BEG。【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墳墓。/用殘酷的刑罰來奴役(鞭打)天下的百姓。B.“意思相同”錯誤。“見”,表示被動。/拜見。句意:反而被疏遠。/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C.正確。將要。/暫且,姑且。句意:他將要被殺害。/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D.正確。內心。/接納。句意:并不了解我的內心。/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的軍隊進來。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子貢評價伍子胥能堅守忠信,審度吉兇”錯誤。根據“蠡審兇吉”可知,“審度吉兇”是子貢對范蠡的評價,“愛君如軀,直言進諫”是本文第三段“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軀切諫,虧命為邦。愛君如軀,憂邦如家。是非不諱,直言不休”的相關內容,不是子貢對伍子胥的評價。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邦”,國;第一個“其”,推測,大概;“存”,“吳國長存”;“傾”,傾覆;“安”,安定。(2)“功”,恩澤;“腐發”,發爛;“弊齒”,齒毀;“何去之有”,即“有何去之”,賓語前置句。【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題目中“非義不行”意為:不符合道義的事不做,即所行之事都符合道義。①“王闔閭……深問其國……子胥曰:‘對而不明,恐獲其咎。’……‘難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臣始入邦,伏見衰亡之證,當霸吳厄會之際,后王復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將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諂之臣,將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紀’”,面對吳王真誠的請教,深怕講得不清楚而因此獲罪,但在國家大義面前,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國家之安危;②“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報楚。楚乃購之千金,眾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謂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壺漿之子,發簞飯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漁者也,引兵而還”,伍子胥想要報復楚國,最終聽從了曾經救過他漁夫的勸阻而放棄報復,這是伍子胥在踐行對漁夫的江湖恩義;③“吾前獲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闔閭,后遭夫差也。胥聞事君猶事父也,愛同也,嚴等也。太古以來,未嘗見人君虧恩,為臣報仇也。臣獲大譽,功名顯著,胥知分數,終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弊齒,何去之有”,伍子胥感念吳王闔閭厚恩,明知會死仍不離開吳國,這是伍子胥行君臣之義。參考譯文:材料一:從前吳王闔閭剛得到伍子胥時,真心誠意地敬重他,尊為上客,說:“圣人能夠前知千年,后測萬代。我想深入地請教一下我們吳國的情況,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經衰微到極點了嗎?你見識精深,我正專心聽著,你說說自己的看法。”伍子胥不置可否,沒有回答。吳王說:“你明說吧。”伍子面說:“我擔心講得不清楚,因此而獲罪。”吳王說:“希望你全部講出來,我要測試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愛為樂,智者好出謀劃策,真正執禮通學的人能夠探索幽深隱約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訴我。”伍子胥說:“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吳國大概不能長久存在,大王還是充分認識(考慮)到這一點,在國家長存時不要忘記傾覆的危險,在安定的環境里不要忘記將有滅亡的危險。我剛來到吳國,就看出了吳國衰亡的征兆。吳國在危難重重的關頭是能夠稱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這霸業又會全部喪失。”吳王問:“憑什么這樣說呢?”伍子胥回答說:“吳國后代的君王將會無道而亡,他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斃。諂媚阿諛的小人,不久就會來到吳國。吳國興亡的征兆,也各有明顯的天象反映出來。”吳國派遣伍子胥率領軍隊,去救助蔡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墳墓,吳國的軍隊占領了楚國都城后很久還不離開,想要報復楚國。楚國于是懸賞千金,征求使吳國撤兵的辦法,但是沒有人能夠阻止伍子胥的報復行動。有一個鄉野之人對伍子胥說:“可以停止報復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個漁夫,曾經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開飯籃請你充饑。”伍子胥才知道這是救過自己性命的漁夫,就撤兵返回吳國了、所以說無往不復,恩德要回報。漁夫的一句話,千金的懸賞就有了歸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撒兵返吳,離開了楚國。伍子胥極其耿直,不與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他不惜性命直言進諫,效忠吳國。愛君如愛自己,擔憂國家如關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登明心無所忌諱,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希望使吳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遠。讒佞小人挑撥離間,他將要被殺害。范蠡聽到了這件事,認為伍子胥不懂得變通:“知道天命卻不能把握,知道危險卻不肯避開,這難道稱得上聰明嗎?”伍子胥聽后感嘆道:“我背叛楚國,身帶武器逃離故國,按理說應該受到的懲罰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在吳國先立功勛,后遭殺戮,這并非我的聰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闔閭,而后來侍奉的是夫差。我聽說侍奉國君就好像侍奉父母,愛護與嚴格是相等的。從上古以來,從沒有見過國君損傷自己的德行去為臣子報仇的。我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功名顯著,我知道自己的職分命運,因此最終沒有離開吳國。先君闔閭的恩澤,至今猶且難忘,我情愿發爛齒毀,誓死效忠吳國,有什么理由離開吳國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內心。我現在雖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過是一死而已。”子貢評論說:“伍子胥堅守忠信之道,死比生還貴重,范蠡明察兇吉的變化,終于離開越國,也獲得了好的名聲。只有文種留在越國被封為侯,卻不懂得保持善終的道理。伍子胥與范蠡兩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獨有文種難顯榮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與伍子胥相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材料二:不符合道義的話不說,不符合道義的事不做;話不隨隨便便而說,事也不隨隨便便而做。江蘇省鎮江市六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10.(3分)BDF[解析]“奇論”作“造為”的賓語,至此語意完整,其后應該斷開。“詩有生意”作“謂”的賓語,至此語意完整,其后應該斷開。“持之”作“人”的謂語,中間不能斷開,“不爾便將飛去”是“人”不“持之”的后果,語意完整,故應在“持之”后斷開。原文斷句:至造為奇論,謂詩有生意,須人持之,不爾便將飛去。11.(3分)D“行動緩慢”錯誤。文中的“不敏”與“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中的“不敏”都指不聰敏、沒有才能,是自謙之詞。12.(3分)B“擔心自己不能長久欣賞”錯誤。徐樂軒將友人的好詩文“壽諸石”的目的,是唯恐其不流傳于后世。13.(1)每天把布施恩德作為要事,救濟他人的急難,不異于(如同)自身有急難一般。評分參考:“以…為”、“種德”、“周”、“不啻”各1分,共4分。周:周濟,救濟。不啻:不異于,如同。(2)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設法尋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編排后把它交給我。評分參考:“及”、“沒”、“編次”、補充主語(居士、徐吉民、樂軒居士、他)各1分,共4分。沒:同“歿”,去世。編次:按次序編排。14.(3分)①他的詩言為心聲,沒有違心之言。②他的詩來源于隱者生活,落筆即有隱逸之趣。③他的詩體現其“隱德俠骨”“清標逸致”。評分參考: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三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間,有一位隱士,姓徐名吉民,別號樂軒居士。居士少年時以儒學為業,因為多次科考不中,于是放棄秀才身份,懷有終身隱居的志向。每天把布施恩德作為要事,救濟他人的急難,不異于(如同)自身有急難一般。依照范仲淹的舊例,創立義田(為贍養族人或貧困者而置的田產)、義墊(不收學費的私塾)。不愿談論他人的過錯,喜歡稱揚他人的好處。又擅長栽種藥草,因此所得藥物最真,只要有人請求就施舍給他,用來治病大多見效。得到一個奇方,必定普遍地傳及眾人人方因數百里內所有的寺廟和道院,只要有能力翻新的,都盡心竭力去做。居士雖對外不事聲張,泯然無跡,但是愛好讀書,撰寫的奇書最多,遇到友人的好詩和好文章,就刻寫在石頭上。住所靠近滄湃溪,栽種了數十萬株樹,仿佛連云接霧,一望無際。居士騎著蹇驢往來其中,與山野父老坐在草地上,談說些耕種之事。親自種植茶樹,(所產之茶)不異于天池、虎丘的名茶。家中釀造的美酒,異常清醇。居士天性不多飲酒,少許飲酒就很暢快,任隨其意,自然(揮灑)。一段時間以后輯集成冊,自己命名為《樵歌》。唉,詩歌受應酬的拖累已經很久了!居士隱身于樵采,因而對人間應酬一概謝絕。凡是心里所不想說而不得不說,口中所不愿言而不得不言的話,居士全都沒有。所以一落筆就有隱逸山林之趣,與陶淵明、王績相類似。今年春天,我有幸在當陽玉泉寺晤見居士,初次見面就高興地結為朋友。這是因為居士與我的友人劉玄度孝廉最為知心。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設法尋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編排后把它交給我。朔日與望日必定祭奠(玄度),說到他時必定哭泣,居士就像這樣重視友誼。樵夫啊樵夫,他真是施德于人而不為人所知,具有見義勇為氣魄的人啊!后來的人讀了《樵歌》,對居士清高的人格、超逸的興致,也可以有所領略和想像了。材料二:唉,詩道(作詩的規律、主張和方法)不淳樸已經很久了!當今世上那些號稱善作詩的人,其題材或辭句往往局限于美好的景象,使人奔走于玄虛、荒誕之境,若有若無,難以把握。甚至造出一些奇談怪論,說是詩歌有生命,須得人親手握住,否則便會飛去。這說的是些什么話?(他們)竟不知道詩歌以真性情為根本,而不外乎物理與人倫。拋棄這些去談論詩歌,詩道就喪失了!我不聰敏,自童年起學習詩歌,腥氣、污穢沉積淤塞,襟懷、心靈不得舒展,寫成詩歌則過于平凡。如今有幸能讀到先生的詩,希望會對我有所啟發吧。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10.BDF(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11.B(“無凍餒之虞”中“虞”的意思是“憂慮”。)12.B(A.魯仲子只分析了己方情況。C.燕王與賢才“共掌國家大權”有誤。D.“追擊到北方”有誤。“追北”意為追擊敗兵。)13.B其他三項都是被動句。14.(1)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無力報復。(“因”:趁著;“極”:表程度,很;“報”:報復;各1分,句子大意1分。)(2)砍下樹木做武器,舉起竹竿做旗幟,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樣聚集起來,如同回聲似的應和他,擔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15.原因:①禮賢下士;②與百姓同甘共苦。現實意義: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必須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原因2分,意義1分)【參考譯文】材料一田單將要攻打狄,(出征之前)去拜訪魯仲子。魯仲子說:“您攻打狄,是不能攻克的啊。”田單說:“我憑借五里長的內城,七里長的外城(極言城小),被打敗的兵卒,打敗強大的燕國,恢復齊國疆土。(我)攻打狄卻攻不下,為什么啊?”(田單)登上車沒有告辭便離開了,于是去攻打狄。(田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金融市場與投資理論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電氣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生物醫藥企業股東除名與股權重組專項服務協議
- 生物樣本庫建設與科研合作項目培訓合同
- 突發公共事件危機公關應急預案合同
- 婚姻忠誠協議中“忠誠”界定與婚姻關系穩定協議書
- 網絡文學創作室租賃及作品推廣合作合同
- 網絡小說有聲改編權授權與市場推廣及衍生品授權合同
- 2025年行政復議法試題及答案
- 腎病綜合征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第六講探尋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2025年春季學期形勢與政策課件
- 與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洽談紀要
- 2025國家工作人員保密教育線上培訓必考題庫附含參考答案
- DB11-T 751-2010 住宅物業服務標準
- 智慧礦山無人機自動巡檢解決方案
- 測繪地理信息從業人員保密知識培訓
- 《智慧化工園區系統運維管理要求》
- 第3章通風空調工程3.1通風工程3.2空調工程57課件講解
- 公益事業對外捐贈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