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仿真模擬試卷一-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仿真模擬試卷一-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仿真模擬試卷一-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仿真模擬試卷一-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仿真模擬試卷一-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仿真模擬試卷一(時間:5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考古資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諸侯國甚至是一些相距遙遠諸侯國的青銅等器物,在形制、紋飾和工藝上都與周王朝表現出很強的一致性。此現象說明()A.工官制實現了標準化器物生產 B.周王以賞賜青銅器物籠絡諸侯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分封制推動了中原文化的傳播2.東漢順帝時期,尚書令左雄建議,凡舉來之人,須先初試于府,次復試于端門。自此,察舉制度除重名聲外,又增加考試。這種改革()A.革除了察舉制的固有弊端 B.使用人權收歸中央政府C.為科舉制的開創提供借鑒 D.打破以門第選官的格局3.據記載,宋太宗時東京等城市中時有臨街開設商店的“浸街”現象發生,到宋仁宗時,政府干脆規定商人只要納稅就可臨街開設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 B.城市治安出現了混亂 C.城市經濟的空間擴展 D.政府重視商業稅征收4.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為四句口訣“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下對其思想理解正確的是()A.主張人性無善無惡 B.認為善惡認識源于人心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D.主張為善去惡的根本途徑是格物致知5.1900年7月,(長沙時務學堂教習)唐才常在上海召開“中國國會”,宣布:一、保全中國自立之權,創造新自立國;二、決定不認滿洲政府有統治清國之權;三、請光緒帝復辟。并發動和領導了自立軍起義,孫中山獲知此舉,稱贊不已。此舉表明唐才常主張()A.君主立憲 B.民主共和 C.排滿興漢 D.太后還政6.1905年后,中國報紙雜志中“國民外交”一詞增多。如“國民為外交之主體”,“掃除其所謂專制的朝廷外交之誤想,一變而為立憲的國民之外交”等。“國民外交”的流行表明了當時的中國()A.政府外交逐漸轉向被動 B.近代國際觀念深入發展C.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D.傳統外交觀念開始動搖7.1935年6月,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國未來的局勢》中認為,“他知道自己會吃敗仗,而失敗就意味著后方會爆發叛亂。因此他情愿坐視不動,控制住他能夠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國的影響幫助他保住外商企業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見,史迪威認為國民政府()A.開展了全國抗戰的準備工作 B.借助大國外交以謀求局勢緩和C.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D.以對日退讓換取領土主權完整8.袁隆平的水稻雜交技術在研究和推廣的過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和國家農業部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我國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和支持水稻雜交技術的研究和推廣的直接原因是()A.我國農業技術比較落后 B.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C.我國糧食供應比較緊張 D.農業現代化戰略的需要9.在奧古斯都時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羅馬統治者授予若干法學家公開解答法律的特權,他們的意見一致時,便發生法律效力;縱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責令裁判官尊重他們的意見參酌判案。這表明()A.法學家的意見能影響司法判決 B.法學家是為統治者效勞的工具C.法學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統治者 D.法治是羅馬統治者的治國傳統10.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各地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可以感到工人階級的存在。1832年議會改革的結局更使工人階級最終意識到他們要反對的不應該僅僅是機器。材料說明()A.資本主義加劇了社會分化 B.工人運動推動了工人階級走向聯合C.英國工人階級的自我覺醒 D.社會主義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11.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的經濟發展戰略是把增加重工業中的鋼、生鐵、金屬切割機床等的產量、產值作為趕超西方國家的戰略指標。當達到這些指標后,蘇聯發現自己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這是由于蘇聯()A.對高新技術產業重視不夠 B.農業發展緩慢,農業滯后C.企業缺乏競爭,產品質量差 D.重工業比重大,工業畸形12.某位學者在2015年12月說到,經過近70年的關稅減免,基本上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發展中國家的關稅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減免的空間其實也不大了。此言論意在說明()A.降低關稅有利于經濟發展 B.發展中國家運用關稅保護利益C經濟全球化應向縱深發展 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建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13題25分,14題12分,15題15分,共52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南北之間矛盾和沖突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展開的,這一時期美國北部建立了紡織、制鞋、采礦、鋼鐵、交通等工業部門,發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區自美國獨立戰爭后,一直以種植煙草、藍靛和棉花為主,這里不僅有充足的陽光,而且有著大批從事種植業的廉價勞動力——奴隸。他們在監工皮鞭的鞭笞下艱辛地勞動,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一家人甚至妻離子散。……林肯當選總統成為南北分裂的信號,1861年4月,南北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人員傷亡超過美國參加的歷次戰爭。勝利是幾百萬青年人決心犧牲他們生命來維護國家的完整在戰場上取得的。——李惠胤等《略論“南北戰爭”的歷史作用》材料二在國民黨統治中國的22年中,名義上是統一的“國民政府”,實際上派系林立,戰爭連綿不斷。其中,中原大戰就戰爭規模、延續時間、戰區面積、損失程度等方面看,都是近代中國史上最大的軍閥混戰。中原大戰于1930年2月拉開序幕,它是國民黨內以閻錫山為首的地方實力派為瓜分地盤,爭奪政權而與蔣介石展開的一場相互廝殺。大戰歷時7個多月,雙方動員兵力110萬人以上,支出軍費5億多元,死傷30多萬人,戰火波及20多省。以閻錫山為首的反蔣派最終敗北,蔣介石在軍事上打敗了對手后,完成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陳鑒波《中華民國春秋》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國“中原大戰”與美國“南北戰爭”的不同之處,并談談啟示。(15分)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新生活運動(簡稱新運)指1934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推出的國民教育運動,下表為福建“新生活運動”十年(1934~1943年)中公開禁止與提倡的主要事件。年份公開禁止與提倡的事件1934革除婚喪壽宴浪費;實行分期清葬,禁止男女浴堂同座;禁止麻風患者在外行乞;禁止中小學生蓄發1935厲行集會收拾運動;嚴禁本市迎神賽會1936禁止學生乘車上學以糾惰風;禁止男女評話員對口說書;糾正婦女燙發及裸腿1938舉行短裝運動示范游行;勸導永安居民人畜隔離;發動歷年換算運動1939禁止內地民間停尸陋俗;公布禁止抽煙范圍,包括汽車、戲院、會場、行路、山林等五項1940宣傳禁煙禁毒;發動各級分、支會提取普度迷信費以救濟出征軍人家屬,慰勞傷兵1941推廣各業使用消毒鍋1942禁止裸體水浴1943厲行衛生宣傳;舉行游泳、龍舟比賽根據表格所給信息,概括國民政府“新生活運動”的兩個特點并加以說明。(12分)15.請在A、B、C三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A.【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末,監察制度形同虛設,吏治松弛,官吏隊伍貪腐嚴重。明初,因權力的再分配和缺乏相應的監察機制,統治集團內部不同派系之間斗爭激烈,左丞相胡惟庸更是掌“生殺黜陟”大權。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藉左丞相胡惟庸案發,對監察制度進行改革。罷御史臺,改置都察院。“罷御史臺者,非罷御史,罷其總領之御史大夫”、只設左、右御史中丞,正二品,這樣監察百官的長官與六部長官平級,以便互相牽制。都察院作為獨立的監察系統與政務、軍旅并列。在都察院系統之外,還構建了一個由皇帝直管的六科給事中,負責監督六部,同時亦限制都察院的權力過大。都察院與六科給事中在中央監察方面權責范圍基本一致,只是在系統、組織機構方面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又互為表里。在地方,將全國分為13道,每道設置按察司,巡按州縣,考察官吏。除此之外,在洪武年間先后訂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監察法規,主要有《大明律》《憲綱條例》《奏請點差》《出巡事宜》等。——張創新《中國政治制度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太祖監察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內容。(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太祖監察制度改革的影響。(6分)B.【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從20世紀初美國政府把目光從美洲轉向了世界,美國國內就產生了孤立主義思潮。他們認為美國地大物博,與歐亞遠隔重洋,是個世外桃源,提出了“堅守美洲堡壘”,反對插手世界事務。……在世界經濟大危機的襲擊下,美國公眾主要關注國內的經濟復興和就業問題,普遍對國際事務不感興趣,孤立主義勢力趁機崛起。面對孤立主義的阻撓,羅斯福因勢利導,對歐洲政治事務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讓英法頂在第一線應付德意的威脅。當德國正式邁出擴張步伐時,羅斯福政府同樣認為希特勒的侵略目標只限于德意志人居住區,因此沒有作出積極的反應,直到德波戰爭爆發后,才逐漸同法西斯相對抗。——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1)根據材料,概括二戰前美國奉行孤立主義的原因及表現。(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帶來的影響。(6分)C.【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漢族人,氐族政權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貧寒,憤動亂之世而隱于華山,“博學好兵書”“懷佐世之志”。前秦氐族貴胄苻堅好讀經史典籍,懇請王猛出山,兩人談及興廢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堅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時前秦行胡漢分治,氐漢之間、氐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尖銳。王猛以“黎元應撫,夷狄應和”為基本國策,勸課農桑,興修關中水利,漢族、匈奴、鮮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職。在王猛的贊導下,前秦還恢復太學等各級學校,宣揚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學之士,“宗室外戚,無才能者皆棄不用”。由是前秦大治,倉庫充實,百姓豐樂,“四夷賓服,湊集關中”。376年,前秦滅前涼和代國,統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堅極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賈俊菊《亂中求治——試論前秦治國賢相王猛》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王猛的治國之策。(9分)一、選擇題1.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諸侯國的青銅等器物的形制、紋飾和工藝都與周王朝表現出很強的一致性,這說明當時中原文化傳播到各諸侯國地區,根據所學可知,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王統治范圍的擴大和天下共主地位的鞏固,同時必然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擴散與傳播,故D項正確;“工官制實現了標準化器物生產”屬于明顯的脫離材料的主觀臆斷,不符合史實,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明確諸侯國青銅器物的來源是周王室對諸侯的賞賜,故B項錯誤;各諸侯國未必都是周王室的同姓親族,分封對象還有先代貴族和功臣,故C項錯誤。2.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察舉制中增加了考試的程序,科舉制就是以考試為基礎,所以東漢的察舉制改革為科舉制的開創提供借鑒,故C項正確;A、B兩項材料沒有涉及;D項是科舉制的影響。3.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朝東京等城市中商人經營地點擴大,“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經濟的空間擴展,故C項正確;材料未反映城市規模的大小,故A項錯誤;材料無關城市治安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無關商業稅的征收問題,故D項錯誤。4.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王守仁的心學思想主旨“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天生就有區別善惡的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善惡認識源于人心,故B項正確,A項錯誤;“致良知”“知行合一”強調行動要符合良知,并且不斷實踐自省,故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不符合題意,C項錯誤;為善去惡是格物是說使意志與良知相符,故D項錯誤。5.A“請光緒帝復辟”說明唐才常并不反對君主制,也不排滿,B、C兩項錯誤。“太后還政”有利于光緒帝復辟,但是,無法說明召開“中國國會”,由此可見,D項僅僅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A項是最佳選項。6.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05年后,“國民外交”一詞的流行是近代國民意識增強的表現,故B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政府外交的主動或者被動,故A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反帝反封建的內容,故C項錯誤;材料只是提到“國民外交”一詞,強調外交的主體,沒有涉及外交觀念的變化,故D項錯誤。7.B由材料中“1935年6月”,可知當時正值華北事變進行時,日本侵華形勢日漸嚴重。“指望外國的影響幫助他保住外商企業十分集中的上海”反映了國民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下,試圖借助大國之間利益之爭,激化他們的矛盾,實現外交平衡,減輕日本對華壓力,以謀求內外局勢緩和,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A、C兩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相符,材料主旨為國民政府試圖通過大國外交遏制日本的侵略,而非對日妥協退讓。8.C袁隆平的水稻雜交技術可以提高水稻產量,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和支持水稻雜交技術的研究和推廣的直接目的就是解決糧食供應緊張的問題,故C項正確。A、B、D三項不符合“直接”要求。9.A從材料來看,羅馬的法學家地位很高,不僅參與法律的解釋,也對司法過程進行干預,因此本題選擇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法學家維護統治的內容,故B項錯誤;羅馬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法學家的權力是他們賦予的,故C項錯誤;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10.C據材料“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可以感到工人階級的存在”“要反對的不應該僅僅是機器”可知,伴隨工業革命的展開,英國工人階級力量壯大,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中,工人階級支持資產階級,結果一無所得,政治上仍處于無權地位,材料中“要反對的不應該僅僅是機器”,說明工人階級已經自我覺醒了,故C項符合題意,正確;材料并未體現“社會分化”而是“階級對立”排除A項,B項材料未體現。19世紀30年代科學社會主義還尚未出現,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11.A根據題干所述,蘇聯把增加重工業的產量、產值作為趕超西方國家的戰略指標,據此可知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但是等到達指標后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加大,這是因為西方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機大力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而蘇聯只重視產量積累,對高新技術的大規模發展、應用重視不夠,故A項正確。B項自身表述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蘇聯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資金,但工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應為科技,C、D兩項為蘇聯工業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弊端。12.C關稅是一國政府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貨物課征的一種稅收,是國際貿易的主要措施,降低關稅有利于國際貿易發展,但不一定有利于國內經濟發展,故A項錯誤;B項本身說法正確,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中心意思是通過減免關稅,促進商品和勞務貿易往來帶動各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已不大,全球化應向縱深方向發展,故C項正確;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故錯誤。二、非選擇題13.解析: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與中國“中原大戰”比較。第(1)問,根據材料一我們可以得出工業革命、奴隸制度、林肯當選對“南北戰爭”爆發的影響;根據所學我們可以得出州權主義和兩種經濟制度對“南北戰爭”爆發的影響;第(2)問,要表明對戰爭與和平、國家統一與分裂的態度。答案:(1)原因: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源。(或:南方種植園經濟嚴重阻礙了北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或南北方在土地、市場、關稅等問題上矛盾尖銳)②美國工業革命的不斷推進導致南北矛盾不斷激化,是南北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③美國人把州權奉為至上,各州擁有很大的行政權和立法權,分裂主義和地方主義勢力強大。④黑人奴隸制的存在和不斷擴大成為美國現代化的障礙,它的存廢成為南北一切矛盾的焦點。⑤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南北戰爭的導火線。(10分,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不同:①性質不同: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實現統一的正義戰爭;中原大戰是國民黨反動軍閥的內戰,對于交戰雙方都是非正義的。②誘因不同:南北戰爭的誘因是南方種植園經濟與北方工商業資本主義矛盾的激化,林肯當選是直接誘因;中原大戰是閻錫山地方軍閥與蔣介石的權力和地盤之爭。③目的不同:南北戰爭是北方資產階級為了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中原大戰是蔣介石為了排除異己。④影響不同:南北戰爭后,促使美國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迅速進入現代化建設的騰飛階段;中原大戰后,中國實質上仍是蔣介石新軍閥的獨裁統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每點3分,共計1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給分)啟示:①戰爭必然帶來災難和創傷,要反對非正義的戰爭。②統則興,分則衰,維護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③國家統一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④要以史為鑒,樹立和平意識。(任答兩點,給3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給分)14.解析:解答此類試題的難點是尋找“特點”,“說明”相對簡單。表格的信息主要是新生活的內容,從內容的角度尋找“特點”是最容易解答的,無論是具體內容,還是參與人群都屬于內容的范疇。另外,1940年的信息涉及執行過程,從這里歸納出執行過程循序漸進的特點。“特點”任答兩個,注意語言的概括性,“說明”的回答必須與特點相符。答案:示例特點:內容具體、廣泛。(2分)說明:對人民的衣、食、住和行加以規定;革除婚喪嫁娶中的陋習。提倡近代生活習俗;注重增強人民體質;注重培養國民的紀律和國民道德。(4分)特點:涉及人群廣泛。(2分)說明:既有學生、婦女、軍人,又有麻風患者等。(4分)特點:執行過程循序漸進。(2分)說明:先進行宣傳、示范、倡導等,然后再進行禁止和整飭,給人民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4分)(任答其中兩個特點,并加以說明即可,“示例”只作答題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15.A.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吏治松弛,官吏隊伍貪腐嚴重”“因權力的再分配和缺乏相應的監察機制,統治集團內部不同派系之間斗爭激烈”,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元末吏治腐敗教訓、權力斗爭等方面概括背景。根據材料“罷御史臺,改置都察院……作為獨立的監察系統與政務、軍旅并列”“還構建了一個由皇帝直管的六科給事中”“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又互為表里”“將全國分為13道……訂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監察法規”,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獨立的監察系統、全方位的監察體制、直接向皇帝負責、頒布監察法規等方面概括其內容。第(2)問,監察制度改革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懲治腐敗、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分析。答案:(1)背景:吸取元末吏治腐敗的教訓;明初權力斗爭激烈;派系斗爭導致君主權威受影響。內容:設置多個獨立的監察系統(罷御史臺設都察院);限制監察機構擴權濫權;建立從中央到地方全方位的監察體制;監察機構直接向皇帝負責;頒布監察法規。(9分)(2)影響:以大制小,內外并舉有利于懲治腐敗;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重疊的監察機構影響行政效率;過度依賴于皇權,導致監察機構走向衰敗。(6分)B.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美國國內就產生了孤立主義思潮”,可知美國受孤立主義思潮的影響,是思想方面的因素;根據“他們認為美國地大物博,與歐亞遠隔重洋,是個世外桃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