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xxx-201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JXXX福建省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Fujianprovinc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報批稿)****-**-**發布****-**-**實施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前言根據福建省建設廳閩建科[2014]21號文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規程。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原材料;5.混凝土性能;6.配合比設計;7.施工;8.質量檢驗與驗收。本規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筑節能與科技處(福州市北大路242號,郵政編碼: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址:福州市楊橋中路162號,郵政編碼:350025)。本規程主編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本規程參編單位:福建聯誼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國筑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華昊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巨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宏旺建設有限公司福建省興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閩東建工投資有限公司漳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福建泰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協和建設有限公司福建省駿業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華高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華旭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廈門市捷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冠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磊鑫(集團)有限公司閩晟(福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閩才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周翔陶新明吳平春林美周洪萍陳孝賢劉亞晨吳毅峰楊輝林志平盧海東陳國欽施可夫方建進陳熙陳清羅蘭仟王健輝陳遠星劉劍夏楊肖貞科林巧仙郭建輝莊艷雄李國偉洪炳明蔡晉安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李鎮華季韜鄭肅寧林華強周小明呂金堆趙鑫目次1總則 1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23基本規定 44原材料 54.1膠凝材料 54.2骨料 54.3外加劑 64.4纖維 74.5水 85混凝土性能 95.1拌合物性能 95.2力學性能 95.3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106配合比設計 116.1一般規定 116.2配制強度的確定 116.3配合比計算 126.4配合比試配、調整與確定 147施工 157.1一般規定 157.2施工機具 157.3噴射前的準備工作 167.4拌合物的制備與運輸 167.5噴射作業 177.6養護 188質量檢驗與驗收 198.1質量檢驗 198.2工程質量驗收 20附錄A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回彈率試驗方法 21附錄B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試件的制作方法 22附錄C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 23附錄D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試驗方法 24附錄E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抗剪強度試驗方法 26附錄F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λ的確定方法 29本規程用詞說明 30引用標準名錄 31附:條文說明 3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23BasicRequirements 44RawMaterials 54.1CementitiousMaterials 54.2Aggregate 54.3Admixture 64.4Fiber 74.5Water 85PropertiesofConcrete 95.1MixtureProperties 95.2MechanicalProperties 95.3Long-termPropertiesandDurability 106MixDesignofConcrete 116.1GeneralRequirements 116.2DeterminationofDesignStrength 116.3CalculationofMixDesign 126.4TrialMix,AdjustmentandDeterminationofMixDesign 147Construction 157.1GeneralRequirements 157.2ConstructionEquipment 157.3PreparingWorkbeforeSpray 167.4ProductionandTransportationofSprayedConcrete 167.5ExecutionofSpraying 177.6Curing 188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 198.1QualityInspection 198.2InspectionandAcceptanceofConstruction 20AppendixATestingofReboundRatio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 21AppendixBFabricationMethods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Plate 22AppendixCCompressiveStrengthTesting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 23AppendixDBondStrengthTesting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 24AppendixEShearStrengthTesting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 26AppendixFMethodforDeterminingthereductionCoefficientλoftheStrengthoftheAccelerator 2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30ListofQuotedStandards 31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3PAGE461總則1.0.1為規范福建省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在工程中的應用,做到安全適用、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確保質量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福建省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原材料選擇、混凝土性能、配合比設計、施工、質量檢驗和驗收。1.0.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應用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噴射混凝土sprayedconcrete將膠凝材料、骨料等按一定比例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送入噴射設備,借助高壓空氣或其他動力輸送,高速噴至受噴面所形成的一種混凝土。2.1.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將膠凝材料、骨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送入噴射設備,利用高壓空氣或其他動力將其送到噴頭和速凝劑混合后,高速噴至受噴面所形成的一種混凝土。2.1.3纖維噴射混凝土fibresreinforcedsprayed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中摻入適量纖維的噴射混凝土。2.1.4噴射回彈率reboundratioofspraying噴射時,噴嘴噴出未粘結在受噴面上的濺落拌合物與總噴出拌合物的質量百分比。2.1.5混凝土速凝劑concreteaccelerator是指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結硬化的外加劑。2.2符號?b——膠凝材料28d膠砂抗壓強度(MPa);fcu,0——混凝土配制強度值(MPa);fcu,k——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MPa);fcc——基準混凝土的抗壓強度(MPa);fct——對比混凝土的抗壓強度(MPa);fs——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MPa);flc,v——混凝土抗剪強度(MPa);k——混凝土密實度系數;mb0——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kg/m3);mc0——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mf0——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礦物摻合料用量(kg/m3);mgo——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mso——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細骨料用量(kg/m3);mw0——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W/B——混凝土水膠比;λ——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αa、αb——混凝土水膠比計算公式中的回歸系數;α——混凝土的含氣量百分數;βf——礦物摻合料摻量(%);ρc——水泥密度(kg/m3);ρf——礦物摻合料密度(kg/m3);ρg——粗骨料表觀密度(kg/m3);ρs——細骨料表觀密度(kg/m3);ρw——水的密度(kg/m3);σ——混凝土強度標準差;βs——砂率(%)。3基本規定3.0.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劃分。3.0.2嚴禁使用海砂配制鋼纖維噴射混凝土或永久性噴射混凝土工程。3.0.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冬季施工及養護溫度均不應低于5℃。3.0.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結構設計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3.0.5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原材料應不污染環境及對人體無害。3.0.6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摻合料、外加劑、纖維等摻量均應通過試驗確定,混凝土性能滿足設計及現場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4原材料4.1膠凝材料4.1.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水泥除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外,其品種和性能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優先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2當有防腐、耐高溫等要求時,應采用特種水泥;3當有抗滲、抗凍等耐久性要求時,水泥強度等級應不低于42.5級。4.1.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礦物摻合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粉煤灰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及《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范》GB/T51003的有關規定。粉煤灰的等級不應低于Ⅱ級,燒失量不應大于5%;2粒化高爐礦渣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046及《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范》GB/T51003的有關規定,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等級不應低于S95;3硅灰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砂漿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及《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范》GB/T51003的有關規定;4當摻入其它礦物摻合料時,其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4.2骨料4.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粗骨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選用連續級配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5mm;2對于薄殼、形狀復雜的結構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0mm;3鋼纖維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0mm;4當摻入堿性速凝劑或低堿性速凝劑時,不應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5對有抗凍性能要求的噴射混凝土,采用的碎石或卵石,應有足夠的堅固性,用硫酸鈉溶液法檢驗,試樣經5次循環后,其重量損失不得超過8%;6針、片狀顆粒含量、含泥量及泥塊含量,應符合表4.2.1的要求,其他性能及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規定。表4.2.1粗骨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含泥量及泥塊含量項目針、片狀顆粒含量含泥量泥塊含量≤C20C25~C35≥C40指標(%)≤12.0≤10.0≤8.0≤1.0≤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細骨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選用硬質潔凈的中粗砂,細度模數應大于2.5;2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塊含量應符合表4.2.2-1的要求;表4.2.2-1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塊含量項目含泥量泥塊含量指標(%)≤C20C25~C35≥C40≤C20C25~C35≥C40≤2.0≤1.5≤1.0≤1.5≤1.0≤0.53人工砂的石粉含量應符合表4.2.2-2的要求;表4.2.2-2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項目≤C20C25~C35≥C40石粉含量(%)MB<1.4≤10.0≤8.0≤5.0MB≥1.4≤5.0≤3.0≤2.04細骨料其他性能及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規定。4.2.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骨料的顆粒級配范圍宜符合表4.2.3的要求。表4.2.3骨料通過各篩徑的累計質量百分率(%)骨料粒徑(mm)0.150.300.601.252.505.0010.0015.00優5~710~1517~2223~3135~4350~6073~82100良4~85~2213~3118~4126~5440~7062~921004.3外加劑4.3.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外加劑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混凝土的強度及混凝土與基體的粘結強度無消減作用;2對混凝土和鋼材無腐蝕作用;3對混凝土凝結時間影響小(除速凝劑外);4防潮性好,易于保存。4.3.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速凝劑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與水泥具有良好的適應性;2摻速凝劑的水泥凈漿初凝時間不應超過5min,終凝時間不應超過10min;3速凝劑其他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噴射混凝土用速凝劑》JC477的規定。4.3.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減水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GB50119的規定。4.3.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防水劑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砂漿、混凝土防水劑》JC474和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GB50119的規定。4.3.5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膨脹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膨脹劑》GB23439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GB50119的規定。4.3.6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其他外加劑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4.4纖維4.4.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鋼纖維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纖維直徑宜為0.25mm~0.40mm,長度宜為20mm~25mm,且不得大于混合料輸送管內徑的0.7倍,長徑比宜為50~100;2鋼纖維的抗拉強度不應低于380MPa;3鋼纖維不應有明顯的銹蝕和油漬,不得含有其他妨礙鋼纖維與水泥粘結的雜質。4.4.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合成纖維應符合下列規定:1合成纖維直徑宜為10μm~100μm,長度宜為12mm~25mm;2合成纖維的抗拉強度不應低于270MPa;3具有良好的耐酸、堿性和化學穩定性;4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不結團。4.5水4.5.1嚴禁使用海水拌合和養護混凝土。4.5.2混凝土拌合和養護用水的pH值不得低于4.5,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1000mg/L,硫酸根離子含量不得超過2000mg/L,堿含量不得超過1500mg/L。4.5.3混凝土拌合和養護用水的其他性能尚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
5混凝土性能5.1拌合物性能5.1.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應滿足工程設計和施工要求。5.1.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應控制為80mm~150mm,宜隨拌隨用,停放時間不得大于30min,在運輸、存放過程中不得雨淋、浸水及混入雜物。5.1.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應符合表5.1.3的要求。表5.1.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環境條件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質量百分比)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素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干燥環境0.300.061.000.30潮濕但不含氯離子的環境0.200.10潮濕且含氯離子的環境、鹽漬土環境0.100.06除冰鹽等侵蝕性物質的腐蝕環境0.060.065.1.4有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設計要求的工程,宜摻用適量粉煤灰或其他礦物摻合料,噴射混凝土中總堿含量不應大于3.0kg/m3;對于礦物摻合料堿含量,粉煤灰堿含量可取實測值的1/6,?;郀t礦渣粉堿含量可取實測值的1/2。5.1.5豎直噴射混凝土拌合物回彈率不宜大于25%,水平噴射混凝土拌合物回彈率不宜大于15%,試驗方法按本規程附錄A執行。5.2力學性能5.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確定,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評定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執行。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試件的制作按本規程附錄B執行,抗壓強度試驗方法應按本規程附錄C執行。5.2.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粘結強度試驗方法應按本規程附錄D執行,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與巖石或混凝土基底間的最小粘結強度應符合表5.2.2規定。表5.2.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與巖石或混凝土基底間的最小粘結強度(MPa)粘結類型與巖石的最小粘結強度與混凝土的最小粘結強度結構作用型0.81.0防護作用型.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抗剪強度應滿足設計和有關規范的要求,試驗方法按本規程附錄E執行。5.3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抗滲、抗凍、抗氯離子滲透、抗硫酸鹽侵蝕性能應滿足設計和有關規范的要求。5.3.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5.3.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抗滲、抗凍、抗氯離子滲透、抗硫酸鹽侵蝕、收縮和徐變的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的規定,試件的制作除用于抗滲試驗的混凝土試件可直接噴模成型外,其余試驗的混凝土試件應進行大板噴射取樣。
6配合比設計6.1一般規定6.1.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應小于300kg/m3,最小膠凝材料用量應符合表6.1.1規定。表6.1.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最小膠凝材料用量環境描述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kg/m3)侵蝕性較弱0.60360侵蝕性一般0.55380侵蝕性較強0.50400侵蝕性很強0.45420高度侵蝕性0.404506.1.2礦物摻合料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粉煤灰最大摻量不應大于20%,粒化高爐礦渣粉最大摻量不應大于20%,硅灰最大摻量不應大于10%,混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礦物摻合料時,總摻量不應大于30%。6.1.3纖維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鋼纖維噴射混凝土中鋼纖維體積率范圍宜為0.35%~1.50%,合成纖維噴射混凝土中合成纖維體積率范圍宜為0.06%~0.25%。6.1.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采用工程實際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設計所采用的粗集料含水率宜小于0.2%,細集料含水率宜小于0.5%。6.2配制強度的確定6.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配制強度應按下列規定確定:1當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小于C40時,配制強度應按下式計算:fcu,0≥fcu,k+1.645σ(6.2.1-1)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強度值(MPa);fcu,k——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MPa);σ——混凝土強度標準差(MPa);2當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不小于C40時,配制強度應按下式計算:fcu,0≥1.15fcu,k(6.2.1-2)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強度標準差σ應按表6.2.1取值。表6.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強度標準差σ值(MPa)混凝土強度標準值≤C20C25~C35σ4.05.06.3配合比計算6.3.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水膠比應按下式計算,且應符合本規程表6.1.1中最大水膠比的規定:(6.3.1)式中:W/B——混凝土水膠比;αa、αb——回歸系數,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確定;k——混凝土密實度系數,取值范圍為1.05~1.25;λ——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取值可按附錄F方法進行確定;?b——膠凝材料28d膠砂抗壓強度(MPa),可實測,且試驗方法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執行;也可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確定。6.3.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單方用水量計算應結合工程特點、施工工藝、環境因素及設計坍落度,通過添加減水增稠外加劑控制用水量范圍為180kg/m3~220kg/m3。6.3.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膠凝材料應按下式計算,且應符合本規程第6.1節對水泥最小用量及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的規定:(6.3.3-1)(6.3.3-2)(6.3.3-3)式中:——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kg/m3);——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混凝土水膠比;——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礦物摻合料用量(kg/m3);——礦物摻合料摻量(%);——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6.3.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砂率應按本規程表4.2.3中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骨料級配的要求進行調整,并結合試驗進行確定,砂率取值范圍宜為50%~60%。6.3.5濕噴法噴射混凝土配合比宜采用體積法進行計算,粗、細骨料用量應按式(6.3.5-1)計算;砂率應按式(6.3.5-2)計算。(6.3.5-1)(6.3.5-2)式中:——水泥密度(kg/m3),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B/T208測定,也可取2900kg/m3~3100kg/m3;——礦物摻合料密度(kg/m3),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B/T208測定;——粗骨料表觀密度(kg/m3),可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測定;——細骨料表觀密度(kg/m3),可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測定;——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βs——砂率(%);mgo——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mso——計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細骨料用量(kg/m3);α——混凝土的含氣量百分數,在不使用引氣劑或引氣型外加劑時,α可取1。6.4配合比試配、調整與確定6.4.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試配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進行攪拌,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試驗用攪拌機》JG244的規定,攪拌方法宜與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6.4.2每盤混凝土試配的最小攪拌量每盤不應小于20L。6.4.3在計算配合比的基礎上應進行試拌。計算水膠比宜保持不變,并應通過調整配合比其他參數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計算配合比,提出試拌配合比。6.4.4在試拌配合比的基礎上進行混凝土強度試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采用三個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個為本規程第6.4.3條確定的試拌配合比,另外兩個配合比的水膠比宜較試拌配合比分別增加和減少0.05,用水量應與試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別增加和減少1%;2進行混凝土強度試驗時,拌合物性能應滿足設計及噴射作業的要求;3混凝土強度試件制作應按本規程附錄B進行,每個配合比應至少制作一組試件,并標準養護到28d或設計齡期時試壓。6.4.5配合比的調整與確定應按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第6.2節進行。7施工7.1一般規定7.1.1噴射施工操作應由經培訓并能熟練操作噴射設備的噴射工進行,噴射作業前應進行試噴,待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合格后方可對受噴面進行噴射作業。7.1.2濕拌法噴射混凝土在運輸及噴射過程中嚴禁加水。7.1.3噴射混凝土應在受噴面、配筋等質量驗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7.1.4噴射混凝土噴射作業時,應定期檢查設備和電源線路是否正常;作業人員應穿戴安全帽、防塵用具等勞保用品。7.1.5噴射作業應采取防塵、降噪等措施以滿足國內環保的有關規定。7.2施工機具7.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噴射機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密封性能良好,輸料連續均勻;2生產能力(拌合物)宜大于5m3/h,允許輸送骨料的粒徑不宜大于15mm;3混凝土輸料距離,水平不宜小于30m,豎向不宜小于20m;4機旁粉塵小于10mg/m3。7.2.2空氣壓縮機的選擇應滿足噴射機工作風壓和耗風量的要求;當工程需要選用單臺空壓機工作時,其排風量不應小于9m3/min;壓風進入噴射機前,必須進行油水分離。7.2.3輸料管工作時的承壓能力應大于0.8MPa,管徑應大于骨料最大粒徑的1.5倍,并應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7.2.4攪拌機應選用與混凝土噴射機生產能力相匹配、密封性能好、粉塵小的強制式攪拌機,且宜選用容量不小于500L,生產能力大于5m3/h的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7.3噴射前的準備工作7.3.1噴射作業現場,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1檢查和處理支護作業區危石,拆除作業面的障礙物、清除開挖面的浮石和墻腳的巖渣、堆積物;對于加固工程和異型結構工程應清除疏松層、涂層浮漿、油洉;2用高壓風水沖洗受噴面,對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巖層,則用風壓掃清巖面;3埋設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其縱橫間距宜為1.0m~1.5m;4確保噴射機司機與噴射手能直接聯系,溝通順暢;5噴射作業前,應對機械設備、風及水管路、塑料管路和電纜線路等進行全面檢查及試運轉,確保作業面具有良好的通風和照明條件。7.3.2當受噴面有滴水、淋水時,噴射前應做好治水工作。7.3.3采用人工噴射時,當噴射面與噴射手具有一定的距離時,為保證噴嘴與噴射面的距離在0.5~1.5m之間,應搭設工作臺架。工作臺架應搭設牢固,并配有安全欄桿,其寬度宜為2.0m左右,距作業面的距離宜為0.5~1.5m,以保證噴射作業方便靈活和安全。7.4拌合物的制備與運輸7.4.1原材料計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每盤混凝土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4.1的規定,原材料計量偏差應每班檢查1次。表7.4.1每盤混凝土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原材料種類膠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劑纖維每盤計量允許偏差±1±2±0.5±0.5±17.4.2攪拌前,應對現場骨料進行含水率測試,并根據骨料含水率的變化調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當骨料含水率有顯著變化時,應增加測定次數。7.4.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拌合物宜采用集中強制式攪拌機拌制,容量規格不應小于0.5m3,攪拌時間不宜小于120s。7.4.4濕噴法噴射纖維混凝土拌合物的攪拌方式和時間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21的規定,拌合物中纖維應分布均勻,不得成團。7.4.5濕噴法噴射混凝土運輸應使用攪拌運輸車。噴射混凝土拌合物拌制后至噴射的最長間隔時間不應超過120min。7.5噴射作業7.5.1噴射作業應分段分片依次進行,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7.5.2分層噴射時,后一層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若終凝1h后再進行噴射時,應先用風水清洗噴層表面。7.5.3噴射作業緊跟開挖工作面時,混凝土終凝到下一循環放炮時間,不應小于3h。7.5.4混凝土噴射厚度大于60mm時,宜采用分層噴射,摻速凝劑的混凝土水平噴射厚度宜為80mm~150mm,豎直噴射厚度宜為60mm~100mm。7.5.5噴射作業時,噴嘴指向應與受噴面保持90°夾角,邊墻采用水平噴射,拱部采用豎直噴射。7.5.6采用人工噴射作業時,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宜為0.5m~1.5m;采用機械式噴射作業時,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宜為1.0m~2.0m。7.5.7采用鋼筋網噴射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筋網在噴射一層混凝土后鋪掛;2鋼筋網與錨桿或其他固定裝置連接牢固;3開始噴射時,應減小噴頭至受噴面的距離,并調整噴射角度,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2cm;4噴射中當有脫落的巖塊或混凝土被鋼筋網架住時,應及時清除后再噴射。7.5.8在有水地段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時應采取下列措施:1對滲漏水應先進行處理,當滲漏水范圍大時,可設樹枝狀排水導管后再進行噴射;當滲漏水嚴重時,可設計泄水孔,邊排水邊噴射;2噴射時,應先從遠離滲漏出水處開始,逐漸向滲漏處逼近,將散水集中,安設導管,使水引出,再向導管逼近噴射。7.5.9在砂層地段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時,首先緊貼砂層表面鋪掛鋼筋網,并用鋼筋沿環向壓緊后再噴射。噴射時,首先噴一層加大速凝劑摻量的水泥砂漿,并減小噴射機的工作風壓,待水泥砂漿形成薄殼后,方可正式噴射。7.6養護7.6.1混凝土澆筑后,12h內應及時養護,直至規定的養護時間。操作時,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損傷。7.6.2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其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有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7.6.3混凝土的灑水養護時間應符合表7.6.3的規定。灑水次數應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狀態為度。表7.6.3混凝土的養護時間(d)水泥品種相對濕度<60%(干燥環境)60%~90%(較濕環境)>90%(潮濕環境)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147可不再另灑水養護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21147.6.4當溫度低于5℃時,不應噴水養護,應采取保濕保溫養護。8質量檢驗與驗收8.1質量檢驗8.1.1原材料使用前,應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檢驗項目與批次應符合本規程第4章及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8.1.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性能的質量檢驗項目的必檢項目為厚度、抗壓強度,可檢項目為拌合物性能、粘結強度、抗剪強度、抗滲性、抗凍性、抗氯離子滲透、抗硫酸鹽侵蝕、收縮、徐變、回彈率。8.1.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性能檢驗頻率應符合下列規定: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及回彈率取樣檢驗每工作臺班應至少檢驗1次;2噴層厚度檢驗頻率:結構性噴層為每100m2/個,防護性噴層為每400m2/個,隧洞拱部噴層為50m2/個~80m2/個;3混凝土抗壓強度、抗滲性取樣檢驗頻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評定標準》GB/T50107中的有關規定;4有設計要求時,混凝土粘結強度、抗剪強度、抗凍性、抗氯離子滲透、抗硫酸鹽侵蝕、收縮和徐變性能取樣檢驗頻率按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檢驗一次。8.1.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性能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0進行檢驗,且應滿足設計要求及本規程第5.1節的規定;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回彈率按本規程附錄A進行,且應滿足設計要求及本規程第5.1節的規定;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厚度應采用鉆孔法檢驗,噴層厚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噴層厚度的平均值不應小于設計厚度;2)結構性噴層厚度的允許偏差為-5mm~+8mm;3)防護性噴層厚度最小值不應小于設計厚度的60%,且所有點中應有60%的噴層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力學及長期耐久性能試驗用試件制作應按本規程附錄B進行;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粘結強度、抗剪強度試驗分別按本規程附錄C、D、E進行;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長期耐久性能試驗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進行;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力學及長期耐久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及本規程第5.2節、第5.3節的規定。8.2工程質量驗收8.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程的質量驗收應符合表8.2.1的規定。8.2.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程的質量驗收項目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主控項目厚度滿足本規程8.1.4條規定抗壓強度達到設計要求一般項目表面質量密實、無裂縫、無脫落、無漏噴、無露筋、無空鼓和無滲漏水拌合物性能達到設計要求粘結強度滿足本規程5.2.2條規定抗剪強度滿足本規程5.2.3條規定抗滲性滿足本規程5.3.1條規定抗凍性滿足本規程5.3.1條規定抗氯離子滲透滿足本規程5.3.1條規定抗硫酸鹽侵蝕滿足本規程5.3.1條規定收縮滿足本規程5.3.2條規定徐變滿足本規程5.3.2條規定回彈率滿足本規程5.1.5條規定8.2.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程驗收應按設計要求和質量合格條件進行分項工程驗收。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程質量驗收應提交下列文件:1施工圖設計文件及施工方案;2材料的質量合格證明及進場復驗報告;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性能及厚度檢測記錄與報告;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5隱蔽工程驗收記錄;6其他按規定要求應提供的文件和記錄。附錄A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回彈率試驗方法A.0.1噴射混凝土回彈率試驗應使用下列儀器:1攪拌機,容積大于lm3;2噴射設備;3塑料膜,面積為40m2~50m2;4機械稱或電子稱,量程500kg~3000kg,分度值200g~1000g。A.0.2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用塑料膜在待噴面下方地面覆蓋40m2~50m2的區域;2拌制不少于1m3混凝土拌合物,送入噴射設備,待噴射出料穩定后開始進行測試。噴嘴應與受噴面保持90°夾角,噴嘴與噴射面的距離宜按本規程第7.5.6條進行選擇。噴射總厚度為80mm~120mm,分兩層噴射,每層厚度為40mm~60mm。噴射過程需保證連續不中斷,料斗里混凝土在測試開始和結束時需保持均勻一致;3噴射結束后,從塑料膜上收集回彈料,并進行稱重;4回彈料與總噴出拌合物的質量百分比即為噴射回彈率,總噴出拌合物應扣除噴射穩定前噴射量。附錄B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試件的制作方法B.0.1試件制作應使用下列儀器:1攪拌機;2噴射設備;3模具;4機械稱或電子稱;5鏟子、抹刀、橡膠手套等其它輔助工具。B.0.2噴射混凝土性能試驗的試件,除用于抗滲試驗的混凝土試件可直接噴模成型外,其余試驗的混凝土試件應從施工現場噴射的噴射混凝土大板上切割或鉆芯法制取。模具的最小尺寸不應小于450mm×450mm×120mm,模具長側邊為敞開狀。鋼模具的厚度不宜小于4mm,膠合板模具的厚度不宜小于18mm。B.0.3噴射混凝土試件的制作應符合下列步驟:1將模具以與水平80o夾角至于墻角或固定于墻面,模具長側邊敞開一側朝下;2噴嘴與模具面的距離宜按本規程第7.5.6條進行選擇。先在模具外的邊墻上噴射待噴射穩定后,將噴頭移至模具位置,由下至上逐層將模具噴滿混凝土。模具上方或周邊有模具需要進行噴射時,應進行遮蓋,防止回彈物濺落在噴射混凝土大板上;3噴射后,噴射混凝土試件18h內不得移動,并應進行灑水養護或覆蓋養護。采用貫入法進行早期強度測試時,應在噴射混凝土終凝前用抹刀刮平混凝土表面;進行1d早期強度測試時,試件宜在齡期前2h加工;4養護1d后脫模。將混凝土大板移至試驗室,標準養護7d后,根據需要的試件尺寸進行切割或鉆芯。噴射混凝土大板周邊120mm范圍內的混凝土不得制作試件。B.0.4將加工后的試件在標準條件下養護至所需齡期進行混凝土力學性能、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測試。附錄C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C.0.1試驗應使用下列儀器:1壓力試驗機,測量精度為±1%;2切割機;3鉆芯機;4磨平機。C.0.2試件應在噴射混凝土大板上切割或鉆芯取得,試件的制作方法應符合本規程附錄B的規定。C.0.3噴射混凝土1d早期強度測試,試件宜在到達齡期前2h加工。28d抗壓強度應在標準條件下養護7d后進行試件加工。C.0.4噴射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同組試件應在同一大板上切割或鉆芯制取。切割法制備的試件應為邊長100mm的立方體;鉆芯法制備的試件應為直徑和高度均為100mm的圓柱體,試件端面應在磨平機上磨平。有缺陷的試件應舍棄。C.0.5抗壓強度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立方體試件尺寸的允許差值:邊長不應大于±1mm,直角不應大于2°;圓柱體試件尺寸的允許差值:端面不平整度為每100mm長度不應大于0.05mm,垂直度不應大于2°;2試件在標準條件下養護至28d,試件的測試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中抗壓強度試驗規定,測得的抗壓強度即為噴射混凝土試件的抗壓強度值;3加載方向應與大板噴射成型方向垂直。附錄D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試驗方法D.0.1試驗應使用下列儀器:1鉆芯機;2拉力試驗機,測量精度為±1%;3混凝土拉拔儀;4千斤頂;5混凝土拉拔儀配套支撐裝置、基座、托架等;6芯樣直接軸拉試驗配套支架、接頭等。D.0.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與巖石或硬化混凝土的粘結強度試驗(圖D.0.2)應采用現場鉆芯拉拔試驗或對鉆取的芯樣進行直接軸拉試驗。(a)鉆芯拉拔試驗(b)芯樣直接軸拉試驗圖D.0.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試驗示意圖1-基座;2-支撐裝置;3-螺母;4-千斤頂;5-泵;6-粘結劑;7-噴射混凝土;8-基層;9-接頭;10-支架;11-夾具D.0.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現場鉆芯拉拔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鉆芯拉拔法應在現場結構上直接鉆芯拉拔,每個測區應鉆芯3處,鉆芯到結構邊緣距離不應小于150mm;2鉆芯試件的直徑可取50mm~60mm,鉆芯深入基層的深度不應小于20mm。D.0.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芯樣直接軸拉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芯樣直接軸拉試驗試件應提前3d進行鉆芯,并同條件養護至規定齡期;2鉆芯試件的直徑可取50mm~60mm,試件的高度不應小于2倍的直徑,任一試件表面至粘結面的距離不應小于0.5倍的直徑。D.0.5進行鉆芯拉拔試驗和芯樣直接軸拉試驗的加荷速率應為1.3MPa/min~3.0MPa/min,加荷時應確保試件軸向受拉。D.0.6試驗中試件破壞面在噴射混凝土與受噴面的結合處時,試驗結果有效;破壞面在混凝土內部或為拉伸夾具與粘結劑之間的界面時,試驗結果無效。D.0.7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應按下式計算:(D.0.7)式中:fs——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MPa);Fmax——試驗最大荷載(N);A——粘結面的面積(mm2);2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值應為三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其中三個試件的最小值不得低于本規程第5.2.2條規定值的75%。三個計算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與中間值之差大于中間值的15%時,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試驗值;二者與中間值之差均大于中間值的15%時,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無效。D.0.8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試驗報告應包含試件編號、試件尺寸、養護條件、試驗齡期、加荷速率、最大荷載、計算的粘結強度以及對試件破壞形式的描述。附錄E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抗剪強度試驗方法E.0.1本方法適用于采用雙面直接剪切法測定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抗剪強度。E.0.2試件截面應為100mm×100mm,長度應為截面高度的2倍~4倍;每組應為4個試件;試件的制作及養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相關規定。E.0.3試驗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1壓力試驗機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中的相關規定;2試驗機上下壓板中應有一塊帶有球形鉸座;3雙面剪切試驗裝置的上下刀口應垂直相對運動。刀口寬度應為試件公稱高度H的1/10,上刀口外緣間距應等于H,上下刀口錯位a應小于lmm(圖E.0.3)。圖E.0.3雙面剪切試驗裝置簡圖1—試件;2—刀口E.0.4抗剪強度試驗應按照下列步驟進行:1從養護地點取出的試件應先擦凈并檢查外觀;然后應測量試件兩個預定破壞面的高度和寬度,測量精度及尺寸取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相關規定;2將試件放入試驗裝置,應使成型時的兩個側面與剪切裝置刀口接觸。剪切裝置的中軸線應與試驗機壓力作用線重合,調整球鉸座,使接觸均衡;3試件應以0.06MPa/s~0.10MPa/s的速率連續、均勻加荷。當試件臨近破壞、變形速度增快時,停止調整試驗機油門,直至試件破壞,應記錄最大荷載,精確至0.01MPa;4當試件的破壞面不在預定破壞面時(圖E.0.4),該試件的試驗結果應無效。圖E.0.4剪切破壞示意圖1—預定破壞面;2—破壞面E.0.5該組試件的抗剪強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C.0.5-1C.0.5-2C.0.5-3式中:flc,v——抗剪強度(MPa),精確至0.1MPa;Fmax——最大荷載(N);B——試件平均寬度(mm);H——試件平均高度(mm);B1、B2、B3、B4——由本規程第E.0.4條測得的預定破壞截面的寬度(mm);H1、H2、H3、H4——由本規程第E.0.4條測得的預定破壞截面的高度(mm);4個試件均在預定面破壞情況下,應取4個試件計算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剪強度;若計算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與兩個中間值的平均值之差大于15%,則應取兩個中間值的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剪強度;若計算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與兩個中間值的平均值之差均大于15%時,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應無效;4個試件中有一個不在預定面破壞情況下,應取另外3個試件計算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剪強度;若計算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與中間值之差大于中間值的15%,則應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剪強度;若計算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與中間值之差均大于中間值的15%時,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應無效;當4個試件中有2個不在預定破壞面破壞時,該組試驗結果應無效。附錄F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λ的確定方法本方法采用同一原材料、同一配合比、同一制作及養護方式、通過摻入速凝劑混凝土強度與未摻速凝劑混凝土強度的比值來確定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λ。F.0.1原材料:施工設計所采用的原材料。F.0.2配合比:1基準配合比水膠凝材料細集料粗集料減水劑速凝劑200kg/m3400kg/m3875g/m3875g/m3按混凝土坍落度140mm~160mm來確定0kg/m32對比配合比水膠凝材料細集料粗集料減水劑速凝劑200kg/m3400kg/m3875g/m3875g/m3同基準配合比設計摻量F.0.3制作及養護1試件制作使用儀器同本規程附錄B,其中模具厚度尺寸為150mm;2混凝土抗壓試件應從噴射混凝土大板上切割制取。制作時,將模具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噴嘴與模具面的距離保持在1.0m~1.5m距離??上仍谀>咄膺M行試噴,待穩定后,將噴頭移至模具位置進行噴射。噴射后,24h內不得移動,并應進行灑水養護或覆蓋養護。養護24h后脫模,將混凝土大板移至養護室,標準養護(溫度20℃±℃,相對濕度≥95%)7d后,按150mm×150mm×150mm尺寸切割三個標準試件。每個試件間隔及距大板周邊不應小于150mm;3將加工好的試件放置養護室標準養護28d后,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F.0.4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λ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精確至0.01:λ=fct/fcc(E.0.4)式中:λ——速凝劑強度折減系數;fct——對比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單位為兆帕(MPa);fcc——基準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單位為兆帕(MPa)。本規程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引用標準名錄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0463.《砂漿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4.《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范》GB/T510035.《混凝土外加劑》GB8076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GB501197.《混凝土膨脹劑》GB234398.《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10.《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B/T2081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1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013.《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14.《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15.《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1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17.《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18.《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1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21.《噴射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37222.《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1932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4.《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212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6.《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7.《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F6028.《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范》TB1010829.《噴射混凝土用速凝劑》JC47730.《砂漿、混凝土防水劑》JC47431.《噴射混凝土加固技術規程》CECS161
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福建省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Fujianprovince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prayedconcretewithwetspraymethod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XXX-201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XXXXXX-20162016福州制定說明《福建省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DBJ/TXX-XXX-2016,經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XX年XX月XX日,以閩建科【XXXX】XX號文批準發布,并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XX年XX月XX日,以建標標備【XXXX】XX號文批準備案。為便于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標準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福建省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定的參考。目次1總則 372術語和符號 382.1術語 383基本規定 394原材料 394.1膠凝材料 394.2骨料 394.3外加劑 404.4纖維 404.5水 405混凝土性能 415.1拌合物性能 415.2力學性能 415.3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416配合比設計 426.1一般規定 426.2配制強度的確定 426.3配合比計算 426.4配合比試配、調整與確定 437施工 447.1一般規定 447.2施工機具 447.3噴射前的準備工作 447.4拌合物的制備與運輸 457.5噴射作業 457.6養護 468質量檢驗與驗收 468.1質量檢驗 468.2工程質量驗收 461總則1.0.1結合我國目前噴射混凝土工程主要采取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施工的現狀,本規程制定旨在規范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技術的應用,確保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程質量。1.0.2本條明確了濕噴法噴射混凝土質量控制的主要環節。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具有加快施工進度、強度增長快、施工不受場地條件限制等特點,在地下工程、邊坡與基坑工程、修復加固工程等領域被大規模應用。由于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質量受原材料、配合比、噴射工藝、噴射設備及施工操作人員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故本規程對其生產和應用所涉及的各環節作出規定。1.0.3本條規定了本規程與其他標準、規程的關系。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應用涉及不同的工程類別以及有關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在工程應用中,本規程作出規定的,按本規程執行,未作出規定的,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執行。
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本條文主要根據EFNARC標準《EuropeanSpecificationforSprayedConcrete》和噴射混凝土工藝特點對噴射混凝土進行定義。2.1.2本條主要針對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工藝特點對其進行定義。2.1.4本條文根據EFNARC標準《EuropeanSpecificationforSprayedConcrete》對噴射混凝土回彈率進行定義。2.1.5本條文根據調研及參考國內外文獻,對混凝土速凝劑進行定義。
3基本規定3.0.2海砂中氯離子超標易使混凝土中鋼纖維或鋼筋銹蝕膨脹,從而導致混凝土開裂破壞。3.0.3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孔隙較大,早期強度發展非常關鍵,如果溫度較低不僅不利于水泥水化致使強度發展緩慢,而且低溫水易結冰膨脹破壞混凝土結構。3.0.4噴射混凝土應用十分廣泛,如地下工程、邊坡工程、基坑工程、加固工程、隧道工程等等,應用于不用的工程類別中,其結構設計要求也不同,如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噴射混凝土加固技術規程》CECS161、《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范》TB10108、《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F60等均作出相應的規定。4原材料4.1膠凝材料4.1.1本條文對噴射混凝土用水泥品種和強度進行了規定。推薦優先使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當有防火和防腐蝕等其他特殊要求時,可采用特種水泥。為更好的保證噴射混凝土的質量,針對有耐久性要求的工程限制其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42.5級。4.1.2噴射混凝土可摻入粉煤灰、?;郀t礦渣粉、硅灰等礦物摻合料,并應符合有關礦物摻合料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不同的礦物摻合料對噴射混凝土工作性、力學性能和耐久性所產生的作用不相同,應根據混凝土所處環境、設計要求、施工工藝等因素,經試驗確定礦物摻合料種類及用量。4.2骨料4.2.1粗骨料的最大粒徑對噴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和回彈率影響較大,為了減少回彈和防止管道堵塞,粗骨料最大粒徑一般多采用10mm~15mm。根據國內外標準及實際工程,對于薄殼、形狀復雜的結構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0mm。《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21規定噴射鋼纖維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鋼纖維長度的2/3,且不宜大于10mm。當噴射混凝土中摻入速凝劑時,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材作為粗骨料,以避免堿骨料反應而使噴射混凝土開裂破壞。骨料針、片狀顆粒含量對噴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響很大,尤其是采用扁平及細長狀粗骨料時,對噴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包裹性影響更加明顯。實際工程應用中,粗骨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通常控制在12%以內,結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中對粗骨料針、片狀顆粒含量的規定,按強度等級進行嚴格劃分。含泥量、泥塊含量等性能指標對噴射混凝土性能也有較大影響,本規程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有關要求嚴格取值。4.2.2噴射混凝土用細骨料可為天然砂或人工砂。應選用中粗砂,砂的細度模數過細會導致噴射混凝土產生過大的收縮。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塊含量過大對噴射混凝土的施工性及強度產生不利影響,本條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中含泥量和泥塊含量有關要求從嚴取值。人工砂中的石粉能改善噴射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噴射混凝土膠凝材料的用量。但過量的石粉會導致噴射混凝土過粘,工作性變差。大量試驗證明,為降低石粉含量對噴射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響,根據混凝土的不同強度等級對石粉含量進行限制。4.2.3骨料級配對噴射混凝土的施工性、通過管道的流動性、對受噴面的粘附、回彈率以及最終混凝土的表觀密度和經濟性都有重要的影響。為獲得最大的表觀密度,應避免使用間斷級配的骨料。4.3外加劑4.3.1本條文對外加劑作出一般規定。4.3.2為加速噴射混凝土的凝結、硬化,提高早期強度和減少噴射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回彈率,一般在噴射混凝土中加入速凝劑。但速凝劑摻量過大,會影響噴射混凝土的噴射效果及后期強度,因此速凝劑的摻量不宜超過10%,以便降低速凝劑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4.3.3~4.3.5為了使噴射混凝土拌合物獲得良好的粘聚性和施工性及較高的混凝土后期強度、較小的收縮率,噴射混凝土中可摻入減水劑、增稠劑、防水劑、膨脹劑等外加劑。外加劑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且其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摻入的外加劑之間應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尤其是減水劑與速凝劑之間的適應性。4.4纖維4.4.1~4.4.2分別對鋼纖維及合成纖維作出相應的規定。在混凝土中的增強、增韌效果與纖維的長度、直徑、長徑比、纖維形狀和表面特征等因素有關。鋼纖維長度太短和太粗的增強作用都不明顯,太長則影響拌合物性能及噴射效果,太細在拌合和噴射過程中容易彎折或結團。對于合成纖維,抗拉強度是合成纖維的主要技術指標,直接影響合成纖維的增強和增韌效果。4.5水4.5.1~4.5.3噴射混凝土拌和用水和養護用水與普通混凝土一樣,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有關規定,其中pH值、氯離子含量、硫酸根離子含量、堿含量按鋼筋混凝土用水標準進行規定。
5混凝土性能5.1拌合物性能5.1.1良好的粘聚性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回彈率。5.1.2濕拌法噴射混凝土可通過噴射前的工作性和表觀密度對噴射混凝土質量進行控制。噴射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易造成較大的回彈率;當坍落度大于150mm,易造成較大的跌漿。5.1.3本條結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中表3.1.8的規定及現行行業標準《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21中表4.1.3鋼纖維混凝土的規定按環境條件分別對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及鋼纖維混凝土中的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作出規定。5.1.4針對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設計要求的工程,噴射混凝土中最大總堿含量的要求與普通混凝土相同。5.1.5嚴格控制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的回彈率,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保護環境,結合我省目前工程實踐經驗,回彈率分別按豎直噴射不宜大于25%,水平噴射不宜大于15%進行控制。5.2力學性能5.2.2粘結強度是保證噴射混凝土與受噴面共同承擔和傳遞受力的基礎。德國規定用于隧道、洞室等地下工程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6個試件的平均值在1.5MPa以上,日本要求最小值不得低于1.0MPa。本規程根據EFNARC《EuropeanSpecificationforSprayedConcrete》及現行國家標準《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對噴射混凝土粘結強度測試方法,及噴射混凝土與混凝土基底和巖石的粘結強度進行了規定。5.2.3在較大的含粘土的剪切帶、松動巖石區和易產生高應力的巖石區等特殊情況下,噴射混凝土的抗剪強度極為重要。設計值無法給出的情況下,抗剪強度可按抗壓強度等級的1/8~1/12進行取值。5.3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5.3.3本條文明確了噴射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參數、測試方法、試件制作方法及有關要求。6配合比設計6.1一般規定6.1.1濕噴法噴射混凝土需要有足夠的膠凝材料增加漿體體積來改善噴射混凝土的噴射工作性。歐洲噴射混凝土規范從耐久性出發規定水膠比不宜超過0.55,最小膠凝材料用量為300kg/m3。日本的常規噴射混凝土配合比的水膠比不超過0.65,最小膠凝材料用量為360kg/m3。挪威噴射混凝土規范規定配合比的水膠比按侵蝕性強弱劃分,最大水膠比為0.60,最小膠凝材料用量為360kg/m3。本條款結合國內外文獻及我省工程實踐經驗,針對不同環境條件進行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進行規定;當環境無侵蝕性時,參照表6.1.1中侵蝕性較弱的情況,最大水膠比為0.60,最小膠凝材料用量為360kg/m3。6.1.2限定礦物摻合料的最大摻量主要是為了保證噴射混凝土的噴射工作性和混凝土耐久性能。礦物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實際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與普通混凝土相同,摻入適量的礦物摻合料可改善噴射混凝土的工作性及耐久性能,但摻入過量,則易導致混凝土早期強度過低等不利影響。6.1.3纖維的摻量對混凝土性能影響較大,大量的工程經驗及文獻表明,鋼纖維及合成纖維均存在一個最佳的摻量范圍。6.1.4濕噴法噴射混凝土用集料含水率過高將導致混合料結團及影響外加劑的效果。6.2混凝土配制強度的確定6.2.1隨著濕噴法噴射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噴射混凝土強度呈高強度化。歐美國家噴射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范圍一般在C30~C60之間,對C40及以上的噴射混凝土稱高強噴射混凝土。而我國的工程應用實例和科研成果亦表明,對于強度大于C35噴射混凝土稱為高強噴射混凝土。本編制組結合國內外標準和資料,強度等級C40以下的按普通噴射混凝土進行配制,混凝土的強度標準差參照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進行取值,強度等級不小于C40噴射混凝土按高強噴射混凝土進行配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動車電驅動系統效率優化考核試卷
- 探索管理學之旅
-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二片區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化學試題第三次質量檢測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市北辰區2025屆第二學期初三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2025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天津市北辰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
- 遼寧科技學院《基礎無機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2025年初三預測金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城市學院《名師科研導航中醫學院》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專業深度解讀與應用培訓指導材料之6:5管理要求-5.6 設備完整性(雷澤佳編制-2025A0)
- 市場調查與分析(完全)
- 臨床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裸眼3D研究報告裸眼3D項目商業計劃書(2025年)
- 芯片知識課件下載
- 計算機組成原理練習題(含參考答案)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生物試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試題(含答案解析)
- 組織環境因素及相關方需求和期望識別表
- 最新企業資產管理系統(EAM)簡介
-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