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3月月考高二歷史科試卷_第1頁
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3月月考高二歷史科試卷_第2頁
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3月月考高二歷史科試卷_第3頁
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3月月考高二歷史科試卷_第4頁
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3月月考高二歷史科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下學期3月月考高二歷史科試卷(考試范圍:選必二、三;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敦煌遺書《唐戶部格殘卷》載垂拱元年(685)敕令:“諸蕃商胡,若有馳逐,任于內地興易……其貫屬西、庭、伊等州府者,驗有公文,聽于本貫已東來往。”該敕令可以用來說明唐代()A.抑商政策逐步廢弛B.商貿政策有限開放C.中外貿易往來興盛D.陸上絲綢之路繁榮2.宋太宗下令讓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田宅文契,知會各地莊宅行人,“立為榜樣”,并表示“(如果)交易有爭,官司定奪,止憑契約”。這從側面反映出宋初()A.官府厲行抑商政策B.土地典賣活動頻繁C.商業契約開始出現D.法治觀念深入人心3.表1()記述出處“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放洋”《夢梁錄·江海船艦》“自泉州至本國,順風舟行二十余程”《諸蕃志·占城》泉州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宋會要輯稿》元代,泉州“梯航萬國,此其都會。四海舶商,諸番琛貢,皆于是乎集”《泉州府志·城池》表1可以主要用來佐證宋元時期泉州地區A.城市經濟的發展B.海上絲路的興起C.海洋貿易的繁盛D.航海技術的先進4.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德國的近距離人口流動占國內人口流動的絕大多數。所謂近距離人口流動主要指在家鄉附近,不超出州界的城市與農村間的流動。這些流動人口從全國各地鄉村中的第一產業轉入附近城市中的第二、第三產業。這反映出,當時德國()A.殖民擴張的不斷推進B.城市化源自人口的遷移C.大城市規模急劇擴大D.技術變革影響的深刻性5.近代早期,英國產生了大量的民間信貸活動,放貸者主要是貴族、富裕牧師和城市商人,就連未婚婦女也積極參與信貸市場。如1600至1625年切斯特的未婚婦女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至少都放出了30英鎊的貸款。民間信貸活動大量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女權運動與婦女政治權力擴大B.新航路開辟與貿易格局改變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貨幣短缺D.殖民擴張與大國間矛盾沖突6.2003年,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滿》中提到“很多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化的不滿情緒”。近20年的時間過去,在其中著作改版中又寫道“全球化已經反噬了西方發達國家,這導致不滿的砝碼轉移到了發達國家一方”。據此可知()A.當今世界經濟呈逆全球化趨勢B.全球化更有利于發展中國家C.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必要性D.發達國家喪失世界主導地位7.下表是1950——1973年歐美主要國家及日本人均GDP水平(以1990年的美元價格計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國家或地區人均GDP增長率(%,1950——1973)人均GDP水平(美國=100)1950年1973年法國4.05579德國5.04572英國2.47272意大利5.03664美國2.4100100日本8.02069A.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B.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格局C.政府宏觀調控助推經濟發展D.美國失去世界經濟霸主地位8.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韓元一落千丈,貶值一半以上,整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只剩下39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韓國政府要求,向其提供了19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韓國經濟迅速恢復。這說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A.打破了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B.解決了儲備貨幣供應不充足的矛盾C.建立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國際格局D.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9.下表為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市鎮分布統計情況。據此可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蠶桑與絲織市鎮唐棲、硤石、南潯、菱湖、雙林、王江涇、濮院、盛澤、震澤等棉花與棉紡織市鎮三林塘、朱家角、江灣、羅店、南翔、新涇、楓涇等米糧市鎮楓橋、滸墅關、黎里等以冶鐵著稱嘉興爐鎮、吳江村等以陶業著稱嘉興千家窯、杭州瓶窯鎮等A.城鄉經濟聯系密切B.商業環境寬松C.市鎮經營方式多樣D.小農經濟解體10.據考古發現,古代上、下埃及民居所筑造材料和建筑方式有明顯不同:上埃及多用卵石筑基、用土坯砌墻,密排圓木成屋頂,而下埃及則以木材為墻基,上面造木構架,以蘆葦束編墻。這些差異主要是基于()A.宗教的信仰程度B.社會的等級觀念C.文化習俗的不同D.自然環境的影響11.下表為21世紀初德國城市發展統計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德國()城市規模城市數量占總人口的比列1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3個約7.7%50萬—100萬人的大城市9個約6.7%10萬一50萬人的中等城市71個約18.5%2000人—10萬人的小城市1982個約58.3%A.大城市污染十分嚴重B.城市化以中小城市為主C.城市的布局日趨合理D.人口問題制約城市發展12.1865年,煤氣燈開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來行棧、鋪面、茶館、戲樓以及居家競相使用,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這反映出()A.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社會生活B.城市化進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間C.工業革命成果催生新興產業D.市民階層訴求改變服務業面貌13.據淮關稅收統計,乾隆年間由運河輸往江南的大豆、豆餅每年達數百萬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從山東半島和東北輸入江南的上千萬石糧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為手工業原料和農業肥料的大豆和豆餅。上述史實反映了乾隆年間()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B.長途貿易依賴海路運輸C.北方糧食畝產量國內領先D.商人資本控制了生產領域14.表1建國初期到1992年國內交通發展情況表(部分)

建國初1992年公路里程鋪有路面的39.5%87.7%鐵路復線(雙線鐵路)率4%25.5%電氣化鐵路無占營運里程15.66%水深1米以上的內河航道32.9%56%據表1可知,我國()A.已經建立起完善的運輸體系B.運網設施質量已大為改觀C.已經形成貫通全國的交通網D.交通運輸布局已得到優化15.張之洞曾說:“鐵路一開,百廢俱興,人貨運載,為有形之利;風氣開通,才智增長,工商奮興,窮民有業,上下情通,百事迅速,為無形之利。其收運費,有形之利猶小;而改振作,無形之利者乃大?!边@可用于說明()A.民族危機改變了知識分子的追求B.開明士大夫極力追趕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C.西學東漸改造了中國的上層建筑D.鐵路建設在中國兼具物質和精神的“啟蒙”作用16.下表是明代醫學取得的部分成果。這反映出明代()時代醫學家著作來源創新成果明代初年朱梢等人《普濟方》兼采筆記雜說及道藏佛書指出骨科手術時,病人服用坐拿草、曼陀羅花各五錢,即不知痛明中期李時珍《本草綱目》博引歷代各家方書指出押不廬草等有麻醉效果,雖“加以刀斧亦不知”,通過親身實踐,發明臨床的麻醉法A.中醫外科學理論出現重要突破B.進入中醫學知識綜合集成階段C.麻醉學成為著名醫學家的研究重心D.醫學發展受到尊經崇古思想的制約17.14世紀時,由于教會難以對“黑死病”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當時歐洲人便各自給出如瘟疫產生是“因為人們衣服不得體”“因為小孩兒不服從父母”等五花八門的答案。這種現象()A.實現了歐洲近代社會的轉型B.有助于公共衛生意識的形成C.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D.有利于社會思想觀念的革新18.20世紀60、70年代,“赤腳醫生治病好,又用銀針又用草,中西結合治大病,貧下中農齊叫好”的民謠在福建地區廣為傳唱。據此可知,當時福建地區()A.民眾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B.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不斷完善C.中西結合成為主要醫療方法D.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獲得發展19.近日,包括英國、葡萄牙、美國等多個國家報告發現不尋常的猴痘病例。世衛組織稱: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國家可控。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在各種疫情分析、圖像識別、體溫監測、病毒檢測、輔助診療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說明()A.信息技術改變了社會發展趨勢B.科技推動醫療機構職能的轉變C.尖端科技的發展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20.龍是中國古人由多種動物肢體、器官組合而成的能潛、能走、能飛的“三棲動物”,是中華先民對自然力的神化的產物,是基于民族文化觀念的文化創造。龍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標志文化;既是物質文化,也是精神文化。這說明龍文化最深層的文化底蘊是()A.開放包容B.多元一體C.自強不息D.實物崇拜21.殷商時,商王依賴自稱能溝通神人、上達民意、下傳神目的巫祝來統治國家,史官作為巫祝的一部分并為其服務;西周時,史官、史職秉承統治者的意志,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職逐漸發展起來,巫祝的地位下降。據此可知,西周時期()A.史學取得獨立B.王權壟斷神權C.人文精神發展D.專注祖先崇拜22.魏晉南北朝初期的石窟寺壁畫以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和未成佛時的前生故事為主;到北魏中期,開始出現王公、王母、伏羲、女媧等形象。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A.儒學地位日益衰微B.佛教呈現本土化趨勢C.雕刻技藝不斷提高D.文學作品世俗化加強23.近代前期受“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洋務派提出了“中體西用”主張;梁啟超在《古議院考》中也強調中國古代早有“議院”,只是被后來的“民賊”湮沒。這表明當時中國()A.救亡探索深受傳統文化影響B.傳統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發展C.西學傳播瓦解傳統思想觀念D.“托古改制”是歷史必然選擇24.日本年號皆取于中國典籍,如,“大正”出典于《易經》中的“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出典于《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和諧萬邦”。由此可知,日本年號的制定()A.汲取中華文化的道統體系B.蘊含理想化的政治訴求C.沿襲正統的歷史文化傳承D.推動儒學成為官方哲學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圖41949—1978年我國城鎮化率變化趨勢圖——摘編自黃亞平、陳瞻、謝來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異地城鎮化的特征及趨勢》根據圖4信息,指出這一時期城鎮化率的變化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城鎮化發展的原因。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明清時期,工商業的合股經營迅速發展。微州商人、山西商人,都有合股經營的傳統。“近親者乃至同鄉間的合伙,即合股”的經營方式為當時所盛行。清代山西商人采用合股經營的現象更為普遍。據記載,山西介休富民吳龍圖等十六人各出股銀數萬兩,交侯生蕓領本貿易,“自奉天以至浙江,皆有字號”。一家字號可以“”。在合股形式下,投資者(股東)并不直接插手具體業務,字號的管理工作皆另委專人負責。股東的職業狀況比較復雜,他們投入的資金屬于商業資本的性質。字號店商人通過掌握加工環節進入了生產領域,但僅僅發生在少數地區的個別行業中?!幾园讐垡椭骶帯吨袊ㄊ贰返炔牧隙?6世紀,富有的歐洲銀行家們組織了很多合股公司,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貿易,獲取了源源不斷的利潤。這些早期的合股公司是進行經濟動員和經濟滲透最有效的工具。合股公司具體的經營管理都委托給富有責任心和經驗的董事們,而這些董事又可以挑選可靠的人管理公司的業務。這種方式吸引了各種分散的人——倫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萊姆的捕鯡魚人、安特衛普的銀行家或約克郡的地主——將他們的儲蓄金投入各種商業冒險事業,從而能輕而易舉地動員起歐洲資本投入海外事業。東方商人無法期望與強大的、非個人的合股公司競爭。世界貿易為東印度公司、地中海東部公司等控制。——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清時期工商業合股經營迅速發展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歐洲合股公司的特點。(6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中國合股經營字號和近代早期歐洲合股公司在作用上的異同。(12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印度人沒有寫史的傳統。關于7世紀上半期的主要史籍,只有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