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浙江省寧波興寧中學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興寧中學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興寧中學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興寧中學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浙江省寧波興寧中學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浙江省寧波興寧中學中考歷史仿真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20世紀70年代至今,《赫魯曉夫回憶錄》多次出版,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成為研究蘇聯改革的重要材料。但因其內容的復雜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內容均有所不同。可見,此回憶錄作為一種史料A.能夠真實記錄作者的事跡B.比其他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歷史真相D.反映出時代對歷史敘述的影響2.“嘉靖四十年,賊遁去,乘虛襲臺州……先后九戰皆捷,俘城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題干敘述的事件是A.李自成起義 B.雅克薩之戰 C.戚繼光抗倭 D.清兵人關3.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西園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鳧”,臨岸貼水,狀似待客游湖,其艙門題聯云:“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這句詩是誦頌美景的千古名句。A.個園B.何園C.瘦西湖D.小盤谷4.以美蘇為首的兩極對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標志是A.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C.北約和華約組織的成立 D.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5.中國戲曲藝術種類繁多,其中以歷史故事為主要題材,用唱、念、做、打為表演形式,角色分為生、旦、凈、丑的劇種是A.昆曲B.秦腔C.漢調D.京劇6.下圖上的時間標志著A.國共合作的開始B.抗日戰爭的開始C.全面抗戰的開始D.戰略反攻的開始7.明朝為加強統治、增強皇權,從中央到地方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設了一些新機構。下列機構與錦衣衛性質相同的是()A.布政司 B.內閣 C.東廠 D.兵部8.某“超級女聲”參加中央電視臺《開心辭典》網上答題,她要答的題目是:1787年憲法,在國家權力方面,采用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原則。這一原則充分肯定的政治體制是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憲制 C.封建君主制 D.聯邦制9.“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瑞金是享譽中外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瑞金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曾經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這是因為A.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里成立B.毛澤東和朱德在這里會師C.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這里建立D.毛澤東在這里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10.俄羅斯哲學家別爾嘉耶夫說:“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進程為其作了準備,同時,它又是帶強制性的上層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對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沒有彼得的強制性改革,俄羅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歷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歷史上獲得自己的發言權。”這表明A.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消滅農奴制B.彼得一世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人民的支持C.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成為歐洲強國D.彼得一世改革改變了俄國的社會性質11.1841年英軍占領了香港島;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901年在八國聯軍鎮壓了義和團運動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對上述材料所體現的歷史主線最準確的概括是A.西方侵華史B.西方侵華史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史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D.中國人民探索史12.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這場戰爭”指的是()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中法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13.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基座上鑲嵌著八幅漢白玉大型浮雕,下幅圖的主題反映的是19世紀30年代末中國人民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它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虎門銷煙B.火燒圓明園C.黃海海戰D.五四運動14.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因果關系表述對應正確的是A.英國殖民統治——引發印度民族大起義B.玻利瓦爾領導——贏得了美國獨立戰爭C.彼得一世改革——俄國農奴獲人身自由D.卡爾·本茨研究——發明流水線生產汽車15.陳獨秀認為,以往的歷次革命都是“單獨政治革命”,均未觸及“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倫理道德文藝諸端”,對中國社會“不生若何變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須來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鞏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陳獨秀()A.徹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B.號召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與政治革命關系D.主張思想啟蒙與政治革命相結合16.信息化社會到來的主要標志是A.原子能技術 B.航天技術C.計算機網絡技術 D.生物工程技術17.歷史上對從0到9這個計數法的改造和傳播,做出獨特貢獻的是A.印度人 B.中國人 C.阿拉伯人 D.羅馬人18.“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這是孫中山對“人文始祖”黃帝的評價。與“平定蚩尤亂”有關的戰役是()A.牧野之戰 B.涿鹿之戰C.城濮之戰 D.阪泉之戰19.有學者指出“五四運動是第一場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這里“補課”“起點”的含義分別是A.明確反封建,實現各革命階級的聯合斗爭B.明確反對帝國主義,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徹底反帝反封建,無產階級政黨開始領導革命D.開始宣揚民主科學,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20.下圖所示現象反映了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影響是A.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B.促進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換C.給亞、非、美洲帶來深重災難 D.推動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21.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5周年,105年前的巴爾干半島籠罩著戰爭的陰云,人們生活在“火藥桶”旁,最終點燃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A.三國同盟的建立B.薩拉熱窩事件C.三國協約的出現D.巴黎和會的召開22.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間的業績的是()。①平定準噶爾叛亂②冊封五世達賴③冊封五世班禪④制定“金瓶掣簽”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第一國際是第一個國際性的無產階級革命組織,它的正式名稱是國際工人協會。它由哪些國家的工人代表組成()①英國②法國③德國④中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4.總書記說:“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下列中國近代史上英雄人物展現的戰斗情景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鄧世昌壯烈殉國②陳化成力竭犧牲③左權將軍血灑疆場④趙登禹將軍壯烈殉國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年,蘇聯成立,________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6.下圖中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是(),古巴比倫王國的地理位置是()(只填寫番號)27.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法典。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調轉腳跟,形容時間短)而亡……今我朝罷垂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領頑(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皇明祖訓·首章》材料三……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轄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軍機大臣負責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政。——摘編自《中國歷史同典》根據材料一,指出圖7是我國古代哪一朝代的形勢圖?材料中長城的起止點分別位于哪個地方?結合所學說明材料二中明太祖對秦滅亡原因的認識是否正確。明太祖“罷相”的目的是什么?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一機構?綜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哪一發展趨勢?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開始,歷經曲折,先后經歷內戰、共和、軍事獨裁、王朝復辟等階段,直至1688年革命結束。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法案,限制國王行政、司法等權力。1701年,議會頒布《王位繼承法》,規范王位繼承問題,規定國王的一切決定須經同意該項決定的大臣簽署后才能生效。——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依據材料寫出“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法案”的名稱,并概括該法案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利?材料二:革命給了美利堅人一個機會,一個將自己的政治理想變為現實的機會,美國革命不僅與英國殖民統治分離,而且是與整個舊世界專制主義分離。從1776年宣布獨立到1789年華盛頓就任總統。美國經過艱難的歷史探索和實驗終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一個新型國家——美利堅合眾國正式誕生了。——趙曉蘭《美國的誕生》材料二中“與英國殖民統治分離”的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寫出美國“找到的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什么?依據材料一、二,并綜合分析,英美兩國崛起的共同因素有哪些?30.(7分)探究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對發展我國經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決策引領)材料一: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鄧小平材料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陷,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材料三: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聯系所學,材料一中的“列寧的思路”具體指什么?聯系所學,材料二中“新應用”的特點是什么?(2)1992年中共上四大確定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科技創新)材料四:工業革命與世界工廠的變遷18世紀6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中期(二戰以后)20世紀末工業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工廠英國美國日本特點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貿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中心分數化——摘編自孫林著《全球視角下的中國制造業發展》材料五: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特向重工業發展……憑借某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以及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上無法比權的優勢,成為新的“世界工廠”。——周斌、李水鳳《中國:做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材料六:中國商品充斥于世界各個角落,……但是中國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場網絡、管理訣竅還在歐美日等跨國公司手中。……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中國的制造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摘編自胸全位《當代中國世界工廠問題研究》(3)閱讀材料四回答“世界工廠”的產生源于哪一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美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4)閱讀材料六回答,如何才能改變“中國的制造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的現狀?(開放交流)材料七: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09年歐債危機加刷了底層民眾生活困難,矛盾愈益突出。2016年以來,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美國特朗普似乎要掀反全球化浪潮,英國公投脫歐,其他歐洲國家內的疑歐勢力看漲,極右翼勢力紛紛抬頭,不論民粹主義政黨是否上臺,這股力量已經導致歐洲國家的內外政策發生調整和變化,包括對移民、全球化、反恐等,西方有學者預判全球化會出現大倒退。——“從民粹思潮看歐洲政治風向之變”《光明日報》材料八: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并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人為造出來的。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資本流動、科技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5)材料七“脫歐”是指脫離哪個組織?這一組織的成立有何意義?(6)結合材料八及所學知識判斷,全球化進程是否會出現材料七有學者預判的大倒退?請闡明理由。(無理由不得分)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只能依靠一些有形的東西去感知、體驗和理解歷史。回憶錄也是記述歷史的史料,由于時代、作者的社會地位、主張的局限,并非完全真實可靠,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不同年代版本的內容均有所不同,說明由于時代的不同而對歷史著作的內容進行取舍,反映出時代對歷史敘述的影響。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選D。2、C【解析】

依據題干“嘉靖四十年,賊遁去,乘虛襲臺州……先后九戰皆捷,俘城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繼光抗倭的史實,戚繼光在臺州九戰九捷,接著又在福建、廣東抗倭,基本肅清東南沿海的倭寇,維護了國家的安全,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瘦西湖位于揚州市北郊,現有游覽區面積100公頃左右,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是描述瘦西湖風光的一幅著名對聯。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對對聯“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準確解讀。4、C【解析】

1949年以美國為首帝國主義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了打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孤立、封鎖和威脅,保障蘇聯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蘇聯和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八國政府首腦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華沙條約。它使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東西方“冷戰”進一步加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C符合題意;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是在兩極格局正式形成之前,A排除;“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冷戰開始的標志,B排除;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結束,D排除。故選擇C。5、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生、旦、凈、丑”是京劇中的主要角色分類,且伴隨著京胡、鼓、板、鑼等樂器伴奏,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6、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與圖片有關的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抗戰的開始,故B符合題意。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1937年國民黨公布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始了戰略反攻,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注意區別:九一八事變標志著局部抗戰的開始,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7、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明太祖時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原為護衛皇宮的親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太祖為了加強專制統治,特令監管刑獄,賦予巡查緝捕的權力;明成祖時設東廠,與錦衣衛性質相同,故C符合題意;布政司、內閣、兵部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8、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將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成功應用到政治實踐中.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三者之間相互牽制,防止專制,保障公民自由民主。所以這一原則充分肯定的政治體制是民主共和制。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9、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選項A符合題意;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會師;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建立;“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0、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7世紀末,西歐各國發展迅速,俄國基本上還是一個閉塞落后的內陸國家,其落后表現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彼得一世改革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實力,使俄國成為歐洲強國。改革推動俄國逐漸向近代化國家的道路上邁進,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1、B【解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1年英軍占領了香港島、1901年在八國聯軍鎮壓了義和團運動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始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屬于中國人民的反抗。由此可知材料的歷史主線是西方侵華史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史。故B正確。AC項包括不全面。故排除A項。D項與材料無關,故排除D項。故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本題的關鍵語句。材料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一項是中國人民的反抗。因此本題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根據這兩部分排除A項。A項包括不全面。C項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故排除。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是中國人民的探索,故排除D項。由此即可得出正確答案。12、B【解析】

依據題干“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B選項符合題意;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A選項不符合題意;中法戰爭之后,中國西南門戶大開。C選項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鴉片戰爭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13、A【解析】

依據“19世紀30年代末”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事件是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成為無愧的民族英雄。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4、A【解析】

英國殖民侵略者在印度不但掠奪財富,還大肆欺壓民眾,引起了印度全社會的不滿和反抗。1857——1859年印度爆發全民族的反英大起義,A正確;華盛頓領導北美人民贏得了美國獨立戰爭,B排除;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國農奴獲人身自由,C排除;美國的福特發明流水線生產汽車,D排除。故選A。15、D【解析】

根據題干“以往的歷次革命都是“單獨政治革命”,均未觸及“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倫理道德文藝諸端””和“必須來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鞏固共和新制度”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在1915年,領導了新文化運動,這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不僅僅是單獨的政治革命,符合陳獨秀主張思想啟蒙與政治革命相結合的理念要求,所以答案選D。16、C【解析】

據所學知,二戰后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其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關系最為密切,可以說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直接把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7、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明0-9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了這種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C項符合題意;A項是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但不是傳播者,不符合題意;BD項與題干描述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C。18、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為了擴張勢力,爭奪已開發的地區,不同的部落聯盟之間,經常爆發驚心動魄的戰爭,黃帝和炎帝曾經涿鹿之戰中聯合打敗蚩尤,故B符合題意;牧野之戰、城濮之戰、阪泉之戰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9、B【解析】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補課指的是具有反帝性,是辛亥革命的補課;起點是指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中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B符合題意。A只是說的辛亥革命的延續;C說法錯誤,無產階級政黨尚未建立;D錯誤,五四運動以后逐漸的發展到傳播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故選B。20、B【解析】

由題干圖示可以看出,新航路開辟以后,原產美洲的玉米、花生、馬鈴薯、可可等作物開始傳入歐洲、亞洲和非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葡萄、香蕉、橄欖等作物傳到美洲。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換,故B符合題意。ACD均與題干圖示不符,故選B。21、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當斐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檢閱完軍事演習,乘車回市政廳途中,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死,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刺殺事件。選項B符合題意;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是軍事集團,D巴黎和會的召開是在一戰結束后。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22、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康熙皇帝1690年平定蒙古貴族噶爾丹平定叛亂,清朝為加強對西藏的管理,康熙帝即順治帝冊封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喇嘛”封號后,又賜予另外一位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1727年雍正皇帝時設立駐臧大臣,后又通過金瓶掣簽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管理。故屬于康熙皇帝的業績是①③,故選C。23、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國際是1864年建立的國際工人聯合組織。馬克思是創始人之一、實際上的領袖。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把包含④的BCD項排除,故選擇A。【點睛】運用排除法解決本題。24、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世昌黃海激戰壯烈殉國是1894年;1842年6月陳化成反抗英國侵略者力竭犧牲在炮臺上;左權將軍血灑疆場是1942年;趙登禹將軍壯烈殉國是1937年。所以先后順序為②①④③,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221971【解析】

據所學知,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1971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6、古埃及(①)古巴比倫(②)【解析】

根據題干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因此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是①;古巴比倫王國,位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原是幼發拉底河中游的一個小國,因此古巴比倫王國的地理位置是②。27、漢謨拉比【解析】

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它是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標志之一。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秦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2)秦朝滅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所以明太祖的認識不正確。加強皇權,防止大臣專權。(3)軍機處(4)君主專制不斷強化。【解析】

(1)根據材料一的圖片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7是我國古代秦朝的形勢圖,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秦長城,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發揮了巨大的軍事防御作用。(2)依據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調轉腳跟,形容時間短)而亡……今我朝罷垂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領頑(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明太祖對秦滅亡原因的認識不正確,因為秦朝滅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明太祖“罷相”的目的是加強皇權,防止大臣專權。(3)依據材料三“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轄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機處,這一機構的建立標志著皇權專制達到頂峰。(4)綜合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發展趨勢。29、(1)名稱:《權利法案》;權利:行政、司法等權利(2)革命:美國獨立戰爭道路:三權分立、分權制衡、聯邦制、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國等皆可。(3)進行了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條即可)【解析】

(1)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權利法案》規定不經議會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國王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等,限制了國王的行政、司法等權利。(2)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與英國殖民統治分離”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美國獨立戰爭,北美13塊殖民地長期受到英國殖民侵略。不堪忍受英國對殖民地的高壓政策,以波士頓傾茶事件為導火線,1775年英軍在來克星頓與民兵交火,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美國“找到的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三權分立、分權制衡、聯邦制、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國等,如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確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共和制國家。。(3)本題開放性題目,如進行了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等。30、(1)新經濟政策;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主要發展重工業:科學技術、生產力領先于世界;南北戰爭實現國家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4)掌握核心技術,打造世界品牌,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5)歐盟(歐洲聯盟)。意義:它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區域一體化進程,提高了歐盟各國的競爭力;歐盟已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極,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6)不會。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和科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