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檢測(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八)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19·咸寧重點高中聯考)1919年5月,《每周評論》轉載選錄了《晨報》等報紙的9篇評論,集中批駁法律制裁的謬論,贊揚學生運動,指出學生風潮出于愛國心,光明磊落,青島事件為全國人民所矚目,學生運動得到各方輿論之同情。這些評論()A.給五四運動以有力支持 B.改變了五四運動的方向C.掀起了全國罷工的風潮 D.揭露了外交失敗的原因解析:選A輿論對五四運動的關注與同情體現了其對五四運動有支持作用,故A項正確。2.孫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演說》中說:“試觀今次學生運動,不過因被激而興,而于此甚短之期間,收絕倫之巨果,可知結合者即強也。”孫中山所稱的“絕倫之巨果”應該是()A.罷免曹、陸、章職務 B.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C.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D.反帝反封建運動高漲解析:選D罷免曹、陸、章職務屬于五四運動初步成果,故A項錯誤;B項屬于思想領域,且與孫中山的政治立場不符,故B項錯誤;C項屬于革命性質轉變,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五四運動推動著反帝反封建運動高漲,故D項正確。3.據王德州回憶,1922年,第三國際是在“接到開灤煤礦罷工的報告后”才“正式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列寧在病中得知“二七”斗爭的消息后也極為興奮,認為中國工人階級已經走上了世界政治舞臺。據此可知,“二七”斗爭()A.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歷史舞臺B.表明中國共產黨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C.是在第三國際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D.擴大了中國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影響解析:選D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歷史舞臺,故A項錯誤;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是1927年開始的井岡山革命道路,故B項錯誤;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是馬克思主義,故C項錯誤;“二七”斗爭之后,第三國際正式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并且列寧也認為“中國工人階級已經走上了世界政治舞臺”,說明這次事件擴大了中國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影響,故D項正確。4.據中共北方局機關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記載:“(1925年)北方地區的國民黨,已經走上了一條政黨的軌道,已經有了比較嚴密的組織與紀律,已經慢慢地取得民眾的同情與支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表現出了長足進步。”這主要得益于()A.中國共產黨的妥協讓步 B.中國國民黨的正確領導C.國共合作的強有力推動 D.國民黨得到民眾的支持解析:選C1925年,此時正處于國共合作的時期,材料所述信息體現了國共合作的成果,故C項正確。5.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南方以廣大農村地區為主掀起了一場洶涌澎湃的蘇維埃運動,其活動地區被稱為蘇維埃區域,所建政權被稱為蘇維埃政權。蘇維埃運動的發展直接得益于()A.國民革命B.南昌起義C.工農武裝割據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解析:選C1927年國民革命已經失敗,故A項錯誤;南昌起義以反對國民黨,攻占大城市為目標,不符合題意,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南方以廣大農村地區為主掀起了一場洶涌澎湃的蘇維埃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當時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理論,促進了南方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廣泛建立,故C項正確;1936年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中國共產黨提交的《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故D項錯誤。6.(2019·湖南五市十校聯考)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說:“從紅軍1934年10月16日在華南渡過淺淺的于都河,直至毛澤東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長征把中國這段歷史緊緊地聯系在一起。”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提到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哈里森與習近平均著重強調()A.長征勝利,革命形勢轉危為安B.長征實現我們黨的工作中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C.長征精神的巨大作用D.長征撒下了革命火種,成為人民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解析:選C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強調的是長征在精神上對之后中國革命的影響,習近平也強調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均在強調長征精神,而不是長征對當時中國革命的影響,故A、D兩項錯誤,C項正確;我們黨的工作中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是在1949年的七屆二中全會后,故B項錯誤。7.(2019·瀏陽六校聯考)盧溝橋事變后桂系軍閥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勢只有兩條路可循,不是抗戰圖存,便是投降亡國。”他表示要秉“先國難而后私仇”的大義,擁護國民黨中央參加抗戰。這一態度表明()A.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B.國民政府威望高漲C.軍閥派系紛爭消除 D.抗日戰爭開始興起解析:選A由材料“抗戰圖存”“要秉先國難而后私仇”可知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故選A項;材料反映國民黨中央的抗戰得到桂系軍閥的擁護,不能說明國民政府威望高漲,排除B項;軍閥派系代表不同的利益,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項;抗日戰爭開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而非盧溝橋事變,排除D項。8.1949年,艾奇遜在給美國國會的報告中說:“在至關重要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從未由于缺乏武器彈藥吃過一次敗仗……國民黨軍隊不是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遜的意思是()A.美國希望國民黨打內戰失敗B.解放軍得到了農民的支持C.國民黨統治已經失去了民心D.中國國情與美國大不相同解析:選C美國希望國民黨贏得內戰勝利,故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解放軍是否得到農民的支持,故B項錯誤;艾奇遜認為國民黨軍隊內部不團結,說明了國民黨統治不得人心,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中美國情比較,故D項錯誤。9.1935年國民政府成立資源委員會,擬制了一份“重工業建設計劃”,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為中心,建設一個重工業區,以充實國防力量,促進國家工業化。到1937年,資委會共籌辦和整理擴充了21家廠礦或籌備機構。資源委員會推動的工業化建設()A.是對日本加緊侵華的積極應對B.企圖從經濟上封鎖中央蘇區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D.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解析:選A30年代日本加緊侵華,與材料中“1935年”“1937年”“建設一個重工業區,以充實國防力量”相符,故A項正確;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紅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與材料中“1935年”“1937年”不符,故B項錯誤;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是甲午戰爭后,與材料中“1935年”“1937年”不符,故C項錯誤;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務運動,與材料中“1935年”不符,故D項錯誤。10.下表為1943年國民黨經濟部發布的“后方工業概況統計”中的部分數據,展示了主要經濟部門中國營經濟和私營經濟的比例,據此可知()工業部門國營經濟私營經濟水電工業89%11%冶煉工業90%10%機器制造業73%27%化學工業75%25%飲食品工業23%77%服飾品工業8%92%A.國家統制經濟適應了形勢的需求B.公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C.民營資本受到了官僚資本的壓制D.國民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加劇解析:選A從圖表可知除了飲食品工業和服飾品工業中私營比重大,其他的重工業都是國營經濟占絕對優勢,反映出抗戰時期為了戰爭需要,國家實行統制經濟,故A項正確;B、C、D三項材料均無從體現。11.(2019·廊坊聯考)1945年10月,毛澤東在《關于重慶談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的中間,有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里,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由此可見,當時()A.中國布滿國共內戰陰霾 B.國民黨喪失了軍心民心C.暴力革命觀念深入人心 D.美國大力支持國民政府解析:選A由材料“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說明中國布滿國共內戰陰霾,故選A項;B、C、D三項在材料中均未體現。12.法國學者畢仰高認為人民大眾之所以支持共產黨,“主要并不是因為黨的領導干部和紅軍官兵的抗日活動,而是在于他們的行為讓民眾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們真正回應了民眾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澤東思想中的()A.獨立自主 B.實事求是C.自力更生 D.群眾路線解析:選D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得民心是因為照顧到了人民的利益需求,A、B、C三項明顯不符合題意,排除;“而是在于他們的行為讓民眾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們真正回應了民眾的需求”反映了毛澤東思想中的群眾路線,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日漸自覺的理性民族主義時代的到來,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會前后的愛國運動,遍及海內外所有中國人中間,國人對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國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動起來,“國民外交”成了一個響亮口號。愛國各階層將帝國主義侵略和對中國主權領土的破壞視為外敵與內奸共同作用的結果,這表明此時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發展到國民整體主動地將反帝反封建斗爭結合起來的新階段。——摘編自衛金桂《論五四時期的中國民族主義》材料二20世紀20年代的國民革命,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共同目標下,工人、農民、青年學生以及商人、婦女等各個階層的廣大民眾都被動員起來。當時的國共兩黨,一個關注上層,一個關注下層;一個重視軍事,一個重視民眾。北伐戰爭的迅猛推進,時論認為“槍與筆聯合起來,所以到處如入無人之境”。——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材料三抗日戰爭時期部分大事摘錄時間大事1935年5月24日《義勇軍進行曲》借助電影《風云兒女》開始傳唱大江南北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提交的《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8年5月26日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指出人民戰爭的力量及其源泉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對華北日軍發動大規模襲擊,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摘編自張憲文等著《中華民國史》(1)據材料一,概括五四時期中國民族主義的基本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這一時期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國際政治背景。(10分)(2)據材料二,歸納國民革命運動促進中國民族主義發展與深化的集中表現。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伐戰爭的迅猛推進”取得的重大成果。(6分)(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樞紐,請結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本條件有哪些?(9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動起來,‘國民外交’”“國民整體主動地”“愛國運動,遍及海內外所有中國人中間”“國民整體主動地將反帝反封建斗爭結合起來的新階段”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問,結合巴黎和會的相關信息分析。第(2)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二“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共同目標下”“各個階層的廣大民眾都被動員起來”“當時的國共兩黨”概括;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第(3)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三“開始傳唱大江南北”“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指出人民戰爭的力量及其源泉”“八路軍對華北日軍發起總攻”等信息分別總結;第二小問,據材料一“國民整體主動地將反帝反封建斗爭結合起來的新階段”得出民族覺醒,據材料一“愛國運動,遍及海內外所有中國人中間”得出民族團結。答案:(1)基本特點:愛國各階層主動抗爭;國人廣泛參與愛國運動;將反帝反封建斗爭相結合。國際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動;巴黎和會對中國主權的嚴重損害。(2)集中表現:反帝反封建成為人民的共同目標;國共兩黨通過大規模的社會動員推進愛國斗爭。重大成果: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3)分析:振奮了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得到極大張揚;中華民族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共同奮斗;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發展壯大。基本條件:民族覺醒;民族團結。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表年份黨員人數年份黨員人數1921年7月(一大)531934年30萬1922年7月(二大)1951937年初4萬1923年6月(三大)4321940年80萬1925年1月(四大)9941945年4月(七大)121萬1927年4月(五大)5.7萬1947年12月270萬1927年4月后1萬1949年10月448萬1928年6月(六大)4萬——摘編自孫應帥《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與結構變化及發展趨勢》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自行擬定一個主題,并進行論證。(要求:主題明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12分)解析:表中列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在不同時期的數據,由此留給我們不同的思維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發現歷史的奧秘。第一個角度,從不同時期黨員人數的突然增減來進行原因探究,比如“1927年4月(五大)”和“1927年4月后”,就得聯系國民革命的相關史實進行分析;第二個角度,以其中某一段時間發展狀況來進行分析,探究這一段時間內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如從“1927年4月后”到“1934年”可以反映出“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