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6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1頁
解密06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2頁
解密06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3頁
解密06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4頁
解密06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分層訓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密06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分層訓練)AA組基礎練一、單選題1.(2022·新疆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模)人們在野兔中發現了一種使毛色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體上,已知沒有X染色體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性染色體組成為XO,即缺一條性染色體)與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預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別為()A.3/4與1:1 B.2/3與2:1 C.1/2與1:2 D.1/3與1:1【答案】B【解析】【分析】據題意分析,褐色的雌兔(性染色體組成為XO)的基因型為XTO,正常灰色(t)雄兔的基因型為XtY,此處可以利用遺傳圖解的方式寫出親本產生的配子的種類,然后預期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詳解】由于褐色的雌兔的基因型為XT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為XtY,因此它們產生的卵細胞的種類有:1/2XT、1/2O,精子的種類有:1/2Xt、1/2Y。因此后代有:1/4XTXt、1/4XTY、1/4XtO、1/4OY,由于沒有X染色體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別為:2/3和2:1。故選B。2.(2022·湖南岳陽·一模)基因的自由組合過程發生在下列哪個環節中A.① B.② C.①② D.④【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組合規律: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詳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即配子的形成過程中,即①環節。故選A。3.(2022·廣東·湛江一中模擬預測)下列有關二倍體動物細胞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A.只有減數分裂過程中才會出現同源染色體 B.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染色單體的形成和著絲點分裂發生在同一時期 D.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聯會的兩條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答案】D【解析】【分析】1、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2、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都會出現同源染色體,但只有減數分裂過程中才會出現同源染色體的聯會,A錯誤;B、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發生的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B錯誤;C、染色單體的形成發生在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著絲點分裂發生在有絲分裂的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錯誤;D、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稱為聯會,故發生聯會的兩條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D正確。故選D。4.(2021·上海閔行·模擬預測)決定鴿子羽毛的基因屬于復等位基因,它們之間的顯性關系依次是BA(灰紅色)>B(藍色)>b(巧克力色),且均位于性染色體Z上,現有一只灰紅色鴿子和一只藍色鴿子交配,出現一只巧克力色后代。則該后代基因型和性別分別是()A.ZbZb、雄性 B.ZbW、雄性 C.ZbZb、雌性 D.ZbW、雌性【答案】D【解析】【分析】鴿子是ZW型性別決定方式,ZZ為雄性,ZW為雌性。親本灰紅色必然含有ZBA;藍色含有ZB,巧克力色只能含有Zb。【詳解】若親本中灰紅色為雌性(ZBAW),則藍色個體為雄性(ZBZb),后代中可出現巧克力色的個體(ZbW);若親本中灰紅色為雄性(ZBAZb),則藍色個體為雌性(ZBW),則后代中也可能出現巧克力色的個體(ZbW)。因此該巧克力色后代基因型是ZbW,性別是雌性。故選D。5.(2021·四川涼山·一模)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下列關于果蠅精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細胞體積增大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每個四分體含有4個DNA分子C.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染色體數目減半D.兩次分裂是均裂,形成的4個精細胞中DNA含量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有染色體復制,細胞適度的生長,體積增大,A正確;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形成四分體,每個四分體含有4個DNA分子,B正確;C、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C正確;D、兩次分裂是均裂,形成的4個精細胞中核DNA含量一定相同,但質DNA含量不一定相同,D錯誤。故選D。6.(2022·新疆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模)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檢測脂肪時,對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后,先用吸水紙吸去染液,再滴清水洗去浮色B.薩頓用類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解離后的根尖需要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D.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臨時裝片中的葉片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答案】A【解析】【分析】1.蘇丹Ⅲ染液常被用作生物材料中脂肪的檢測試劑,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2.薩頓的推論: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者從親代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就是說基因在染色體上,因為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3.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通過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就可以判斷這些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哪個時期。4.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散布于細胞質中,呈綠色、扁平的橢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和分布。【詳解】A、檢測脂肪時,對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后,先用吸水紙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錯誤;B、薩頓用類比推理法,根據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B正確;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用鹽酸和酒精混合液解離后的根尖,要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以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C正確;D、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臨時裝片中的葉片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以維持葉肉細胞活性,有利于觀察葉綠體隨細胞質流動的運動,D正確。故選A。7.(2021·上海奉賢·一模)下圖表示某生物的精原細胞,該生物分裂后得到的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是()A.AaBbB.AAaa、BBbbC.AB、Ab、aB、abD.AAbb、aaBB、AABB、aabb【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過程:(1)精原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初級精母細胞;(2)初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兩種次級精母細胞;(3)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精細胞;(4)精細胞經過變形→精子。【詳解】根據圖示可知,該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且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精原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會發生復制,復制后的基因型為AAaaBBb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該生物分裂后得到的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故選D。8.(2021·上海嘉定·一模)在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家系中,不考慮變異的情況下,正常雙親所生的子女中A.女性可能患病 B.男性可能患病C.男女都可能患病 D.患病概率為0或50%【答案】B【解析】【分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中,控制患病的基因為隱性基因,即患病個體基因型為XaXa、XaY。【詳解】依據題意,正常雙親中母方基因型為XAXa或XAXA,父方基因型為XAY,則存在兩種交配方式,即①XAXa×XAY→XAXA、XAXa、XAY、XaY,子代中男性可能患病,B符合題意;②XAXA×XAY→XAXA、XAY,子代中男女都不患病,沒有符合題意的選項,ACD錯誤。故選B。9.(2021·上海金山·一模)圖所示是某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兩個特定時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B.圖乙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C.圖甲會導致染色體數目減半 D.圖乙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答案】C【解析】【分析】圖甲為一個細胞,細胞內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圖乙為兩個細胞,每個細胞內姐妹染色單體已經分離,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詳解】A、圖甲含有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A錯誤;B、根據分析可知,圖乙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錯誤;C、圖甲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將導致形成的子細胞內染色體數減半,C正確;D、圖乙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故選C。10.(2021·山東濰坊·模擬預測)薩頓假說在遺傳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不屬于提出薩頓假說依據的是()A.細胞的核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B.在體細胞中基因和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C.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和同源染色體均一個(條)來自父方,一個(條)來自母方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I的后期也是自由組合的【答案】A【解析】【分析】薩頓根據基因和染色體之間的平行關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1)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也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2)體細胞中基因、染色體成對存在,配子中成對的基因只有一個,同樣也只有成對的染色體中的一條。(3)基因、染色體來源相同,均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4)減數分裂過程中基因和染色體行為相同。【詳解】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但是不屬于薩頓提出假說的依據,屬于薩頓提出的假說,A符合題意;B、基因和染色體在體細胞中一般都成對存在,說明基因和染色體之間可能存在平行關系,屬于提出薩頓假說的依據,B不符合題意;C、基因和染色體在體細胞中一般都成對存在,分別來自父母雙方,這說明基因和染色體之間可能存在平行關系,屬于提出薩頓假說的依據,C不符合題意;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I的后期也是自由組合的,這說明基因和染色體之間可能存在平行關系,屬于提出薩頓假說的依據,D不符合題意。故選A。11.(2020·廣東廣州·一模)對下列系譜圖敘述正確的是()A.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1為純合子B.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Ⅱ4為雜合子C.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Ⅲ2為雜合子D.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Ⅱ3為純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幾種常見的單基因遺傳病及其特點∶(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等,其發病特點∶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遺傳,即男患者將致病基因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其發病特點∶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傳。(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多指、并指、軟骨發育不全等,其發病特點∶患者多,多代連續得病。(4)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先天聾啞、苯丙酮尿癥等,其發病特點∶患者少,個別代有患者,一般不連續。(5)伴Y染色體遺傳∶如人類外耳道多毛癥,其特點是∶傳男不傳女。【詳解】A、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根據ⅡI1患病可知Ⅱ1是雜合子,A錯誤;B、由于Ⅲ1的母親正常,因此該病不可能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錯誤;C、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根據Ⅱ3可知Ⅲ2是雜合子,C正確;D、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根據Ⅰ1正常可知Ⅱ3是雜合子,D錯誤。故選C。【點睛】12.(2021·黑龍江·佳木斯一中模擬預測)已知某種細胞有4條染色體,且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某同學用示意圖表示這種細胞在正常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細胞。其中表示錯誤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由圖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詳解】A、A項中兩個細胞大小相等,每條染色體上有兩條染色單體,兩條染色單體上有由DNA復制而來的兩個相同的基因,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兩個次級精母細胞,A正確;B、B項中兩個細胞大小也相等,也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與A項細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的方式不同,產生了基因組成為ggHH、GGhh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B正確;C、C項中4個細胞大小相同,為4個精細胞,兩兩相同,C正確;D、D項中雖然4個大小相同的精細胞也是兩兩相同,但是每個精細胞中不能出現同源染色體、等位基因,即G和g、H和h一般不會在一個精細胞中,D錯誤。故選D。13.(2021·黑龍江·大慶教師發展學院一模)有關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發生自由組合B.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合,會導致基因重組發生C.減數分裂結束后,產生的配子染色體數目減半,對生物的遺傳不利D.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經減數分裂得到的精子有2對染色體【答案】A【解析】【分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只有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發生自由組合,A正確;B、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合不是基因重組,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B錯誤;C、減數分裂結束后,產生的配子染色體數目減半,經過受精作用后可以維持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生物的遺傳有利,C錯誤;D、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有4條染色體,但不能表示成2對,因為精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故選A。14.(2018·黑龍江·哈爾濱三中二模)某種生物三對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對同源染色體上,下圖表示該生物的精細胞,判斷這些精細胞至少來自幾個精原細胞(不考慮交叉互換)()A.2個 B.3個 C.4個 D.5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表示某個生物的精細胞,根據6個精細胞中的基因組成可知該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Dd。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所以一個初級精母細胞能產生2種基因型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類似于有絲分裂,因此每個次級精母細胞產生2個基因型相同的精細胞。由此可見,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形成4個精子,但只有2種基因型。【詳解】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形成4個精子,但只有2種基因型,則圖中精細胞:①ABd和④abD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②ABD和⑥abd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分別來自兩個精原細胞,綜合以上可知圖中6個精細胞至少來自4個精原細胞,C正確,ABD錯誤。故選C。15.(2020·河北·盧龍縣中學模擬預測)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相比較,減數分裂所特有的是()A.出現四分體 B.著絲點的分裂 C.染色質形成染色體 D.DNA分子的復制【答案】A【解析】【分析】1、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2、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詳解】A、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形成四分體,A正確;B、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絲分裂后期,都進行著絲點的分裂,染色單體變為染色體,導致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B錯誤;C、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有絲分裂前期,染色質都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C錯誤;D、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和有絲分裂間期,都進行組成染色體的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合成,D錯誤。故選A。【點睛】16.(2020·遼寧·開原市第二高級中學一模)關于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正確的預測是()A.父親色盲,則女兒一定是色盲 B.母親色盲,則兒子一定是色盲C.祖父母都色盲,則孫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色盲,則外孫女一定是色盲【答案】B【解析】【分析】人類的紅綠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男性的基因型為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女性的基因型為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攜帶者)、XbXb(女性色盲)。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的特點。【詳解】A、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父親色盲,其一定將色盲基因傳遞給女兒,其基因型可能為XBXb或XbXb,女兒不一定是色盲,A錯誤;B、兒子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故母親色盲,則兒子一定是色盲,B正確;C、孫子的X染色體來自其母親,與父親無關,故祖父母色盲,孫子不一定是色盲,C錯誤;D、外祖父母都都色盲,其女兒基因型XbXb,若該女兒與一個正常男性結婚,則外孫女不一定是色盲,D錯誤。故選B。17.(2021·黑龍江·哈爾濱三中模擬預測)基因主要位于染色體上,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表述,錯誤的是()A.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 B.染色體就是由基因組成的C.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 D.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體上,且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詳解】A、基因在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A正確;B、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B錯誤;C、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多個基因,基因與染色體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C正確;D、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正確。故選B。【點睛】18.(2022·廣東光明·模擬預測)下圖是某種單基因遺傳病(A和a控制)相關的遺傳系譜圖和某些個體基因帶譜(只顯示基因種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基因帶譜中的左側條帶表示正常基因,右側條帶表示致病基因B.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C.3號個體與5號個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5/9D.若5號個體與某致病基因攜帶者結婚,后代患病概率為1/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題圖:1和2均表現正常,但4號患病,說明該病是隱性遺傳病;1號的基因帶譜有兩條,表明控制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由基因帶譜可知,5號個體基因型為Aa。【詳解】A、1和2均表現正常,但4號患病,說明該病是隱性遺傳病,而4號的基因帶譜有1條右側條帶,故基因基因帶譜中的左側條帶表示正常基因,右側條帶表示致病基因,A正確;B、1和2均表現正常,但4號患病,說明該病是隱性遺傳病;1號的基因帶譜有兩條,說明1號為該致病基因的攜帶者,表明控制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上,B正確;C、分析該家庭成員的基因帶譜可知,5號個體基因型為Aa,3號個體基因型為AA,故3號個體與5號個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0,C錯誤;D、若5號(Aa)個體與某致病基因攜帶者(Aa)結婚,后代患病(aa)概率為1/4,D正確。故選C。二、多選題19.(2022·河北·模擬預測)下列關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敘述,正確的是()A.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組合可以體現基因與染色體的平行關系B.摩爾根用能夠被熒光標記的特定分子與染色體上的某個基因結合來判斷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C.孟德爾的分離定律不能完全解釋摩爾根的果蠅兩代雜交實驗結果D.摩爾根設計測交實驗屬于假說-演繹法中的演繹過程,實施測交實驗屬于驗證假說過程【答案】CD【解析】【分析】薩頓通過將看不見的基因和看得見的染色體的行為進行類比,根據其驚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詳解】A、同源染色體不能重新組合,而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過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實現重新組合,因此,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組合不能體現基因與染色體的平行關系,A錯誤;B、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用能夠被熒光標記的特定分子與染色體上的某個基因結合來判斷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B錯誤;C、孟德爾的分離定律不能解釋為什么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現,因此,不能完全解釋摩爾根的果蠅兩代雜交實驗結果,C正確;D、摩爾根設計測交實驗屬于假說-演繹法中的演繹過程,實施測交實驗屬于驗證假說過程,D正確;故選CD。第II卷(非選擇題)三、綜合題20.(2021·重慶·模擬預測)圖1為某二倍體雄性動物個體(基因型為AaBb)細胞分裂某時期示意圖(只展示部分染色體),圖2為細胞中核DNA在不同生理活動中的數量變化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圖1細胞處于_______期,對應于圖2曲線中的________段(用圖中字母作答),此圖所示的染色體數、同源染色體對數、染色體組數分別為________。(2)圖2CD段中________是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的最關鍵原因。(3)圖1中1號染色體上的a基因出現的原因是________。(4)若圖1細胞繼續正常進行分裂,能產生______種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答案】(1)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CD4、2、2(2)同源染色體分離(3)基因突變(4)3【解析】【分析】據圖分析可知,圖1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為初級精母細胞。圖2中AG段表示形成精子的過程,HI表示受精作用,IQ段表示有絲分裂過程。(1)由分析可知,圖1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圖2曲線中AC段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CD段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EF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故圖1細胞對應于圖2曲線中的CD段。染色體數等于著絲點數,故圖1細胞中染色體數為4條;1和2為一對同源染色體,3和4為一對同源染色體,故同源染色體對數為2;1和3為一個染色體組,2和4為一個染色體組,故有2個染色體組數。(2)圖2中CD段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該期間染色體行為變化是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是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最關鍵原因。(3)圖1細胞中1號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應是相同基因,但此時出現了等位基因,可能是A基因突變成了a基因。由于圖中陰影顏色并沒有顯示a基因片段移到1號染色體上,則不會是發生交叉互換。(4)由于圖1細胞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則該細胞可產生3種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即AB、aB、ab或Ab、ab、aB。【點睛】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和柱形圖,考查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BB組提升練一、單選題1.(2022·福建漳州·一模)某家族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如圖1,對該家族I1、I2和Ⅱ1個體進行基因檢測,將含有甲遺傳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關DNA片段各自用電泳法分離,結果如圖2。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乙病在男女中的發病概率相同B.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C.Ⅱ1和Ⅱ2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為1/8D.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為隱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圖2可知,I2只有條帶2,故條帶2代表甲遺傳病基因,Ⅱ1無條帶2,故Ⅱ1不攜帶甲病基因,Ⅱ1與Ⅱ2生出一個患甲病兒子(Ⅲ2),故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5和Ⅱ6患乙病,生有正常女兒Ⅲ3,故乙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詳解】A、Ⅱ5和Ⅱ6患乙病,生有正常女兒Ⅲ3,故乙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女中的發病概率相同,A正確;B、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B正確;C、假設與甲病有關的基因用A、a表示,與乙病有關的基因用B、b表示,則Ⅱ2的基因型為bbXAY,Ⅱ2的基因型為BbXAXa,子代正常的概率為3/4×1/2=3/8,C錯誤;D、分析圖2可知,I2只有條帶2,故條帶2代表甲遺傳病基因,Ⅱ1無條帶2,故Ⅱ1不攜帶甲病基因,Ⅱ1與Ⅱ2生出一個患甲病兒子(Ⅲ2),故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D正確。故選C。2.(2022·山西呂梁·一模)雞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ZW決定的,某實驗小組欲探究雞的長腿(A)和短腿(a)基因的位置,下列相關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選短腿雄性和長腿雌性親本雜交,根據子代表現型可判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還是僅位于Z染色體上B.選短腿雄性和純合長腿雌性親本雜交,根據子代表現型可判定基因A/a位于ZW同源區段還是僅位于Z染色體上C.選短腿雄性和雜合長腿雌性親本雜交,根據子代表現型可判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還是位于ZW同源區段D.選雜合長腿雄性和短腿雌性親本雜交,根據子代表現型可判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還是位于ZW同源區段【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詳解】A、選短腿雄性和長腿雌性親本雜交,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后代雌雄性狀相同,若基因僅位于Z染色體上,則后代雄性全為長腿,雌性全為短腿,A正確;B、選短腿雄性和純合長腿雌性親本雜交,若基因位于ZW同源區段,則親代為ZaZa和ZAWA,子代不論雌雄全為長腿;若基因僅位于Z染色體上,則親代為ZaZa和ZAW,則后代雄性全為長腿,雌性全為短腿,B正確;C、選短腿雄性和雜合長腿雌性親本雜交,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親本組合為aa×Aa,后代不論雌雄均為長腿∶短腿=1∶1;若位于ZW同源區段,則親本組合為ZaZa和ZAWa或ZaZa和ZaWA,后代雌性全為短腿、雄性全為長腿或雌性全為長腿、雄性全為短腿,C正確;D、選雜合長腿雄性和短腿雌性親本雜交,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親本為Aa×aa,后代不論雌雄均為長腿∶短腿=1∶1;若基因位于ZW同源區段,親本若為ZAZa和ZaWa,則后代不論雌雄均為長腿∶短腿=1∶1,無法判定,D錯誤。故選D。3.(2022·廣東茂名·一模)某科研小組對蝗蟲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測定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結果如圖甲所示。圖乙、圖丙和圖丁為精巢中某些細胞分裂示意圖中部分染色體的行為、數量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a代表精細胞或卵細胞B.圖甲中b可能含有0或1條X染色體C.圖甲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體的是c、d、e、gD.圖甲中能分別代表圖乙、圖丙和圖丁的是g、f和b【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甲中,a的核DNA數目和染色體數目均為N,是減數分裂形成的子細胞;b的核DNA含量為2N,但染色體數目為N,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c的核DNA含量為2N,染色體數目為2N,處于間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間,處于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f的核DNA含量為4N,但染色體數目為2N,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g的核DNA含量為4N,染色體數目為4N,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乙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已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丙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圖丁中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離,染色單體變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詳解】A、該實驗是蝗蟲精巢切片的顯微觀察,圖甲中a的核DNA數目和染色體數目均為N,代表精細胞或精子,A錯誤;B、圖甲中b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時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含有0條或1條X染色體,B正確;C、圖甲中c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時不含同源染色體,C錯誤;D、圖甲中能分別代表圖乙和圖丙所處時期的是g、f,即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代表圖丁的為c,即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D錯誤。故選B。4.(2022·遼寧·錦州市龍津高級中學模擬預測)如圖為某家族的遺傳系譜圖,甲病和乙病相關基因分別用A/a,E/e表示,其中有一種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男性人群中隱性基因a占1%。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Ⅱ—5為純合子的概率是100%B.Ⅱ—6乙病致病基因來自于I—1C.Ⅲ—7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1/303D.可通過遺傳咨詢以確定Ⅲ—7是否患有甲病【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1號、2號正常,其女兒患甲病,可判斷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1號、2號正常,其兒子患乙病,可判斷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詳解】A、通過遺傳圖譜的分析,可以判定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I-1的基因型是AaXEY,I-2的基因型是AaXEXe,Ⅱ-5的基因型是aaXEX-,是純合子的概率為1/2,A錯誤;B、Ⅱ-6乙病致病基因來自于I-2,B錯誤;C、男性人群中隱性基因a占1%,Ⅱ-3的表現型是正常的,其在正常男性中為Aa的概率是(2×99%×1%)/(1-1%×1%)=2/101,Ⅱ-4是Aa的概率是2/3,計算可得出Ⅲ-7是aa的概率是1/303,C正確;D、通過遺傳咨詢可以預測子代發病率,不能確定Ⅲ-7是否患有甲病,D錯誤。故選C。5.(2022·安徽·合肥一中一模)某種貓的雄性個體有黃色和黑色兩種毛色,而雌性有黃色、黑色和黃黑相間三種毛色,分析發現,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X上的等位基因,黃色為Xα,黑色為Xβ。若雌貓和雄貓間雜交,產生足夠多的后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控制貓毛色的基因在減數分裂中遵循基因分離定律B.雜合子雌貓中Xα和Xβ基因在不同細胞中表達情況不同C.黃色雄貓與黃黑相間的雌貓雜交子代有3種基因型D.不同毛色的雌貓和雄貓雜交后代會出現黃黑相間貓【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分析可知,某種貓的雄性個體有黃色和黑色兩種毛色,而雌性有黃色、黑色和黃黑相間三種毛色,分析發現,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X上的等位基因,黃色為Xα,黑色為Xβ。則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αY(黃色)、XβY(黑色),雌性個體基因型為XαXα(黃色)、XβXβ(黑色)、XαXβ(黃黑相間)。【詳解】A、控制貓毛色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減數分裂時隨著X和Y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遵循基因分離定律,A正確;B、雜合子雌貓表現為黑黃相間,說明Xα和Xβ基因在不同細胞中表達情況不相同,有的細胞表達了Xα,表現為黃色,有的細胞表達了Xβ,表現為黑色,B正確;C、黃色雄貓(XαY)與黃黑相間的雌貓(XαXβ)雜交子代有XαY、XβY、XαXα、XαXβ共4種基因型,C錯誤;D、不同毛色的雌貓和雄貓雜交后代會出現黃黑相間貓,如XαY×XβXβ,后代會出現XαXβ,D正確。故選C。6.(2022·安徽·合肥一中一模)蜜蜂無性染色體,其性別決定于染色體的組數。蜂王(2n)是雌性,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細胞a和b,細胞b經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細胞b1和b2;雄蜂(n)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細胞c(無染色體)和d,d經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細胞d1和d2。不考慮蜜蜂減數分裂過程中的突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細胞a和b中的核DNA數目相同,遺傳信息也相同B.細胞b和d中染色體數目相同,遺傳信息也相同C.細胞b1和d1中DNA數目相同,但遺傳信息不同D.細胞d1和d2中的核DNA數目相同,但遺傳信息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分析題意可知,蜂王是正常的二倍體個體,由于同源染色體分離,其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細胞a、b中核DNA數目相同,但遺傳信息一般不同,A錯誤;B、細胞b是蜂王減數第一次分裂分裂產生的細胞,d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減數第一次分裂而來(含有卵細胞的全部染色體),其染色體數目與b相同,但遺傳信息不同,B錯誤;C、細胞b1和d1都含有n條染色體,兩種細胞的核DNA數目相同,但遺傳信息不同,C正確;D、d經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細胞d1和d2,其本質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體單體分離所致,兩個細胞的核DNA數目和遺傳信息都相同,D錯誤。故選C。7.(2022·廣東肇慶·二模)科學家研究細胞分裂時發現,細胞內有一種對細胞分裂有調控作用的粘連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體的著絲點位置。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會產生水解酶將粘連蛋白分解,而染色體上的其他蛋白質不受影響。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同源染色體對數的變化,圖2表示某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2中甲細胞和乙細胞內同源染色體對數分別處于圖1中的CD段和EF段B.圖2中丙細胞是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級卵母細胞C.若圖2中丙、丁為一個細胞連續分裂的兩個圖像,則丁產生的子細胞的名稱是卵細胞D.粘連蛋白被水解發生的時期是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圖1:圖1表示細胞內同源染色體的對數,CD為有絲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體對數加倍,GH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細胞內不含有同源染色體,HI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分析圖2:甲細胞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末期,是甲的子細胞;丙細胞正在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細胞不均分,可判斷該細胞是初級卵母細胞;丁細胞無同源染色體,含姐妹染色單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詳解】A、圖2中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有4對同源染色體,乙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末期,細胞中有2對同源染色體,因此分別處于圖1中的CD段和EF段,A正確;B、圖2中丙細胞中正在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因此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細胞不均分,可判斷該細胞的名稱是初級卵母細胞,B正確;C、若圖2中丙、丁為一個細胞連續分裂的兩個圖像,根據細胞中染色體大小、顏色可知,丁為次級卵母細胞,因此丁產生的子細胞的名稱是卵細胞和(第二)極體,C錯誤;D、據題意“細胞內有一種對細胞分裂有調控作用的粘連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體的著絲粒位置,粘連蛋白分解時著絲粒會一分為二”,故粘連蛋白被水解發生的時期是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確。故選C。8.(2022·吉林吉林·模擬預測)下圖表示某家族成員中患甲(A/a)、乙(B/b)兩種遺傳病的情況。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36%,Ⅰ-4不攜帶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甲病致病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顯性遺傳病B.乙病致病基因B、b一定位于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C.Ⅲ-1的致病基因來源于Ⅰ-1,Ⅱ-5的致病基因來源于Ⅰ-3D.若Ⅳ-1是男孩,則該男孩患乙病的概率為1/2【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題圖分析:I-1和I-2都患甲病,生了不患甲病的兒子Ⅱ-1,判斷甲病是顯性遺傳病;又因為I-4不攜帶致病基因,與Ⅰ-3生了患乙病的兒子Ⅱ-5,判斷乙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詳解】A、由遺傳系譜分析可知,基因A、a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在常染色體上,A正確;B、I-3和I-4都不患乙病,卻生了一個患乙病的兒子,因此,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又知Ⅰ-4不攜帶致病基因,因此,與乙病有關的基因B、b一定位于X染色體上,B正確;C、Ⅲ-1患甲病,若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致病基因也可能來自于Ⅱ-3;Ⅱ-5患乙病,且I-4不攜帶致病基因,因此,其致病基因一定來自于Ⅰ-3,C錯誤;D、由于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且Ⅱ-5患乙病,因此其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Y,Ⅲ-2的及其母親Ⅱ-4均不患乙病,則Ⅲ-2的基因型為XBXb,Ⅲ-1不患乙病,則其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Y,因此,若Ⅳ-1是男孩,則該男孩患乙病的概率為1/2,D正確。故選C。9.(2022·吉林吉林·模擬預測)下列對二倍體生物的遺傳分析和推理,錯誤的是()A.對AaBb進行測交,可以根據測交結果判斷兩對基因之間的位置關系B.將具有相對性狀的個體進行雜交,一定能判斷性狀的顯隱關系C.連續自交并篩選,可以提高水稻種群中顯性純合子的比例D.可通過正、反交來確定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判斷:若兩組雜交結果相同,則該基因位于細胞核內的常染色體上。若兩組雜交結果不同,且子代性狀的表現與性別有關,則該基因位于細胞核內的X染色體上。【詳解】A、若其測交后代只有2種表現型,則AaBb只能產生兩種配子,可以確定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其測交后代有4種表現型,說明AaBb能夠產生四種配子,可以確定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A正確;B、具有不同性狀的兩親本雜交,子代有兩種性狀出現,則無法判斷性狀的顯隱性,如顯性雜合體和隱性個體雜交,B錯誤;C、水稻自交后篩選顯性性狀,再自交篩選不發生性狀分離的純合子,故連續自交可以提高水稻種群中顯性純合子的比例,C正確;D、如果正反交后代表現型都相同,說明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如果正反交后代表現型不相同,說明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D正確。故選B。10.(2022·廣東高州·二模)某二倍體動物的體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該動物體內的一個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某種物質或結構的數量變化如圖。則與該曲線模型不相符合的是()A.該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a代表1個染色體組B.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分裂,a代表4個核DNA分子C.該細胞在CD段能形成四分體,a代表4條染色體D.該細胞在CD段可發生基因重組,a代表8條染色單體【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分析可知:圖中表示在果蠅細胞分裂過程(包括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物質含量減半的過程;無論DNA、染色體、還是染色體組,減半發生的時期都為細胞分裂完成時,故著重分析有絲分裂末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質的變化特點。【詳解】A、該動物體細胞含有2個染色體組,如果該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染色體組的變化為:2→4→2,a代表2個染色體組,A符合題意;B、因為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若a代表4個核DNA分子,則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B不符合題意;C、因為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若a代表4條染色體,則CD段表示正在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后期,則該細胞在CD段能形成四分體,C不符合題意;D、因為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若a代表8條染色體單體,則CD段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整個過程,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D不符合題意。故選A。11.(2022·廣東惠州·模擬預測)大麻是雌雄異株(性別決定為XY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如圖為大麻的性染色體簡圖,Ⅰ為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Ⅱ、Ⅲ是非同源區段。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A、a在性染色體上,A對a為顯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A、a在Ⅰ區段,則該性狀的表現與性別無關B.若A、a在Ⅰ區段,則A、a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減數分裂中性染色體的交叉互換發生在Ⅰ區段D.X、Y染色體的Ⅰ區段中DNA的堿基序列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如圖為大麻的性染色體簡圖,Ⅰ為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該區段的基因成對存在。Ⅱ、Ⅲ是非同源區段,雄性個體中該區段的基因單個存在。已知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A、a在性染色體上,A對a為顯性。【詳解】A、若A、a在Ⅰ區段,則該性狀的表現也會與性別有關,如XaXa×XaYA→XaXa、XaYA,A錯誤;B、若A、a在Ⅰ區段,則A、a遵循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至少要研究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B錯誤;C、由于Ⅰ為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因此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在此區段發生交叉互換,C正確;D、X和Y是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對應的區段堿基序列不一定相同,D錯誤。故選C。12.(2022·江蘇鹽城·一模)下圖為某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發生的染色體行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發生的時期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B.雌果蠅體內可能發生這種變化C.等位基因A與a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D.該細胞分裂完成后可產生4種基因型的子細胞【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中同源染色體配對,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該行為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詳解】A、據圖可知,該圖發生了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該行為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確;B、雌雄果蠅都能進行減數分裂,圖示染色體行為可發生在雄果蠅體內,也可發生在雌果蠅體內,B正確;C、等位基因A與a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因此等位基因A與a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錯誤;D、發生圖示染色體行為的細胞可產生AB、Ab、aB、ab共4種基因型的子細胞,D正確。故選C。13.(2021·上海閔行·模擬預測)圖中甲,乙表示某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的染色體行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過程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 B.甲過程會發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C.乙過程導致染色體數目減半 D.乙過程導致著絲粒數目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甲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圖乙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染色體。【詳解】A、由圖示可知,甲圖中染色體含姐妹染色單體,該過程正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A正確;B、甲圖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可能會發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B正確;C、圖乙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著絲粒分裂會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C錯誤;D、乙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著絲粒分裂數目隨之加倍,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D正確。故選C。14.(2021·上海楊浦·一模)果蠅的灰色體色(B)對黑色(b)為顯性、紅眼(R)對紫眼(r)為顯性。現用基因型為BbRr的雌果蠅與bbrr的雄果蠅交配,發現F1中灰體紅眼的果蠅約占37.5%,則親本雌果蠅中這兩對基因的分布可能為()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分析:若兩對基因位于兩對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BbRr的雌果蠅與bbrr的雄果蠅交配,F1中灰體紅眼的果蠅約占25%;實際上F1中灰體紅眼的果蠅約占37.5%,故兩對基因應位于一對染色體上。【詳解】若兩對基因位于兩對染色體上,則基因型為BbRr的雌果蠅與bbrr的雄果蠅交配,F1中出現灰體紅眼:灰體紫眼:黑體紅眼:黑體紫眼=1:1:1:1,即F1中灰體紅眼的果蠅約占25%,與題意不符,故兩對基因位于一對染色體上;若B、R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b、r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不發生交叉互換情況下,親本雌果蠅(BbRr)產生的配子BR:br=1:1,則F1中出現灰體紅眼:黑體紫眼=1:1,即F1中灰體紅眼的果蠅約占50%,若部分細胞又發生交叉互換,則親本雌果蠅(BbRr)產生的配子(發生交叉互換的細胞產生的)BR:br:Br:bR=1:1:1:1,因此配子BR所占的概率范圍為25%~50%,F1出現的灰體紅眼的果蠅的比例應大于25%且小于50%,符合題意;若B、r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b、R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不發生交叉互換情況下,親本雌果蠅(BbRr)產生的配子Br:bR=1:1,則F1中出現灰體紅眼的比例為0,若部分細胞又發生交叉互換,則親本雌果蠅(BbRr)產生的配子(發生交叉互換的細胞產生的)BR:br:Br:bR=1:1:1:1,因此配子BR所占的概率范圍為0%~25%,F1中出現的灰體紅眼的果蠅的比例應小于25%,與題意不符。綜上分析可知,親本雌果蠅中這兩對基因的分布情況為B、R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b、r基因位于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C符合題意。故選C。15.(2021·上海嘉定·一模)利用光學顯微鏡對根尖分生區細胞進行觀察,該實驗中能觀察到的細胞分裂圖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1、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①分裂間期:DNA復制,有關蛋白質合成;②前期:形成染色體和紡錘體,核仁逐漸解體,核膜逐漸消失。③中期:著絲點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數目清晰,便于觀察。④后期:著絲粒分裂,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紡錘絲牽引分別移向兩極。⑤末期:紡錘體解體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體解旋成染色質形態。2、減數分裂各時期特點:(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該圖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移向兩極,是有絲分裂后期細胞圖像,利用光學顯微鏡對根尖分生區細胞可以觀察到,A正確;B、該圖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圖像,根尖分生區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B錯誤;C、該圖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圖像,根尖分生區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C錯誤;D、該圖無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圖像,根尖分生區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D錯誤。故選A。二、多選題16.(2021·山東濰坊·模擬預測)有研究者采用熒光染色法制片,在顯微境下觀察擬南芥(2n=10)減數分裂細胞中染色體形態、位置和數目,以下為鏡檢時依次拍攝的4幅圖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擬南芥的雄蕊和雌蕊都是觀察細胞減數分裂的理想材料B.圖甲細胞中形成5個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發生于該時期C.圖乙細胞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D.圖丙、丁細胞分別出現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著絲粒分裂的現象【答案】ACD【解析】【分析】四幅圖片是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圖片且擬南芥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10條,有5對同源染色體。甲圖和乙圖均有5個熒光點,且熒光比較明顯。甲圖5個熒光點分布較為散亂,乙圖5個熒光點分布在圖的中央,所以可以判斷甲圖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圖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圖一共有10個熒光點,且熒光點小,均分為兩個區域并相對集中于一條線,說明丙圖中有兩個細胞,每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都是5條,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圖中共有20個熒光點,分為四部分,且熒光點左右較為對稱,因此該圖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詳解】A、擬南芥雄蕊中發生減數分裂的細胞比雌蕊多,因此觀察細胞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選用雄蕊更為恰當,A錯誤;B、擬南芥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10條,有5對同源染色體,圖甲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正在聯會,形成5個四分體,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也發生在該時期,B正確;C、乙圖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兩側,因此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赤道板兩側,C錯誤;D、圖丙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而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不可能發生在圖丙,D錯誤。故選ACD。第II卷(非選擇題)三、綜合題17.(2022·山西呂梁·一模)圖甲表示某二倍體動物(2N=4)精原細胞的分裂模式圖,圖乙表示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DNA的變化,圖丙表示相應細胞中染色體、核DNA、染色單體的數量。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圖甲中不屬于該動物的分裂模式圖是細胞____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2)圖甲中細胞②對應圖丙__________時期,該時期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從染色體角度分析細胞⑤與細胞①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de段對應圖丙的__________時期。(4)若該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XbY,減數分裂產生了一個AXbXb的精子,與其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精子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③④該動物是雄性,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質均等分裂,而③④是不均等分裂。(2)II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細胞⑤中有4條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細胞①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3)DNA的復制(或染色體復制)I和III(4)A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著絲點分裂后,兩條Xb染色體移向了細胞同一極。【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和圖甲分析可知,①是精原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②是初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初級卵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不符合題意,④是次級卵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不符合題意,⑤是次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1)根據分析可知③是初級卵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④是次級卵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均不屬于該雄性動物的分裂模式圖;雄性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質均等分裂,而③④是不均等分裂;(2)圖丙表示相應細胞中染色體、核DNA、染色單體的數量,可以判斷Ⅰ是有絲分裂后期,Ⅱ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者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Ⅲ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Ⅳ可以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Ⅴ可以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結束,所以甲中的②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用丙圖中的Ⅱ表示,該時期主要的特征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細胞⑤和①在染色體上的主要區別是細胞⑤中有4條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細胞①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3)圖乙表示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DNA的變化,則bc段表示DNA的復制,de段表示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de段對應圖丙的I和III;(4)若該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XbY,進行DNA的復制之后就是AAaaXbXbYY,減數分裂產生了一個AXbXb的精子,說明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的時候A基因和b基因是組合在一起的,該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是AAXbXb,因此與其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精子的基因型為A;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著絲點分裂后,兩條Xb染色體移向了細胞同一極。【點睛】本題考查減數分裂相關知識,考生要熟知細胞分裂的各時期圖像及其特征。18.(2022·安徽·合肥一中一模)某昆蟲的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該種昆蟲的星眼、圓眼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體色紅色、白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現讓白色星眼雌昆蟲與紅色星眼雄昆蟲雜交,獲得的F1性狀分離比為:白色星眼雄蟲:白色圓眼雄蟲:紅色星眼雌蟲:紅色圓眼雌蟲=2:1:2:1。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的遺傳,回答下列問題:(1)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體,理由是_____________。(2)F1中星眼:圓眼=2: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中星眼與圓眼昆蟲自由交配,子代中圓眼個體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3)假設某隱性致死突變基因有純合致死效應(胚胎純合致死),無其他性狀效應。有一只雄性昆蟲接受射線輻射處理,發生隱性致死突變,為探究該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請設計雜交實驗進行探究并預測實驗結果。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隱性致死突變基因在X染色體上;若F2中雄性昆蟲占1/2(F2中雌:雄=1:1),則隱性致死突變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答案】(1)X昆蟲體色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2)AA純合致死(星眼純合致死)1/2(3)將該只突變雄性昆蟲與正常雌性昆蟲雜交獲得F1,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統計F2成蟲中雄性昆蟲比例F2中雄性昆蟲占1/3(或F2中雌:雄=2:1)【解析】【分析】分析題文:該種昆蟲的星眼、圓眼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白色星眼雌昆蟲與紅色星眼雄昆蟲雜交,獲得的F1性狀分離比為:白色星眼雄蟲:白色圓眼雄蟲:紅色星眼雌蟲:紅色圓眼雌蟲=2: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