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油田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陽油田2020年春七年級期末考試歷史一、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將答案填于表格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隋朝大運河全長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其中心是A.長安 B.洛陽 C.余杭 D.涿郡2.隋朝在中華帝國的正午時分高調登場,卻匆忙謝幕,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一段宛如曇花般脆弱短暫的璀璨輝煌。這段話反映了隋王朝的特點是 A.經濟繁榮 B.二世而亡C.短暫而繁榮 D.崇尚節儉3.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被唐太宗譽為“鏡子”的人是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4.史學家評價武則天時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之所以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A.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5.下圖是中國古代某都城平面圖,關鍵信息有:大明宮、宮城、皇城、東市、西市等。該城市最有可能是A.唐長安城 B.唐臨安城C.秦咸陽城 D.隋洛陽城6.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曾寫下著名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詩具有的風格是A.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B.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C.大氣磅礴,意境開闊D.平易近人,通俗易懂7.“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眾生……”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鑒真 C.張騫 D.空海8.要讀懂唐朝,先要讀懂安史之亂。戰爭的創傷,成為唐人難以治愈的心靈之痛。安史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唐玄宗任人唯親,朝政腐敗B.武則天打擊敵對官僚貴族C.節度使勢力膨脹D.北方地區遭到浩劫9.歷史典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其故事的主人是A.趙匡胤 B.忽必烈 C.安祿山 D.李世民10.“自從契丹奪取幽云十六州,黨項族占領寧夏一帶后,他們重用所有的人才。他們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稱中原位號,仿中原官屬,用中原人才,讀中原書籍,用中原車服,行中原法令,契丹、黨項兩個民族的作為都和中原一樣。”以上材料表明 A.契丹、黨項族變成了漢族B.民族之間一直和睦相處C.少數民族學習先進文化D.岳飛抗金取得重大勝利11.歸納比較法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對宋遼、宋夏之間“議和”歸納比較學習后,下列哪一項不是它們的共同點 A.結束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B.宋朝都要交納“歲幣”C.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D.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12.史書《阿骨打傳奇》以生動的語言、感人的情節,向人們講述了阿骨打解放奴隸,愛人才,愛藝人,愛民眾,聚民心,金滅遼等一系列生動感人的故事。下列史實與阿骨打無關的是 A.統一女真各部 B.建立大金C.頒行女真文字 D.澶淵之盟13.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產品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景德鎮興起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14.下列三幅圖片,最能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榮 A.農業繁榮 B.手工業繁榮C.商業繁榮 D.文化繁榮15.元滅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無數次挫折和失敗,甚至其大汗也命喪南宋的石炮之下。最終南宋被滅,如果說元滅南宋的戰爭是進步的戰爭,主要是因為 A.當時南宋統治者腐朽無能,政治腐敗B.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C.是民族交融發展的需要D.是平定叛亂的需要16.比較中學習,并歸納共同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A.結束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B.在前代農民起義中建立的朝代C.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D.我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王朝17.某同學搜集了以下有關元朝的資料,請幫他整理能夠反映元朝時民族融合主題的資料。它們是①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②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③元朝時對外交往活躍④契丹、女真等族同漢族融合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18.中國古代文化繁榮,成就顯著。“婉約新詞晏柳倡,清真漱玉競芬芳。蘇辛豪氣今猶在,鐵馬秋風更激昂。”這幾句詩稱贊的是 A.《金剛經》 B.宋詞C.元曲 D.四書五經19.歷史圖片是重要的歷史資料,能夠直觀地反映歷史面貌和時代特征。下圖反映了宋代清明上河圖A.兼容并蓄對外開放B.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C.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D.經濟重心南移20.論從史出:下列成就能說明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高峰時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術發明②蔡倫改進造紙術③指南針用于航海④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1.七年級學生小明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們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所說的應該是明朝實行的哪項措施帶來的后果 A.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B.大興文字獄C.設殿閣大學士 D.廢除丞相22.許多人認為“世界航海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600多年前從劉家港出發,遠航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程10萬余里的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關于這一壯舉的歷史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一種民間經濟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獲得良好經濟效益C.加強了明朝與亞非國家的往來D.促進了明朝手工業的發展23.河南某校舉辦歷史手抄報設計大賽,某小組成員搜集了以下歷史資料,這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高超的青銅工藝 B.偉大的建筑工程C.先進的科技成就 D.獨特的醫學技術24.“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其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請問該書是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25.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這得益于 A.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B.嚴明的軍紀C.李自成的英明領導 D.嚴禁搶掠農民26.我國歷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依據下列管轄措施,判斷該邊疆地區應是 A.臺灣 B.東北 C.西藏 D.新疆27.中國對南海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清朝建立了一個空前統一和強大的國家,基本奠定了當今中國疆域的版圖,其中清初疆域南到 A.臺灣島 B.海南島 C.庫頁島 D.南海諸島28.山西人擅長經商。有人說,凡有麻雀飛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跡。晉商的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甚至遠到外蒙、俄國和日本。對此敘述理解正確的是A.晉商形成于明清時期B.晉商資本雄厚,經營的物品齊全C.晉商經商范圍廣泛,遠至海外D.“晉商精神”是開拓創業、講究誠信29.大清帝國在空前的繁榮盛世下潛伏著巨大的危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反映了清朝 A.皇帝好大喜功,花費無度 B.官吏貪污腐敗,敲詐民眾C.軍隊養尊處優,軍備廢弛 D.國家經濟衰退,國力虛弱30.中國文學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稱為古典小說的高峰。書中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它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這部作品的是 A.竇娥 B.孫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8分)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唐太宗在國家治理方面認識到了什么問題?(2分)(2)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出“水能覆舟”的兩個史實事例?(2分)(3)材料二涉及到的皇帝統治時期的盛世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通過學習你認為歷史上盛世局面的出現應該具備哪些條件?(至少兩點)(4分)32.閱讀下列材料。(13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有創新精神的民族,讓我們與歷史進行親密接觸,尋找其中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材料一: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請回答:(1)材料一中科舉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1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制度在選官標準是什么。(1分)【經濟篇】材料二(2)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請說出材料中的生產工具的名稱,(1分)并介紹其主要功能。(1分)【文化篇】材料四: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清代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收錄的詩作就有48000多首。唐詩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又涉及親情、友誼、懷古、山水、田園;作者中既有帝王將相,也有販夫走卒……還有外國人。——改編自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3)唐詩與唐朝,盛衰與共,相輔相成,堪稱“絕配”,請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能夠促使唐詩繁榮的原因有哪些?(2分)【科技篇】(4)根據上面三幅圖,請分別寫出它們相關的我國三大發明。(3分)(5)請結合圖一的發明,談談它對世界發展的貢獻。(2分)(6)綜合上述問題,你對創新有了怎樣的認識?(2分)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9分)材料一:唐朝的中央行政管理結構示意圖。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材料三:今我朝罷丞相,設六部…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指互相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來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約,權力有限,使皇帝集權受到較大影響……后來,清朝統治者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請回答:(1)寫出材料一示意圖所示的行政管理系統的名稱。(2分)(2)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體表現為什么制度?(1分)元朝設置哪一機構管理臺灣地區?(1分)(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1分)這種變化體現了當時皇帝的什么根本目的?(1分)(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清朝統治者設置哪一機構對議政王大臣會議進行改組?(1分)(5)結合上述材料,歸納這些制度在當時起到的共同作用。(2分)34.中外交流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道奇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長安是整個絲綢之路的起點。正是有了絲綢之路的溝通,長安才擁有了海納百川般雍容豐厚的文化,留下了眾多絲路通商的痕跡。經過幾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時,長安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名城,全世界的人們都向往著這個神奇的城市。唐朝也從容地汲取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營養滋潤。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貿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長江下游的幾個大城市……為了能征收關稅,將對外貿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開始于8世紀,在宋代這些關稅成為政府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在宋代中國人逐漸開始成為海外貿易中的主角。——費正清、賴肖爾《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三:《明史》記栽:(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材料四:清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信函中的幾句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長安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國人逐漸開始成為海外貿易中的主角”,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最重要的技術條件是什么?(1分)宋朝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什么?(1分)(3)依據材料三,回答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分)最遠到達什么地方。(1分)(4)材料四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對外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這一變化對中國歷史有何深遠影響?(2分)

七年級期末考試歷史答案一、選擇題(60分)1~5:BCABA6~10:DBAAC11~15:CDCCB16~20:AABCD21~25:ACBDA26~30:DDCBD二、非選擇題(40分)31.(8分)(1)治國的根本在“民”或人民的重要性(強調以民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