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_第1頁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_第2頁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_第3頁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_第4頁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的過程。編輯老師編輯了2019年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模擬試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4示意某島的地理位置,讀圖4,完成10-11題。10.圖示島嶼西南部降水豐沛,主要是因為()①盛行西風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濕④反氣旋限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列農業生產類型中,最相宜在圖示島嶼發展的是()A.水田農業B.遷移農業C.種植園農業D.乳畜業【答案】10.A、11.D(2019廣東卷)9.圖4為依據統計資料計算出的我國1980-2019年水稻產量重心移動方向圖。若下列地區的水稻產量均有增加,則對圖示水稻產量重心移動趨勢貢獻最大的地區是A、西南地區B東北地區C、華南地區D、西北地區(2019重慶卷)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在1992-2019年期間耕地總量削減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據此完成3-4題。3.1992-2019年烏克蘭耕地的改變標明這一時期該國A.人口數量削減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質量下降D.糧食單產提高4.1992-2019年烏克蘭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該國A.人均糧食產量增加B.農業生產投入增加C.糧食進口總量增加D.畝均農業產值增加【答案】3.A4.A(2019大綱卷)圖3中甲地所在的國家,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貨物過境和港口服務業。據此完成9~11題。9.該農業生產緊缺的自然資源是A.土地資源B.水資源C.生物資源D.太陽能資源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導區位因素是A.地形B.氣候C.馬路交通樞紐D.港口11.該城市發展成為該國首都的勢條件是A.位置適中B.資源豐富C.氣候宜人D.經濟中心【答案】9.B10.D11.D(2019天津卷)結合圖文材料,回答第1-2題。1、在圖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確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答案】:A板栗屬于喜光、喜暖的落葉闊葉樹種,是北京西山地區重要的經濟林木。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相宜大面積栽培板栗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2019福建卷)圖4示意1992年~2019年中國對非洲農產品進出口的改變。讀圖回答7~8題。7.中國對非洲農產品進出口改變最大的區域是A.非洲東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8.中國從非洲進口農產品快速增長,最主要緣由是A.交通更加便捷B.非洲位置靠近中國C.中國需求擴大D.非洲農業技術提高【答案】7、A8、C(2019江蘇卷地理)《桃花源記》中描述:“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據此回答1-2題。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間峽谷B.山前平原C.山間盆地D.平緩高原2.“桃花源”環境與下列因素緊密相關的是A.地理位置B.澆灌系統C.農業技D.水力資源【答案】1.C2.A(2019江蘇卷地理)茶蘊含著中華文化,江蘇綠茶享譽海內外。圖11表示茶樹生長的相宜條件,圖12是江蘇省年平均氣溫柔年降水量圖,讀圖回答19-20題。19.江蘇相宜茶樹生長的地區是A.洪澤湖周邊地區B.太湖周邊地區C.沿江地區D.沿海地區20.“高山出好茶”,江蘇名茶也多產于丘陵山地,主要緣由是A.山地易排水B.山地日照足夠C.山地風力大D.山地云霧多【答案】19、BC20、AD(2019海南卷)棉花耐旱、耐鹽堿,喜光照。近年來,阿拉善高原(位置見圖3)采納滴管技術和機械化作業,種植早熟的棉花品種,并引種彩色面和有機棉。據此完成6—8題。6.導致該地種植早熟棉花品種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熱量B.土壤C.光照D.水分7.該地引種彩色棉、有機棉,主要是為了A.降低運輸成本B.改善生態環境C.提高單位面積產量D.增加市場競爭力8.該地發展棉花種植業面臨的一些問題。其中,機械化作業可緩解的問題是A.交通不便B.勞動力缺乏C.資金不足D.土地多鹽堿【答案】9、A10、D11、B(2019大綱卷)39.(6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從古老文明的搖籃印度走出來,幾千年間,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一:大約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起先了棉花種植。棉花種植技術傳入中國后,自漢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區有零星種植。南宋末,長江流域種植棉花漸廣。元初,“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棉提舉司。責民歲輸木棉十萬匹”。黃道婆在松江傳授自海南島的技術,改造織機,使這里快速成為棉紡織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時,各種農書都主動推廣植棉和紡織技術。棉花種植快速發展并超過桑麻,棉花成為我國紡織業的主要原料。——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公元1世紀,阿拉伯商人將亞洲精致的細棉布帶入歐洲。15世紀,英格蘭起先出現棉花種植,隨后被英國殖民者帶到了英國北美殖民地。棉織品的魅力慢慢折服了歐洲人,對棉織品的需求與日俱增。18世紀中葉,棉紡織業領先出現了機器生產,英國工業革命由此起先。工業化生產擴大了對棉花的需求。英屬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條件相宜,棉花種植業快速發展起來,成為英國的主要棉花原料供應地,創建了所謂“棉花王國”的神話。美國南方的種植園主想方設法向西部地區擴展棉花種植園,并且認為“人們不敢向棉花開戰,世界上沒有任何力氣敢于向棉花開戰,因為棉花就是王”。——摘編自(法)埃利奧森納《棉花國之旅》等(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問,概括指出元明時期棉花成為中國紡織業主要原料的緣由。(10分)材料三:棉花生長發育的相宜溫度為25~300C,開花、結玲和纖維發育要求在200C以上,光照足夠。15世紀英國起先出現棉花種植,但其棉花種植業并未得到快速發展。圖6示意英國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降水量。(2)分析限制英國棉花種植的氣候條件。(8分)(3)分析18世紀英國作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勢及問題(12分)【答案】(2)緯度位置較高,氣溫偏低;(4分)受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全年多雨,光照不足。(4分)(3)優勢:機器設備與生產技術領先;(2分)市場需求量大;(2分)原料(棉花)供應足夠;(2分)優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進出口運輸。(3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評分)(2019上海卷)(十七)中南半島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勤勞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息、繁衍、發展。讀圖,回答問題。(14分)44、闡述中南半島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分析這些特征對該區域水稻主產區、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響。(14分)【答案】: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位于北緯10度到20度之間,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氣溫較高,有明顯旱、雨季之分。該區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長,大河由北向南流淌,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由于熱量足夠、雨熱同期的氣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